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是脑卒中系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治疗室练习时间外,平时的卧、坐、站立等姿势及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完成质量,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何、均会影响到康复治疗质量,所以康复护士必须将康复护理贯穿在患者每日24小时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要管理好。
一、房间要求
房间内的病人最多以3个病人为宜,太少不利于患者交流,太多会互相影响,不利于病人休息和康复训练。由于脑卒中后大脑损害,偏瘫患者的头转向健侧,并有忽略患者身体和忽略空间的倾向,所以房间内的要求应尽可能患侧在白天自然地接受更多的刺激,床与床之间要大于1米的距离,床与墙大于1米的距离,这样有利于上下床。医生、所以护理人员、陪住人员等均在患侧进行,床头柜和日常用的必需物品放在好患侧一边,这样患者必须用健手跨越患侧取放物品,以随时唤起患者对患侧的注意。
二、良肢位
良肢位是将患侧肢体置于抗痉挛的位置。在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床上正确的体位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制动超过3周,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会变为致密结缔组织,从而导致关节挛缩变形。所以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
1.仰卧位
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活动最强。这种体位使偏瘫侧骨盆后旋,患侧下肢外旋,同时也增加了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
头部有枕头良好支持,不能使胸椎屈曲。上肢: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其前伸,上肢处于抬高位置,伸肘,腕背伸,手指伸直并分开。下肢:在患侧臀部使髋关节稍内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略背曲,足底平放于床上。在急性期,患侧肌张力低下,下肢多为伸展,膝关节下用一小软枕支持,保持膝关节轻度屈曲,避免膝过伸展。
2.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该体位增加了知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手能自由活动。头部由枕头支持感觉舒适,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开。患侧下肢:健肢在前,髋膝屈曲用枕头支持。患肢在后,膝屈曲,踝背屈。
3.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放松前伸,放于枕头上,高于心脏,肩前伸,肘伸直,腕背伸,五指伸展,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软枕上,健腿在后自燃屈曲。
4.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半卧位,因能增加躯干的屈
曲伴下肢伸直。
手中不应放置任何物品。为对抗屈肌痉挛在手中放置物品,因受抓握反射的影响,可引起手抓握中的物体。正确的体位时患者的手张开,不能让手处于抗重力的体位。
枕头大小硬度要求:理想的枕头够大而填满软材料,2或3个,荞麦皮类枕头1或2个支撑背部,小软枕头2个。
足底不能放置任何物品。放置物品可刺激足底增加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三、床上活动
1.桥形活动
目的在于早期训练双上肢负重,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时桥形活动时腰背肌的收缩及髋关节的伸展,可稳定髋关节及脊柱,有利于早期下地及步行。另一好处是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熟练的桥形活动利于便盆的放置,给卧床期的病人带来生活上的方便。
(1)辅助桥形活动:由于瘫痪肢体量不够大,不能单独完成,护士一手按住病人双足,另一手扶住患侧膝部,患者即可抬起臀部。
(2)桥形活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并拢,双足平放床上,双上肢伸直,掌心向下,平放于床上,用手臂及腰背肌的力量将臀部抬起。
2.躯干活动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并拢,双足平放于床上。头肩向左。躯干活动因肩髋
的反向活动,对缓解躯干肌肉痉挛大有益处。
3.主动辅助运动
脑卒中后随着身体情况的好转,可以在床上作主动辅助运动,双手十指交叉
作肩关节上举运动。下肢:健肢在下,患肢在上,交叉作上下,左右运动。
四、翻身
翻身是最有治疗意义的活动,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预防压疮的发生和预防关节挛缩、变性等并发症。急性期时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即可开始翻身。但有下列情况禁忌翻身:
