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

. 寿安之术

【原文】

闻古扁鹊之治甚病也①,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②。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③。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④;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⑤。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⑥。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安危篇》)

【注释】

①甚病:严重的疾病。②拂:违背,逆。③小逆:中医名词,出自《伤寒论》。在治疗上犯了较小的差错。这里借指逆耳忠言可能有较小的差错。④尽巧:充分施展精巧的医术。⑤寿安:长寿安泰。⑥垂:降临。久立:长期存在。

【译文】

听说古代的神医扁鹊,为了治疗危重病人,用小刀刺骨作外科手术;圣人为了拯救國家的危局,冒死向君王进谏逆耳忠言。

手术刀刺到骨头上,虽然身受一时的痛苦,但治好了病,换来的却是长远的健康;逆耳忠言,即便有较小的差错,听起来心里一时难受,却能使国家安泰、人民幸福。

所以,危重病人的安危在于忍痛求治;勇猛刚毅的君主,为使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不怕忠言刺耳。

病人愿意忍痛接受治疗,扁鹊才能充分施展他精巧的医术;君主不怕忠言刺耳,才不会失去伍子胥那样的忠臣。这就是使病人长寿、国家安泰的最好方法啊!

人生了病不愿忍痛求治,那么就会失去扁鹊施展技巧及时治疗的最佳时机;國家出现了危难,不愿听刺耳的忠言,那么就会失去圣人精辟鲜明的见解和主张。如果这样,国家的长远利益不会从天而降,个人的功业和名声也不能长期存在。

. 心不在马

【原文】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①,俄而与于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④'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⑤。今君后则欲逮臣⑥,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⑦,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⑧,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⑨!'。”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赵襄主:即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君王。王于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即王良。御:通“驭”。②俄而:不久;一会儿。逐:追逐,追赶,这里指驾车比赛。③易:更换。后:落后。④尽:完全,全部。⑤调:协调。⑥逮:这里是“追赶”的意思。⑦诱道:诱道:这里指驾车上道比赛。⑧而: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⑨上:通“尚”,还。后:落后。

【译文】

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襄主,向驾车能手王于期学习驾车技术。刚学不久,赵襄主就要跟王于期进行驾车比赛,王于期只得依从他。在比赛中,赵襄主无论如何都胜不过王于期,虽然向王于期三次换马,但每次换马以后仍然落在后面。赵襄主埋怨王于期,说:“你教我驾车,肯定还留了一手!”王于期回答说:“我把技术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不当呀!驾车的要点概括而言:一是马的身体套在车上要舒适,车要安稳;二是驾车人的注意力要与马的动作协调一致,集中精力把马的奔跑速度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车马跑得快跑得远,最先到达比赛的终点。比赛中,您落后时想的是怎样追上我;领先的时候,想的又是怎样才能不被我追上。其实驾车上道长途竞赛,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别人的优劣胜败,我们无法控制,只有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您的注意力,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集中在竞赛对手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把马的奔跑调整到最佳状态呢?这就是你落后的根本原因了!”

.一鸣惊人

【原文】

楚庄王莅政三年①,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②:“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③”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④。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⑤”处半年,乃自听政⑥。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⑦,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⑧,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⑨,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⑩”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楚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荆庄王。莅政:执掌朝政。莅(lì):治理,统治,管理。②右司马:掌管军事的长官。御:侍从,陪伴。隐:用隐语打比方。③止:栖息。阜:小山丘。不翅:不展开翅膀。嘿然:沉默。④民则:治民的方法。《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韦昭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释:消除疑虑,放心,放下牵挂。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⑥处:隐没。自:开始。⑦处士:有才德而未做过官的人。⑧诛:讨伐,铲除。⑨蚤:通‘早’。见示:显示。⑩大器晚成: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大音:惊世骇俗唤人警醒催人奋进的声音。希声:不可得闻之声。无声。

【译文】

楚庄王继承他父亲楚穆王做了国君,还不满二十岁。当时的楚国,大权掌握在令尹子孔和太师潘崇以及庄王的两位老师公子燮和子仪的手上,庄王不但毫无实权,甚至有被废掉的危险。

聪明的庄王,施展“韬光养晦”之计,迷惑那帮权臣,以便保护自己。他在宫中成天享乐,不问政事,一副昏君的模样。即位三年,他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任何政绩。

有一次,掌管军事的右司马陪坐在庄王身边,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面的山丘上,身披彩衣,神气十足。但它三年不展开翅膀,不飞也不叫,默默而无闻,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心里明白,右司马如此深情厚意,讽喻的是谁。他心平气和地说:“三年不展开翅膀,是因为它正在休养生息,以便长出丰满的羽翼;不飞不鸣,在于置身事外静观治民的方法。虽然现在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目前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你放心吧!本王知道该怎么办!”

