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追思
·李玉真
1
是复兴选定这一天为弟弟复华开追思会。复 华的夫人周宏、儿子肖钢以及好友们也选定这一天。2011年12月7日,阴历的节气是大雪。节气表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复华远去了,那个位置我们看不见,就寄托在表明那个位置的这一天——大雪。
其实复华是回归故里了。他在临走前将头偏向西北,那是他热爱一生的圣地柴达木。他已不能说话,但他是以最虔诚的方式,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做了这一个姿势,一个永远不变的定式,以实现他病中的心愿:如果我走了,请把我的骨灰撒向柴达木。
11月28日12点15分复华走后,北京已下过三次小雪。白雪没有融化,就像草坪没有在秋寒里变黄一样,它们是在等待这一天。这天中午深秋的风呼啸着,又黄又脆的法国梧桐叶像黄莺一群一群地从树上起飞,那飞翔之声超过了风声。太阳冷静地注视着心绪不安的叶们,注视着白雪绿草对黄叶的抚慰。
追思会两点才开始,人们提前来了,不安的黄叶撞在他们已经很痛的心上。青海油田北京退休大院活动中心二层多功能厅不能让200多人就座,后面就站了好几排。这人群里,有年近90的老石油,有古稀上下的油田老领导曹随义、周铭涛、陈世贤、宋克显等,有原中国石油文联副主席张福录、贾光生、李秋杰和现任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玉宝、中国石油文联副主席路小路、中国石油企业杂志总编辑高潮洪等。复华病中的朋友傅博文是柱着拐棍来的。人们排着队去台上复华的大幅照片前鞠躬、献上一枝枝红玫瑰。
台上顶端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怀念复华追思会”,横幅下是年轻的复华在柴达木,非常阳光的笑脸和青春的姿态。那是油田原文联副主梁泽祥20年前给他拍的。台上一侧挂着著名作家李若冰为他书写的“敞怀唱大风”。前侧摆放着复华的著作、钢笔、骆驼(摆件)、粘有石油的头盔、1968年1月进冷湖第一天开始写的日记本,以及病中朋友给他写的书信,一瓶白酒。还有一排一品红、与会者为他送的花篮。会场三侧挂着展示复华一生历程的各种照片和他病中写的诗,怀念复华的书法条幅、百余张“复华寄语”卡片。
复华生前说过不开追悼会,不做遗体告别。所以复兴说按复华的遗愿我们不要悲悲切切。所以会场的布置与气氛洋溢着复华的生命活力;那低语回肠的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诉说着人们的追思与怀念。
青海油田著名主持人刘燕明、李纯夫妇朗诵复华著作中的文摘,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精神世界。“我突然发现,魅力,不仅仅是这支笔。这里,真正的魅力,是这片金沙漫漫的大戈壁!真正的魅力,是在这片戈壁上顽强生息、苦苦追求、不断奋斗的柴达木人!”“是他们给予我那么多深厚真挚无私的爱,同时让我懂得了怎样用同样的爱去爱他们去爱这个世界!”
为爱而写作的复华,是这样成长的:屏幕上出现了影像。从复华孩提时候,到在柴达木当修井工,到花甲病重时。那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到复华家采访时的部分录像。复华的喉咙动手术后,说话还非常困难。可他硬是唱出了他最喜爱的歌《我为祖国献石油》。“锦绣河山美如画……”,一字一喘,调已不能调,他努力把每一个字唱清楚,可这每一个字都触动他的心。他不停地抹泪,抹泪……他说,这是我一生的信仰。
一生为石油,这是多么崇高的信仰。主持会议的复兴说过不要悲切,可全场还是有了抽泣声。不可能不为失去可贵的生命而悲切,但更多的是感动,是共鸣。
复兴请原青海省委秘书长、复华的好友曹随义先生(曾任青海油田党委副书记)第一个发言。年近古稀的老人从写信激励病中的复华,到为复华写第一幅挽联,到抄写自己以及别人怀念复华的诗词,一直用他的心血为复华蘸墨。这天他的发言稿又是用毛笔在宣纸上抄写的。他高度概括了复华的一生和人格,概括了复华在病中承受的痛苦和坚强意志。他说17岁进柴达木的肖复华是“这批北京学生的优秀代表”,是“青海油田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地地道道的为柴达木石油人唱赞歌的作家”,他也是“为普通的、无名的人留下墓志铭的作家”。“他是柴达木的好儿子,是一直想着别人的人”。一直关心复华的曹秘书长还清楚地记得复华在人生的最后两年里在北京辗转了5个医院,做了3次手术和几十次化疗放疗,气管切除200多天。在最后70多天里鼻腔又插入连通胃部的饲管。而复华“是那样坚强,那样淡定,那样坦然,那样乐观。他越是这样,越让人感到心痛”。最后他引用了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他深切地说,复华同志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复华,我们永远想念你!
