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爱积德的人是长寿的人

止于至善

zhǐyú zhìshàn


〖近义〗登峰造极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大学”就是大学问,古时候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帮的学问;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止于至善:爱积德的人是长寿的人
“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止”就是停住。“止于”就是“当某某目标达到的时候停住”,引申为“以……为奋斗目标”,“止于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奋斗目标。

〖示例〗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实例〗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训:止于至善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院训:止于至善Commitment toExcellence

十二种人是镜子⑴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⑵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爱发脾气的人是下贱的人


爱助人的人是吉祥的人

能容忍的人是快乐的人

爱积德的人是长寿的人

爱打人的人是短命的人

爱骂街的人是没福的人

爱生气的人是不聪明的人

修心学佛的人是有觉悟的人

不做恶事是明白因果的人

有缘念阿弥陀佛的人是有慧根的人

快乐是可以传染的,与快乐的人接触可以提高个人的幸福感,你认识快乐的人越多,你就越感到快乐。广而言之,所有的情绪都有传染性;但是,研究表明,快乐的传染性要高于不快乐的传染性。但在同事之间,快乐传染可能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有些人甚至因同事的不快而感到快乐,这种畸形的情绪就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列了),这说明社会背景对情绪的扩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所以,为了让你身边的亲人、朋友感到你快乐的感染力,你要快乐起来,同时,为了让自己更快乐,一定要多结交一些乐观的、开朗的朋友,这样,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快乐是善良的,是智慧是爱的流露!

为林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书籍

——访中国林业出版社社长刘永龙

刘先银 1994年

本文发表在1995年出版的《用绿色迎接21世纪----林业部长厅局长访谈录》

艺海探珠:刘先银诗文集

贤者神游华果圣音----画家韦艺和…

艺术人生十周年范曾先生的温暖话语

陕西西安楼观台

著名书法家张虎

记著名女画家苹州女史汪德祖老人

春风百汇万壑同源

记巨幅国画《祖国万岁》

四时花香万壑鸟鸣

记北京风情画家崔铁成

田滋茂:用书法抒写人生

韦艺和:体现艺术的价值,绽放艺术…

著名书画家陈梦麟

文怀沙(2)

刘先银踏莎行词一首以赠梅兰芳大剧…

刘先银专访景喜猷

范曾: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刘先银专访文怀沙

为林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书籍

——访中国林业出版社社长刘永龙

刘先银 1994年

1994年,中国林业出版社走过40多个春夏秋冬,为林业文化事业默默奉献着。传播着森林的故事。从物质到精神,从人类的生产活动到情感意识的宣泄,森林作为一种绿色“鲜活”的载体,几乎无时无刻不与人类的繁衍生息、喜怒哀乐密不可分、相伴相依。“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又是国土安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屏障。”这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认知。正因为如此,华夏大地上森林演替兴衰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人们把伟岸长青的松柏树,作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形象;凌寒不败、傲雪迎春的梅花,被视为中华魂;艳冠群芳的牡丹则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经冬不凋的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则被喻为“四君子”。这些被赋予高尚品性、人格化了的花木,反过来又不断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民族品格的形成与发展。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雅士,倾注无限情思,为花木吟诗作画,留下无数传世的名篇佳作,成为绚丽多姿的华夏文化瑰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为花木谱写典志的国家。如著名的东晋戴凯之《竹谱》、北宋刘蒙的《菊谱》,南宋范成大的《梅谱》、宋赵时庚撰的《金漳兰谱》三卷等,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则是历代花木谱志的集大成者。这些谱志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比西方要早六百年以上。
  中国传统花木谱志,多为著名文人学者所撰,既对花木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栽培方法、保护和利用等方面作了科学而详确的论述,至今仍是专攻园林花卉的学者们参考的重要史料;同时,中国传统花木谱志还大量辑录了历代描绘花木的不巧诗篇和传世国画,从而使这些谱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于世。
  世界上可能没有一种东西像花一样,一提起来,就让人心中充满柔柔的温情,甜甜的蜜语。人们爱花的璀璨、爱花的绚丽,希望自己的生活有鲜艳美好的花朵点缀。
  花是一种流行的“世界语”,多姿多彩的花儿,有的枝、叶、花错落有致,仰俯呼应,轻松随意,充满着勃勃生机,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的花、草、藤协调相依,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纤秀挺拔,书写着一首首浪漫的田园诗;有的清新娇丽,淡月和风,弹奏着一支支优美的畅想曲。红花绿叶相映成趣,花开花落生生不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优美,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呼唤和回归自然的渴望。
  茶,不但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茶的世界,气象万千;茶的品德,高风亮节;茶的韵味,妙趣无穷;茶的品种,更是丰富多彩。
   ……