这样继续隐没了半年,楚庄王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亲自坐朝处理政务,开始了他的霸业之路。自此,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下定决心改革政治,先后废除了十项不合理的制度,制定了九项新的法令,惩治了五个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德的人,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因而使楚国政治修明,国家大治。接着,他举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了齐军,又大胜晋军于河雍,以后又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顺,一直打到周朝国都附近,迫使诸侯国在宋订立盟约。楚庄王统治楚国二十三年,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称雄天下而成为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庄王不为眼前小利妨碍自己的大业,所以能成就大名;不到时机成熟不早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建立大功。

由此说明:“能担当重任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唤人警醒催人奋进的声音,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

. 知人不言

【原文】

隰斯弥见田成子,田成子与登台四望,三面皆畅,南望,隰子家之树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归,使人伐之,斧离数创①,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变之数也?②”隰子曰:“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不伐树未有罪也③,知人之所不言④,其罪大矣。”乃不伐也。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离:经历,经过。创:砍,劈。②相室:古代为卿大夫管理家务的人。男称家老,女称傅母,通称家臣。数:策略,主意。③罪:灾难,祸殃。④不言:不说。

【译文】

春秋末年,田成子为齐国权倾朝野的百官之长,正野心勃勃图谋篡国。朝中大臣只求避祸保身,都故作痴愚。

有一次,齐臣隰斯弥去拜见田成子。田成子故意邀隰斯弥一起,登上自家的高台。举目四望,东西北三面风光尽收眼底,唯独向南望去,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挡住了田家的视线。那片树林,正是隰斯弥家的。

田成子突然变得一言不发,显然有不快之意。细心的隰斯弥,不愿为这事得罪炙手可热的权贵,回家后立刻喝令仆人去砍树,以消除心头之患。

斧头砍了几下,隰斯弥赶紧制止。他的家臣问道“为什么要改变主意呢?”隰斯弥说:“古代有句谚语说:‘能察觉深渊中有鱼的人不吉祥。’那田成子正密谋篡国,将有重大机秘的事,最不希望别人察觉他的秘密。如果我在这时,表现出能猜透他思想深处的细微活动,必将成为田成子的眼中钉,那我的处境就太危险了。

不砍树,表明我对他的心思一无所知,还可以暂时避祸啊!知道了别人不愿公开的秘密,那就会招来很大的麻烦了。”于是隰斯弥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再砍树。

正如隰斯弥所料,田成子不久就发动叛乱,杀死了齐国国君和那些聪明能干的大臣。隰斯弥却因自始至终大智若愚而幸免于难。

. 文子出亡

【原文】

晋中行文子出亡①,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②,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③,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④;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⑤。以求容于我者⑥,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①中行文子:晋国中行氏卿族最后一人,即荀寅。中行(háng)为复姓。周天子有三军,晋侯私置三军,改“军”为“行”,中行,即中军。荀林父为中行元帅,后以官名为姓氏。文子:人名。《史记·晋世家》载,他在晋定公二十二年逃奔齐。②啬夫:(掌管诉讼、租税的小官吏)战国时各国均有此官,县啬夫与县丞等并举,地位近似。有权没收出亡者的财物,亦为检束百姓之官。③休舍:休息住下。舍:住宿,止息。④遗:给予;馈赠。鸣:闻名,著称。⑤振:奋起,兴起,这里是助长的意思。求容于我:向我讨好。⑥容:悦,欢喜。

【译文】

晋国卿族内部争斗,六卿之一的中行文子被赵简子赶到齐国。逃亡路过边境县城时,他的随从说:“这里的小官吏,是您过去的朋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暂且等等落在后面的车子呢?”

文子说:“我曾经喜爱音乐,这个人就送我名琴;我喜爱美化个人仪表,他就赠我玉环。其实他拿礼物来谄媚讨好我,恰恰助长了我的过错。从前他刻意来满足我的欲望,是为了求得我的欢喜,以便对他包庇纵容,我现在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势,非常担心他会拿我去取悦于他的新主子呢!”

