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份,搜狐网络运维部系统运维经理杨勇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开始剧增。当时搜狐新推出的高清视频业务最重要的卖点之一就是清晰流畅,这对网速的要求极高。而流量的增加却远超过杨勇的预计,这项业务上线后才两天,访问量就比预期值翻了一倍,在杨勇所在的部门对其全国30多台服务器的监控界面上,频频闪现出用户出现缓冲的提示,在每天晚上8到12点的访问高峰期,整个网络几乎一直处在100%负荷的状态。
三个月后,两家第三方服务商网宿科技和帝联科技让杨勇的日子重新步入正轨。搜狐为加快网络访问速度的CDN服务拨出了更多预算。
对大部分网来说这样的服务商似乎闻所未闻,但实际上他们的网络生活已经和它们密不可分。无论是新浪、迅雷、腾讯还是盛大,这些覆盖大部分互联网用户的网站的背后都有着一批这样的公司在提供服务,包括提供服务器托管、互联网接入服务和网络加速等。
虽然中国互联网产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但网宿这样的服务商却生存不易。这是一个并没有具备很高竞争门槛的行业,其中涌入了过多的竞争者。在出现更早的IDC领域,2008年的服务商数量已超过1500家。
网宿科技是这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大公司之一,其IDC业务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CDN业务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据财报显示,其去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为2.2亿,2006年至2008年CDN业务年复合增长率为209.16%,IDC业务年复合增长率为61.61%。
发现新业务
2001年,前万网COO刘成彦加入网宿科技任CEO后才几个月便遇到了互联网泡沫破灭。2000年左右兴起的那轮互联网热潮,催生出了上百家靠租用电信机房和网络带宽,之后再分租给各家网站赢利的IDC提供商。网宿科技也在那时成立,并靠着招聘英语通过专业八级考试的销售和客服人员,以及花更多的钱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租下更好的机房和更大带宽,拿下了十几家像DoubleClick这样愿意付出更高价格的跨国公司客户,成为当时年收入过千万的七八家服务商之一。
这也使网宿科技几乎成了当时专业IDC行业中最倒霉的一家:跨国公司是那次危机中最早撤资走人的一批。流失掉了7成客户的网宿科技“机房空空荡荡,很吓人”,刘只能靠裁掉一半员工等办法,把成本和原本较高的价格降下来,去招揽新的客户。
这反而让网宿科技发现了中小客户的市场空间—网宿的收入比上一年仅减少了一两百万,而当年的客户数甚至比2000年时更多。刘成彦觉得,得率先提供对手们未提供的服务,才有增收的可能。
那两年一直在跟销售们一道拼命谈客户的刘成彦发现,数家游戏网站都问他,网宿能不能除了租给他们放服务器的机房位置,也同时租服务器给它们。2002年时,游戏网站开始增至上百家,那些花高价钱从韩国等地买回游戏版权的公司并不想掏钱买服务器,而是希望等游戏运营上几个月,看看是否受欢迎后再说。
当年营收不过1000来万,账上现金只有几十万的网宿科技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花了上百万买下一批服务器,租给了游戏网站。刘成彦向《第一财经周刊》表示,这为网宿当年带来了近4成的IDC业务收入。在正处于互联网低潮的那两年,这个本来很容易被对手复制的做法居然少有模仿者。
也是在2002年,电信分拆为电信和网通两家。这两家运营商之间的通信接口窄小,从一家运营商的网络中访问另一家的网速因此十分缓慢。客户在跟刘聊天时对此抱怨连连,其中游戏网站对此尤其不满。解决问题的基础办法,是自建“中立”的机房,同时引入两家运营商的带宽。网宿在2003年花了数百万,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都自建了机房。这对当年营收不过1000多万的网宿不是小数,刘为了集中资金和精力,甚至在这年放弃了虚拟主机、注册域名等来钱快的旁支业务。当时网宿专门负责做游戏行业的十多个销售占其销售团队总数的1/3,在中国游戏领域最为著名的公司,比如盛大、久游等,都在2003至2004年间成了网宿的客户。
网宿此后开始在更多省市建立机房,数量从2002年的五六个,上涨到了2005年的30多个。其运维团队也增长到100多人,在业界算是规模庞大,且有20多名工程师常年出差,在各地巡视,以保证机房能正常运行。这使得网宿的营业收入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客户们频繁提出的较为细小和简单的要求,比如安装软件、代为维护网络安全等,渐渐固定为网宿提>>供的可选附加服务,这类服务的数量从2002年的几个,上升到了如今的16项。这使网宿成为业内提供增值服务种类最多的公司之一。这颇受技术人员不足的中小客户欢迎,网宿也由此成为IDC业内客户数量最多的公司。
