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洋
昨天晚上布置了县教研室第二单元达标卷,许多孩子反映不会找近义词。我告诉大家,找近义词是有窍门的,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
近义词和同义词并不是一回事。同义词是指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指代同一个事物,如“地瓜”,给它找个同义词就是“红薯”。同义词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同,词性相同,如“土豆”和“马铃薯”指的同一个事物,但他们字数不一样,不能算作同义词。所以我让孩子再另找一个字数跟它一样的词语,小陈同学找到了音乐课本上学过的“洋芋”,我表示肯定,因为“洋芋”是“土豆”的别称。
“土豆”的同义词不能找“马铃薯”了,可以另外找一个,如“地蛋(山东鲁南地区)洋芋、薯仔(香港、广州人惯称)、地豆、地梨(德国人叫法)”等,而给“马铃薯”找同义词,可以找“洋山芋、山药蛋、馍馍蛋、地苹果(法国人叫法)”这些同义词。
而近义词的两个词的意思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他们的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如《离群的大雁》这篇短文,让给“吃力”找近义词,可先从原文找出带“吃力”的那句话——“它感到吃力了”,这句话是说年轻的大雁离开雁群,独自飞行,渐渐地感到吃力了。那“吃力”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给“吃力”这个词找个带“吃”或带“力”的近义词,再代到原句中试一试。如找到“费力”,放到原句中“大雁感到费力了”,结果意思一样,这说明“费力”这个词是“吃力”的近义词。
再找带“吃”或带“力”的词,可以找到“吃劲”“费劲”“卖力”等,咀嚼一下这些词,可以看出意思没变,说明这些词都是“吃力”的近义词。我们学语文,就要善于品味词句,就像吃馒头一样,要尝出它的滋味来——这馒头是用什么地方种的小麦磨的面粉蒸出来的,麦子是今年的,还是去年的……都要咂巴咂巴,品出个滋味来。品词语,也要像品馒头滋味一样,要品出它的意思来,这就需要靠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语感。
再如,给“和蔼”找近义词。从原文中可以找出“年长的大雁和蔼地告诉它”这句话。“和蔼地告诉”是什么意思呢?一品味,哦,知道了,用带“和”或带“蔼”的词语来说,就是“和气”的意思,“和蔼”地说,就是“和气”地说,意思一样,这说明“和蔼”的近义词是“和气”。还有哪些近义词呢?有同学找出了“温和”,放到句子中一试,“温和地说”也可以,那么“温和”也是“和气”的近义词。有个同学说,“温柔”也是它的近义词,我指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年长的大雁没必要温柔,温柔是女性化的词语。再说,“温柔”这个词里面也没有“和”或“蔼”这个字。
给“暖和”找近义词,找到的原句是“一群大雁要飞到暖和的地方过冬”,“暖和”是什么意思呢?咂巴一下这个词,给它找个近义词就是“温暖”。
有时,你给某个词可以找出好几个近义词,在考试时,你要从中挑选一个跟这个词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来写,如“费力、费劲、吃劲、卖力”这四个近义词中,你可以挑选“费力”这个来写,因为它跟“吃力”的意思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