(1)头部轻屈曲即可出现瞳孔散大。
(2)顽偶眼征消失。
(3)病灶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4)呼吸不规则。
(5)频繁呕吐。
(6)频发全身痉挛。
(7)低血压,收缩压在12kPa以下。
(8)双侧弛缓性瘫痪。
(9)去皮质强直发作。
(10)发病后1小时内昏迷。
1.被动翻身
由他人完成的翻身称被动翻身。一般由护士帮助完成。在脑卒中刚发病数
日内,由于肢体瘫痪较重,患者不能独立完成翻身动作,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后必须保持良肢位。但重症患者以侧卧位为宜,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1)由仰卧位向患侧翻身:这种翻身较为容易,护士首先将上肢保护好,患肢肩部前伸,伸肘,伸腕,用左手掌顶住患肢手掌,右手拉住患者健将患肢置于良肢位。
(2)由仰卧位向健侧翻身:护士将患侧下肢屈曲,双手分别置于患侧肩部与臀部,用适当的力量将患者翻向健侧,随后将患肢置于良肢位。
2.自主翻身
瘫痪肢体的功能稍有恢复,患者即可开始训练自行翻身。
(1)能伸肘的患者用采用摆动翻身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病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上方。向上伸展上肢,屈膝将双上肢摆系向健侧,再摆向患侧,可以重复摆动一次,借助惯性,将身体翻向患侧。
(2)不能伸肘时采用健腿翻身法:患者取仰卧位,用健手将患肢屈曲置于胸前,并以健手拖住肘部,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借助身体向健侧转动的同时,趁势用健腿搬动患腿,翻向健侧。
五、床上座位
保持床上正确的坐姿较为困难。如果患者采用半卧位,可强化痉挛模式,所以当床上不可避免要坐起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直立坐位姿势。用可调节的床可将其调到垂直的位置或用枕头、被子支撑坐起,头部无须支撑,学会主动控制头的活动或头自由活动。躯干挺直,背部用软枕垫起支撑,髋部屈成90°,双膝伸展,患膝下垫一小软枕,防止膝关节过伸展,双手对掌,十指交叉,保持患侧拇指在上方,伸直肘部,双上肢置于小餐桌上,为使患侧上肢更为舒适,餐桌上可放软枕或垫子。脑卒中发病后意识一直清醒,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脑出血一周左右,脑梗塞2-3天即可坐起。昏迷时间过长或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者,心肺功能减退,突然起坐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即起坐时突然血压下降,出现头晕、心慌、出汗、面侧苍白等。起坐时头部和躯干要逐渐抬起,不可操之过急,由15°-30°-45°-90°,逐渐抬高床头,后背用枕头、被子垫起,有可调节床更好,起坐时间逐渐增加,每次由10min-20min-30min,每天2或3次为宜。当起坐时出现头晕,心慌时,立即让病人平卧,症状逐渐消失。床头桌的摆放应该放在患侧,取放物品时身体向患侧转动,跨越患侧;医务人员、家属均应该站在患者的偏瘫侧进行交流、护理,视觉及听觉刺激来自病侧,有利于引起病人对患侧的注意,从而促进大脑认知功能。
在病房里要帮助患者从床上坐起来,转移至轮椅上进行检查、康复训练等。康复护士必须指导和教会病人正确的起坐和转移方法。
护士和协助者站在病人健侧,双手扶助病人双肩,患者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
帮助患者向健侧翻身,并用肘部支撑起上身。
帮助患者用健腿将患侧腿移至床边,双腿下垂,用健侧上肢支撑起坐。
六、早期离床下地
脑卒中发生后,无论时间长短均有卧床的过程,早期下地可使双下肢负重,患下肢负重有利于髋关节、膝关节伸展,为步行创造条件,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中国人普遍缺钙,尤其是老年人,下地负重训练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避免了骨折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如去厕所大小便,坐在椅子上进食,坐轮椅到康复训练室训练等。这些训练会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欲望,以良好状态进行康复训练。离床下地后椅子上的坐位姿势。
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在急性期,更关注的是病人的治疗,而常常忽略患者患侧的康复和护理。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是预防关节痉挛的主要手段。如肩关节3周内不活动,可出现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引起疼痛,使活动受限,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肩关节痉挛。所以关节被动活动越早越好。康复护士每日应对患者肩关节,肘关节,腕一指关节,髋、膝关节,踝关节与足趾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以防止粘连和关节挛缩,恢复和改善各关节的功能。被动活动要按照以下原则,避免引起关节损伤。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2-3日进行,病人取舒适卧位,全身放松;被动活动手法要轻柔、缓慢,避免用暴力;由近端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被动活动,以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原则,每日2-3次,每次各个关节活动5回为宜。
