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麦乡地处中国与印度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每年11月后就会大雪封山。距县城200多公里。过去骑马要三四天才走到县城。历史上玉麦规模最大时也有20多户3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藏民主改革的进行,西藏各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地方都有了公路,生活、生产条件迅速改观。原先玉麦乡的住户陆续迁出重山阻隔、交通闭塞的玉麦。到1962年,荒草开始占领玉麦众多废弃的屋舍,这里只剩下包括桑吉曲巴在内的三户牧民。虽说来自印度洋的季风每年都给这里送来充沛的雨水,但玉麦看似肥沃的土地却怎么也长不了庄稼,粮食必须从山外运进。当时玉麦离最近的公路都有40多公里,而通往公路的羊肠山道上,玉麦人每运一次粮食,要穿越一片沼泽遍地的原始森林,翻越海拔5001米的日拉雪山,再走过一个陡峭的山谷。更让人难受的是,每年11月过后,大雪封山,要到来年的5月份积雪才能融化,而这之间的近半年时间玉麦都与世隔绝。
从1985年至1995年,住户仅边巴次仁一家,父亲是乡长,两个女儿是乡民。后来,县里为玉麦乡派来了一名乡党委书记,父亲桑杰曲巴退休,大女儿卓嘎任乡长,一名医生兼任教师和副乡长,住户数由原来的1户增加到了3户,全乡18个人,这是玉麦乡1996年的状况;到2004年,住户数由原先的3户变成了7户,人数由18人增加到了27人。即书记一家有3个人,医生一家4个人,乡长卓嘎一家5个人,央宗一家3人,开小卖部的一家3人,从扎日乡搬迁进来的两户共9人。
玉麦虽然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乡,条件十分艰苦,但政府却从未忘记他们。近年来,政府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帮助玉麦乡修通了公路,建起了学校、卫生院、水电站以及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003年通电话,至此玉麦乡实现了供电、电话、广播电视、公路等四通。目前,玉麦乡以畜牧业为主,靠酥油、奶渣、奶酪等增加现金收入。他们编织的竹器十分精致,深受游客的欢迎。2004年,全乡总收入10.8万元,人均收入增加到3541元。其中现金收入2000多元。从1999年开始,便已经超过了西藏农牧民的平均收入。于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具走进了这个偏远山村人们的家庭。
![中国人口最少的乡镇——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隆子县玉麦 隆子县 生产营 乡镇](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124448t014367d0655552b58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