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安全驾驶技巧常识大全 新手初驾车技巧大全

7月17日,一个令中国车界震惊的日子。

这一天,在西北戈壁滩上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一辆途观试驾车在敦煌一条双向两车道公路上行驶时,意外撞上了前方的农用翻斗车,剧烈碰撞后很快引起爆炸,车上4人不幸全部罹难。遇难4人中,还包括了这款车的制造者———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和公关总监曾家麟。

据相关报道,当救援者赶到后,看到的只有熊熊大火和满目疮痍的车体残骸。由于车祸的惨烈和遇难者身份的特殊,让这起事故迅速在网络蔓延,成为了一件备受关注的公众事件。汽车安全行驶的速度底限究竟是多少?车辆发生碰撞后,人是否应尽快离开车身,以防自燃或爆炸?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准则?这些问题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1.关于时速

车速过快,车辆面临“失控”危险

一位有20年驾龄的老司机告诉记者,他多年来安全驾驶的心得只有一个字:慢,没有别的窍门可言。

一位姓曾的资深汽车工程师告诉记者,时速100~120公里是大部分车辆性能、速度、安全等因素的最佳结合点,而把车速控制在80km/h以内,车辆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保证。

“现在最好的车,在相当好的路面上测试,由专业驾手操控,从时速100km/h急刹到停车,刹车距离最少也有40米”是个什么概念呢?曾工程师解释说:“以一辆急刹平均减速度为0.8g的车为例,当速度达到40km/h时刹车距离需要12.76米,60km/h需要25.54米,80km/h已经需要39.92米。可想而知,超过80公里需要的刹车距离更长,而速度越快,对人体的反应和道路情况要求也越高。在过路口时,速度一旦超过60公里,出事故的几率都很大。”

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学院教授巢凯年认为,车辆的速度在车祸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速度越快,面临的安全威胁越大。尤其是车辆超过200km/h,对车的要求就进入一种临界状态,此时踩一下刹车,车辆左右的摩擦稍有一点不对称,整个车就可能失衡,发生转向。有科学家在研究了数百起造成司机死亡的车祸后发现,一辆时速88公里的汽车从相撞到导致司机死亡只需0.7秒,因此时速达到200km/h以上时,面临的风险无疑会增加几十倍———要知道,F1上海站比赛,著名车手汉密尔顿的最快单圈平均时速也仅为207km/h。”

通常说来,在市区行驶的安全速度是40~60km/h,在高速上不超过120km/h,控制在这个速度范围之内,即使发生车祸损失都能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如果遇到特殊路面,比如积水、坑洼、沙子、坡地,更要以极低的速度通过。

所以,控制速度是开车最重要的安全锦囊。

2.关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每一款车都有安全装置,但安全性都有极限

就算一款以安全著称的车,它的安全性能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出就面临车毁人亡。套用一句网上的话,世上没有“神”车。

不管是几万元的经济型轿车,还是上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超级豪车,每一款车在出厂时都配备了安全装置。汽车安全配置简单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记者就此询问了一位姓许的汽车高级工程师。据他介绍,主动安全的作用是防止车辆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比如ABS、ESP、TCS、EBD、VSA这些电子系统都属于主动安全,它们最终表现出的效果是车辆避让障碍物的能力、制动的距离和制动时对车整体的控制力。

而被动安全是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后,保证人身安全的配置。“安全气囊、安全带,一些车型在设计时采用的吸收能量原理,比如太空舱,或者溃缩式方向盘、碰撞后发动机下沉,以及车辆的钢板厚薄等,都是被动安全。”他告诉记者,安全性都是相对的,如果速度过快、制动距离有限,突然发现障碍物,再优秀的车,配置再多,也很难逃避灾难。

所以,最大的安全来源于驾驶者的内心,而不是借助外力。

3.关于碰撞试验

安全设置也可能“失灵”,每一起事故都有偶然性

虽然每台车出厂前都通过了一定的碰撞试验,但不管是欧洲标准还是美国标准,测试的都是普通状况下的碰撞,有一定的固定模式,甚至连碰撞的角度都是固定的。但车祸却有偶然性,谁也不能保证车子的哪一点最先接触到碰撞物。