京城刘海胡同7号,难得的闹中取静之处。中国林业出版社在胡同尽头的一个小院里办公,默默地奉献着一部部林业专业的书籍。七月的一天,我们采访了中国林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刘永龙。

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刘社长,始终牵挂着社里的工作。学习之余,回到社里处理一些公务。他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中国林业出版社创建于1953年,是林业部直属的唯一出版林业技术知识图书的中央级专业科技出版社,是林业部在京司局级事业单位。40多年来,本社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虽几经“分合”变迁,但总是发展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出版社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国林业出版社的现在规模和格局。

在访谈中,刘社长回顾了中国林业出版社所走过的40多年的历程。他说,40年,是人生的不惑之年,标志着已经成熟,是金色时期;40年,就松树而言,是材积生长盛期,也已进入结果盛期;然而,40年,对事业来说,还是初始时期,是蒸蒸日上的时期。

40多年来,中国林业出版社在林业部的领导下,在新闻出版署的指导下,经全体职工努力奋斗、艰苦创业,形成了具有特色和风格的专业出版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为林业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服务”的出版方针作为办社宗旨,能自觉抵制来自社会的各种不正之风,把“出好书、出效益、出人才”作为办好出版社的指导思想。出版了一大批图书和教材,40多年累计出版各类图书3000多种,发行7000万册,其中获奖图书56种,初步满足了林业及其有关部门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为推动我国林业生产、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中国林业出版社能够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在林业部的重视和支持下,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中等规模的出版机构;建设了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及基础设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较好、业务熟练、热爱林业出版事业的队伍;团结了一大批以专家、学者为骨干的著译者队伍。这是中国林业出版社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和风格,以及严谨朴实、艰苦奋斗、勤俭建社的良好社风。这是中国林业出版社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八五”期间,《中国树木志》(4卷)、《中国果树志》(13卷29个专志)、《木材工业实用大全》(14卷)、《中国主要木本植物花粉扫描电镜图志》《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5种(套)图书被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自1981年开展评选优秀图书活动以来,有26种图书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如《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木材学》《中国森林昆虫》《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三北防护林地区自然资源与综合农业区划》《东北的林业》《中国林业区划》《中国造林技术》《中国裸子植物材的木材解剖学及超微构造》等大型林业专著荣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反映了我国林业科技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影响深远。为配合全国城市、农村掀起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高潮,及时组织林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编写了几百种(套)林业生产技术知识的科普读物,其中《怎样植树造林》等14种图书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读物奖、省级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优秀林业科普作品奖、全国“星火计划”丛书优秀图书奖。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中国林业出版社一直重视林业各类教材的建设,把教材的出版放在首位,40多年来先后两次承担了全国林业系统统编教材的出版任务,到目前为止,林业主干学科的教材基本上成龙配套,一些正在修订再版。为培养林业科技、管理人才,提高林业院校水平与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林业在职人员的自学和在社会上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提供了参考读物。有30种林业高等教材荣获全国高等林业院校优秀教材,《造林学》等5种高等林业教材被选为国际交流教材。

我们了解到,199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把改革开放在工作首位,在社领导的带领下,出版社踏上了积极探索改革的道路,几年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3年,中国林业出版社从总体上实行全面改革: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收自支的道路,实行一业为主(出版发行高质量的图书为主)、多种经营(经营与图书相关的产业及林业产业)。1993年,被国家教委评为教材管理先进单位。1993年、1994年,连续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面对这一连串的事实,我们请刘社长详细介绍了有关改革的情况。

刘社长说,在酝酿改革之初,我们首先就是搞调查,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版社领导征求大家意见,探索改革方案,经过多次摸底、探讨,逐渐形成了改革的思路。1992年年初,我社领导和全社职工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方针,并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制定了出版社的改革方案,强化了全社的经营意识,开始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收自支的道路,随着改革的深入,强化了宏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修改、健全、完善。1992-1994年进一步强化了选题的审批制度,坚持发稿三审制,出书质量检查制度,财务成本审核制度。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内部经营机制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全社各部室实行目标责任制。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将出书指标、工作指标、经济指标分解,实行了内部二级核算。目标管理大大增强了全社的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

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是干部制度的改革,所有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调动了中层干部的积极性。二是优化劳动组织,实行双向选择。

进行了工资及分配办法的改革,精减职能机构人数,充实第一线力量、以及医药费管理的改革等等。

中国林业出版社,已经实行了几年的改革尝试。谈到几年改革的感受时,刘社长认为,没有一股闯劲,就无法迈开改革的步子。当然,不是盲目地闯,而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廉政和团结。

几年的改革过程中,经过调整和优化组合,社领导、各部室领导之间能够互相配合,广大职工的干劲足,积极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刘社长说,改革前我社是生产型差额补贴单位,经济核算方面较薄弱,存在“大锅钣”思想,图书出版周期很长。1993年改革后,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加强了成本核算,随着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首先表现在出书品种、类别增多,出书速度大大加快。

