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藏獒》读后感 读书笔记读后感

神勇多情的藏獒




读书笔记--《藏獒》读后感 读书笔记读后感
神武的藏獒

这本书是我花5元钱从地摊上买来的,是杨志军的《藏獒》三部曲之一。是“藏獒”两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这篇读书笔记是我看完此书后,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写出来的:

没看此书时,我对藏獒一点儿也不了解,只是在电视中看到,只知道它们是一群异常强悍的动物。看了此书后,被藏獒的雄壮之美、不屈之美、霸气之美深深地震憾了,藏獒的精神境界之高之广,勇猛顽强、爱憎分明、柔情万种……

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恢弘大气的画面:草原、雪峰、河流、寺院、经幡、转经轮、藏獒、领地狗、牛羊、狼群、豹群、藏马熊……在这个恢弘大气的画面中,展示了藏獒们钢铁般的意志,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与它们内心的丰富的情感世界。“这群比人类更珍惜人性的藏獒,它们的快乐与悲伤、尊严与耻辱、责任与忠诚,凝聚着青藏高原的伟大情怀。”此书每一个章节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

“当人们总想把自己变成狼时,人性莫非只好让狗替我们珍惜?”

在广袤苍茫的大草原上,奔跑着一群高大健硕的藏獒们,在它们身后紧随着一群听命于藏獒的领地狗,藏獒的爱与恨、生与死,它们的存在,都与人类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以保护人类为终生己任。它们的生是为人类,它们的死也是为人类,且死得其所。为了保卫草原上的部落头人、牧民们与牛羊的安危,它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它们忠于职守,没有丝毫的懈怠,时刻警惕观察着藏帐周边的动静,一旦有威胁人类的状况出现,它们就似离弦的箭一般射杀出去,虎虎生风地扑咬过去。它们之所以面对艰难险阻,义不容辞、奋不顾身,亦是它们的天性与使命使然。它们声东击西、左忽右闪,从每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中,都体现了它们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慎密的思维与浩然之气。“它们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知道扑向所有的狼群,所有的危难是它们永不舍弃的使命,保卫草原和牧民,保卫吉祥与幸福是它们终生履行的义务。”它们的血液中至始至终流淌着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凛然傲骨,是一支“打不死、拖不垮、咬不死”的永立不败之地的正义之师。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它们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行。是值得人类终生学习的。

“藏獒之战既是英雄的礼赞,亦是生命的悲歌,死亡的沉痛就像雪山对草原的浇灌,那么冰凉地渗透在人和藏獒的记忆里。”

藏獒与阴毒的草原狼、荒原狼有着世代的仇恨,在一次次超越极限的杀戮中,在相互仇视中,它们都演绎了“一场噩梦,一场恶魔率性的表演,一场残酷而暴烈的比赛”。惨烈的伐战之中,藏獒与狼群都倒在血泊之上,双方都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对于藏獒的残酷和嗜杀是天然本性,欲望和仇恨是祖传而来,狼带给了它们噩梦,它们也将以噩梦方式还给狼群。”它们睚眦必报,不杀死狼群,誓不为仁。在生死场中,一獒当先,百獒齐上,吼叫震天,雪片飞扬,可以想象,那阵容是何等的威武壮观。

有时动物比人类更伟大,无论是豪迈威武的藏獒抑或是狡猾险恶的狼群,它们的智慧、胆略、情感都堪称一绝,面对重重危机,哪怕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亦毫不退却,迎难而上,勇猛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每每看到此刻,不禁对它们高山仰止。

藏獒除了与狼群频繁殊死的搏杀,还与凶暴的雪豹、威猛庞大的藏马熊亦有过生死的较量,有时出奇制胜、有时两败俱伤,每一次的交锋,都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每一次的血战,都是你死我活,以保卫人类的安危为使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那血肉横飞、悲壮、惨烈的撕杀场面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看了为之心动。惨烈的搏杀之后,草原上呈现着一片片狼、豹、獒的血肉模糊的尸骨,横尸遍野,看了使人心惊肉跳,不免为那些在生死场上英勇搏杀的藏獒们捏一把汗。

藏獒活在世上,一半为了忠诚,一半为了尊严,藏獒一旦“失职”,就等于失去了尊严,失去尊严的藏獒,就会离群索居,在岑寂中默默地死去,它们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这就是藏獒根深蒂固的习性。