巢凯年教授告诉记者,车子碰撞时的角度不一样,着力点不一样,产生的加速度和位移就不一样。就拿安全气囊来说,现在网络上有人在讨论,为什么自己的车速接近100公里时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却没有打开。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而且可能发生在任何一款车身上,因为安全气囊的弹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碰撞到了它的接触点,二是减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不能说在起步时碰到石头了它就会弹开。事实上,在发生事故的一刹那,谁也不能保证驾驶者还能清醒地调整方向盘,将安全气囊的“点”瞄准障碍物。

所以,把事故扼杀在摇篮里,是避免损伤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4.关于轮胎

“四足”有异,及时更替

作为汽车的四只脚,轮胎是汽车奔跑时唯一接触地面的部分,它的状态直接决定了行车的安全性。当轮胎气压出现异样,或者表面胎纹磨损过度时,都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车辆行驶中已经出现一些先兆,如跑偏、胎噪变大、高速异常抖动等,一定要格外小心,及时修补或更换轮胎。

校正胎压也是安全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高级汽车工程师罗开俊告诉记者,人们总认为爆胎是由于轮胎气压过高造成,其实胎压过低也可以引起爆胎,原理是轮胎承受不住车辆的自重。“不同品牌、不同车型对轮胎气压都有不同的规定,甚至前胎、后胎都有不同,有70%的爆胎都是因为轮胎气压不匀”。胎压必须随时检查,而且必须在轮胎冷却的情形下进行,否则高温会使胎压升高,测起来不准。现今各种轿车,在用户手册上都会注明该车轮胎的气压要求,允许的偏差也就是±0.1~0.2公斤压力(一、二百个千帕单位)。

除了专业的测量,罗工还介绍了一些简易方法,非常适合车主第一时间判断轮胎状况。用肉眼观察:看轮胎表面是不是有鼓包,或者沟槽深度低于1.6毫米时,轮胎都应该更换了;自己检查胎压:可以在汽车行驶一段距离后,用手触摸轮胎表面或轮轴,四个轮胎的温度应该是一致的,如果有一个特别高,就说明这个轮胎有损伤。

因此,养成检查轮胎的习惯非常重要。

5.关于安全带

系安全带是车辆被动安全的基础

安全带可能是平时人们开车、乘车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但却是汽车碰撞事故中最有效的保护设施,被称为“生命带”。据有关数据显示,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几率是不系安全带的两倍,受伤几率则降低50%。

罗工告诉记者,在汽车的一系列被动安全设置中,安全带是其他装置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力,这个惯性力能使驾乘者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车门等物体发生碰撞,甚至被抛出车外。“这个惯性力有多大呢?当车速在50公里时撞上墙壁,相当于从3层楼跌落到水泥地面上,产生的正面冲击力对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将达到1.5吨。”此时有了安全带的缓冲作用,就能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并将驾乘人员牢牢束缚在座位上避免碰撞。否则,包括安全气囊在内的其他安全设置,不仅难以发挥“锦上添花”的功能,相反还会给人带来伤害和威胁。

所以,要养成良好的驾乘习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系好安全带。

6.关于高速行驶

越好的车,碰撞后形变越大

在高速上行驶时,车辆的速度一般都比较快,路况良好通常会达到100km/h以上。一位常年从事汽车维修的人士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一般会发生三种撞击。第一是方向盘偏离,撞到了一边的护栏,这肯定会出现“Z”字形撞击,人在车上会像被筛糠一样摇晃;第二是在快速行驶中爆胎,这时驾驶者通常会打方向盘、踩刹车,车辆容易发生翻滚,建议这时一定不要乱打方向盘,避免急刹车;第三种就是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这时通常速度较快,反应时间短,力度很大。

“我这么多年接触了很多事故车辆,一般来说,安全性越好的车,发生碰撞后形变越大。”他告诉记者,由于看重安全性,这些车辆的设计原理就是最大化保证乘坐舱的安全,所以在乘客和驾驶员的地方形变会比较小,但是前车的引擎盖以下和后备箱的形变可能会很大。这是因为,车辆其他部位都把能量吸收了,人所在的地方就能少吸收一点。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坐在翻滚列车上碰撞到物体,人可能一下就飞出去了,“这就是因为人把碰撞的能量吸收了”。所以,一辆车发生事故后,形变程度与它的安全性不一定成正比。

