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李商隐诗词鉴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字义山)流传最广的诗句,也正是因为这句诗,令他的夫人终于洞察、领悟了他与小姨子“十七姨”五年前就深种了的情根。于是,深深一声叹息!
    七年前-唐文宗开成三年,刚中进士一年的李商隐,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中,虽然他是丧妻鳏夫,但因其是彭阳郡开国公、宰相令狐楚的得意门生。令狐楚工于章奏制敕,典丽堂皇,在当时号称第一。李义山尽得其真传,人们都以为他将来一定会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入阁拜相,是迟早间事。因此,王茂元不以爱女作填房为嫌,结为翁婿。    然而,有才的进士李义山,不愿按铨选外放当“风尘小吏”(如县尉),只愿意当京官供职秘书省。因此,在仕途上一直兜兜转转,无甚上进。由是纵情于诗词文字之中,深得其妻妹“十七姨”(自小丧母,一直跟着姐姐同住)的崇拜。才华横溢的姐夫与情窦初开的文学青年小姨子经常引经据典,吟诗作对,由是互相倾慕,陈仓暗度。
 开成五年正月,李商隐无奈外调为函谷关弘农县尉,十分失意,西出踽踽独行,无限凄凉,对比着京城灯红酒暖,藏钩射覆的欢娱景象,其情之难堪可想而知,在马上作了一首七律《无题》寄回家中。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十七姨读着这首显然在思念着自己的情诗,水汪汪的双眼终于无法抑制仰慕的情意,崇拜得五体投地,谓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姐夫真是才子!”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十七姨愿效娥皇女英,与姐姐共事一夫,李义山当然求之不得,问题是,妻子却不愿丈夫变心于胞妹,不愿意同胞骨肉成为争夺丈夫的冤家。    李义山夫人是一位贤淑、聪慧内秀于中的官家小姐,看似柔弱,却聪慧果断。她从丈夫外调途中寄来的这首七律《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看出了端倪,她从年轻的十七姨那双经常望着姐夫的水汪汪的眼睛中流露出来的仰慕和情意,看出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然而,在女人来说,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与他人分享,唯独爱情不可,哪怕是世界上最亲、最疼爱的同胞之妹。    李夫人没有哭闹,她只是淡淡一笑,内心那一丝无法排遣的幽怨,隐隐飘现在眉宇眼角。她看一看丈夫,又看一眼胞妹,没有说什么(高啊!实在是高!看高阳一个大男人作家的小说《凤尾香罗》,写女人含酸带涩的表情写得如此细腻和传情)。她知道无论如何要塞住丈夫和妹妹之间的“心有灵犀”!但是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最要紧的是不能操之过急(PS:一般浅薄的女人早已跳了起来,一哭三闹,以至于令丈夫撕破脸皮,趁机进逼)。她一方面严阵以待防范丈夫与十七姨的接触;另方面,对丈夫格外柔顺体贴,尽力用各种办法为官场失意的丈夫消愁解闷。    于是,感情细腻而又心虚的李义山不免顾及,妻子也许早已知道自己的秘密了吧,只是隐忍不发而已。继而内愧,自感愧对贤妻。优柔寡断的李义山于是在两个深爱的女人之间摇摆痛苦。一边是与十七姨近在咫尺,却远若天涯,无颜面对十七姨深情、幽怨、谴责的眼神;另方面,却又觉得愧对以官家小姐下嫁,跟着自己境遇拂逆,服官日少,俸钱无多,却毫无怨言,独力持家的贤妻。    于是,多情的李义山服从了理智的李义山,听任十七姨失落地嫁给了薄幸男子杨九郎,从此“羊入狼窝”,结局极其悲惨。此是后话。


    无奈之下,李义山又写下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极为哀怨缠绵,为后世人广为传颂。第一联写两人虽近在咫尺(十七姨就在家中的画楼,自己却因为“人言可畏”而不敢前去相见)却见上一面也难,不见却又不舍;第二联写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就像以丝尽而死的春蚕,缠绵不尽,到死方休;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就像蜡烛泪尽而灭。第三联将心比心,料想十七姨也为情所困,”晓妆对镜,抚鬓自伤",容颜清减,情深却苦恋愁无路,寒夜相思,深夜沉吟,孤寂无伴,越发感觉到月光的刺骨清寒。不得不承认,自古“诗人多情”,尤以此诗为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见诗人李义山对恋人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绝望的爱情悲剧成就了伟大的诗人,此诗从此长为流传,却不料起因于一段无奈的不伦之恋,不为世人所知。
    在李夫人晓以大义的“釜底抽薪”计谋驱动下,十七姨终于“解铃还须系铃人”,无奈地、违心地向姐夫表示双方应以家庭为重,亦以她的终身为念,结束这段不可能有结果的“畸恋”。十七姨嫁给了兄长、姐姐为他安排的杨九郎作“平妻”,以成全姐姐姐夫家庭的完整,也放自己一条生路。但是,始料不及的是,杨九郎却是一位薄幸的男子,十七姨在嫁给他才短短几年,在杨九郎眼皮底下,就不堪被婆婆迫害自尽而亡。就在李义山又纳新宠艺妓“委奴”的同时,十七姨魂消魄散,带着自己对爱情的无限憧憬,飞到另一世界。而李夫人此时更是悔断了心肠:“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她恨假如当初不是自己做主将十七姨许给杨九郎,自己的嫡亲妹子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假如当初不是自己有私心,既然木已成舟,索性大方些,遂了丈夫和妹妹的意,成全他们,姐妹共效娥皇,也许,妹妹就不会这么命短。可是,世界上没有也许。李义山也悔恨交加,想到假如自己当时不是忧谗畏讥,不敢公开承认这段恋情,一直等到十七姨嫁了,才想到了“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已经晚了,也许,事情就是另一个结局。
    就这样,这个三角爱情悲剧,一误、再误、三误,到底误在谁的手里?也许,大家都有责任,却是十七姨一人受难。于是,姐妹情深、愧疚交加、含恨中年早逝的李夫人,临终前许给丈夫一个愿望:“来世我和十七姨再做姐妹,姐妹俩嫁给你一个人。”又把三个人拴在一起,在李义山更是三倍的悲伤,想到了十七姨的惨死,眼前妻子的生死诀别,也感伤自己怀才不遇,半生坎坷,李义山泪如雨下。
    李商隐,这个一生困顿失意的爱国诗人,虽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尝开”。 李商隐一生写得最好的情诗都是写给同一个人,从“春蚕到死丝方尽”到“一寸相思一寸灰”,从“洛阳花雪梦随君”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最优美的诗句都是为红颜知己十七姨而写。可是,十七姨却含屈而死,留给李商隐一生的惆怅和痛苦,那句“洛阳花雪梦随君”的期盼也只能留在来世再聚首了。这些最优美的情诗也因为女主角的悲剧,令人读来感到格外缠绵悱恻和伤感。自古诗人皆多情,而磨难和爱情的悲剧,更成就了诗人的伟大。


    此为读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凤尾香罗》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无题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9712.html

更多阅读

汉武帝和他的女人们之三:李夫人

倾国倾城李夫人-----汉武帝和他的女人们之三1/虽然伟人毛泽东曾经在《沁园春。雪》里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但一般来说,一提起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几乎总离不开汉唐;提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千古一帝,也总离不开秦

经典 李小龙和他的截拳道(组图) 李小龙截拳道

李小龙和他的截拳道--经典啊...Quote: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

读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以鲜明风格 而独树一帜的名家,留有十多首“无

声明:《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李商隐诗词鉴赏》为网友残月青衣踏尘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