肩 | 肘 | 前臂 | 腕 | 髋 | 膝 | 踝 | |
上举 | 150°~170° | ||||||
前屈 | 70°~900° | 80°~90° | |||||
后伸 | 40° | 5°~10° | |||||
外展 | 80°~90° | 35°~45° | |||||
内收 | 20°~40° | 20°~30° | |||||
旋外 | 40°~50° | 80°~90° | 0°~45° | ||||
旋内 | 70°~90° | 80°~90° | 50°~60° | 0°~45° | |||
屈曲 | 135°~150° | 35°~50° | 130°~140° | 0°~35° | |||
伸展 | 5°~10° | 0°~5° | 0°~25° | ||||
外翻 | 0°~20° |
1.上肢的被动运动
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外,旋内。腕关节背伸,掌屈。手指屈曲,伸展,拇指外展。
2.下肢的被动运动
髋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外旋,内旋。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足趾屈曲,伸展。
八、轮椅使用
轮椅对偏瘫患者来讲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少数患者有可能终身使用轮椅,康复护士正确及时指导患者使用轮椅,将对康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轮椅的使用,患者可以和外界交流和享受到不同景色的变化,增加了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允许,应尽早从床上转移到轮椅到室外活动、检查、康复训练。正确的转移和无过度用力使患者能容易站立,也助于通过患腿负重,而不伴有全伸模式,病床和轮椅大致一样高度时,有利于转移。
1.被动转移
当患者不能独立完成转移时,护士将患者移到床边坐起,两脚平放在地上,轮椅放在健侧于床之间呈30°~40°夹角,护士的膝部抵住患者患侧膝部的外侧,防止患者膝关节外展而发生意外。患者上肢放在护士的肩上,护士的双手放在患者肩胛上,抓住肩胛骨的内缘,使其前伸。护士用伸直的上肢托住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重心转移至脚上,直至患者的臀部离开床面、协助站稳,引导病人以健腿为轴转移身体,对准轮椅坐下。
2.部分主动转移
在患者的前面放一个凳子或一个椅子,患者可以在上面支撑叉握的双手。凳子与患者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使患者的手放在上面时,患者的头能超过脚。护士抓握患者的大转子,给予少量的帮助,患者可以轻松、顺利地完成这一转移动作。
3.主动转移
当患者能借助前面的凳子进行转移时,逐渐训练将叉握的手抬起做同样的转移动作。护士的手轻放在患者的肩胛上促进患者向前倾,使其臀部转移到轮椅上。
九、ADL训练
偏瘫患者康复的目标,在于日常生活中能获得最高水平的独立。对成年脑卒中患者来讲,ADL训练时恢复病前生活方式的重要步骤。患者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不仅影响总的运动质量,而且也影响着最终恢复结果的保持。因而,在患者学习如何运用正确的治疗性方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期间,治疗师、康复护士、家属等都要运用相同的活动程序。患者常常要在充分指导下认真、反复地训练和反复地训练和反复地体验,使日常生活活动成为患者全部技能的一部分,以便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而不是只有治疗师在场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1.进食指导
坐位进食是正确的进食姿势。患者只要能坐起来,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就应该坐位进食,即使坐位不稳,有家人照顾左右,就应该坐位进食,坐轮椅进食较为安全。而卧位进食属非正常,患肢功能恢复才能自己进食也是一种误解。
早期进食要特别注意患侧上肢的位置,上肢以伸展位平放于餐桌上,掌心向下,健手进食。切忌患侧上肢下垂或屈曲放置胸前,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上肢放于餐桌上可以唤起患者的注意,利于康复。有单侧忽视的患者,家属站在患侧提醒患者,进食时防止一侧食物漏吃,克服对偏瘫侧的忽视。
2.吞咽障碍的进食指导