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前后车之间也不能跟车太近,应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行驶中,车速越快,车辆的间距应越大。一般情况下,车辆间距约参照行车的时速数,(如车速为60km/h,其纵向间距不得小于60m)。高速公路设有车辆纵向距离测量标牌,能够帮助驾驶员经常目测估算与前车的距离。

7.关于自燃和爆炸

通常撞击后很难燃烧或爆炸

当遭遇剧烈撞击后,车是否存在自燃或爆炸的危险性,人是否应该尽快离开车身呢?

“我们在香港电影里经常看到,警察追歹徒,车翻了以后,人爬出来大喊,快跑啊,然后车就爆了。这是电影。”许工程师告诉记者,在现实生活中,严重碰撞后自燃的车辆都很少,更不要说爆炸了,按照原理也是这样。另外,人们误认为汽车爆炸可能是发动机的部分,“其实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发动机的外部是铸铁,也有铝合金的,材料性能非常稳定;而且发动机里面的几个气缸都是分散的,在4个冲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

许工分析,从汽车一整套系统来看,爆炸只会涉及到和油有关的东西。汽油在汽车内的通道是:油箱-油管-滤芯器输送-电子分配-节气门-混合气体-气缸,发生爆炸的点一定是和汽油有接触的。在哪种情况下汽油会燃烧呢?肯定要遇到火。但一般的自燃很难引起爆炸。“我曾经在三环路上见到一辆车自燃,直到烧成一副架子,车也没有发生爆炸。”他认为,爆炸的原理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突然燃烧得很猛烈,内部的能量迅速冲破外壳,就像放火炮一样。

巢凯年教授也认为,现在许多车辆都有一个特殊装置———燃油切断开关,会在车辆出现异常时自动切断油路,避免爆炸。但如果车辆是在一个极限速度之下,又猛烈撞击到了坚硬物体,有可能导致油管、油箱等损坏,遇到火花就引爆。

所以,当车辆发生碰撞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借助外力尽快离开车身,但车内人员不要太过恐慌。

8.单手握方向盘

长途驾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包括笔者在内,不经意间也喜欢单手握住方向盘。但单手握住方向盘却也有不少弊端,比如弯道转向,紧急变线均会影响操作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此外,对于高速行驶时,突出其来的爆胎,也会给单手握方向盘的驾驶者带来致命的危险。

  正确的握方向盘方式为,左手应握在九、十时方向之间,右手握在三、四时之间,双手呈左高右低状操纵方向盘最为合理。这样把握方向盘,当右手在操纵挡把等其他机件时,对左手的单独操纵就会影响很小。

驾驶手动挡汽车时应当避免的坏习惯

不少手动挡车型的驾驶员或是图省事或是因为新手上路不习惯换挡,即便当车速提升到较高水平,车辆出现车速与转速不匹配的抖动时,还是维持原挡位不变。

事实上这种低挡高速的做法让发动机负荷增大,对发动机的损害是极大的。开车不能懒,要根据车速勤换挡。

1.长时间处于半离合状态

一些驾驶员在开车中习惯于左脚一直踩在离合上,以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对离合片损害极大。尤其是当车辆跑高速时,长时间的半离合状态会让离合片迅速磨损。

另外,二挡起步的做法也同样会导致离合器过早损坏。一挡起步对任何车型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2.没完全分离就换挡

平时开车时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些心急的车主在离合没踩到底时就忙着挂挡,这样不但挡位难以准确挂入,而且长期这样操作,对手动挡车型的变速箱是一种致命的损伤。自动挡车型虽然不存在踩离合换挡的问题,但不少驾驶员在车辆没有完全停下来时,就匆忙挂上P挡,变速箱同样难以承受这种车况与操作不符的情况。

