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展厅,也就走进了“石湾公仔”的历史。
广东以石湾为名的地方不少,以生产陶瓷著名的就有两个:佛山的石湾和阳江的石湾。阳江石湾瓷器称为“阳江窑”,而“石湾窑”,一般指的就是佛山石湾的陶器。
石湾陶塑历史悠久。
石湾附近的河宕遗址就发现有距今3500多年前的陶塑制品,邻近石湾的澜石汉墓中,出土有素胎和施釉的船、屋、陶俑、鸡、鸭、猪、牛、羊、狗等陶塑艺术品。这些应该算是“石湾公仔”的老祖宗了。不过,“石湾公仔”真正兴盛,还是清代以后的事。清代是石湾瓦脊装饰艺术的全盛时期,瓦脊又称“花脊”,是装饰在屋脊上面及其两头的建筑装饰构件。当时人物瓦脊十分盛行,出现了大量专门生产花脊的工常后来,西式建筑兴起,陶塑花脊的生产日趋衰落,从事瓦脊塑造的艺人逐渐开始创作单件作品。瓦脊是多种题材的综合组塑,而转化为独立作品时,就形成了今日石湾公仔的多种题材类型。
至民国初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陶塑艺人,如黄炳、陈祖、黄古珍、冯秩来等等,这时的作品上已经署有作者名字。
抗战时期,由于战乱,石湾陶业进入停滞发展的低谷期,陶艺人只能用简陋的设备生产一些小型的用低温烧制的陶塑产品来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后,为抢救石湾陶塑的传统工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广州人民美术社石湾工潮,特聘数位陶艺大师刘传、区乾、尹积昌、高永坚、谭畅等人负责对石湾传统陶艺的发掘、研究和整理。今天在博物馆内参展的大师,许多都是他们的弟子或隔代传人。
“石湾公仔”题材广泛,鸟兽鱼虫、瓦脊壁画、山公盆景无所不包,但以人物为主。这次展出的作品也以人物居多。在大师们的作品里,从历史、传说、故事到现实社会中的人物,从鬼、神、仙、佛、道到渔、耕、樵、读、织、丐,从老子、孔子、关公到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从中国的百姓到外国的孩童,几乎无所不有。但无论是哪一种题材,都形神兼备,个性鲜明。如《关公》,取材于关羽镇守荆州时“单刀赴会”的故事,关公器宇轩昂,挺立开步,右手往后提青龙宝刀,左手缓缓伸展,面相方中带圆,卧蚕眉,丹凤眼,目不斜视,衣服褶纹简重垂下,手袖迎风轻微飘拂,隐现人物的正气力量与无惧无畏精神,表现出关公的神威勇猛性格。
也许是脱胎于建筑瓦脊装饰的缘故,“石湾公仔”人物特别喜欢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大胆的夸张手法来突显主题,这次展出的大师作品尤其突出。如刘佐朝的《米芾拜石》,米芾身着佛服,脚蹬木屐,身体前倾成90度角,突出了米芾爱石成癖的性格特征。再如《回娘家》,丈夫肩扛长长的担杠,一头挑着鸡笼和礼箱,另一头则挑着一张椅子,妻子盘脚坐于椅上,丈夫身体前倾,嘴作亲吻状,妻子用手巾遮脸,作害羞态,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将夫妻之间的恩爱、欢乐与幸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使人物真实自然,“石湾公仔”摸索出“胎骨法”来塑制人物裸露的肌肤,使人物形象形神兼肖。刘传的《木鱼罗汉》中,手拿木鱼的罗汉,形态、表情、眼神、须眉、衣纹自然协调,线条简洁清晰,堪称代表作。
鸟兽鱼虫也是石湾公仔中常见的题材。说到动物陶塑,不能不说黄炳。黄炳(1815-1894)是石湾人,艺术素养深厚,是把文人意识引入石湾陶艺创作的第一人,也是胎毛技法的始创者。他所塑造的猫十分逼真传神,摆于家中,老鼠望风而逃。他所创的胎毛技法,为后来霍津的胎毛牛、区乾的胎毛鹌鹑、曾良的胎毛狗和鹰所效法,并发展成为石湾公仔的特色。(羊城晚报)
更多关于陶器..... |
六朝陶器辟邪狮拍卖 |
粤西徐闻汉墓出土文物四十九件 |
男根俑陪葬巫山出土东汉怪陶器 |
男根俑陪葬三峡巫山出土东汉怪陶器 |
[讨论]一个造型奇特的老陶器 |
紫砂陶器宜兴紫砂 |
西安将建文物研究中心用以保护古代彩绘陶器 |
隋唐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