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2014 历届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理由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法国经济学家梯若尔获得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梯若尔跻身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列,他在众多领域做出了重要的理论研究贡献,他最杰出的成就是阐明了如何理解和监管由数家公司巨头主导的行业。

很多行业为数家大型公司或单个寡头控制。监管缺失,类似市场的产物都不受社会欢迎:非成本因素造成的价格高企,或是效率低下的公司通过阻碍新的、更高效的公司进入市场而存活。

1980年代中期以来,梯若尔向该类市场失败的学术研究中注入了新生命。他对市场强权公司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策问题:政府如何应对公司合并或卡特尔,以及应该如何监管垄断性公司?

在梯若尔之前,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寻求适合所有行业的总体规则。他们倡导简单的政策规则,如为寡头设定价格上限、禁止竞争者之间串通,但允许价值链上位置不同的公司进行合作。梯若尔的理论显示,这些监管规则或在特定状况下有效果,但在其他情况下则弊大于利。

价格上限能为统治性公司提供削减成本的有力动机,这有利于社会利益,但价格上限也可能会允许过度利润存在,这又不利于社会。市场中在定价上进行合作通常有害,但专利上的合作能够造福社会。一家公司和其供应商合并可以鼓励创新,但也会扭曲竞争。

因此,最佳的监管或竞争政策应该审慎地适应各个行业特定的状况。在一系列的文章和著述中,梯若尔阐述了设计这类政策的基本框架,以及如何让其适应于一系列的行业,其范围从电信业直至银行业等。借助这些新的理念,政府可以更好地鼓励强大的公司变得更具创造力,同时又防范它们伤害竞争和客户。

英文颁奖词如下:

The science of taming powerful firms

Jean Tirol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economists of ourtime. He has ma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contributions in anumber of areas, but most of all he has clarified how to understandand regulate industries with a few powerful firms。

Many industries are dominated by a small number of large firmsor a single monopoly. Left unregulated, such markets often producesocially undesirable results – prices higher than those motivatedby costs, or unproductive firms that survive by blocking the entryof new and more productive ones。

From the mid-1980s and onwards, Jean Tirole has breathed newlife into research on such market failures. His analysis of firmswith market power provides a unified theory with a strong bearingon central policy questions: how should the government deal withmergers or cartels, and how should it regulate monopolies?

Before Tirole,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sought generalprinciples for all industries. They advocated simple policy rules,such as capping prices for monopolists and prohibiting cooperationbetween competitors, while permitting cooperation between firms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value chain. Tirole showedtheoretically that such rules may work well in certain conditions,but do more harm than good in others. Price caps can providedominant firms with strong motives to reduce costs – a good thingfor society – but may also permit excessive profits – a bad thingfor society. Cooperation on price setting within a market isusually harmful, but cooperation regarding patent pools can benefiteveryone. The merger of a firm and its supplier may encourageinnovation, but may also distort competition。

The best regulation or competition policy should therefore becarefully adapted to every industry’s specific conditions. In aseries of articles and books, Jean Tirole has presented a generalframework for designing such policies and applied it to a number ofindustries, ranging from telecommunications to banking. Drawing onthese new insights, governments can better encourage powerful firmsto become more product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prevent them fromharming competitors and customers。

-----------------------------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ugene Fama)、彼得-汉森(Peter Hansen)、罗伯特-希勒(RobertShiller)因为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预测股票或债券未来数日或数周的价格是不可能的,但预测这些价格的更广泛长期走势是非常有可能的,如未来三至五年。这些发现,或让人感到意外,或同时相互冲突,这就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的研究成果。

始于1960年代,尤金·法马和数位合作者展示了股票价格短期走势极难预测,新信息非常快的就被计入了股价中。这些发现不但对后续研究影响深远,同时还改变了市场实践。全球股市中指数基金的出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如果价格未来数日或数周的走向几乎不可能进行预测,那么未来数年的走势不是更难于预测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是罗伯特·J·席勒1980年代的发现。他发现股价波动幅度远大于公司分红,市息率高时倾向于下跌,低时倾向于升高。这一模式不仅对股票适用,对债券和其它资产也适用。