3.马路牙子一跃而上

平常很难观察到车辆的减震器、弹簧、悬挂,但它们也是车辆的易损部件。过沟过坎时提前减速,而不要硬生生地让车辆冲过去,这不但是保证乘坐舒适性,也是对减震器、弹簧、悬挂的保护。不少车主上马路牙子时一跃而上,想显示高超的驾驶技术。其实说不定哪一次,车辆的减震或弹簧就不再配合你的操作了。

同样,不超载不但提高燃油经济性,对如悬挂这样的汽车零部件也是一种爱护。

4.频繁操作组合开关

车辆灯光的闪射让车主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频繁开关却增加了组合开关损坏的几率。因为当开关接通的一刹那,通过开关触点的电流比平常高很多,在半接合半分开状态下打火,电火花就可能把触点烧毁。

5.令喷水嘴强行工作

当冬天气温低喷水嘴被冻上时,车主不要强行喷射玻璃水。这样只会把水泵憋坏,车主可以等待车发动以后,车辆温度上来,被冻的喷水嘴解冻以后再喷水。

雨刷同样也是如此,冻上的雨刷起不到应有的清洁效果。

6.轮胎蹭台阶

有关轮胎的提醒已经很多,但有一点还要注意,那就是轮胎的侧面最薄,因此车主上台阶或过马路牙子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胎侧,在正面不碰撞的同时也不要剐蹭到侧面,侧面的碰撞比正面还要毁胎。

7.按住玻璃升降器不松手

很多车辆玻璃电动开关不起作用或是车窗玻璃不能升降到位,这也与日常操作的失误有关。使用电动玻璃升降器升降玻璃时,当玻璃降到底或升到顶时,一定要及时松手,否则与车辆机械部件较劲,电动机自然只能自取灭亡。

8.拉着手制动开车

有经验的老司机表示,在控制车速时要多用挡位,及早预见,勤于换挡,少用制动。尤其是下坡时让发动机制动,偶尔辅以制动,不要踩着制动下坡,这样可以保护刹车片。

车辆起步前,千万不要忘记松手制动。拉着手制动开车是最磨损制动蹄片的一种驾驶方式。

9.方向盘转动角度过大

因为常常使用,助力泵也是车辆上易损的部件。驾驶员在打方向时,当打到头时回一点,不要让助力泵长期处于一种绷紧的状态,将有利于延长助力泵的寿命。

雨天湿滑的驾驶技巧

雨天驾驶,视线会变得很模糊,车子又容易打滑,雨中的轮胎附着力会减小,刹车距离增大,所以要尽可能慢一些,加倍小心。首先要视情开启冷气吹前玻璃,确保车内没有雾气,还有就是要保持车距、小心超车和防侧滑。
  车速与车距
  雨天中的路面附着力变小,车轮容易打滑,刹车距离变长。在这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中,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与前车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都是安全的前提,建议雨中别超过60公里/小时,并且要像在高速公路上那样,随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雨刮
  别小看雨刮器下雨天安全都靠它
  雨刮器是否完好,对驾驶者视线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所以,要随时检查雨刮片的完好程度,发现有损坏迹象,玻璃刮不干净的时候,要立即更换。
  防侧滑
  雨天道路湿滑车辆易发生侧滑翻车
  如果道路上原有很多浮土,在雨中,就会形成令轮胎打滑的泥浆,使开车人在瞬间找不到操控的感觉。有时候,大雨也会是轮胎与地面产生滑水相应,使轮胎失去抓地力。出现这些状况,首先千万不要慌,别踩刹车,抬起油门踏板,让车速降低。如果抓地力恢复,则安然无恙,如果车身出现侧滑,可以快速往侧滑相反的方向打轮。也就是朝车尾前移的相反方向。打到一定位置后迅速往回打,通常少则1个回合,多则3个回合,车身的侧滑便能被控制祝整个过程别踩刹车,此时千万别迷信什么ABS,那玩意这会儿是没用的。这个技术动作的要领就是快,抢在车身侧滑之前,就能重新控制住它。
  事实上,这个技术动作不仅是在雨天,在冰雪路边、沙土路边、山路弯道等处急打轮,都会出现侧滑,都可以用这办法化解。但这是个需要事先练习的技术动作。