于是,文子日夜兼程离开了那里。正如文子所料,这个人知道了中行文子的消息,果真扣下落在后面的两车物品,立即献给了他的国君。

六.智子疑邻
【原文】郑人有一子,将宦①,谓其家曰:“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其巷人亦云。不时筑③,而人果窃之。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④。此二人说者皆当矣⑤,厚者为戮,薄者见疑⑥。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①宦:做官。②是不善:是,同似,像这样。《博雅》是,此也。《释文》是,如字。不善:指破损,有缺陷。③不时:不及时。④以:认为,以为。⑤当:相同。⑥厚者:情义深厚关系密切的人。为戮:为,表示承接关系。则,就的意思。戮(lù):合力同心。薄者:感情不深关系冷淡的人。则:事物的规律。自注;古人有爱孩子却不爱他人,这是中国人常犯的问题。这是看人的偏见,知道自己孩子是好的,但也不能就此说明别人就是坏的。所以做事要讲公道,不能偏激于一点。郑人的观点他偏了,对邻居那么信不过,以后邻居也不会帮忙。今天社会还有人因为救人而惹上官司而这些也主要是偏见和不信任造成的,然也有人是为了一己之私。偏见和不信任是人性的缺点和弊病一个社会好坏就看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果是相互信任没有偏见那就是好国家,反之就是坏国家。现代人强调物质利益,而相互信任和没有偏见是基本的国民素质。

七. 摇木拊本
【原文】摇木者一一摄其叶①,则劳而不徧②;左右拊其本③,而叶徧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摄(shè):本义:牵曳,牵拉。《说文》:摄,引持也。②徧(biàn):《广韻》周也。同“遍”。③拊其本:拊(fǔ):拍打,敲击。本:树干。自注;韩非说了一个简便方法就是抓住纲领,从关键处下手而不是全盘拿下,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金作用。任何事物都有其关键薄弱地方,只要抓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八.尘饭涂羹
【原文】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①。然至日晚必归饟者②,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③,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④;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⑤。(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胾(zì):切成大块的肉。②饟(xiǎng):同“饷”。进餐。③辩:《集韻》巧言也。悫(què):实在。④三晋: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受封为诸侯)。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对这一段历史统称“三晋”。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⑤未帝:未称帝。未毕:不完备。自注;韩非作为法家代表他是反对儒家那套学说,他认为当今之世应当法后王而不是法先王。学习不应以古为道,要切实际。这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但有的人怀念过去是怀念过去那种好的生活,先王好的政策。对于前人的东西可以继承,但也要切合实际。
九. 留有余地
【原文】桓赫曰①:“刻削之道②,鼻莫如大,目莫如小③。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④,则事寡败矣。(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注释】①桓赫:战国时代著名的雕刻家。②道:原则。③莫如:不如。为其:认为。④复:还原,重来。自注;艺术家雕刻要留有余地才能雕出好的东西,许多人在作画,刻写时没有余地而使作品效果很勉强而不自然。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然后面就难了,两个人吵翻撕破脸就很难再恢复关系了。

十.杨布打狗
【原文】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①,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②,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③,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注释】①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称为杨朱学派。②衣缁衣:衣,动词‘穿’的意思。缁(zi)衣:黑色的衣服。《说文》:“缁,帛黑色也。”③曩者(nǎngzhě):刚才,过去。使女:使,假如。女,即你。自注;杨布做事情就这样将一切错误算在狗身上,其实他自己也有问题。他的所为就像一些人自己摔了一跤,就打桌子,椅子,其实是自己造成的却将所有问题怪在别人身上。这样的人做事情那肯定会出问题,而且是一出再出,因为他不知道最大问题在自己身上。