而对于人类,他们眼中藏獒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他们与藏獒惺惺相惜,相互珍视。

书中描写了几只具有代表性的出类拔萃、英勇无畏的优秀之獒,它们鲜明的性格、超强的胆识、万种的柔情、……已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翩然而至来到我的眼前:

勇猛威硕的大金獒岗日格森、敢爱敢恨,由仇视化为爱情的大黑獒那日、因指挥失误而悔恨的大灰獒江秋帮穷、悔过自新的大力王徒钦甲保、最终从善如流的多吉来吧……

岗日格森在书中是一位主要角色,它是一只纯正的喜马拉雅种獒,作为一只外来的异地藏獒,以它的狂猛、智慧与不屈、以它的“气高壮志、兼人之勇”的品格,终于赢得了本地藏獒的信任与拥戴,成为不可取代的一代獒王。任何强大的野兽对于它都是不容侵犯的,好似它手中时刻持有上方宝剑,又似皇帝赐予的亲征御牌。它的到来,它的吼叫,整个草原都要抖上几抖,它的吼叫,对于狼群亦是强有力的震摄:狼群只要闻到岗日格森的气息,听见岗日格森威震草原的吼叫,就会屁滚尿流地仓惶逃去。这足以见证岗日格森的威严与震憾。据说岗日格森的前世是阿尼马卿的雪山狮子,是神的化身,是上天派下来的护原使者,它“机智果敢、慈悲善良,仪表堂堂。”书中所说岗日格森“慈悲善良”一点儿不假,它总是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每一只失职失误的同伴,以谅解的目光注视着它们,以肢体语言安慰着它们,鼓励它们再立新功。使它们悔恨的心得以平复。岗日格森没有辜服雪山狮子称号,“面对四面八方横扑而来的狼群,獒王岗日格森带领着领地狗群南征北战,尽最大可能表现着自己的勇敢和忠诚,几乎全军覆没。”在每一次的与狼群危机四伏的搏战中,总是一獒当先,统帅全军,指挥若定。每每身负重伤,气若游丝,然每次都起死回生,重返战场。是不死的精神在感召着它,是草原在护佑着它,是上天在护佑着它。

岗日格森最终死于那个动乱的年代,成为了双方武斗的牺牲品。岗日格森去世后,草原上再也没有出现新一代的獒王。

岗日格森的妻子大黑獒那日终将对岗日格森仇视化为爱情,是岗日格森的无畏勇猛感化了她,最终化敌为妻,嫁给了岗日格森,它们相亲相爱,为了共同的使命,生死相依、奋勇作战。那日的死是异常悲壮的,在大雪灾食物匮乏的日子里,正在哺乳期的那日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数个牧民,而它的乳血己流尽,肉体己耗干,最后悲壮地死去,被它救活的牧民们抱着它的遗体哭晕了过去。为了纪念这只舍己救人的藏獒,牧民们为它做了法事,超度了亡灵。

在抵抗狼灾的战役中,因指挥误判敌情而悔恨的大灰獒江秋帮穷,则认为自己是一只失败的藏獒,它有强烈的羞耻感与尊严感,它自知失误已无法弥补已损兵折将的藏獒与领地狗,没有颜面再回到领地狗与獒群之中,没有颜面再陪随主人,便独自悄然离去,“离去是时刻等待着赎罪的机会,”终于在一次与三股狼群的肉搏中救出了父亲(笔者的父亲)与小公獒。当父亲再次挽留它时,它已消失在西边的云雾中,它宁肯浪迹于茫茫的雪原中,宁肯在流浪中孤独地死去,也绝不会离开生它养它的大草原。后来,人们在野驴河的冰水中,发现了江秋帮穷的尸体。人们“厚葬”了它,同样为他做了法事,并超度了亡灵。这就是藏獒的傲岸的风骨,是可赞可叹的。

时刻怀着忏悔之心的大力王徒钦甲保,用它的实际行动,验证了它依然是一只称职的神武藏獒,当父亲抱着小公獒和狼崽被狼群围困时,断尾头狼发现了父亲身旁的狼崽:好啊!你这个小叛徒,居然和人类藏獒为伍……,它跳起来,直扑狼崽。此时的小狼崽命悬一线,就在此刻,早已精疲力竭的徒钦甲保跃然而起,毅然扑向了断尾头狼,“这是它生命的最后一扑,”它扑翻了咬住狼崽的断尾头狼,小狼崽获救了,断尾头狼毙命了,而它神武的徒钦甲保轰然倒地了,再也没有起来。“在一片缟素的白雪中,耀出了肃穆与骄傲。”

