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悯农诗人李绅的真实面目
二、关于李绅后来的奢靡生活
李绅少年生活困苦,这些经历或许是其写出哀悯农人生活的《锄禾》诗的艺术来源。李绅后来考中进士仕途舒畅甚至一度曾官居宰相,的确也过上了较为奢靡的生活,但说他“一餐食三百鸡舌余者皆弃”,则是现代人彻头彻尾的造谣和中伤。
李绅后来曾官居宰相,即使在深陷党争漩涡被贬出朝廷之后,也时常担任节度使、刺史等地方高官,一直享受着高俸禄高收入的待遇,因此,他后来的生活的确也过得相当奢侈,这点毫无疑问。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可参考“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来源。这个词来自刘禹锡写的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名叫做《赠李司空妓》,这里的李司空,就是李绅,刘禹锡的这首诗乃是赠给李绅家的一位美貌家妓的。
此诗的背景是刘禹锡应邀参加李绅家的宴会,在宴会现场李绅让一个貌美如仙的家妓给他陪酒,酒酣之下,刘禹锡全身血脉喷张,对这位陪酒的美女也十分中意,于是便当场挥毫写下了这首艳诗赠她。李绅倒也豪爽,当晚就把这个家妓送给刘禹锡陪他过夜。
另有一个网传的段子是说,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耗费多达数百贯,特别是他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要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传闻既出,不少网友反应强烈,称“没想到从小就被伪君子骗了。”这个例子比之上面的例子更加恶劣,因为上面的例子只是豪奢,这个例子则是浪费,浪费比豪奢更让人无法容忍。
为了查找此处说法的来源,笔者查阅了大量史料,一一排除,但至今仍未发现有上述记载,记述此事的网文往往还有板有眼地说,“据史料记载”,“有些史料记载”,但从未有一处明确说记载于哪本具体的史料,只是这般含混其词地带过。
不过这个事情已经被证实是今天的人们伪造的传闻,段子的始作俑者承认并没有依据相关史实编造了这个说法。开玩笑,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一天三百只活鸡,一年就是一万多只,哪个地方的经济经得起他这般挥霍?
但是,一餐吃三百鸡舌的事情虽然为假,李绅当了高官后生活过得相当豪奢却是事实,特别刘禹锡说李绅对那种香艳场面早就“司空见惯”了,可见平日里李绅生活过得有多滋润——但是,这是否值得诟病呢?
以今天女权的视角来看,私养家妓并随意赠送,当然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不尊重,但是,今人在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却又当遵循其时代特征来看,我们应当看到,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这种私养家妓风气相当浓重,几乎所有朝廷高官都有类似的行为。李绅一度官居宰相,亦不能免俗,我想不应遭到特别的苛责。
李绅之所以写悯农诗,除了自己曾经有过底层生活经历,也与当时所兴的“新乐府运动”有关,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等人发起,旨在用乐府诗反应更多的社会问题。作为元白两人的好友,李绅也是这一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包括悯农诗,还曾著有《新题乐府》二十首。
但从本质上说,新乐府运动的目的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听”,即希望能够通过他们所作的乐府诗,上达天听,让深宫高墙里的帝王听得到来自民间底层的声音。而另一方面,写这类哀悯人间疾苦诗歌的同时,又不妨碍士大夫们继续过属于他们这个阶层应该有的奢侈生活,所以,也就不必奇怪,能够写出《卖炭翁》等伟大现实主义诗篇的白居易,家中一样美妓成群,在其笔下,甚至还经常出现跟好友元稹相互交换心得的诗作。
因此,我的态度是,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能够将笔端指向底层的民间已属不易,不必再苛责他们在私人生活方面的作风,不必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千多年以前人们的行为举止。李绅当上高官,生活过得好一点,不当因其曾写过悯农诗而遭到过多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