十一. 兹郑引辇
【原文】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①。兹郑踞辕而歌②,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使兹郑无术以致人③,则身虽绝力至死,辇犹不上也。今身不至劳苦而辇以上者,有术以致人之故也。(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注释】①辇(niǎn):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高梁: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踞:蹲,坐。辕:拉车的把手。③使:假如。致人:调动人,招引人。自注;证明此人会动脑子,会想办法,比一般人聪明,他能借力用力而不是单靠自己,这样的人是能做成别人做不到的事而成为人上人。
十二.窃金不止
【原文】荆南之地,丽水生金①,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②。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大罪莫重辜磔于市,犹不止者,不必得也③。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有天下不为也。(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
【注释】①荆南:楚国荆山之南。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丽:依附;附着,依托。如“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丽水:附着于水中。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从矿山或河流冲积层开采出,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②得:抓获。辄(zhé):立即,就。辜磔(gūzhé):肢解躯体的一种酷刑。壅离:阻塞。③不必得:不一定都被抓获。故事解读;虽有严法却难禁止,因为还有人想铤而走险。人为利益铤而走险很多,如贩毒。只有国家控制这地方,国家看发利用资源,才可防止死人偷盗。
十三.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 为木兰之椟①, 薰以桂椒, 缀以珠玉,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③。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④。(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木兰:一种有香气的落叶乔木。椟(dú):小匣子,珠宝盒。②薰:以香料涂身。桂椒:肉桂及山椒。泛指高级香料。珠玉:小粒圆形的玉石。辑:集合,联结。③鬻(yù):卖。④览:观赏,采纳。忘:舍弃。故事解读;这个人太聪明了,自以为是。他知道包装的用处,可用坏了。包装太好,珠子没装饰,以致与让人家爱包装而不爱珠子。肯能珠子要值钱,但他给人家的感觉是包装值钱。
十四.自胜者强
【原文】子夏见曾子①。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兩者战於胸中,未知胜负,故臞②。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③,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亦称“卜子夏”,春秋末晋国人,“孔门十哲”之一。②臞(qú):瘦。③是以:所以,因此。故事解读;战胜别人之前先要战胜自己,连自己都难战胜还怎么去战胜别人,扫一室不行,何来扫天下。
十五.莫辨楮叶
【原文】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①,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別也②。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③,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④,此皆一叶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⑤;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惡也⑥。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故曰:“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世。⑦”(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象:指象牙。楮叶:落叶乔木构树的叶子。构树,古名楮(chǔ)。树叶去污力强,而且其树皮加工成的楮纸,白度、平滑度、紧密度及吸墨性都不错,于是人们砍枝剥皮,用作造纸原料。②丰杀:肥瘦。茎柯:茎,长条形的器物。柯,柄也。——《广雅》。毫芒:叶上绒毛。繁泽:多而富有泽。乱:混杂。③乘:凭借,利用。载:放置,依托。身:身手。借指本领,武艺。④道理之数:事物的必然规律。⑤后稷:传说古代周族的始祖,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尧舜时代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羡:有余,余剩。以羡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下》。⑥大禾:泛指庄稼。臧获(zānghuò):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范文澜《中国通史》:“墨家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臧获(奴隶)也是人。”惡:粗劣。这里指恶食(粗劣的食物)。⑦恃:依赖,依靠。为世:办事;成事。故事解读;列子他是重农抑商,其实工匠的技术也有用,工业发展就要这样做得严丝合缝。只是君王当这些人家仆劳动,没有用在促进国力上升,社会进步上。就像慈禧把钱用来修园子不办海军。
十六. 見小曰明
【原文】昔者,纣为象箸①,而箕子怖②。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③,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盛菽藿④,则必旄象豹胎⑤;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⑥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⑦,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見小曰明。”(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象箸(zhù):亦作“象櫡”。“象笋”。象牙制作的筷子。②箕子,名胥余。是纣王的叔父,官居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反而把他囚禁了。周武王灭商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传说箕子晚年前往朝鲜居住,死后追谥為大圣王。③加于:放到。土铏:铏(xíng)古代盛羹的鼎,两耳三足,有盖,常用于祭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像个黄沙大碗,説是帝舜当日盛羹用的,名曰‘土鉶’。”④菽藜(shūhuò):豆和豆叶。泛指粗劣的杂粮。菽,豆子。藿,豆叶。旄象豹胎: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旄(mào):旄牛(即牦牛)。⑥卒(zú):终了,结局。⑦肉圃: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炮烙:古代烤肉用的铜格子。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博雅》临,大也。故事解读;从小处知大处,家具是讲究配套效应,一张好的地毯就要与好床好桌椅配套。这样总共要花很多钱,人的习惯也如此,一个小的习惯就要与其生活配套。所以由俭入奢易,反之则难。所以人要注意这一点。

十七.舜耕历山
【原文】历山之农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②。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③。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④,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⑤,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⑥!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⑦。故曰:圣人之德化乎!⑧”(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注释】①历山:根据“舜耕历山”的传说,自称是舜耕过的历山,北至黄河逐鹿,南至浙江上虞,西至山西永济,东至山东济南,全国共有二十一处。侵畔(pàn):侵,侵入。畔,田界也。—《说文》。②期年:旧读(jīnián),一周年。甽亩:甽(zhèn),田边水沟。亩,田中高处,垄。甽亩,即田中垄沟。③坻(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④东夷:历山东部地势平坦而广阔的地方。苦窳(yǔ):苦,通“盬(gǔ)不坚固”。窳(yǔ):粗劣。⑤官:职责。⑥信:果真,的确。⑦躬藉处苦:躬,亲身,亲自。藉(jí):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自周初始,统治者就很重视农耕,并直接参加农业劳动,史称“王耕藉田”,一般于早春择吉举行。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及各级农官皆持农具,至天子的庄园象征性地犁地,推犁次数因人不同,“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⑧德化:用德行感化人。故事解读;舜是一个好官,能为人民做实事,帮助人民。真正好的人就是为人民办实事,说实话的人。朝廷上官员很多而只有心里想着百姓的人才能得到百姓拥戴。
十八. 西巴释麂
【原文】孟孙猎得麂①,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麂②,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③,复召以为子傅④。其御曰:“曩将罪之⑤,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麂,又且忍吾子乎⑥?”故曰:“巧诈不如拙诚。”(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孟孙:春秋时鲁国大夫。麂(jǐ):鹿科的一属。本属共9种。中国分布有3种:黑麂、赤麂和小麂。②至:到达。③居:《集韻》通作其。④子傅:儿子的老师。⑤御:侍从。曩(nǎng):以前。⑥忍:残忍;忍心;狠心。又且:又怎能;岂能。故事解读;巴西子是很有仁义的人对动物有爱惜之故能得到孟孙信任。而现代喜欢动物很正常,许多人爱狗猫。喜欢动物并不能代表其仁义,有人就爱动物而不爱人。