在林业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两年的改革,我社建立了一个团结协作,组织结构比较好的领导班子,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的路子,为今后林业出版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几年的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产生过一些新矛盾。

比如经费问题,出版经费严重不足,许多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出版困难,例如我社列入国家“八五”图书选题的《木材工业实用大全》14卷,现在正面临出版经费不足的问题。另外,纸张涨价迅猛,印刷工价逐年上涨,使出版成本大幅度增加,也给出版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刘社长说,为了促进科技出版的繁荣,针对目前科技出版工作面临的困难,国家应制定对专业面窄的科技出版物的扶持政策。

在谈到对21世纪的展望时,他说,我们现在执行的改革方案是1991年我社制定,报林业部批准,1992年实施的,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案是正确的。当然还要在实践中加以调整。最近,我社做了“九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和长远选题规划,这有利于林业出版事业的稳步发展,也利于林业科技的推广。他认为,林业出版事业是林业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配合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做好出版工作。

谈到“九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和长远选题规划时,刘社长说,继我社1984年和1991年两次长远选题规划之后,经过我社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为我国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科学技术的推广、全民林业知识的普及和提高等,出版了大量的优秀科技图书。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日臻完备。面对我国加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伐的新形势,为了适应未来的需要,我们围绕中国林业的科技、教育、生产和全民林业知识的普及与提高这个主题,按照新闻出版署有关加强科技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进一步贯彻“阶段性转移”的工作思路,编制了我社《1996-2000年重点图书的长远选题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立足本行业,面向大科技”;切实贯彻“优化选题,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基本思想;在充分进行社会和行业调查的基础上,突出规划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可行性;全面反映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科学技术整体水平。坚持以优秀图书兴社的战略经营思想,围绕林业部林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趋势,我社通过各种专业会议、座谈、采访等形式,广泛听取了林业行业各学科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对行业权威性的理论专著、有突破性内容的科研成果、代表现阶段我国林业基础研究水平的论著、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大型工具资料书等,以及原“八五”规划中尚未落实的选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筛选,共列出选题159种(系列)。其中包括:法规、史料和林业经济类26种;林业类33种;园林绿化和园艺类42种;自然保护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类28种;森林工业类22种;词典及其它类8种。我社上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图书有:《中国森林》(1-4卷)、《中国荒漠化防治》《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林产化学工业全书》(共三卷)、《中国森林病害》(第2版)、《中国兽类分布图集》《世界蝗虫及其近缘种类分布目录》等7种。这些选题不仅反映了当前国内林业科技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了我国林业各学科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仅以满足林业科研、教学、生产的近期需要,也考虑了今后发展的长远需求;不仅对积累林业科研成果、传播林业科技知识起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全面实施和宏观调控。

刘社长说,重点图书的选题规划,是出版社出书方向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出版社办社宗旨的首要体现。我社将在这一选题规划的指导下,在今后几年的工作中,抓出一批从内容到装帧均属上乘的优秀图书,为繁荣科技出版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林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到人才培养时,刘社长说,一个单位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人才。目前,出版事业发展很快,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我社重视培养跨世纪人才,已有两名80年代的大学生承担起社领导的重任。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调整机构、转变观念,以适应新的形势;建立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编辑队伍和作者队伍,以增强自身活力,并积极争取林业部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国林业出版社改革的步伐已经迈开,改革的深入给出版社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祝愿中国林业出版社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新的胜利!

刘先银作于1994年本文发表在1995年出版的《用绿色迎接21世纪----林业部长厅局长访谈录》
注:刘永龙,1940年6月生,江苏泰州人。1963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原南京林学院)。曾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管理等工作,历任所长、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林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0622.html

更多阅读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含义

百度搜索:厦门大学校训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定为校训,后改为“止于至善”,以后学校又将这八个字合在一起,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

转载 心学四训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知行合一,指引我人生道路的明灯!原文地址:心学四训知行合一作者:如松王守仁是自己敬仰的思想家,一直认为阳明先生将中国历史的传统思想提高了一大步,关键在于行字,因为阳明先生之前,中国的传统思想局限在知上。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都不

楚多鹑善格原文及翻译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原文

一、原文:楚多鹑,善格,如胶,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韩,遂挟以行。左右言于韩君,君说之,令国中罗鹑与格,皆不胜。君以韩无鹑,馈之。无钩大夫曰:“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在所择焉尔。今衣褐斑文,鹑也。翁鳞而尾隹,鹑也。刀啄而剑距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解密女魔头李莫愁一生情史文/韩庄子者本文被推荐到新浪文化博客史话栏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

1 词语信息词语:止于至善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止于至善英文: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Dear students, the truth of university lies in illustrating virtue and striving to excel until reachin

声明:《止于至善:爱积德的人是长寿的人》为网友偏执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