大多数的吞咽障碍都是因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或真性球麻痹所致。急性期患者可留置胃管补充每日所需蛋白、电解质等。但长期留置胃管可造成进食废用,也不利于其他障碍的恢复。所以,吞咽障碍的进食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训练:鼓腮、按摩双侧面部、舌向各个方向运动。目的是改善口、面、舌、下颌的运动功能,促进主动收缩功能恢复,每日1~4次。坐位训练;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每日逐渐抬高床头,直到独立坐位,每日1~2小时,为进食训练打下基础。
吞咽训练:咽部冷刺激和冰块刺激方法。咽部刺激法是用棉棒少许冰水,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因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冰块刺激方法是采用头部30°~60°前屈仰卧体位,先用较小的冰块刺激口腔两侧黏膜一舌根一咽部,然后咽下,每日1次,逐渐增加至每日2~3次。采用以上方法后患者出现吞咽功能,即可开始进食训练。
进食训练:选择进食体位。坐位和半坐位。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颈部稍向前弯曲,使舌骨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管。半卧位:躯干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用食物向舌根运送。同时还可以减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食物的选择。先选择易在口腔内移动、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食物,如果冻、香蕉。然后到糊状食物。在每次进食前先用冰块刺激和诱发吞咽动作,观察喉结运动,确定有吞咽动作后才能开始进食。选择小而浅的勺作为餐具,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以利于吞咽。在训练中为防止实物残留造成误咽而继发肺部感染,吞咽和空吞咽交替进行。、
3.清洁
患者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后,应到洗手间洗脸、刷牙。不能站立的患者可坐在椅子上或轮椅上进行。站立洗漱清洗时患者上肢伸直,患手扶于洗手池边。若上肢无力不能伸直或支撑不住时,由家属扶住患肢肘部伸直。切忌不可自然下垂患侧上肢或将其屈曲放置于胸前。坐位洗漱时,偏瘫手放于洗手池。清洗健侧手臂时,将浸过清洁液的洗脸毛巾固定在水池边上缘,患者的患侧手臂和手就在上面擦洗。擦干健臂时,可将毛巾放在腿上,手臂在上面擦干。使用带吸盘的指甲刷清洗指甲。患者可将毛巾挂在水龙头,用健手拧干。为擦干后背,患者将毛巾抛过一侧肩,披于身后,抓住毛巾的另一端向下横擦后背。然后再换到另一侧肩上。
4.穿脱衣服指导
病人一旦能坐稳,可以进行穿脱衣服的训练。其原则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
穿开衫衣服时,患者将衣服横放于双膝上整理,让衣袖悬垂于双膝之间,使偏瘫侧手容易穿入其中,然后将衣袖沿手臂上拉到肩。肘关节保持伸展,肩胛前伸。患者健手从身后绕过去抓住衣服,把它拉向健侧,直到健臂能穿入另一衣袖。脱衣服时先脱健侧。
穿套头衫时,患者在双膝上整理好衣服,使领子在远端,颈部的标签在上方,偏瘫侧手臂伸进衣袖里,健手将袖子拉到肩,然后健臂穿入另一袖子。抓住套头衫的背面套过自己的头,同时身体前倾使患者手臂保持伸直。
穿裤子时,患者首先将患腿交叉放在健腿上,用健手将裤腿穿进患腿,患足平放于地上,患手放于膝部,家属在旁稳定患腿及保持姿势稳定,患者用健手将裤子穿进健腿,双膝负重站立,并将裤腰拉至腰部。裤子以松紧带为宜。整个过程中患侧上肢保持充分前伸,避免自燃下垂或屈曲放于胸前。
穿鞋时,注意选择鞋底较硬,鞋帮较高带有尼龙扣带的鞋为宜,旅游鞋较好,对踝关节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可减轻足内翻。穿鞋时,将患腿交叉放在健腿上,健手穿好偏瘫侧的鞋,平放地上,健手穿好健侧的鞋。
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脑卒中后患者长期卧床,不正确的体位,不正确的搬运和不正确的活动等等,都可造成一定的并发症,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痛、压疮、深静脉血栓、废用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直立性低血压、骨折、呼吸道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带来不良影响,而且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了康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以减少、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1.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在上肢呈弛缓性瘫痪时发生率很高,我国为78.3%。由于解剖结构,关节盂相对较小,2/3的肱骨头位于关节盂外,加上肩关节稳定性差而活动性好等特点,易导致肩关节半脱位。
