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飞云即玉皇山上的飞云景色。1985年,此景因壮阔、崇美入选新西湖十景。
玉皇山位于西湖和钱塘江之间,海拔239米,北面西湖,南边钱塘江,东为凤凰山,西连南屏山。山体高峻,风起云涌时,云雾扑面而来,飞驰而去,得名“玉皇飞云”。
玉皇山古称龙山,又名玉龙山。在南朝梁时已有佛寺,五代吴越国时全面开发,吴越王从明州(即宁波,见参考注释)迎取阿育王像供奉于此,又叫育王山。“玉皇山”之名开始于清初,因山顶建造了道教玉皇宫。
从玉皇山北麓的林海亭沿着石阶路,十分钟到慈云岭。慈云岭是玉皇山和凤凰山的分界岭,岭上有吴越登云坛遗址,后改为慈云宫。玉皇山道观废除后,改建为一处诞园。慈云岭南坡,原有佛寺石龙院,现仅存佛教造像两个,雕于吴越国时期,是西湖石窟造像的代表作。
慈云岭向西,两旁柳杉夹道。突显的一道陡坡叫金门槛,意思是要登玉皇山的洞天福地,这里是大门。过了金门槛,从紫来洞顶旁边继续前行,就到了玉皇山顶的福星观。
福星观建于清雍正年间,俗称玉皇宫,曾是西湖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有完整的仿宫殿式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大雄宝殿、半姆阁,两侧有三清殿、三官殿。如今道观已不在,但建筑格局大致保存,同时新建有登云阁、望湖楼等,供游人凭栏远眺“之江三折”、“六和塔影”、“湖山况秀”等胜景。《玉皇山志》载有“倚亭望仙”等六十四景目录,应和六十四卦之说,说明玉皇山确实美景众多。如从山腰的紫来洞往南眺望,可以欣赏八卦田。
八卦田原是南宋皇帝举行躬耕仪式以表示重视农业的示范田,后变成八角形田地。中央为贺土墩,周围分八块,种植不同农作物,四季色彩各异,形成八卦美景。
1956年,整修山顶及慈云岭、紫来洞。1978年,新辟长4公里玉皇山游览车道,整修全山建筑。福星观改建为一座庭苑。中部正厅(原玉皇宫)正面壁上嵌设玉龙木刻浮雕,四周陈列星象石碑。原南天门改为进厅,墙上刻“玉皇山”金色三字,厅壁绘制巨幅《群仙极乐图》彩色壁画。新建“登云阁”,游人可由螺旋梯登阁远眺。修建福星观素菜馆,餐厅内壁绘有西湖神话故事玉龙、金凤与群仙共舞的大型壁画。改建飞云茶室,在此品茗赏景,可欣赏晨雾舒展,或雨后初晴的乱云飞渡,还有之江三折、六和塔雄姿。
(农历正月初八玉帝生日,信徒在凌晨零点前赶到玉皇山上玉皇庙为全家祈求新年福安。)
(作者:彭运辉,请勿私自转载;图片为博友作品)
参考
明州,宁波古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后,设会稽郡,现今宁波市为其鄞、鄮、句章三县。其后两汉、六朝皆属会稽 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三县合并为句章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鄞州。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明州。明州,以境内四明山得名,也称四明。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收明州为庆元府。元代为庆元路。明朝初,以庆元有庆贺元朝之意,改为明州府。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避国号“明”,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府。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