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书记载,有一次学生问孟子说:“人和禽兽到底有何分别?”孟子回答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就是界线非常细微、模糊,也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分别,其实只是一线之隔。而那个界线,正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关键之处。这一点也被现代基因研究所证明,据说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区别只有百分之一点几。但是数量并不等于质量,正是这百分之一点几,决定了人和禽兽的区别。用纯物质的眼光看,精神应该是没有份量的,或者有,也是“几希”,如老子所说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的“道”,或者如西方电影所说人灵魂的重量是21克。然而正是这"几希"或"21克"的东西,成为轴心时代思想家努力超越的目标,构成孟子人格理想的重要内容。下面要说的是"大丈夫"和"浩然之气"。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人姓名。公孙衍、张仪,也都是纵横家。公孙衍合纵,张仪连横。公孙衍先在秦国为相,后又离开秦国策划合纵,一度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张仪先说楚,楚相失玉,门人诬之,张乃说秦,说从前我没有偷你的玉,无限我窃玉,今天小心点,我要来偷你们的城了。纵横家们多类此,没有一定行为准则,所以孟子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有资格称大丈夫,只配称小妇人。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说大丈夫应该立足高远,立身正大。道,即仁政。
○“得志”两句,得志便率领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这两句演变为后世儒家著名的两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淫,《辞海》解“惑乱”,有的人“一阔脸就变”,迷惑了本心,不知自己是谁。贫贱不能移,移,改变节操。如《论语·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威武不能屈,屈,使动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苏武、文天祥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4238.html
更多阅读

孟子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近年的动物行为科学研究,日益证明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理性、推理能力,向来被看成是人与动物间的重要分野。可是,灵长类的动物研究者,已经有系统地将这条界线逐渐抹除。 研究者发现,黑猩猩的社会生活

二十五、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7、12【原文】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人是有感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在佛学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中有这样的句子“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

控制好情绪《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等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在处理各类事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产生反映,发生各种各样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