在护理偏瘫患者时,动作轻柔切忌粗暴,不能强拉患侧肩关节。卧床时保持良肢位,更换体位时防止患上肢受压,下垂。鼓励患者用健手带动患手做肩肘关节上举,伸展运动。早期,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运动。床上坐位时和椅子上坐位时,患侧上肢放于前面餐桌上。站立时,为防止患侧自燃下垂负重,患手臂可背于后背。但不提倡使用肩吊带,肩吊带并不能预防、改善肩关节半脱位,还可以加重或促进患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影响血液及淋巴回流。如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可以进行位坐侧方负重训练:端坐位,患上肢伸直,五指伸展分开,放于硬板椅上,坐在床上患手放于床边,床垫宜硬,靠身体的重量移向患侧上肢,纠正肩关节半脱位,每日3次,每次的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
2.肩痛的预防及护理
肩痛可以发生在早期和晚期。患肢可以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也可表现出明显的痉挛状态。同时可能有肩关节半脱位。在被动活动或检查患侧上肢时感到剧烈的疼痛。有些患者24小时疼痛,完全不能忍受上肢的任何被动活动,严重者拒绝触摸其患肢。
3.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的手突然出现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及患侧肩部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严重者可引起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手功能完全丧失。护理的目的是减轻水肿及疼痛。在康复护理中,康复护士要了解导致肩-手综合征的原因,从急性开始进行有效的护理,才能有效地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长时间的腕屈曲。患者长时间卧床或坐在轮椅上,未注意到患侧手臂长期放于体侧,腕被迫处于屈曲位。而由于拮抗肌的张力低下,上肢的重量被动压在了腕关节上,使腕屈曲很明显,坐位时更为明显。腕被迫屈曲影响了手静脉和淋巴的回流,这是引起肩-手综合征常见的原发因素。为防止腕屈曲,可以用夹板支持腕关节,缠绕弹性绷带等。
(2)对手关节的过渡牵拉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和疼痛。手的各个关节活动度因人而异,不正确的活动在无意中使患者手过度且超范围地进行关节活动,造成了关节及周围结构的损伤。
(3)患侧手背静脉输液。患者在静脉输液时,一方面患者愿意在病侧手背输液,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护士也愿意病侧手背输液,因认为活动受限易维持。但由于血循环不如健手,如长时间反复,易诱发手背浮肿。所以避免在病侧手背输液。
(4)手的意外损伤。一些病人因各种原因,尤其在感觉障碍或疏忽时,引起手的损伤而致水肿。
预防及护理:
(1)保持良肢位。无论在床上及轮椅上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特别是患侧上肢。坐位时患侧上肢放于胸前小桌上。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预防水肿的发生。康复护士必须24小时照顾患者,使腕关节保持背屈。
(2)避免腕屈曲。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腕背屈,避免腕屈曲。
(3)避免患侧手背输液。健侧肢体静脉输液及锁骨下静脉输液为宜。
(4)加强对患侧的管理,防止病手受到任何外伤。
(5)压迫性向心缠绕法,是一种简单、安全、省钱、易掌握和非常有效的减轻水肿的方法。用直径1~2mm的长线从拇指开始,由远端到近端缠绕每根指后,用同样方法缠绕手掌至腕关节。
(6)冰水疗法。此法有消肿、止痛、解挛的作用。碎冰和水的理想比例为水占三分之一,冰占三分之二,冰的不断融化使水温保持冰冷。冰疗前治疗师或护士和病人的患手一同浸入冰水中,以确定浸泡的耐受时间。患者的手浸泡三次,两次时间有短暂的间隔。使该方法时要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7)被动运动。患侧上肢被动运动活动时可防止肩痛,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手和手指的被动活动动作应该非常轻柔,不引起疼痛为宜。
(8)主动运动。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即使患手完全瘫痪,也应结合有主动功能的肌肉进行训练。病人在仰卧位或坐位时利用健上肢带动患上肢带动上肢保持上举,往往能刺激伸肘肌活动,肌肉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泵的作用。肩胛骨松动后可在上举位做一些上肢活动,可以刺激患肢功能恢复的活动,特别是抓握活动如拧毛巾、抓握木棒再放松。在疼痛和水肿消除之前,不要做伸肘负重练习,这些活动可能促成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总之任何能诱发疼痛的活动和体位都应避免。
4.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原因:局部软组织持续的受压、摩擦,严重影响血液循环。长期卧床或久坐不更换体位易引起压疮,脑卒中偏瘫患者只要严格按时翻身,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压疮的。除非在急性期特殊病情变化时,禁止翻身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压疮。所以护理的关键在及早预防。