多吉来吧则是极其残暴的送鬼人达赤拳养的一只凶狠、暴烈的纯种喜马拉雅种獒。送鬼人达赤身上弥漫着“邪崇鬼污之气”,“人们都带着沉重深刻的恐惧躲避着他。”为了复仇,他把出生仅两个月的小藏獒买回来,用极其残酷的手段训练它,训练它的报复心理、扭曲藏獒本应具有的高尚的品格,训练它成为一只“践踏习惯与规矩的阴恶暴君”,最终把这只小藏獒训练成一只狠毒、狰狞的,像它主人一样凶残的“饮血党项罗刹”,(傲厉神主忿怒王的名字)“饮血党项罗刹”,似一支恶毒的箭射向了大草原,射向了牧民、射向了藏獒……造成了一场场惨不忍睹的悲剧。草原上的牧民只要知道这只吃人的野兽来了,像躲避魔鬼一样躲避着“饮血党项罗刹”,只有藏獒们与这只恶魔般的同类进行顽强的斗争。在多次的生死存亡较量中,父亲与藏獒们终于制服了送鬼人达赤,而这只训练有素的残暴的纯正喜马拉雅藏獒在父亲温情的关爱与佑护下,终于被感化了,回归了它最原始的最本真的面目,回归了祖先正义无畏风骨,认清了主人的真实恶毒面目,“恩将仇报”地把它的主人咬死了,让这个阴毒之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后来这只名叫多吉来吧的藏獒在保卫草原、保卫牧民的血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与父亲结成了浓厚纯真的友谊。多吉来吧这个名字是父亲给它起的,大意是吉祥如意的寓意吧。在父亲几次处于生死边缘之际,都是多吉来吧把父亲从狼口下救出,它把父亲视为最最珍爱的恩人,报答与捍卫是它义不容辞的使命。这个章节是极其感人肺腑的。多吉来吧因没有保护好十二个孩子的生命而深深地自责,它将成为一只孤独而忧伤的独行侠,在远离人类的暗地里默默地保卫着人类,护佑着大草原。文中没有提到多吉来吧最终的命运,不知所终。“失败的英雄是不配回家的,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意识是祖先的遗传,是藏獒社会的普遍记忆。惨烈的打斗之后,不向同伴求助,不向主人诉说,不去传染愤怒和仇恨,不去求得安慰和同情,而是悄悄地远远地离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舔干净身上的血迹,在痊愈心伤和肉伤的日子里,度过余生,这是许多孤傲灵魂的必然归宿。每一只沉毅高贵的藏獒都会尊重灵魂的需要,丢弃委曲求全的生存姿态,天然自觉地选择独去之路、冷远之途。”失去尊严的藏獒都是在忏悔中躲避人类,最后不为人知,默默地死去。

这几匹优秀之獒的宿命就这样被注定了,无数只为战而死的藏獒与领地狗的宿命亦这样被注定了。它们为人类而终,为人类而陨落,折戟在这片无垠浩瀚的大草原上。这似乎都是上天对它们的安排,注定要离人类而去,它们历经了场场的战役、种种的磨难,终于走出了杀伐的境地,永远地安息了。它们生前对人类许诺的誓言,随着它们的离去也消逝了,天地之间,人獒相隔,那将是人类对藏獒无尽的思念:在每年的法事中,人类都要祭奠那些为他们而战死的藏獒们,都要祭奠那些不朽的英灵们。“草原为它们吟唱悲歌,牧民们为它们衷心祈祷。”

然英勇无畏的纯正的喜马拉雅藏獒都没能留下后代,这也是草原人永久的悲痛与遗憾。岗日格森与妻子大黑獒那日唯一的女儿小卓嘎被红额斑头狼吃掉了,当岗日格森赶到到时,雪地里只剩下小卓嘎的一些皮毛,尸骨早已被红额斑头狼吞噬了,岗日格森对着天空悲痛地吼叫着,泪水喷薄而出。岗日格森暴怒地扑过去摁住了红额斑头狼,恨不得一口咬死它,但它想到了自己重任在身,想到现在还不是复仇的时刻,留着红额斑头狼还有用处,便毅然放弃了对红额斑头狼的撕咬,随即率领团队执行保卫人类的重任去了,连红额斑头狼都在疑惑:岗日格森怎么放过了我,我可是把它的女儿吃掉了啊!然岗日格森最终还是咬死了红额斑头狼,为小卓嘎复了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