第二个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政部副总师、中国石油文联副主席路小路发言。复华曾在石油文联任组联部副部长。路总作为复华的文友,发言时努力克制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几次哽咽着读不下去。他说,复华在一篇题为《生之本,命之缘》的散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做步行于李季、李若冰身后的坚持者,我希望一代又一代柴达木人用自己生命中的笔,为本无历史的瀚海书写有生命的历史。”路总感慨地说,复华就是在坚持不断的写作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石油作家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的。作为一名作家,尤其是在艰苦环境里工作的石油作家,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最根本的就是复华说的“深厚真挚无私的爱”!复华以爱为根本,为爱而写作,为所有石油作家、石油作者树立了榜样。
得知复华魂归柴达木,不少新老柴达木石油人感怀而泣,有文才的人就挥毫泼墨填词作赋。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原青海油田党委副书记)郑玉宝发言时念了近日写的诗《献给肖复华先生》:一腔热血兴中华,魂归大漠慰天涯;青春无悔柴达木,英名千古映晚霞。原青海油田局长、党委书记周铭涛先生诗曰;少出阳关驰玉骢,相知戈壁娶周宏。文章浩渺扬道义,谟议铿锵傲苍穹。心系油田情似海,身遭恶疾气如虹。
昆仑驾鹤登仙界,大漠飘然唱大风。 原青海油田报社社长杨海平写了《魂回油田唱大漠》:青春年华未蹉跎,报国情怀任取舍。
奉献之歌漫昆仑,高原戈壁铸胆魄。当金山口赞巾帼,羊八井畔颂英模。笔耕终生墨已浓,魂回油田唱大漠。
复华魂归柴达木,一些老石油人开始热议今后骨灰的去处。柴达木自然是心之所趋。原青海油田宣传部长黄业的寄语与复华的魂灵交流:昨天,青藏高原献石油,修井,采油,开荒,爬格子,戈壁飞雪共舞人生。明天,依然同在。魂归故里柴达木,大漠风歌同探未竟。朋友,前面探路,走好!
好些人对一句“前面探路”大加赞赏,禁不住对先行的复华说,老肖,你前面探路,以后见!
柴达木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过去文里写、嘴上说,都没有当下看得清晰。复华的魂归,像是钻头钻到了最深处,取出了柴达木那颗心。白发的老石油会意地点头,心便是魂,那里就是我的归宿。
2
追思会是对生命的总结与倒叙,是叙述生命旅程的开篇。有的人一生忙碌着记叙别人的生命之旅,没有时间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记叙自己。追思会正是为这样的人举办的。所以,追思会也是爱的回报,是对生命的重新思考。爱的奉献与回报与思考,这个美丽的过程,将使更多生命的质量得以飞升。
怀念复华追思会就是这样的追思会。曾在油田工作的闫令棋替油田曹建川读了发言稿,开篇是一首诗:雪还在下,落满一地烟;断桥身影,断不了思念。谁在今生,写你的从前。一笔泪水,满纸离散……结尾仍是一首诗:雪还在下,落满一地烟;断桥身影,黑白了离散。我在今生,写您的从前;一笔泪水,满纸思念……
我在今生,写您的从前,生命的追思,一笔一泪。不开追悼会不做遗体告别的一个逝者,正用灵魂抚摸泪水抚摸那一字一句的真情。这是逝者与生者真情互换的回环,这是生者与逝者倾心对话的情景。只要你来到追思会现场,就会为真情所动。
人们用各种形式追思。原本是一个人在一张卡片上写上寄语,而杨海平先生写了两张,他是通过对诗的注释追忆复华的成果:“复华同志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青海油田报社工作期间,曾写了《当金山的母亲》和《地热冲天化彩霞》等佳作,分别记述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侯桂芳和油田援藏打地热水井队伍的感人事迹。”廊坊管道局新闻中心党委书记杨方武发言时回忆1997年中国石油作家采访团去柴达木的一件事:他与复华到一个钻井队时,一位钻井队长紧握着复华的手说,老肖,你到哪里去了啊!老肖说,我这不是回来了嘛!那晚钻井队长拿出最好的酒与他想念的老肖喝啊聊啊情醉酒醉到天亮。一年前复华已经调到中国石油文联。一线的石油人哪里知道啊。那天他们终于知道了,老肖,人走心没有走!