(1)翻身:偏瘫患者不能自己翻身时,定时更换体位是预防压疮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可每2小时翻身一次。恢复期的偏瘫患者会自行翻身,以预防压疮,同时又达到了康复训练。其方法有伸肘摆动翻身法和健腿翻身方法。
(2)清洁卫生:每周为患者修剪一次手指甲、脚趾甲。避免因皮肤抓破引起感染。衣服、裤子、床单、被罩勤更换,脏、湿后立即更换。患者沐浴,冬季每周1~2次,夏季每日1次,无条件或病情不允许应每日擦洗。沐浴时,水温不能过高或过低。床单、衣裤应平整无渣屑。
(3)全身营养:营养不良也是引起压疮的因素之一。根据病情,合理膳食,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4)定时除压: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坐轮椅,但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法解除久坐发生的受压,也会造成压疮。一般情况下,半小时除压一次。帮助患者抬起臀部,改善其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压疮的发生。
(5)按摩骨突出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长期卧床患者及老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不好,通常严格按时翻身,也不避免出现压红。
(6)一旦压疮发生,采用紫外线、药物、激光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在急性期时,某些患者控制大小便有困难。一旦患者能活动,并能帮助自己时,尿失禁也就消失了。一般在发病3月后尿失禁很少存在。持续的尿失禁常与知觉问题或发病前有泌尿系的问题有关。
5.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直立性低血压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多是长期卧床及自主神经障碍的患者,在脑卒中患者重症患者多见,也可见未行康复治疗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或因被迫长期卧床的患者。
正常人在改变体位时,由于循环调节机制的作用,血压下降不超过20mmHg而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时,体位的改变可使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出现眩晕、耳鸣、恶心、眼发黑、神志丧失等症状。脑血管病患者脑循环自动调节机制障碍也是产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
卒中以后尽早开始坐起训练,每日进性逐渐抬高床头的训练,从15°开始,每日可由5°逐渐增加至90°,起坐时间每次由10分钟逐渐增加至30分钟可以耐受,每天2~3次为,坐位时出现头晕、心慌立即让病人平卧,坐轮椅时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将轮椅往后放,症状可逐渐消失。患者因长期卧床发生低血压可能性大,进行起坐训练时需要缓慢,观察患者的情况。被动和主动活动四肢,定时更换体位,也是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的措施等,必要时双下肢可以使用弹性绷带。
十一、大小便的管理
在急性期某些患者控制大小便有困难,一般在发病3个月很少存在尿失禁。在偏瘫恢复期,大多数患者知道大小便,但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照料。轻者可以协助到厕所大小便。生活不能自理者,男性可用集尿器,使用尿壶或塑料小袋系于外生殖器上等,女性患者可用塑料便盆帮助其完成大小便。床上铺一次性中单、尿垫,万一大小便解在床上,处理方便。白天多饮水,晚上减少饮水量,避免尿床影响患者休息。用力大便有加重病情可能,早期开始活动,需多吃粗纤维蔬菜如芹菜、小白菜等,可保持大便通畅,无糖尿病患者吃香蕉可润滑肠道,有利于排便。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每日一次为宜。如大便困难或3日无大便可给于缓泻剂或开塞露、甘油灌汤剂等。便秘严重可用低压肥皂水灌肠,排便时按摩腹部或屏气增加腹压利于大便排出。
十二、安全管理
安全护理对偏瘫患者来讲非常重要。如果患者发生二次损伤如骨折、肌肉损伤或再次脑损伤等等,将直接影响偏瘫的康复,使残疾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1.病房内要求
病房内的设置要适合偏瘫患者的使用,有利于患者康复和安全。病房内除必须物品外,尽量少放,以留有一定的空间,利于患者转移和活动;地面应做防滑处理,保持干燥无水迹;厕所为坐便式,两侧有扶手,厕所比一般病房内厕所大,便于轮椅出入和轮椅与坐便间的转移;病床双侧配有床档防自行训练翻身和睡觉时摔伤。呼叫器高度合适,餐桌为可调试可移动。病房走廊应宽大两侧有扶手,防摔伤。
2.准备合适的衣物
衣裤最好为透气。舒适的纯棉制品,上衣最好为开衫,裤子用松紧带不用皮带;鞋最好为带尼龙扣的旅行鞋,鞋底较硬防滑,患者禁止穿拖鞋以防摔伤。