藏獒们内心都有着异常丰富的感情世界,对待自己的同仁总是温情脉脉,当看到自己的同伴为战而死时,悲痛地双泪长流,对着辽无的原野发出阵阵的哀呼;当因自己的“失职”导致人类死去时,同样流出悔恨的泪水,围着死去的主人几天几夜不肯离去,痛不欲生。藏獒对自己的主人有着极深的感情,当它的主人因饥饿而死亡,被天葬时,这只藏獒紧紧地尾随着送葬的人们来到天台,哄都哄不走,久久不肯离去。它死死地拽着主人的衣袍,对着已落地的秃鹫汪汪地狂吠着,就是不让它们靠近主人,后来它竟然趴在主人身上,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主人已冰凉的躯体,又把自己的嘴中的热气不停地往主人的嘴中输送着,那主人竟奇迹般地复活了。后来这位主人对他的藏獒更加珍爱,逢人便说,我家的藏獒是上天派下来的神者,是我的保护神。

我被藏獒的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它们是真正的保护神,是它们维护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保卫着草原上的治安:

在鼠兔等小型动物肆意横行时期,草原植被被破坏得惨不忍睹,草场被它们啃噬得一塌糊涂,鼠兔洞满目皆是。藏獒们深知鼠兔是自己的美食,同时也深知鼠兔亦是狼群的美味,更深知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绝顶聪慧的藏獒们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消灭不净鼠兔的,还需依靠自己的仇敌狼群,所以有时在激战时,藏獒们刻意地放过狼群,并未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给予它们生还的机会,让它们在绝望时去寻找美食。如此这般,鼠兔灾大大减少,草原植被又恢复了草丰水美的原始风貌。可以说,藏獒是大草原的特等功臣,亦是表率。这些浅显的道理它们终生铭记,保护草原是上天、是祖先赋于它们的神圣职责。

保护弱小与母性,几百年来,不,几千年来,藏獒们都遵循着这条亘古不变的祖训,履行着它们的职责。从猛兽口中不知救下了多少弱小与母性的动物,包括它们宿敌—荒原狼:

岗日格森行侠仗义地从七八条狼中救下一匹受孕的母狼—一条臃肿的尖嘴母狼。“很多时候,它们的行动不是出于思考,而是出于本能和天性,爱护母性的本能就是帮助弱者的天性”。仿佛这是冥冥之中的造物主告诉它们的,是祖先的遗训召唤促使它们保护弱小与母性。这种举动就连多猕狼群与上阿妈狼群都震惊了:这只硕壮勇猛的藏獒怎么会救下自己的宿敌呢?看着尖嘴母狼跟随着它的新任夫君--多猕头狼跑远了,岗日格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似完成了一个重要使命。

在搏战中,当藏獒们看到一群疯狂的饿狼要蚕食自己的同类—一只刚出生三个月的小狼时,便毅然地将小狼救出狼口,后来这只小狼与一只小公獒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很难想象,世代仇敌的孩子们相互成为了好朋友,在人类的社会里,仇家后代的恩恩怨怨延续了多少代,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看到这里,情不自禁对藏獒的“壮举”生出崇敬之情。这一部分的章节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可以说,藏獒的精神品质是充满仁爱之心的。

