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过亦舒的第一本书是《叹息桥》,书中的喜与悲,早已在时间的消磨中在记忆深处渐渐散去,唯一记得的是那样一个淡然的结局,女主角去了国外,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些爱过自己或自己爱的男人,没有欢笑,亦没有泪水,读来平淡却让人不由心酸,说不出到底是因为同情,还是因为没有看到圆满的结局,再或者是因为自己经历过的岁月也有过被磨平的一角,于是便有了想哭但哭不出来的冲动。 亦舒的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许比不过琼瑶,但她的文字总有种魔力,在吸引着无数人去品读,而我,便是为之所倾倒的那些人中的一员,与《叹息桥》不同,《喜宝》可说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一贯的风格,亦舒似乎总喜欢从那被人所质疑、批判的社会现实中去找寻故事,从另一个打破常规的视角去看待人世间的情感。如同《喜宝》中的女主人公——喜宝,一个剑桥圣三一学院毕业的富有才华的女子,却选择为了钱与一位与父亲年龄相仿的人在一起,最终在糜烂的金钱世界里让心慢慢死去,也许正如书中所写:“当然你也恨我,你恨我,你也恨你自己,你恨命运,你恨得太多,因为你美丽聪明向上,但你没有机会,你出卖青春换取我给你的机会,但你的智慧不能容忍我给你的耻辱,于是你恨这个世界”喜宝因钱跟勖存姿在一起,但她的智慧让她看不起自己,人性的矛盾,与社会的矛盾交错,才孕育了这样一个势利但矛盾的女子。 或许有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个角色,就连网上的对本书的评论也是少之又少,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她,这本书才有了意义,即使像很多人评论的那样,她势利、不自爱但我认为至少她现实、诚实、不做作,把自己的目的表现的明确,很难说她是否真的爱过人,也许那个人是勖存姿,是酒吧男孩,是剑桥教授,也许她对他们只是一种依赖,更或许他们只是在孕育她的社会背景中的路人。我无法说清这是个怎样的角色,也不想去剖析,只能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去感受,去思量,是怎样的家庭、社会才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诞生,又一个在现实下麻木的人。 之所以会喜欢《喜宝》,是因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我看过很多小说,有喜有悲,再悲伤的小说也不过是好好哭上一场,哭完也就完了,但看过这本,没有一滴眼泪落下,却让我一整天沉浸的莫名的悲哀之中,这样的气氛挥之不去,一连数日,仍在思考书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话,我大概是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了~~ (相信在一开始看就喜欢这本书的人,一定是极少数,与电影《雪花与密扇》、《晚秋》这两部我最喜欢的电影一样,它们都是小众的,但却是意义最深刻的。有的时候其实觉得自己精神上很孤独,很少能找到这这方面有共鸣的人,记得看完《雪花》《晚秋》出来电影院,听到的评论都是不好的,要么觉得还比不上喜剧片,要么觉得难看,听着自己就伤心了,明明挺好看的呀,再一上网就更郁闷了,喜欢的人太少了,唉,人生要逢一知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