《各自的朝圣路》
&我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影响别人,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可以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为了解决自己灵魂的问题,由不同的路径走向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
&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只要你的确是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
&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带着这笔精神财富继续生活时,人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
&宗教向我们启示了一个独立的内心世界,坚持了动机纯洁性本身的绝对价值,给生活注入了一种高尚的严肃性,给了心灵一种真正的精神历史。
&凡是把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真正当作精神事业和人生使命的人,必定对于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怀有坚定的信念。在精神生活的层次上,不存在学科的划分,真善美原是一体,一切努力都体现了同一种永恒的追求。
&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他的精神个性。……一个赢得了精神生活的人,他虽然也生活在“即刻的现在”,但他同时还拥有“永恒的现在”……他的生活 与人类精神生活历史乃至宇宙生命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因此而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立场,一种恒久的生活准则。
&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在肯定人际关系的同时,着重论证了孤独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
&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惟有经过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动物的本能,“不反应的能力”则是智慧的要素。
&牢狱或疾病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人是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的。
&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了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
&自觉地选择了孤独,以便保护自己的内在世界,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地专注于意义和秩序的追求。
&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体验。
&长久独居中,一些普通人同样会产生一种与宇宙融合的“忘形的一体感”,一种“与存在本身交谈”的体验。……那些时刻是一生中最美妙的,对于他们的生活观念发生着永久的影响。
&真正的宗教体验把人超拔出俗世琐事,倘若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体验,他的精神视野就未免狭隘……欣赏西方人那种平静度过晚年的方式。
&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中的那一片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灵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所在地,在这里,每个人最内在深邃的自我直接面对永恒,追问有限生命的不朽意义。
&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哲学的思辨活动是最为自足的活动,因而是完美的幸福。如此说来,哲学生活首先是一种沉思的生活,而所思问题的非实用性恰好保证了这种生活的自得其乐。
&哲学的沉思给了我们一种开阔的眼光,使我们不致沉沦于劳作和消费的现代漩涡,仍然保持住心灵生活的水准。
&你一定不要忘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
&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
&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
&每个人都经历了某种独特的精神历程,因而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在他们的一生当中,对世界、人生、社会的观点也许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不论这些变化的促因是什么,都同时是他们灵魂深处的变化。我们尽可以对这些变化评头论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这些变化组成的他们的精神历程在我们眼前无不呈现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景观,闪耀着个性的光华。
&私人写作为作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空间,使他暂时摆脱职业,回到自我,得以与自己的灵魂会晤。
&回忆不可避免地是一个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逻辑、观念、趣味、眼光都参与进来了。……当我们试图重建某一情境中的一场对话时,它几乎必然要被抽象化,对话被缩减为条理清晰的概述。
&我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因为抓住了某几个关键字眼而自以为对意义有所领悟,就在同时,我的每日每时的真实生活却从我手边不留痕迹地流失了。……对人生底蕴有所关注并提供了若干新的深刻的认识。
&惟有那些进入了我的心灵的人和事才构成了我的世界,而在进入的同时也就被我的心灵所改变。这样一个世界仅仅属于我,而不属于任何别的人。
&抗命不可能,认命又不甘心,知命便是在这两难境界中生出的一种智慧。所谓知命,就是跳出一己命运之狭小范围,不再孜孜于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讨个说法,而是把人间整幅变幻的命运之图当做自己的认知对象,以猜测上帝所设的命运之谜为乐事。
&一个人获得了一种看世界的新的眼光和角度,以一种自由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困境,把困境变成了游戏的场所。
&当一个人用这样的审美眼光去看命运变幻之谜时,他自己也必然成为了一个艺术家。这时他不会再特别在乎自己分配到了一份什么命运,而是对上帝分配命运的过程格外好奇。
&历史之外,阳光下还绵亘着存在的广阔领域,有着人生简朴的幸福……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古希腊人那样的贴近自然和生命本身的生活。
&在它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
&不管灵魂是否不死,都依然把灵魂生活当作人生中唯一永恒的价值看待,据此来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对过眼云烟的尘世生活持一种超脱的态度。
&越是读伟大的作品,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则就越是适用。读名著原是为了获得享受,在享受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熏陶和教益,而刻意求解的读法往往把享受破坏无遗,也就消解了在整体上受熏陶的心理氛围。
&遗忘是自动发生的,这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气就把多余的信息清除出去,给不期而至的好思想腾出空间。
&我相信物质上的简朴乃是精神上的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
&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与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生活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健康的全部价值便是使我们得以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
&一个领导者而有哲学的智慧和胸怀,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从来相信,智慧是美德之源,胸怀磊落者人品必佳,因为智慧是灵魂中的光,而美德只是它向外的照射。
&如果我是深刻的,我就不应该承认自己肤浅;如果我是肤浅的,我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肤浅。
&在我的价值表上,排在第一的是我切身的生命经历和体验,其次是我对它们的理性思考,再其次才是离它们比较远的学术上或艺术上的探索。
&读名著的深远好处是把我的阅读口味弄精微了,使我从此对一切教条的著作和平庸的书籍有了本能的排斥。
&命运并未亏待我,常令我在崎岖中看到新的风景和光明。
&所谓爱智慧者,就是把哲学当作一种精神生活方式,执着地思考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
&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正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里发现隐秘的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
&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点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
&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的确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一个习于沉思的智者,由于他透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限度,便与自己身外的遭遇保持了一个距离,他的心境就比较不容易受尘世祸福沉浮的扰乱。而他从沉思和智慧中获得的快乐,也的确是任何外在的变故不能将它剥夺的。
&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自有其深刻之处……一个历经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出来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