十九.箕郑示信

【原文】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①”曰:“信名,信事,信义②。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③,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救饿:出自《韩非子》难势第四十:“且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活;今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粱肉而救饿之说也。”安:疑问代词。什么,怎么。②名:《玉篇》号也。号令也。名者,即今之文字也。又称说,说出。事:引申为职守;政事。政府施政的事务。义:仪制,法度。③逾(yú):过分。超越法度。怠(dài):疲塌,荒废。故事解读;箕郑以信义立国,诚实守信,强调责任制,言行一致,注重实事,实效而不是做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头文章。要取信于人不能让人家失望,真正的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二十.老马识途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③。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⑤”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⑤(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曾任齐国相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隰(xí)朋:齊庄公的曾孫,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任“大行”之职,是齐国重要的外交大臣。孤竹: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县一帶,诞生于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今冀东地区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春秋时北方山戎(即后世鲜卑)侵燕,燕告急于中原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北伐救燕,打垮了山戎,使其北退;同时击溃了令支,斩孤竹君侯之首。②失道:迷路。③得道:寻找到归途。④山之阳:山的南面。山之阴:山的北面。⑤蚁壤:蚁穴周围防雨水的浮土。仞:古代计量单位:周尺八尺为一仞。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⑤不难:难,难堪的意思。师:效法;学习。故事解读;老马识途就是因为其经历的事多故能识途而不迷返,老蚁常居山里故知水源。管仲等人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的学问知识。韩愈文章中说过,士大夫以学为耻故不能有识,而乐医百工不以学为耻而能进步有成就。

二十一.画鬼最易

【原文】 客有为齐王画者①,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客曰:“犬、马最难。”齐王曰:“孰易者?”客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②,不可类也 ③,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 ①客:指外来的画师。②罄(qìng):显现。 ③类:通“颣(lèi)”。缺点,毛病。《集韵》音垒。偏也。故事解读;鬼是最容易画的,因为没人见过鬼,是纯粹靠想象出来的。画鬼就是画没见过的东西,靠脑子想出来,发挥自己创造力,所以说画鬼是好的。 
七十七.秦伯嫁女 
【原文】 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①,为之饰装②,从衣文之媵七十人③。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④。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秦伯嫁女:指秦穆公将女儿怀嬴,最初嫁给在秦国为人质的晋太子子圉(yǔ),子圉只身从秦国逃跑,回国即位,称怀公。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目的,又将已嫁晋怀公的怀赢(子圉故妻)嫁给流亡到秦国的晋国公子重耳(重耳既是怀赢的母舅,又是怀公的伯父),改名辰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称晋文公。②饰装:装饰打扮。③衣;这里作动词讲,意为“穿着”。文;通“纹”,华丽的花纹。媵(yìng):指随嫁,陪送出嫁,亦指随嫁的人。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后世媵和妾渐渐不分。④妾:“妾”在先秦和秦汉时是指女奴。故事解读;秦穆公是一代君主却在结晋之好时,弄得糊涂。嫁女儿时却将女奴打扮很好,从而使人家当成是公主。有句话,以貌取人,很多人都是这样,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貌。衣服穿得好就显得派头。西方有只故事穷人衣衫褴褛进去被店家看轻,当他拿出一百万时,店主一惊。现代很多人喜欢炫富就是想让人家注意,结交有钱人想改变自己地位, 