人们熟悉复华,他写了百余万字的作品,散文《骆驼赋》成为北京、湖北的中学教材。出了7部著作,书名都离不开他热爱的地方和景物:《风会告诉你》、《风从戈壁吹过》、《世界屋脊神曲》、《大漠之灵》、《柴达木笔记》……他的单篇作品也是这样。曾任西北管道局副指挥(原青海油田宣传部部长)的张佩荣辑录复华《大山驮起的丰碑》、《柴达木的风》等作品赋联:情生大漠,笔记大山响神曲;意纵文坛,风拂红柳读母亲。
复华一生爱柴达木,爱油田,至死不变。所以追思会场的书法作品和卡片上留下的诗词和寄语都这样赞美他。张广恩的诗:覆地翻天战高原,华章碧血写油田。千秋绝唱咏歌喉,古阳关外美名传。郭永恩写道:西出阳关再西行,昂首敞怀唱大风。老骥伏枥忘花甲,情系大漠献终生。
人们忘不了复华文学上的贡献,也忘不了他的笑容。第二代柴达木石油人、现任石油商报社长的金青平在寄语复华的卡片上写道:“你是新时期柴达木石油文学的引领者,是青海石油人精神的塑造者,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是您那温暖的笑容。” 复华的笑容,是真诚与善良的秉性情不由衷的外溢。曹建川的发言稿里有这样的记述:“在风雪迷漫的瞳孔里,我突然看到了一张熟悉的、温暖的笑脸。是您!您在向我笑,温暖的笑,明媚的笑,童稚的笑,圣洁的笑。”复华的文友、廊坊管道的林培军写道:“留在我脑海里的永远是你那可爱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复华就是这样温暖地笑着帮助别人。彭康把复华为他的书写的序公布于网上。朵兴福的怀念文稿《三份“遗产”》介绍了复华向外推荐他的作品的三封信。宋志刚的邮箱里留下了复华给他写的30多封信。复华不仅笑着帮助熟人,也笑着帮助陌生人。那次在火车上见到一个来柴达木找亲戚的小伙,就把他带到家里吃喝,然后帮他找人。复华的笑容,也是笑对人生、笑对困境的达观。原中国石油文联秘书长、作家冯敬兰文章的标题就是《重病时你热情依旧的笑脸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追思会上有的发言和寄语说到了酒。酒是凸现复华性情的物品,熟悉他的人说起他,必然要提到酒。原青海油田文联主席杨振赋诗对复华作了高度概括:“唱大风的歌者歌至腰带断,好琼浆的饮者饮得李白惭,找石油的勇者勇将青春献,书情怀的笔者笔耕佳作传――不虚此行”。“腰带断”是复华唱歌力断腰带的趣事,相聚北京的朋友经常为此而幽他一默。唱歌与“饮得李白惭”、献青春和笔耕佳作正是构成立体复华的四大支架。所以有人说这“不虚此行”,精彩。笔者在寄语“三香”中也提到了酒:你的著作散发着石油的芳香,你的人品飘逸着春兰的清香,你的故事挟裹着美酒的醇香。还有邹筱荃的“把酒临风展欢颜”,中国石油报社副社长周德军的“此去泉台煮梅酒,香透阴阳两界情”等等。作家刘元举从深圳发来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柴达木的酒让我怀念永远》,刘燕明在会上朗读了几个段落。刘元举从与复华在柴达木对饮,追思复华如同戈壁一样坦荡的胸怀、如同漠风一样豪爽的性格。我想起在西北大学与复华同学时,作家班的同学们对复华的评价:肖复华,没喝酒,可敬;喝了酒,可爱。
复华的一生和作品不仅感动了熟悉他的人,也感动了陌生人。北京一位80多岁的女教师从未见过肖复华,读了《柴达木笔记》,为无私奉献的柴达木人而动容,为复华的真挚与文采而感慨。今年11月,听说复华住院了,走了两个小时去医院看他。追思会上,她请人读了她赠给复华的诗,后四句是:世界屋脊创神曲,柴达木人续新篇;敞怀歌唱大风者,戈壁当属复华男!