理性投资者对股价不确定性的反应是这些发现中的一个解释,高未来回报之后被视为对高风险时期持有高风险资产的一种补偿。

拉尔斯·皮特·汉森研究出了一种统计方法,尤其适用于检验资产定价理性理论。用此方法,汉森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为解释资产价格,这些理论的修正大有帮助。

另一种解释聚焦理性投资行为的背离,所谓的行为金融学纳入了机构限制,如融资限制,这避免了投资者对市场中的任何价格错配进行交易。

这些学者为资产价格的当前理解打下了基础,

这部分依赖于风险和风险态度波动,部分在于行为偏见和市场摩擦。

-----------------------------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哈佛商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教授埃尔文-罗斯 和罗伊德-沙普利共同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12年度瑞典央行纪念诺贝尔奖授给授予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Alvin E.Roth)及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Shapley)。他们得奖的理由是“以鼓励他们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

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了一个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如何尽可能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市场主体。尽管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是各自独立完成的,但沙普利的基础理论与罗斯的经验性调查一经结合,各类实验和实际设计已经产生出了一个繁荣的研究领域,改善了许多市场的表现。

-----------------------------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托马斯-萨金特、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共同获得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他们得奖的理由是“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

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政府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和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

这样的关系通常是双向影响关系,政策将影响经济,而经济也将影响政策。对未来的预期是这种双向影响关系的基本方面。私营领域对未来经济活动和政策的预期将影响他们在薪酬、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决定。与此同时,经济政策的决策将受到决策者对私营领域发展预期的影响。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所创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这些因果关系,同时可解释预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方法使确定预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统性政策转换的影响变得可能。

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发展。

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莫特森,英裔、塞浦路斯籍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他们对市场的分析使其可以得到这个奖项。“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戴蒙德的理论已经成为一种领先的理论体制,那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而说的,对于解决各种政策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但他的理论是远远可以适用于劳动力市场之外其它领域,可以用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学以及家庭经济学等等。2010年的获奖者他们的理论已经极大的改进了相关的市场理论。

-----------------------------

1969年至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奥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

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克鲁格曼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赫维奇 马斯金 迈尔森

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德蒙·费尔普斯

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

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他们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以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科学领域。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恩格尔和克莱夫·格兰杰

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

卡尼曼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阿克尔洛夫 斯彭斯 斯蒂格利茨

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麦克法登和赫克曼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蒙代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分析。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阿马蒂亚·森

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作出精辟论述。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

前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后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瑞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论述;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卢卡斯

他倡导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约翰·海萨尼、约翰·纳什和莱因哈德·泽尔腾

他们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斯

前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后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加里·贝克

他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获得诺贝尔奖。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纳德·科斯

他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获得诺贝尔奖。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威廉·夏普、默顿·米勒和哈里·马科维茨

他们均为美国人,由于他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获得诺贝尔经济奖。

198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特里夫·哈维默

他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莫里斯·阿莱斯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索洛

他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布坎南

他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他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理查德·约翰·斯通

他是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拉尔·德布鲁

他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乔治·斯蒂格勒

他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士·托宾

他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克莱因

他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威廉·阿瑟·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

他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赫伯特·亚·西蒙

他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德与戈特哈德·俄林

他们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米尔顿·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和佳林·库普曼斯

康托罗为奇创立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贡献。美国人库普曼斯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贡献。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弗·冯·哈耶克和纲纳·缪达尔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华西里·列昂惕夫

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和约翰·希克斯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西蒙·库兹列茨

他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安·萨默尔森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

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资料整合自:新浪财经、新华网财经、凤凰网财经、网易财经及百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2391.html

更多阅读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及获得者名单1969-2012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

转载 历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获奖作品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原文地址:历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获奖作品作者:老憨历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获奖作品第一届,1982年魏巍《东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将军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第二届,1985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前沿与现实关照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花落博弈论。哈佛大学的罗斯(AlvinRoth)和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沙普利(LloydShapley)凭借“稳定配置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Thetheoryofstableallocationsandthepracticeofmarketdesign)而

茅于轼:中国人拿诺贝尔经济学奖还要20年

实际上,从1991年科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作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威廉森就已经广泛为人关注,被认为迟早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和创始人之一,奥利弗?威廉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名至实归。对

声明:《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2014 历届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理由》为网友柒汾離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