二十二. 富贾买璞

【原文】宋之富贾有监正子者①,与人争买百金之璞②,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③,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④。事有举之而有败⑤,而贤其毋举之者⑥,负之时也⑦。(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注释】①贾(gǔ):商人(古时‘贾’指坐商,‘商’指行商)。②百金:形容钱多。亦指昂贵的价值。《公羊传·隐公五年》:“百金之鱼公张之。”何休注:“百金,犹百万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万钱矣。”璞:未经雕琢的玉坯。③佯(yáng):假装。负:通“赔”(péi)。赔偿,补偿。④理:《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毁瑕:毁损造成的缺陷。④溢:溢价。⑤举:施行;办理。⑥贤:胜过,超过。⑦负:放弃。时:时机;机会。故事解读;这故事看出了富商的精明,他在买东西时将美玉损坏,这样就没人要了,然后再自己拿出钱买,买回时再用心雕琢。当然美玉缺一角是难看些。可是富商还是加以开发利用而成宝贝。所以事情是靠人做出来的,人要做事做好事,能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样不管事情如何总比不做要好多了。摸着石头过河,总归他走过,比没走过的要好。

二十三.卜妻为裤

【原文】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①,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像吾故裤。②”妻因毁新令如故裤③。(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为裤:为,做;制作。②故裤:故,旧也。——《广韵》。③因:依据。令:使,让。故事解读;卜子妻子是很机械呆板的人一定要按照旧裤那样穿着,甚至将编好的新裤弄成旧裤。这样的行为很可笑,其人妻真是愚笨。做事情要讲究实际不能总是教条主义。这与前面所则所说的宋人一样,死心眼。

二十四. 击鼓戏民

【原文】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②,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③。居数月④,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⑤。(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楚厉王:原名熊眴,即楚鼢冒,熊霄敖长子,东周初期的楚国君主,警:报警信号。为:将。与:表偕同的意思。跟别人一起。②过:错误。③罢:归,返回。④居:当,在。⑤更令明号:重新申明号令。故事解读;击鼓戏民是一中拿自己信义开玩笑的事,随意欺骗人家感情,将人家当做猴耍,拿人家不会再相信你。比如做了件好事,不讨好,就没人来救了。所以说言而有信,言出如山,没有信义的人是会被别人抛弃的,就像那个一天到晚喊狼来了得孩子,三次一来,狼真得来了,没人来救,羊群被吃完。
二十五. 文侯守信

【原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①,明日,会天疾风②,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③。(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魏文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②虞人:又单称虞、山虞,古代官名。掌管山泽草木鸟兽牧猎的职官,早在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代,便有关于虞人掌管山林草木鸟兽的记述。期:约定。明日:第二天,次日。会:恰巧,正好。③犯:顶着;冒着。罢:取消。故事解读;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要取信于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连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去要求别人哪。

二十六. 鲁患不救

【原文】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①,或宦于荆②。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③。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鲁穆公:战国初鲁国国君,即姬显,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鲁元公之子,在位33年。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公子:《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宦:学习官吏的事务。“宦,仕也。…犹今试用学习之官也。”—《说文》。② 荆:春秋时楚国别称。③犁鉏(jū):一作犁且,鲁国上大夫,曾在齐为官。假,借也。—《广雅》。凭借,借用。于:可译为“从”“由”“自”等。故事解读;鲁国有难因为齐国来攻,晋楚是强国但离鲁远,所以远水不救近火,所以徒劳无功。做事情要讲究就近原则不要从大老远过来,这很费时力。关键还是要自己强,处理好近邻关系不是到老远地方拉关系。清末求救西方来逼迫日本也是不现实的。

二十七. 醉寐亡裘 

【原文】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①。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②,而《康诰》曰:毋彝酒③。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④。(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寐(mèi):进入睡眠状态。亡:丢失。裘,皮衣也。—《说文》。②以:因为,由于。③《康诰》:是周公封康叔于殷地时作的文告。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及纣王的儿子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于殷地。为了使年幼的康叔顺利地进行统治,周公先后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作为法则送给康叔。这里的《康诰》应为《酒诰》。《酒诰》是康叔在卫国宣布的戒酒令。殷商贵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于政事。周公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所以让康叔在卫国宣布不许酗酒,规定了禁酒的法令。毋彝酒:不要经常饮酒。④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身:指人的生命或地位身分。故事解读;这里说了醉酒的问题,一个人不能染上酗酒好烟的习惯,看上去这些习惯很舒服却会带来很多问题。喝酒过多会醉酒驾车而造成事故,现代酒喝太多容易生病中毒。