前台左右放了两个花篮。左边的花篮挂着挽联:泪思英灵远致哀,花送复华西行好。这一个远字,将真情延至无限。这是来自法国巴黎的深情。她叫江瑞英,与复华素不相识,曾在博客上读过他的文章,为复华“大漠四十年,雄文百万言。一曲石油歌,肝胆照云天”(奚小明悼诗)的一生而赞佩,为他过早离世而哀婉,委托朱延福代她送花篮挽联为复华送一程。
复华的人品与作品有很大的吸引力,远在异国他乡的友人一直惦记着他。大学同学从英国发来唁电。墙上还有一幅书法的悼诗来自加拿大埃德蒙顿的毕玉伟,他是复华的发小;北风骤起雪暗天,低眉抽咽泪涟涟。年少近邻相聚易,成人天涯见面难。罹病气定方寸满,抗疾神安意志坚。奈何无力回天去,来生再续兄弟缘。
计划追思会开一个半小时,没想到三个小时发言还没有完。主持会议的复兴只好宣布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然后自己读了远在美国的博士后儿子肖铁怀念叔叔并代表妈妈写来的信。肖铁很爱他的叔叔,就像肖钢很爱他的大伯。肖铁难以忘记,26年前叔叔从柴达木回北京探亲,举开双臂,让他和肖钢抓住像猴子一样吊在两边,然后像个巨人把他俩旋转在空中。叔叔从柴达木回北京,又返回柴达木,一来一回间,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叔叔和他的同伴都是平凡的传奇。为了那个传奇,肖铁特意跟父亲肖复兴去了一次柴达木。
肖钢代表亲人致谢。复华的儿子已到而立之年,那身板那神态完全就是青年复华的复制。他照顾父亲,为父亲输血,送走父亲后又操办追思会。从照顾父亲开始熬了多少夜流了多少泪,再硬的钢筋铁骨也难支撑。而他,不愧为肖钢,钢铁的钢。不愧为复华的好儿子。会场上,人们禁不住夸他。但他无法克制失去父亲的悲痛,站在台上一直泪水洗面,他感谢大伯肖复兴,感谢帮助过父亲的人,说了很多事很多名字。他说还有很多人没有提到,但他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病重期间他为父亲整理校对最后一本书《柴达木笔记》,也是他认真读完的父亲的第一本书,从此对父亲才有了真正的了解。“也许父亲的作品不是受众人群最多的,但一定是最真挚的。在父亲文字的背后有一张属于他的地图,他就像一个地质师,他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次精确的测量,每一平方厘米里面都与一个叫柴达木的地域有关。我相信一定有轮回,下一生,我们能像两个朋友,再好好聊聊一个叫柴达木的地方。”肖钢让台下人抽泣。直至散会了有的人还泪流满面。这泪水也许正在洗去悲伤。因为复华有个理解他的儿子;有一生为他操劳、病中精心伺候他两年的妻子;有支持他去青海、鼓励他走向文学之路、为他一生挡风寒的哥哥(复华走前写过诗句“我兄为我挡风寒”);有太多爱他、记住他的人。
病中柱着拐棍来参加追思会的傅博文含泪为复华的离去哀叹:敞怀唱戈壁,沥血书油田,呜呼君西顾,遂使泪长咸。李纯寄语:只缘西域窄,天堂留人才;刘燕明寄语:生死天地是朋友,告慰复华的在天之灵,友谊长存。王桂生对复华说:一身正气,一生奋斗,一心写作,一世英名,一路走好!
3
人生数甲子,六十一年岁月峥嵘,放牧青春勇闯大西北。挟猎猎长风,抒满腔豪气,一曲石油恋歌唱彻柴达木:冷湖会战,踏荒漠,宿地窝,喝令采油老树萌新芽;涩北寻探,斗井喷,灭地火,终使亿年岩层成气田。深情寄井架,一代油工衷爱存史册。
轮回看八卦,百万文字慷慨激昂,墨笔如椽高歌大戈壁。访平凡人物,书动情文章,杜鹃啼血字字珠玑石油人:京城年少,别亲友,踏征程,竟是六千里路云和月;酒添豪气,春蚕死,蜡炬灰,始成催人泪下好文章。敞怀唱大风,百年心血耗尽留汗青!