下坡前减低车速 坡道行留心技巧

新手上路需要注意的技巧实在太多。学车过程提及简单技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有所提升。相对与平地,坡道行车需要更多的注意力与技巧.
  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下坡道路比上坡道路更难驾驶。如果是较短的缓坡,可在常规驾驶的基础之上适当加减挡;如果是下长坡,应进行如下处理:
  下坡前减低车速,使车辆以缓慢的速度进入下坡道。
  下坡前换入适当的挡位,一般应选择二或三挡。严禁在进入下坡路段后再换挡。
  在下坡路段,严禁空挡滑行,必须挂入适当的挡位,利用发动机的牵制作用降低车辆滑行的速度。
  下坡路段慎用制动,下坡前应试验制动的性能是否良好,如有故障,应在排除故障之后再下坡。在下长坡途中,可间歇性地使用制动以便有效控制车辆下滑速度。尽量避免使用紧急制动,在必须紧急制动时,需在车辆保持正直前进的态势时方可进行制动。
  下坡路段使用方向盘要轻,不可猛打方向盘,以防因惯性力大、速度快、方向盘使用不当而造成翻车。
驾车安全驾驶技巧常识大全 新手初驾车技巧大全
  车辆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0米以上。如果坡太长,各车的惯性力都很大,应适当增大车间距离。
  如果下坡之后又是上坡,在接近坡底时,就要做好冲坡的准备,及时松开制动踏板,适时换入高速挡。

交警总结与提示 最危险的十种驾驶习惯

1、夜晚远光灯越强行驶越不安全。灯光的照射角度越大越安全,灯光抬得越高越亮越危险。
  2、习惯性踩离合器不是减少麻烦的办法。习惯性踩离合器不但对机器不好,反而麻烦会更多,更重要的是不安全。
  3、在不平的地面泊车后不但要拉上手刹还要挂在挡位上,这样才是防止车辆因路面不平避免下滑的最好办法。
  4、单向行驶如果有双道,压虚线行驶最不安全。因为无论是前后行驶的车辆都无法判断你行驶的意图。
  5、高速拐弯时,一边踩离合器,一边踩刹车最不安全。无论任何情况下,踩离合器行驶会增加车辆的惯性,应该将挡位放低后再踩着刹车行驶。
  6、遇到其他驾驶不熟练者或违章者,应该尽快远离他,按喇叭或大灯提示,只会增加他的紧张情绪,使他更加难以控制车辆。
  7、拐弯或并道时,应先扭头看一下车的后面再看反光镜。因为,有时反光镜调节得不好会有死角现象,此外,转向灯打开后会使靠近自己的车辆增加提速或放慢的几率,仅从反光镜不能完全判断正确性。
  8、开车行驶时,除了保持与前后的安全距离外,还应尽量避免与左右侧的车辆保持并列行驶,通过提速超车或放慢速度来错开并列行驶者。并列行驶的最大坏处是分心,容易使注意力从前方分散到左右,对初学驾驶者更容易造成紧张不安的情绪。
  9、光滑的路面应学会用好挡位来控制车辆行驶。
  10、提速超车时,首先要观察和判断后面行驶的情况,在确定后面没有车辆欲超自己的情况下再观察和判断前方的情况。

驾驶要领:紧走泥路慢走水

司机在行车时一定要牢记“紧走泥路,慢走水”这条经验,汽车长时间在泥路行走,不可避免要出现打滑,甚至下陷现象,所以切不可不紧不慢走泥路。另外速度快也会增加汽车的实际过水深度,导致雨水从机舱或从底盘进入驾驶室内。

对于大多数轿车来说,如果水深不超过20厘米,只要车速不超过40公里/小时,就不需担心水渗入车内或致使车辆熄火。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汽车涉水时除了要保持较低的车速外,还要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油门不回收,也不要加速。同时他提醒车主,汽车在水中熄火,切不可立即启动,而应尽快采取措施把汽车拖到积水少的安全地点。

