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金陵十三钗》插曲《秦淮景》谈起…… 金陵十三钗电影插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蕴育了一方音乐。

江南的烟雨滋润了青山绿水;江南的青山绿水涵泳了吴侬软语,也陶铸了江南民歌。江南的民歌,就如同江南的青山绿水一般,眉清目秀,妩媚动人。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影片中倪妮等12位“谋女郎”除了用南京话对白之外,还以吴侬软语用苏州评弹的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一曲《秦淮景》,深深打动了观众。

上“搜谱网”搜《秦淮景》,搜出了一页手写的《秦淮景》歌谱影印件。作为音乐爱好者,真得感谢这位上传歌谱的热心网友。诚然,《秦淮景》歌谱上所标示的“陈其钢曲”字样,却是有些问题的。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作曲是陈其钢,自无可非议,有电影字幕上的演职员名单为证。但说电影中的插曲《秦淮景》乃“陈其钢作曲”,则有“掠人之美”之嫌了——这当然不会是陈其钢的本意。

对《秦淮景》的旋律,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看过陈思思版《三笑》电影的朋友一定还记得,片中唐伯虎有一段唱,即“为了小秋香呀,叫我想到狂”,采用的就是这段旋律。需要说明的是,这段旋律也并非陈思思版电影《三笑》作曲的原创,它实际上取材于苏南民间小调《无锡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早在公元前1240年商末即已开邑;相传周秦时无锡的锡山曾盛产锡矿,到了汉初,锡矿开采罄尽,故名“无锡”。后来,无锡逐渐成为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无锡景》这首民歌,以叙事铺陈的表现手法,传播了无锡的地理、风光知识,成为深受喜爱的江南民歌。

《无锡景》第一段常态歌词是这样的(歌词中括号内是衬字):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拉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末)唱一只无锡景(呀),

絮絮(末)叨叨(末),唱拨拉诸公听。

唱词中的“拨拉”,吴方言区的人都知道,就是“给”的意思。

《无锡景》的宫调和五声级进的旋律显示了江南民歌的典型性格,润腔清丽、细巧,比四句头山歌在唱腔的修饰方面更为缠绵、婉转。因为悦耳上口,它曾被沪剧等剧种吸收为曲牌,又被电影《三笑》、《二泉映月》选作插曲。这首歌的传唱者也很多,如朱逢博、李玲玉、蔡红虹等。朱逢博演唱的《无锡景》节奏欢快、活泼,是用吴方言演唱的;李玲玉是用国语演唱的;蔡红虹则是用苏州话演唱的,比较抒情。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蔡红虹演唱的《无锡景》。

作为苏南民间经典小调,由于《无锡景》旋律流畅,曲调活跃,情绪热烈,也常被南方说唱所借用。譬如,粉碎“四人帮”以后,笔者曾听过这样一段说唱,用的就是《无锡景》的曲调:

十月桂花开呀,花开幸福来,

揪出那“四人帮”,喜讯传四海(呀);

到处是张灯(那个)结彩庆胜利,

锣鼓敲得震天响,神州笑颜开。

《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0月版)在介绍“无锡景”时是这样叙说的:

在江苏无锡的一个茶亭里,游客面对着万顷碧波,憩歇品茶,一位少女在一把二胡的伴奏下唱着“我有一段情,唱拨拉诸公听……”幽雅清脆的歌声为游客们助兴,也为迷人的太湖增添了美色。这就是传统民歌《无锡景》旧时演唱的情景。全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这首单乐段反复的分节歌,每段四句,落音分别为高音1(高音)、5、3、1。旋法曲折,大多有下行趋势,第一句分为两个短句,第三句曲调分割较碎。每句顿逗处都有“呀”、“末”等衬字,表现了亲切、温柔的语调。曲词在我国流传甚广,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在江浙一带有时又唱《苏州景》等题材;在北方的变体较适于叙事,常被用来唱《探清水河》等故事。

老谋子的电影音乐,善于吸取和“拿来”,如《山楂树之恋》(推广曲)就借取了原苏联歌曲《山楂树》的旋律,其伴奏乐器也使用了最具俄罗斯情调的手风琴。电影《金陵十三钗》则“拿来”了苏南民间小调《无锡景》,在歌词、配器、节奏、情感基调上作了一些改动,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秦淮景》。在特定的电影故事的环境中,这首曲子变得哀婉、凄恻,因此而深化了电影的悲剧气氛,给人以凄美的感觉。

从旋律而言,《秦淮景》实则脱胎于《无锡景》,为此,只能说《秦淮景》是“陈其钢改编”的,不能说是“陈其钢作曲”的。一如不少归于“西部歌王”王洛宾名下的新疆民歌,不能说是老人的原创,只能说是老人搜集、整理、改编的民歌作品,但这丝毫无损于王洛宾先生对西部民歌传承的丰功。









从电影《金陵十三钗》插曲《秦淮景》谈起…… 金陵十三钗电影插曲
民乐:无锡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262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从电影《金陵十三钗》插曲《秦淮景》谈起…… 金陵十三钗电影插曲》为网友凝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