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壁上观代雨映
衰老经不辞辛劳摆事实讲道理列开铁证如山,代雨映竟自辩:“如果要道歉,我也只给安妮宝贝道歉,我很喜欢她的文字,受她影响很深,我写东西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涉及。博主其他地方所指的抄袭,我否认。若要百度,相似的句子可以找出一大箩。而且仔细看下来,指不定是谁抄谁的。而且我诗歌中打引号的部分本来就注明出处。”倒不是这自辩的错,即使罪大恶极的犯人也有自辩的余地,再说这自辩不可谓不真,可以说基本暴露了其对自己诗歌的自知之明。
为何安妮宝贝能得到代雨映道歉的殊荣?《十二女色》那种忧伤的气质显然传自安妮宝贝,相比安妮宝贝幽冷到骨子里的文字,代雨映虽然借用,可忧伤却浅淡模糊了很多,全在情境和氛围,算不得彻骨,但这已经足够“像子弹穿过苹果”般击穿一些编辑的心。可以说,是安妮宝贝文字的气质让代雨映找到了组装诗句的一个着力点——即所谓的“古典性”,岂知安妮宝贝那是彻头彻尾的小资情调啊!不过,古典和小资情调,尤其是模糊化的小资情调,倒似乎确是一脉相承而来。我与同学曾讨论过安妮宝贝的小说,基本判定那是诗化小说,简单的故事情节,鲜明但扁平化并类同的人物形象,或许已被此风格的审美所规定,她的精华全在文字编织的氛围,会让人置身于一个与现实不同气息的世界,跟着走就是了,雾里看花就是了,远观才好看。《十二女色》除了直接借用安妮宝贝的句子之外,还习得了安妮宝贝的构架方式:诗歌结构简单,走智性情感路线,抒情主人公“她”基本是个符号,真正的主角是词语和句子。有了这个大框架和磁芯,她方能完成从“血辰子”到“代雨映”的蜕变:从句加句 生米未煮成熟饭的哥特长章,成长为“他人之文信手拈来视如己出”的窈窕小令。同样,远观才好看。
看到诗人龚学敏的愤怒:“分行的小说和散文都成了诗歌,诗人们,去死吧。”我颇有些惶恐,窃以为,在代雨映抄袭门中,惟一值得引起注意的技术性问题即为此:代雨映如何让分行的小说和散文变成了诗歌。如安妮宝贝的文字气场十足,诗却有些水土不服,《莲花·黑暗回声4》读来像散文。可见分行文字是很有性格的。这大概要得益于代雨映的诗歌节奏感不错,从其他诗人那里截取关键意象,稍作增删便作为一颗珠子备用。用忧郁的小情丝,情与景交错着,差不多10颗穿一串,即可叮当作响。任取其一首诗,打乱次序,重新穿,也不会影响整体效果。如此,代雨映在移植组装的过程中较好地保存了原作中的滋味,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同时,这些向内转的诗歌,虽来自不同的作者,审美取向和思想境界的相似,词语之间张力制造原理的一致性,也使得代雨映在组装过程中甚至不需削足适履。从这点来说,代雨映是懂诗的,只可惜,聪明得走火了。
至于其他的非正常引用,“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代同学或许还有些暗自得意。平心而论,《十二女色》不错,如果这些出自代雨映原创,确不失才女之名,尤其考虑到她的年纪——23岁的年纪容易让人产生“前途无量”的联想。“若要百度,相似的句子可以找出一大箩。……指不定是谁抄谁的。”啧啧,代同学最好不要学马丁·路德·金,“原创性只来自上帝。而其余的一切在你之前就都被人用过了,从来如此、仍然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代同学或许最好学学牛顿,某一天成就斐然,却在世人面前泯然一笑:“我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一刻,才真真叫风华绝代。而颇受诟病的项目式推人方式,常推常新,常新常推,不过一阵阵的自娱自乐罢了,让文坛看上去不至于太寂寞。
80后作家中,成名最早名声最大的郭敬明、韩寒都先后经历了抄袭门,如今又出来一个代雨映。同为80后,不禁为我们这代人感到些些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