二十八.庆封走越 

【原文】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②”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③”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庆封:字子家,春秋时齐国大夫。为乱: 就是作乱。走越:逃到越国去。②族人:同宗的人;同一家族的人。之晋:到晋国去。③是心:是,代词,此,这的意思。故事解读;庆封干尽坏事,被赶出来,他想走远避祸。可他难改自身缺点即使走远也没用。人其实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生活,无需走远。关键是自己身上的恶习要改掉,如果不改走到哪都是一样。像那些外逃贪官以为出国没事,可他们要是还难改恶习,即便是到外国人土地上也不受欢迎。

二十九. 申子辟舍

【原文】韩昭侯谓申子曰①:“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度而听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来知行法矣,寡人奚听矣②。”一日,申子请仕其从兄官③。昭侯曰:“非所学于子也。听子之谒④,败子之道乎,亡其用子之谒?”申子辟舍请罪⑤。

【注释】①韩昭侯:战国时代韩国国君。前358-前333年在位。战国七雄之中,以韩国最为弱小。韩昭侯在位期间任申不害主持国政,使韩国致治,诸侯不敢侵韩。申子:申不害。法家代表人物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②以来:犹言以后。行法:按法行事。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样”。③仕:审察,仔细考察。又‘仕,学也。’—《说文》。段玉裁注:“古义宦训仕,仕训学。”朱曰:“犹今言试用也。”从兄:古人之从兄,具体分二种:同曾祖父,不同祖父,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即今日所说的堂兄。二者统称从兄。④谒(yè):请求。⑤辟:古“避”,躲,躲避之意。辟又作“擗(pǐ)”,拊胸也。即捶胸。故事解读;申子即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的政治改革对国家统治及社会安定发展是有好处的。可申子也想安排自己兄弟,昭侯却拒绝了他,可见他是个头脑清醒的人物,最后他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从而维护了法令的尊严,使不受到任何人的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无权跃居法律之上。不然法律就如同虚设,没用了。维护法律尊严才能施行好法律效用。

三十.造父御马

【原文】造父方耨①,时有子父乘车过者②,马惊而不行,其子下车牵马,父推车,请造父:“助我推车。”造父因收器,辍而寄载之,援其子之乘③,乃始检辔持策④,未之用也,而马咸骛矣⑤。使造父而不能御⑥,虽尽力劳身助之推车,马犹不肯行也。今身使佚⑦,且寄载,有德于人者,有术而御之也⑧。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造父:西周著名御车者,受幸于周缪王,王使造父御良马八匹,西狩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后闻徐偃王反,王使造父御车日驰千里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由此为赵氏,是为赵国之始祖。耨(nòu):本义:锄草,耕作。②时:当时,这时。者:这里。③因:古语“因”与“就”相通,《说文》:因,就也。连词于是,就的意思。辍(chuò):停止耕作。寄载:乘别人的交通工具。援:拉,拽。之:到,往。乘:《集韵》音剩。车也。④检辔持策:检,收拾,整理。策辔(pèi):马鞭与马缰。⑤咸:《易·雜卦》咸,速也。骛(wù):《广韵·遇韵》:“骛,驰也,奔也,驱也。”疾驰之意。⑥使:假如。⑦佚(yi):通“逸”。《广雅》:“佚,乐也。”安闲之意。⑧德:恩德。术:策略,办法。故事解读;造夫善于驾驭烈马,所以人家不能驾驭的马他能驾驭,即使是在耕田时候马术还是精湛。韩非将车马比做国家,国势。国君也应像造夫一样善于驾驭。无论是做什么善于驾驭,能做好是第一位的,无才能是不行的。

三十一. 欢以失日

【原文】

纣为长夜之饮①,欢以失日②,问其左右,尽不知也。乃使人问箕子③。箕子谓其徒曰④:“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⑤。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辞以醉而不知。⑥(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注释】①长夜:整夜。②失日:忘记时间。③箕子:名胥余。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箕子是殷末著名贤臣,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殷之“三仁”之一。因纣王无道,于是,箕子佯狂而独自一人隐居在箕山,当纣王闻知箕子情况,遂囚禁在“箕子台”。④徒:随从人员。弟子。⑤为,治也。—《小尔雅》。天下主:指国家的君王。其: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一定”。⑥辞:推托,借口。以:通“已”,已经。故事解读;商纣王欢乐无度,却有嫉妒心,箕子即使知道也不敢说出来。所以商朝败亡在他手上。忘记时间尽心欢乐是很多富二代的表现,他们这样做很快就会败家。