这些并不足以使网宿脱离IDC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困境。当盛大这种最初与网宿合作的网站迅速做大后,它们开始自己购买服务器,从电信运营商手中承租机房和带宽,网宿因此流失了一批大客户;一向信奉“新的收入增长来自新服务”的刘成彦,此后也未能在IDC行业中发现什么市场惊人的新服务;而且IDC行业竞争激烈,虽然网宿是这个行业中少数几家销售额过亿的公司,但其市场份额只有不到10%,网宿那些成本较高的做法也逐渐被对手模仿。刘成彦甚至很少提及自己在这个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因为网宿跟第二、第三名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微小,“没什么意义”。
另一次混战
在寻求解决网速缓慢的办法时,刘成彦发现的一种新办法此后演变为这家公司最为重要的服务,并为其带来了如今一半的收入。国外经营CDN业务的Akamai、Limelight公司在中国布设服务器时,网宿科技就是其合作方,当时惦念着怎么加快网站访问速度的网宿科技,2003年跟一家门户网站合作,根据CDN的缓存原理做了简单试验,结果发现这种办法比常用的建立镜像网站等办法,网速更快,且需要的服务器数量更少。
每天中午吃饭常跟公司几个研发和销售人员商量这事儿的刘成彦,日渐觉得此事可为。但要开展这项业务,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跟国外公司买CDN设备。CDN业务需要在全国布设CDN服务器,以便让各地网能就近访问,而当时一台这种设备就要20多万,刘觉得这“肯定是个无底洞。”
刘成彦计算了一台CDN设备的硬件成本后,吃惊地发现,这只占其售价的10%。这意味着如果能自己研发出CDN的软件技术,网宿就能用大大降低的成本开展这项业务。当时国内唯一的CDN服务商蓝汛就是靠直接购买设备来开展生意,2005年以前一直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
2005年,网宿推出了能加速静态网页访问速度的1.0版本,成为国内第二家CDN服务商。依靠不到蓝汛一半的价格,以及此前庞大的客户基础,它找到十几家网站试用。这些客户向网宿抱怨说,由于没能对网站中那些涉及查询、登录等交互内容的部分做加速,整体感觉并不好。1998年就开始这门生意的蓝汛早有这些产品,刘成彦认为网宿的机会在于是否能让自己的产品满足客户的更多需求。
相比IDC,CDN是一种调整更加频繁的业务。客户向网宿的售前和售后工程师提出的需求,都会被转给产品团队,由他们判断是否值得研发。他们决定要开发后,不用再经过公司高层判断,这些开发需求就会直接交到研发人员手上。据网宿厦门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黄莎琳称,网宿CDN产品的功能数量是业界最多的,每个月都会有“新东西”。这使得网宿2007、2008年能以约200%的速度增长,远超过CDN行业这两年增长100%的总体速度,成为占两三成市场份额的行业第二。
此前一直跟蓝汛合作的搜狐系统运维经理杨勇,就是在测试了一个多月后,改换了性价比更好的网宿科技和帝联科技。同IDC的发展路径类似,快网、帝联等数家CDN服务商也在这两年拥有了自己的加速技术,成为有力的竞争者。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视频网站技术负责人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因为觉得其他厂商技术也不错,而且价格更便宜,已经把最大块的CDN业务交给了快网。杨勇则觉得拥有业内最大的研发团队、运维团队的网宿更让他放心,价格稍贵也无大碍,而且在一个星期前,网宿的人刚刚告诉他,自己的研发团队人数已经从400多人涨至了近600人。
另一个让网宿喜忧参半的消息是,杨勇打算在2010年中,网络加速的事情“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交给网宿的业务比例会变小。虽然由于访问量还在不断上升,他估计交给网宿的业务绝对额还会上升。
“互联网行业变化快、机会多,网宿的每一次增长都是靠提供了新的服务,”刘成彦说,为3G网络提供加速是他看好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但这个最初每天跟客户聊天,并能从中判断出哪些做法切实可行的小公司CEO,如今已经成为“办公室里随时有人”、事务庞杂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如今网宿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更多地依靠营销总监、技术总监、分公司总经理这类高管与大客户的接触,网宿能否继续推出正中客户下怀的服务,还是有待验证的问题。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视频网站CTO称,这家拥有数百名研发人员的公司虽然常推出一些有趣的技术,但在他看来缺乏实用价值。
【作者:杨轩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