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含有“兔”字的成语
兔起凫举——起:跑。凫:野鸭。举:飞。似兔子急跑,像野鸭腾飞。比喻行动灵敏,快速。《吕氏春秋·论威》:“凡欲兵急疾,不可久处,所以兔起凫举,喻疾也,虽有江河之险则陵之,太山之塞遂逾之者也。”
兔起鹘落——起:跳起来。鹘:打猎用的猛禽。野兔刚跑起来,鹘就迅速地猛扑上去。形容反应灵敏,动作迅猛。也比喻书法、绘画、作文章出手快速,气势凌厉。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明·归有光《尚书别解序》:“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亦。”
兔死狗烹——烹:煮食物。野兔被逮光了,猎狗再无用处,就被煮着吃了。比喻大功告成之后,为统治阶级建立功勋的人就被抛弃或处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文仲书曰:‘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兔死狐悲——兔子死掉,狐狸因此而悲痛。比喻因物伤其类,引起同类的同情和悲哀。多用于贬义。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而狐悲。”
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从来不吃掉窝旁边的草。比喻人不在自己的家乡周围做坏事,不随意损害周围人的利益。
兔子急了也要咬人——比喻驯服善良的人的被逼急了,也同样会进行自卫和反抗。
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比喻叶落归根,人虽长久在外,终究还要回到家乡。
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从来就是长个短尾巴。比喻人或事物不会永久存在下去。
兔罗雉离——罗:网。雉:野鸡。离:同“罹”,遭遇。兔子在网中逃脱,而雉却遭祸。比喻巧计者幸免,忠直者受祸。
兔缺乌沉——兔:玉兔,比作月亮。乌:金乌,比作太阳。指月缺而日落,形容光阴已经逝去了。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兔丝燕麦——兔丝:莵丝子。比喻有名而无实。《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守株待兔——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根,后用来比喻怀有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或死守着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五蠹》。
狡兔三窟——意即狡猾的兔子有好几个洞穴。比喻为了避祸,应有多种准备。《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白兔赤乌——白兔:比喻月亮。赤乌:比喻太阳。月亮走,太阳走。比喻时间流逝得极快。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趋相走。”
得兔忘蹄——蹄:缠住兔脚。捉到兔子就忘记了缠住兔脚的工具。比喻一成功就忘了成功所凭借的物质和条件。《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狐死兔泣——狐狸死了,兔子哭泣。比喻物伤其类。与“兔死狐悲”义同。《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见兔放鹰——看见野兔,放出猎鹰。比喻把握时机,措施的当,可获实利。后比喻得对自己有好处才肯花钱。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妙湛曰:‘布大教网,漉人天鱼,不如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见兔顾犬——顾:回头看。看见野兔,再回头召唤猎狗去追。比喻动作虽晚了一步,单及时采取措施还来得及。《战国策·楚策四》:“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菟(同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乌飞兔走——乌: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月亮中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时光迅速流逝。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惊猿脱兔——好似受惊吓的猿猴和兔子一样,迅速逃跑。形容反应灵敏,行动起来特别快。《儒林外传》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地逃散了。”
狮子博兔,亦用全力——博:扑上去抓。比喻事情虽小,也要全力以赴,不能掉以轻心。矛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臣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