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历来被称为描写庐山的杰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启示人们:只有超越事物本身才能看清事物全貌,也只有超越人生本身才能明了人生真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在人的一生中,如果其心不在其中,就不会被局中所迷。才能来去自如,不受世俗、凡尘的种种所困惑;才能一下子看清问题的根本,直问本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这首诗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古人早已看破了人生,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路标。只可惜却被世人置若罔闻。
这句诗字面的意思就是因为人在庐山中,因此不能得见整个山的全貌。引申到人生哲理,有几分“旁观者清”的意思。比如说,他人的事情,自————己身不再其中,比当事人能更冷静和客观地看待利害;可是一旦事情到了自己头上,则往往难以达观。更进一步地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别人的意见都有偏颇。实际上,每个意见都仅仅是一种意见,都代表了一部分事实,而不是整个全部。在全部的客观真理面前,每个局部或者侧面都是事实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局部;只有持中平等,才能把握到整体的内涵。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