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台北Taipei 三 国父纪念馆与中正纪念堂 台北国父纪念馆官网

到台北应该来看雨,特别是在街头巷陌的夜色里,别有几分浪漫与忧伤。

但现实是旅行最怕阴雨天气的,没了蓝天,片片也少了很多色彩。

台北两日就是如此,据说有冷空气影响,于是最后半日果断地跑去北投泡汤,而原先计划内的淡水夕阳也成了下一次的念想。

说到台北要去的地方,自然包括国父纪念馆和中正纪念堂。凑巧去这两个地方都遇见了换岗仪式,仔细观摩后发现流程大致无差,只有些站位的细小差别。国父纪念馆由于馆内空间所以更加近距离一点。

虽然这两个地方不是同一天游览,但还是放在同一篇里面比较直观。

关键词: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西门町

















捷运到国父纪念馆站,纪念馆建于中山公园内,走几步就可以看见这一栋建筑,建筑气势上显然不如中正纪念堂。模仿明清之宫庭建筑,黄色琉璃瓦,四四方方,许是取大方广正之意。
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在公园内。

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也是观赏101大楼的绝佳视角。

馆内安静肃穆,馆外却是市民休闲好去处。每天都会有不少市民来此锻炼、运动,许多街舞团体也喜欢在这里练习,让纪念馆多了几分青春与活泼。

国父纪念馆是于1972年5月16日落成,它由14支灰色大柱环绕四周,黄色屋顶外沿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形状,全馆占地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高30.4米;大厅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大会堂,上层为孙逸仙博士图书馆,藏书14万册,大门正厅有孙中山坐姿铜像,高5.8米,重17吨;为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特设礼兵在两边,并每小时换班行礼。馆内其他空间开辟为表演厅、演讲厅和艺廊等,常有艺术收藏品展出,值得一看。

大厅正殿的中山先生铜像,铜像双目正视前方,脸上神情凝重。想中山先生一生奔波,一手创立中华民国,殊为不易。





仔细观看一会,发现站岗的士兵简直是纹丝不动,不觉暗自敬佩。



馆内设施齐全

专程来看换岗仪式,没到整点来了这位貌似工作人员的男士,我对他那个类似装乐器的包包比较感兴趣。

每逢整点有三军仪仗队交接仪式,因此人群也渐渐聚集。比起中正纪念堂换岗仪式来说,流程大致无差,但这里的更加近距离。

仪式本身的意义无从说起,但是观看那一刻依然肃然起敬。

一人领队,起到指挥和喊口令的作用,着军官式样军服,左右两位为即将上岗士兵。换岗礼节繁复,有敬礼,枪操等,前后十分钟左右。
钉了铁钉的皮鞋与地面碰撞后发出响亮的金属声音,颇有几分威严。



接岗的卫兵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座像时,换岗的卫兵走下岗哨,与接岗的卫兵并列成一行共同完成验枪等一系列动作。









很酷的耍枪仪式





仪式过后工作人员会替两位站岗士兵整理衣服擦拭汗水,这倒是我没想到的呢。
中正纪念堂是为纪念蒋介石而修建,1976年破土,1980年完工。全部建筑采中华文化风格,外表以蓝、白两色为主,象征自由平等之青天白日色调。纪念堂外有“大中至正”的四字牌楼。2007年陈水扁下台前,将四字改为自由广场,并把中正纪念堂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马英九上台后,中正纪念堂于2009年复名,但外面的自由广场牌匾仍然保留。

凡是有广场的地方必定有鸽子这群物体出没

【悠游台北Taipei】(三)国父纪念馆与中正纪念堂 台北国父纪念馆官网





纪念堂外广场两侧还有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等两座中式建筑。

这位老人家穿着中式服装,不知道做啥,看表情很开心。

纪念堂的设计真可谓独具匠心,外表以蓝白两色为主,整体风格为蒙古式,与成吉思汗陵相似,细节处则融合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纪念堂的方形格局,寓意蒋公名字里的“中正”。
 曾有人提过一个细节:纪念堂内的蒋公铜像面东朝西而坐,永远在遥望着大陆。记得他也说过“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心有戚戚焉。

中正纪念堂巍峨高耸,屋顶呈八角形设计,是仿效北京天坛的八角攒尖琉璃瓦顶,代表人间八德,隐藏其间的人形,则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远观中正纪念堂,主建筑酷似一个平稳站立着的巨人,脚踩大地,方方正正,俯瞰四方。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中正纪念堂前的花岗岩石阶共有84级台阶,加上大厅阶梯的5级,一共89阶,寓意蒋公享年89岁,台阶中间镶嵌的图案是巨大的民国国徽。



正堂上层青铜大门高16米,重达75吨,其上天花板有大型藻井,中为青天白日十二道光芒的国徽。蒋中正铜像位于正堂后方,高达6.3米,重21.25吨,面带微笑,穿着传统中式长袍,端坐椅上,神态安详。铜像后方墙壁则悬挂有“民主、伦理、科学”字样,以及“生活的目的在于增进全体人类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等蒋中正生前语录。
每到整点时间也有仪仗队卫兵的交接仪式




