3.伴有失语、失认症和精神障碍的患者
此类患者必须有家属陪伴,以防走失和发生意外。在患者的口袋里放一张卡片,写明医院、病房、床号、姓名、联系电话等,一旦走失可及时与医院、家人联系。对失认症患者可贴一些明显的标志,帮助记忆不易走错,如病区、房间、厕所门口,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房间,反复告知和强化标志所代表的房间。有精神障碍者,护理时不能刺激患者,督促按时服药和休息。有自杀倾向患者,需家人24小时陪伴,向家属交代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患者周围单位和身上不能有水果刀、剪刀等锐利物品。密切观察患者动态情况,及时与主管医生、心理医生和家属联系防止意外发生。夜间更要加强巡视,夜深人静是大家最容易麻痹和睡觉的时候,自杀可能选择在夜间。
十三、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从一个正常人到残疾人,而且要带着残疾生活,这一系列的角色转化使患者在心理上受到极大的震动。但在康复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年龄、性格、人格特点、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残疾和残疾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常见的心理反应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和适应期。但每个患者不是五个分期必须经历,可以经历几期或停止在某一期不发展,有时还可以反复。在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康复护士必须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治疗,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1.震惊期
患者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怎么办,表现沉默、无感觉、无反应。护理时应耐心、细致、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于适当的解释和安慰为主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心理;必要时可以少量使用镇静药物。
2.否认期
否认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叫自我保护期,避免心理崩溃,在早期有一定的好处。患者面对自己的疾病或残疾,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的曲解,来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否认可以暂时保护患者,有时间慢慢接受现实,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
3.抑郁期
该期是大多数患者必经的心理阶段。随着对病情的逐步深入的了解,否认期可突然或逐渐消失,一旦面对现实时,承认自己终生残疾,或认识到患者的严重程度,表现出心情压抑、沉默,对生活失去信心、失眠、食欲下降,以至于希望结束生命,这是该期的特征性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孤独感,对外界反应高度敏感,常表现哭泣。该期心理护理主要为主动接触患者,对他们耐心、热情、亲近、理解;多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的交流沟通,多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平稳度过抑郁期,以积极心态接受康复和治疗。
4.反对独立期
部分患者在伤残或患病后,感到躯体的功能丧失对自己不公平,今后的前途无希望,随着悲伤和忧愁的心情逐渐减轻,情绪相对稳定,开始为今后的生活、工作打算,表现出想依靠社会或单位照顾,不去工作,或事事依靠他人的帮助。该期表现一方面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关,一方面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常与周围其他患者比较,夸大不适感,创造新症状,抵制康复训练或提出过高要求。该期心理护理主要是耐心听取患者诉说,正确引导患者面对现实,积极接受康复训练,使其能够回归家庭或社会,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5.适应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患者对身体的伤残和疾病逐渐适应,悲伤。消极心情慢慢减轻,能正视现实,以积极心态考虑问题,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考虑从事新的职业,发挥自己的潜能。该期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分析和设计今后的训练、生活。不少患者也可能反复,再次出现抑郁,不过,此时患者已经经历前几个心理阶段,心理防御阶段及转换机制已建立,可以恢复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