笔者的父亲做为西藏工作委员会的成员来到了雪域高原,父亲似乎就是为草原而生,一进入大草原,就被那里的风情地貌深深吸引了,尤其对于藏獒,更是情有独钟:就在岗日格森受到本地獒群排斥时,是父亲力排众议,把岗日格森保护下来,处处关怀它,把它视为珍宝,岗日格森与父亲的感情与日俱增,最后成为父亲的保护神,就在父亲在大雪灾中被狼群围困时,岗日格森放下身边的要事,直奔父亲而去,把父亲从深雪狼围中解救出来。文中的父亲被牧民们称为汉菩萨,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他不但对藏獒有着极深厚的感情,而且对于藏獒的宿敌-荒原狼亦有着对动物的最原始情感:藏獒把从狼口下救出的小狼交给了父亲,当危险来临时,父亲一视同仁地将小狼与小公獒抱在怀里,好似护着自己的孩子。在藏獒与狼群的生死对峙中,“他与狼崽的分离是必然的,这样对他们都是有利的。”在离别之时,父亲竟有些不舍,他把经幡拴在狼崽身上,喃喃地对它说:去吧,去吧,去找你的狼朋友去吧,经幡上的经文会保佑你的,你要是和我在一起,人们迟早会杀了你,记住我的话,不要轻易相信人,人是危险的,等你长大了,千万不要吃羊,更不要吃人。父亲对狼崽说的这番话,我看了好几遍,深受感动,父亲对弱小生命的怜惜关爱,对狼崽以后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狼崽狼性改变的期盼,都体现了父亲对人性恶的一面的谴责,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但这只可怜无助的小狼崽最终还是被它的叔叔阿姨们吃掉了,弱肉强食的悲惨似走马灯,在大草原上无时不刻上演着。

在罕见的大雪灾中,父亲不慎掉进了大雪坑,在求救无门之时,发现了竟有两匹狼也困在此地,父亲怀着万分恐惧的心理与这两匹狼“同住一室”,时刻与狼周旋着。那公狼有心想吃掉父亲,父亲在生死关头誓死也要与狼做拼死一搏,绝不能成为狼的盘中餐。当时父亲想,与其让狼吃了我,还不如把这点儿糌粑让给狼吃,狼吃了糌粑,大概就不会吃我了。于是父亲饿着肚子把仅有的一点儿糌粑让给了狼吃,大概是这少之又少的糌粑感动了这只瘌痢头公狼,可以想见,在罕见的大雪灾的日子里,这些许的糌粑对于狼亦是同等的重要的食物。这匹瘌痢头公狼用嘴叼着这些许的糌粑放到了它的妻子-瘌痢头母狼面前,母狼的口中流出了垂涎的口水,须臾工夫,那糌粑就进了狼口。这只公狼对父亲似乎表示了友好的态度,使它做出了反常的举动,非但没有攻击父亲,而在父亲与它们之间,以尿液划为界限,表示互不侵犯。以至于在围困多日后,那公狼听见雪坑外有藏獒的吠声时,居然举嘴向着天空嗥叫起来,那嗥叫声充满了焦急,竟有些情意绵绵。狼嗥声引来了大灰獒江秋帮穷,父亲得救了。当大灰獒江秋帮穷发现雪坑中的两匹狼,便扑过去,欲将其咬死,那两匹狼对着父亲绝望地哀叫着,父亲对江秋帮穷说着事情的缘由,那大灰獒哪里听父亲的话,扑将过去,一口咬死了那公狼。那大灰獒是个有情之獒,当它看到受伤的母狼哀哀地哭着时,自然而然地生出了怜悯之心,便口下留情,放弃了对那母狼的撕咬。父亲临走时,把仅剩的一点儿糌粑留给了那只母狼,尽管自己饿得两眼冒金花儿。

在藏獒的字典里,对于弱小与母性的动物都抱有怜悯宽容的态度。其实无论多么凶残的动物都知道知恩图报,都有它柔情的一面。狼也不例外,年初看了李微漪写的《重返狼群》,作者李微漪是个成都女孩,在一次去内蒙的野游中,救活了一只濒临死亡的小狼,李微漪有着从小对狼的奇特感情,对小狼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呵护它,与它朝夕相处,教它生存本领,在李微漪的关爱下,小狼健壮地成长,当李微漪感冒病重时,小狼格林将自己储藏的肉食叼来从李微漪的窗口扔进去,示意李微漪,这是我给你的食物,你吃了,病就会好的。小狼格林感恩于它的主人,与李微漪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情感,到最后,谯也离不开谁。我极钦佩李微漪的勇气与对狼的特殊情感。

其实这就是爱心,仁爱之心人皆有之,就看你付出多少了。父亲付出了爱心,等于救下了自己的性命,不单如此,父亲还赢得了广大牧民的爱戴,赢得了藏獒们的忠心与敬仰。李微漪付出了爱心,换来的是小狼与她难舍难分的感情。