三十二. 鲁人救火

【原文】

鲁人烧积泽①。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②。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③。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④”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⑤”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注释】①积,聚也。——《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倚:偏,这里指蔓延的意思。恐:这里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国:国都。③将众:率领众人。趣,疾也。—《说文》。急,赶快。④请:请,告也。—《尔雅·释诂》。又《类篇》受言也。徒:只;仅仅。⑤降北:投降败逃。北为败北的意思,打了败仗往回逃跑。入禁:进入禁止的场所。故事解读;鲁国国小,大的火灾会蔓延至国都,鲁公害怕,孔子想出严刑峻法来治人,使大火扑灭。严的措施在一定时候也是管用的,严可以济宽,宽可以济严。无论是管理哪个团体宽严两个手段是比不可少的,不然就管不好。

三十三. 齐桓巡民

【原文】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①,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及反②。”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财,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③,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谕宫中有妇人而嫁之④。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⑤,妇人十五而嫁。”(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自养:靠自己劳动维持生活。②无以妻之:无以,即没有(能力)。妻,用作动词,娶妻的意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腐弃之财:指腐败不用任其搁置的财物。③怨女: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成年女子。④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⑤丈夫:成年男子。室:娶妻;成家。故事解读;齐桓公是春秋时的名君,他体谅民众,将宫女嫁之,财物赐之。他是能真正帮人民做好事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多人做事只是口头答应却没有付诸行动,嘴上好听,办事不行。这些人是很虚伪讨厌的。

三十四. 越王式蛙

【原文】越王虑伐吴①,欲人之轻死也②,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③。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④。由此观之,誉之足以杀人矣⑤。(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越王: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勾践。虑:谋划。②欲:需要,希望。轻死:看轻死亡。不怕牺牲。怒蛙:肚腹凸起鼓动腮帮的蛙。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是以晋文回轮于勇虫而壮士云赴,勾践曲躬于怒蛙而戎卒轻死。”③式: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轼(shì),古代车厢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④明年:古意,第二年。请:愿意。⑤杀,克也。—《尔雅·释诂》。战胜,顺服。又获也。故事解读;越王勾践伐吴前对只青蛙尊敬,实质上是尊敬这种精神,青蛙具有奋勇向前精神而人也有啊,他是借鼓励青蛙而奖励这种精神。精神才是胜利之本,没有精神就无士气,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三十五.昭侯握爪

【原文】韩昭侯握爪①,而佯亡一爪②,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③。(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①韩昭侯:战国时代韩国国君,战国七雄之一。握爪:握,同捂(wǔ)。遮盖。爪:指甲。②佯(yáng)亡:假装失去。效:本义:献出。③不:同“否”故事解读;昭侯借此来探查左右人的思想,可就有人顺风拍马,所以昭侯借此就查出了这个人。对人的判断要看具体事情而不仅仅是口头上。

三十六宋人沽酒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1]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是都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3677.html

更多阅读

韩剧《公主的男人》韩服 韩剧 公主的男人 书

最近韩国很红的一部电视剧叫‘公主的男人’男主角是‘朴施厚’,女主角是‘文彩媛’很多人喜欢电视剧的内容(报仇以及男女主角的爱情,韩国传统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还有演员们穿的唯美的韩服也被大众喜爱。我们一起看看‘公主的男人’韩剧里

《中国远征军》中韩绍功的原型是谁续 让青春继续程璐原型

前面提到,《中国远征军》中男主人公的原型,乃是郑庭笈将军。但是,看到后面,才知道从兰姆伽训练开始,韩绍功的原型就不是郑庭笈将军了,而是陈鸣人将军。陈鸣人(1910-1984)号柏琴,江苏金山(今上海)人。他生于清宣统二年,15岁时前往亭林镇一烟纸

浅析一场韩式制造的清新之美《致美丽的你》 韩式小清新妆容

韩剧能风靡这么多年,除了众所周知的制造爱情梦幻,韩国美学界应该记一大功劳。韩国实况并非处处美景,但在现代韩剧里,创作人员将韩式之美发挥到了极致的高度,从演员造型、服饰、饰品的搭配,到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无一处疏漏,再细微的地

80后和90后的专属回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

如果你是80后或者90后,你一定认识李雷和韩梅梅。 李雷和韩梅梅,是1990~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英语教材里的两个虚拟主角:LiLei和HanMeimei(2000年的教材改名为HanMei)。有人估计,从1990年至2006年,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中学生,高达上亿人

我读韩少功的《日夜书》 月夜韩少功阅读答案

本文被《常州日报》2013年6月29日A3版“文笔塔”版节选发表我读韩少功的《日夜书》周其 伦今年三月,《收获》第二期率先推出了著名作家韩绍功的长篇小说新作《日夜书》,于此同时,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倾情出版发行了这部蕴含着醇厚历史

声明:《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为网友半醒的活死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