只要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再涉水行驶就有一定的危险了。

汽车发动机进水后,一般要进行解体,用汽油把气缸内的水分洗掉,并进行防锈处理,如果连杆被顶弯,还要进行更换。发动机进水后不会对气缸等部分造成磨损,所以只要处理得当,就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日后正常工作。但李宁同时表示,如果发动机解体后进行的重新装配不够专业,往往会导致发动机产生共震,所以车主遇到汽车进水的情况,最好到汽车修理厂和专业的售后服务站进行修理。

刹车失灵轻拉手刹急抢挡

  在自驾车游中,由于驴友选择的道路大多是山路或偏僻的小道,路况不好容易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王先生表示,刹车失灵后,用手刹刹车时操控要得当,不能猛拉手刹。拉手刹过猛会使车后轮抱死,车子容易失控。正确的方法是缓缓地拉起手刹车手柄,分几次拉紧、松开、拉紧、松开,使车辆减速停下来。手动挡车可以利用抢挡的方法减速停车。抢挡一般直接抢入二挡,抢入后再松油门抬离合器,当车子出现急刹的感觉后,再伺机推入一挡,可以把电门关掉,利用发动机气缸压缩的作用使车辆停车。王先生强调,车子在行驶中一旦刹车失灵,乘客绝不能盲目跳车。在一些下坡路段刹车失灵,必要时可用车体侧面与山体碰撞,以达到减速目的。

——》点击查看草根博览更多原创作

————————————————————————————

草根博览推荐阅读以下相关文章:

高手安全开车的27条最实用技巧

好司机是如何避免出车祸的

第11届新疆汽车博览会首日观车记

如何买车险应知大全[全攻略]

新手购车注意事项及砍价技巧

途锐惨烈车祸警示国道驾驶救命常识

新手开车起步技术大全

高速路交警眼中的四个致命隐患

如何避免汽车视野盲区

汽车驾驶与保养的十大误区

进入车内需要注意的致命细节

理赔员支招如何购买车险最实用

高速公路驾驶的十条救命忠告

菲亚特被英菲尼迪撞为何会2死1伤?

自动挡汽车驾驶技巧大全

新车磨合注意事项

老司机总结26个修车经典窍门

世说新语:中国“车情十大怪”

最简单实用的开车哲学

新手开车的99条铁规

新手开车的99条铁规之使用车灯技巧

新手开车的99条铁规之外出防范技巧

新手开车的99条铁规之雨天驾驶技巧

新手开车的99条铁规之省油技巧

驾驶员必看:常见交通事故处理图解[组图]

简单实用的停车入位小技巧2.如何对付侧方停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1501.html

更多阅读

秋季养生小常识大全 秋季养生小常识短信

秋季养生小常识大全——简介 秋天换季容易造成脾虚,脾主全身运作,一旦虚弱就容易造成身体代谢出现问题。面对脾虚应该怎么调理,下面分享秋季养生适合吃的食物,通过食疗就能很好的缓解和治疗脾虚症状。秋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工具/原料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53个 饮食健康小常识大全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生活小常识小处着眼,受益无穷,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非常有用的53个生活小常识,相信每个人都能有用。1?、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

手自一体汽车驾驶技巧 精 手自一体汽车驾驶技巧

手自一体汽车驾驶技巧 精——简介自动档车辆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特别是在堵车时优势则更加明显。但是自动挡汽车如果不掌握好正确的换挡技巧,容易造成高油耗、加速磨损变速箱等问题。下面小编说一下手自一体汽车驾驶技巧。手自一体汽

常见的公务员考试常识大全 公务员考试常识大全

常见的公务员考试常识大全——简介1、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2、中国的水力资源很丰富,在世界上是第一位。3、人们把长江流过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段峡谷叫作长江三峡。4

自动挡车驾驶技巧 精 新手自动挡车驾驶技巧

自动挡车与手动挡车相比开起来简单方便,现在很多初学者都喜欢自动挡车。自动挡的固然好开,但是有些驾驶技巧也要注意,比如起步、坡道换挡、踩油门加挡等技巧都要注意。这样才能更经济更安全的开好车。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动挡汽车

声明:《驾车安全驾驶技巧常识大全 新手初驾车技巧大全》为网友麤暴牀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