就拿“千夫所指”、藏獒的死敌凶残的草原狼来说吧,它们有残暴、嗜血的一面,然不乏在它们中间闪现着柔情的一面,它们有自己的爱情世界:上阿妈草原的头狼在搏杀中看到自己妻子尖嘴胖母狼受到外来野兽的侵犯时,竟然弃之不管,只顾自己逃命,这一切被多猕草原的头狼看在眼里,不禁对那尖嘴胖母狼产生了怜悯之情,在三股狼群汇集在一起时,多猕头狼有意接近尖嘴胖母狼,蹭着它的狼毛,碰鼻以示爱,当时尖嘴胖母狼有些惊慌,亦有些意外,它躲闪着,逃离着,但多猕头狼并未放弃它对爱情的追求。它憎恨上阿妈头狼自私无情、临阵胆怯脱逃,万分地同情它的妻子的可怜无助。便由怜悯之中产生了爱情,以至在又一次的搏战中,上阿妈头狼照例逃离战场时,多猕头狼义无反顾地跑到尖嘴母狼的身边,给予情深意切的爱抚,以肢体语言表示关怀。尖嘴母狼在危难之时终于接受了多猕头狼的爱情,彼此不顾双方狼群的嫉恨,双双远走他乡,浪迹天涯。那痴情的多猕头狼为爱放弃了领地、放弃了部众、放弃了自己拼搏而来的地位,与它所钟爱的尖嘴胖母狼私奔了。就连在一旁观战的藏獒也倍爱感动,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它们的结局是悲惨的:这一对为爱走到一起的狼夫妻最终被仇视它们的多猕狼群咬死了,它们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在狼的世界里,竟然会有这么伟大崇高的、为爱而死的爱情,使我始料未及。

写到此处,也算是“终曲“了。《藏獒》“是一首藏獒精神的挽歌,也是一部藏獒的史诗”。从此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草原阅历与草原情结的人,有着切肤的体会与不寻常的经历,否则写不出这部浩宕巨作。他在与藏獒多年的接触中,用心去了解藏獒百战不殆的脾性,去了解它们的侠胆柔情,去了解它们的喜怒哀乐……,他了解它们的内心世界,他了解它们对弱小动物的爱心,更了解它们与人类至深至爱的感情。藏獒们的一喜一怒、一悲一伤都在牵动着他的心。他与他那富有传奇色彩、大爱无边的父亲同样,有着对草原、对藏獒难以割舍的情怀:与他父亲同样,钟爱着孔武有力的藏獒,由衷地赞美、颂扬着它们,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去深刻地去了解这神奇的生灵。杨志军在用一种深沉的情感去写,对草原、对藏獒、对狼群、对父亲的炽热一一流淌在笔下。

从此书中不难发现动物们的最原始的真情,它们的内心世界表露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藏獒抑或是狼,都有着它们自己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其实动物最懂感情,比人类更珍惜感情。这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

无论是藏獒与人类之间,藏獒与藏獒之间,抑或藏獒与狼群之间,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飙悍、慈悲、情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这个世界都将是永恒的主题。

2013.9写于北京西三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1488.html

更多阅读

《超越自卑》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 pdf

《超越自卑》读后感《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之作,是在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就的,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正面管教”体系就是以阿德勒(AlfredAdle)和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s)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怪老头儿》读后感 奇小子怪老头儿读后感

《怪老头儿》读后感戚逸扬一天,我随手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赵新新的小朋友他肚子疼得要命,怪老头儿把鸟塞进他肚子里,肚子马上就不痛了。怪老头儿能把东西叠吧叠吧地变成一张纸,他家还有飞天

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在心》读后感 原来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在心》读后感提起幸福,人们的脸上都会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明眸里都会泛起激动的泪花。幸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字眼,更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一千个人说幸福会有一千种理解。有人说幸

转载 《保卫延安》读后感2009级1班袁肖薇 保卫延安

没事···原文地址:《保卫延安》读后感2009级1班袁肖薇作者:八年一班《保卫延安》读后感七年级一班 袁肖薇《保卫延安》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党中央

《万古江河》读后感 江河万古流 简谱

《万古江河》读后感这是许倬云先生近年关于中国文化演进的总结性的力作。许先生虽身在海外,却依然心忧家国。本着士的精神,许先生不避权威说法,凭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见解,发人深省之处,书中比比皆是。

声明:《读书笔记--《藏獒》读后感 读书笔记读后感》为网友帝颜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