纪念堂下层大厅设有文物展示区和蒋介石纪念办公室,其中常设文物展览室共有六间十一个单元,陈列着蒋介石各种纪念文物,包括衣冠、勋章、文献及照片等,从中可以真正了解蒋介石的生活、中华民国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蒋介石办公室总共悬挂有蒋宋美龄七幅国画作品,均为蒋宋美龄亲手所画,甚至其中一幅还是蒋介石亲————自题签,蒋宋美龄曾经拜师黄君壁和郑曼青学习国画创作,蒋介石还亲自为其画册题签——《夫人花鸟画册》和《夫人牡丹画册》。蒋介石背后的地图尤为引人注目,其版图面积包括今天外蒙和俄罗斯许多领土,期间意蕴耐人寻味。
















有人说到台北不可错过西门町,其实在我看来它有几分深圳东门模样,不过潮人更多。台湾艺人也多爱在此做宣传,几乎每个周末都有艺人的签唱会、首卖会。此外,西门町街区内电影院林立,是重要的电影票房市场。

西门町因为位于台北城的西门外,因此得名。在日治时代,西门町原本还只是一片荒凉的地方,后来日本人决定仿效东京浅草区,在此设立休闲商业区。其中最早的娱乐设施为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荣座(现为新万国商场)及1908年的八角堂(今西门红楼)。新世界馆(现为诚品116、真善美戏院)旁的街道,称为“片仓通”,有许多日本料理店。

在1980年代以前,西门町为长期代表台北最繁华的娱乐流行圣地,武昌街二段更是其中最精华昂贵的路段。1980-2000年间,由于台北市逐渐向东发展,西门町的商圈地位经历中衰,几度式微。2000年后随着捷运板南线通车、中华路林荫大道辟建,以及西门特色商圈的重建,加上其过往风华的特殊元素,使得西门商圈进入另一阶段的复苏,并鲜明地成为青少年次文化的代表、国际观光背包客造访之地。



西门红楼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成都路上,紧邻西门町徒步区。这栋两层高的三级古迹红砖洋楼为1908年所建,该古迹建筑最独特之处,是其外观为每正立面8米。也因此,该建物于日治时期通常被称为八角堂。

八角堂主建筑体后面连接着的是十字型外观的一楼砖造楼房,而结构不太相似的这两栋建物合称西门市场,红楼则为市场入口。日治晚期,该市场范围拓展到周围成都路,西宁南路,内江街围成的梯形区域,并维持此一格局至今。

战后,接收八角堂的沪商业者因建筑的红砖外观,改名为“红楼剧场”,1963年后,红楼剧场改映电影,因此又被称为“红楼戏院”或简称“红楼”。1997年,台湾内政部将红楼列入第三级古迹,定名为西门红楼。

西门红楼由台北市地方政府以“官办民营”方式委由纸风车文教基金会经营,为知名的小型艺文表演场所,2007年9月30年合约到期,11月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会接手营运,并于2008年荣获第七届【台北市都市景观大奖】历史空间活化奖,西门红楼以扶持艺文与创意团队为精神,持续为台北西区的文创发展注入活力。



这里现在更多的是个创意产业基地,来来往往的除了游客,都是潮男潮女。





逛西门町自然不可错过阿宗面线,它的开店历史超过30年,招牌面线为大肠面线糊,面线与汤料十分黏稠,口味偏甜。另一大特色是不设座位,吃客只能端着纸碗站在门口大快朵颐。





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淋上一点辣椒和醋

老天禄是一家历史超过半个世纪的老店,店内的卤鸭舌、卤鸡鸭脚等都非常受欢迎。

抹茶雪糕







成都杨桃冰。这家店就在地铁口那里,很好找,味道也是相当不错。

店里的品种很简单,就是杨桃冰和凤梨冰,而其中又以杨桃冰最为出名。

招牌杨桃冰果然名不虚传,里面的杨桃是腌渍过的,吃起来酸甜适口。加上刨冰和杨桃汁,如果是夏天吃一碗更是舒服。

凤梨冰

7-11的北海道雪糕

这是后面两晚住的东吴大饭店,性价比还是可以的,就是没有窗户。不过对于我们一早出门很晚回来的人来说也就不是特别介意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988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三白膏与茯苓霜的制作方法 三白膏

原文地址:三白膏与茯苓霜的制作方法作者:晓薇茯苓其实是寄生在松树根之间的一种真菌,所以中国古代人就把茯苓看作是松树精华化身的神奇之物,有很好的滋补养生作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保存的慈禧太后内服的13个长寿、补益的方子里,使用

王刚第三任妻子与四岁儿子近照曝光组图 王刚近照

近日,知名博主长春国贸曝光了王刚第三任妻子与四周岁儿子的近照,引来众人转发。据长春国贸介绍,王刚儿子名叫丁丁,如今已四周岁了,在幼儿园上中班。图为王刚一家三口。(来源:长春国贸)在娱乐圈,有许多子承父业的例子。问到是否希望自己儿子将

声明:《悠游台北Taipei 三 国父纪念馆与中正纪念堂 台北国父纪念馆官网》为网友镜中花水中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