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幼儿园的生存、管理与发展
——中国园长发展论坛侧记
□记者 郭思远
记者与日本教育大学院大学校长藤永保合影
记者和众专家、老师在一起
记者与孩子在一起
12月15日,为期三天的中国园长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寄宿制幼儿园的生存、管理与发展”。
从“九五”到“十一五”,国内对寄宿制幼儿园的研究,历尽十余年,取得了相关成果。放眼世界,以色列和俄国也在推广寄宿制幼儿园,因此,从既已存在的幼儿园形式,探讨其生存、管理与发展有其必要性。
日本教育大学院大学校长藤永保、美国加州儿童发展政策咨询员Amy LinTan(林秀锦)、韩国大真大学校副教授崔顺子、天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冬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周念丽、天津华夏未来幼教集团总园长马丽莉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应邀参与论坛。论坛由深圳一杰早期教育研究室主任李俊杰主持。
八旬学者话中国幼教
藤永保在论坛开场时,深情地说:“离我上次访问中国相隔七年,中国变化太大了。寄宿制幼儿园在日本是没有的,但中国发展的很快,也较为成熟。”
一旁,为他翻译的周念丽补充说:“藤永保教授是我在御茶水女子大学时期的老师,在日本的儿童心理学界无人不知。老师已年过八旬,半年前还做了手术。当我犹豫着是否写信邀请老师到中国讲座时,老师却一口气就答应了,他说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到中国了。老师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
藤永保在讲座中谈到,自己近十年非常关注孩子生存能力和心理健康的问题,日本现在是“育儿放弃”,年轻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不想抚养孩子,所以,都把孩子送到托儿机构或幼儿园,但是日本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寄宿制幼儿园,孩子如何接受好的教育和幼儿园如何做好保教工作等问题,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可以借鉴的。
同时,藤永保还谈到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比如抑郁症、学习无力症等。在日本,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就可以,没有亲子互动,也没有感情互动,因此,孩子长大后缺乏做事情的动机和热情。
日本有个很有趣的现象,2岁的孩子常常带有破坏性,这是因为此时的他们,非常有好奇心,喜欢探索和体验。而且,稍大点的男孩子有自己的小团队,大孩子和小孩子混合在一起,大的带小的从事冒险活动,这样,就释放了他们探索和体验的激情,他们在生活中的攻击性就会降低。
藤永保在讲座最后说:在这个拷问孩子综合能力的时代里,中国对孩子人格发展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在学前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韩专家看“中国式寄宿”
美籍华人Amy作了题为《美国0~3岁儿童保教现状》的报告,介绍了美国0~3岁儿童保教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的实施现状、0~3岁婴幼儿的早期学习纲要、加州的0~3岁婴幼儿学习和发展系统三方面的内容。
在15日下午观摩天津华夏未来幼教集团第一幼儿园的黄昏课程时,Amy对寄宿制幼儿园里生活的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每个活动区域,Amy都会走近孩子,蹲下来和他们说话,问他们在干什么?喜不喜欢幼儿园里的生活?孩子们也非常活泼地和她交谈。
走出幼儿园时,Amy心存疑虑地问身旁的讲解员:“如果班上有一个老师生病或因故不能上班,那么班上的活动怎么开展呢?”
讲解员回答:“每个班都有三个老师和一个夜班老师,当其中一个老师因故不能上班,就由班上其他的老师替班。”
Amy看着她说:“那其他老师不就非常累了。美国与国内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因为美国幼儿教师是持证上岗的,如果没有的教师资格证,是不允许做主班老师带课的。”
Amy看着讲解员眼睛瞪得大大的,随后补充一句:“当然,美国幼儿园一般只上半天课,不像国内幼儿园课程安排得这么紧。”
另一位韩籍专家崔顺子在15日作了《韩国0~3岁儿童保育现状》的报告,针对近年来韩国0~3岁儿童保教现状和保教实践进行介绍。包括婴儿保育专业设施、保育老师的配置、设施评价认证制度的实施、0~3岁保育工作的运营等方面内容。
在当天下午的观摩会上,崔顺子对中国的寄宿制幼儿园也抱有极大的兴趣。她把中韩两国的幼教做了对比,认为在不同的国情和制度下,两国的幼教有很大的不同,但中国的寄宿制幼儿园有着借鉴意义。
国内业界谈“寄宿制”发展
论坛上,天津华夏未来幼教集团总园长马丽莉、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念丽、天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冬华、天津华夏未来幼教集团副总园长赵维娟、深圳一杰早期教育研究室主任李俊杰等国内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寄宿制幼儿园的发展问题。
马丽莉作了《寄宿制幼儿园的管理》的报告,涵盖寄宿制幼儿园的发展历程、寄宿制与日制相结合、寄宿制幼儿园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寄宿制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周五天的情绪变化都不同,从周一的“矛盾日”到周五的“兴奋日”,孩子情绪是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她提出,寄宿制幼儿园匹配的教师情绪应该非常稳定,只有教师的情绪比较稳定,才能相应的稳定孩子的情绪。
周念丽在16日做了题为《聚焦寄宿制儿童的情绪能力》的讲座,开篇就提出了寄宿制幼儿园面临的几大问题:寄宿制保教是福还是祸?寄宿制该生存还是该消亡?寄宿制儿童最缺乏的是什么?寄宿制儿童最渴望的是什么?
随后,讲座围绕这几大问题展开,认为寄宿制幼儿园能够促进儿童的情感能力发展,但寄宿制幼儿园需要营造家的氛围、增加师生的情感谈话、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感发展,让孩子体验成功和增强同拌交往意识,使寄宿制儿童持有“情绪外衣”。
另外,周念丽还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特别强调了“幼儿依恋”,而且通过情景模拟,演示了“矛盾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冷淡型依恋”,认为“安全型依恋”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依恋形式。
陈冬华做了题为《关注寄宿制幼儿体能发展》的讲座,从健康的角度,探讨寄宿制幼儿体能发展的问题。认为寄宿制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促进寄宿制儿童的生长发育。在讲座最后,她特别强调寄宿制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尤为重要,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另外,在寄宿制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中,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需要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意识培养、遵守规则教育、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安全教育活动等,加强寄宿制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天津华夏未来幼教集团副总园长赵维娟、深圳一杰早期教育研究室主任李俊杰等先后在论坛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