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本量利”计量工具之一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指企业的净利润与其成本费用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100%,这个指标表示企业每耗费1元的成本费用所能赚取的净利润,反映了企业净利润的获得与成本费用耗费的关系,指标数值越--大,则每1元成本费用支出所带来的净利润越多,企业经济效益越高。问题在于以下几点:成本定价意义的净利润,即便是不同的销量,其利润率也是一样的,其相对应的费用成本,仅在量的增减上,显示利润率的量性数值,显示不出值性数量,即相应的成本费用和利润率双双免强成正比攀高;再者主要是能有效提升利润率增长的边际利润中,没有边际附加经济特性值的介入,而只是以净利润来比对成本费用。
传统“本量利”计量工具之一的“成本销售率”,指企业成本费用与净销售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销售率=成本费用÷销售收入×100%;这个指标揭示企业每取得每1元销售收入所耗费的成本费用支出,即消耗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消耗越高,经济效益越低,与前一个指标正好相反,利用上述两个指标,还可以将销售利润率作进一步分解:
销售利润率=净利率÷销售收入×100%;=净利润÷成本费用×成本费用÷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成本率。
问题在于以下几点:在成本费用和销售收入之间,如果仅仍是成本定价的利润率,仍有可能出现成本费用异常如虚高,而销售收入中的利润值乃比率在贬值,高低点法试图解决此问题,但是,却仍忽略了能有效提升利润增长的边际利润中,没有边际法附加经济特性的量值介入。而以销售收入衡量成本费用,只是以量率的形式得出的加减性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