这是作家杜连义长联挽文友肖复华。这副对联铺展开一次人生的足迹、笔迹、心迹,点缀出一个男人的英气、豪气、正气,更是烘托出一个生命的价值。
12月7日的怀念复华追思会,使人们从哀悼的浓雾里走出来,思索生命,思索在这个忙碌或潇洒的日子里难以静下心来由表及里地想个明白的神秘之物。
不少人重新翻开肖复华的书。如今的阅读已不只靠眼睛。心已飞出,要碰撞一句句黑色的箴言;心已下沉,要积淀一回回金色的思绪。
复华的大学同学、作家肖黛在追思会上发言时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今再说他做过怎样的工作,他工作得怎么样,包括再说他曾经取得过怎样的文学成就,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从来思想着什么,感慨着什么,渴望着什么……”
当人们从贫穷与“文攻武斗”里挣脱出来,有的人就被富有与“个性”的追求拖过了底限,信仰迷失于自我,精神沉醉于物欲。也有的人没有变。如肖铁说的,“空气已经变了,周围的人和楼已经变了,叔叔也已经变了――17岁,每个人只有一次的青春――又没有变”。没有变的肖复华,带着17岁自愿去柴达木的青春与理想,坚韧地铸造另一种生命。
复华追求的生命质量是什么?他思考着什么?我非常熟悉的复华的一首诗《柴达木之歌》回荡在我的心中。1991年我与金海荣、复华一起筹办青海油田文联时,我与复华在同一个办公室。一天他激动地给我朗诵了这首诗,在共鸣的心灵震动里我立即谱了曲。后来收进了文联编辑的《青海油田歌曲集》:柴达木啊柴达木,望不断天涯路。西出阳关再西行,走尽天涯路。走老了青春,走弯了筋骨,一代接一代,一步又一步。去寻找不死的生命之源,去探望不老的戈壁大漠之母。啊,我的戈壁大漠之母……
也许从去柴达木开始,他的生命价值取向就基本定格了。那一代的许多青年都是这样。是柴达木石油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他认定了自己的理想追求;是柴达木石油人对祖国对同伴无私的爱,为复华培育了无私的爱;是李季的《石油诗》、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引领他一生写柴达木,写石油人。他坚信不死的生命之源、不老的戈壁大漠之母就在这片纯净而无边的土地上。复华的生命之力与信仰由此而生。
信仰如导师。在柴达木的复华据守着他爱的一方净土,尽情地写他爱的事、爱的情、爱的景、爱的人。正是他们与复华共同创造了一个爱的世界,复华才深切地感受到“我活着,就有了力量,生命和写作就有了支柱,精神便得到净化和升华……”(摘自《风会告诉你》后记)
复华为爱而写。在他的作品中,有平凡人的平凡故事,有亲情友情,有跌宕人生,但很少有生命的追问,几乎看不见思考的疑惑。看见的几乎都是可爱的景物、可爱的人物、可贵的生命,感受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文如其人,柴达木和石油人熨烫了他的心,他的笔下就跳动着滚烫的血脉。他一生的追求就是要把可爱的可贵的柴达木的一切记录下来,并且传向大千世界。复华生命质量就是在这种追求中得以提升。
时代在变,驻地在变。重读复华的散文集《风会告诉你》,追寻他的思考:我见到的污泥浊水多了,才明白什么叫清澈见底的山泉;我见到物欲横流的疯狂,才清楚什么是洁身自好的山泉;我见到随波逐流那条小溪的无奈,才知道什么叫执著向前的山泉……(摘自《重新点燃生命》)沧桑巨变,物是人非,他思考着,在万千溪流中循着清澈洁身的山泉,重新点燃生命。他毫不犹豫地说:“虽然,我播种真诚却收获过欺骗,但我仍不会用欺骗去欺骗别人;虽然,我举起右手高呼誓言却得到愚昧的回声,但我仍不会用愚昧去愚昧别人。”(摘自《风会告诉你》后记)这就是他纯真朴素的思想。
所以复华的儿子肖钢说:“父亲没有融入这个城市”。
柴达木的复华是纯洁的复华。他是那片纯洁的天地养育的儿子。回到北京的复华依然是柴达木的复华,城市的风实在吹不走他在柴达木养成的秉性。
净化和升华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滋养的生命,是充满力量的生命,是饱满的生命,是有价值的生命。
作为在柴达木艰苦奋斗的老一辈石油人以及经历过或正在为祖国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可以理解复华的固守。对于青年,尤其是久居大城市的青年,或许觉得不可理喻。这种分歧来自生命价值取向的不同。哪种生命更有价值,这正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读了宋志刚的一封信:“……30年心血付托石油梦,数千里口碑留在瀚海间。肖老师生前给青海石油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生命的绝唱《柴达木笔记》将成为一代青海石油人对柴达木盆地的集体记忆;他做人的风范将激励我和青海油田的文学朝圣者们在文学的崎岖道路上继续顽强的走下去。”
还有艾剑青的寄语:“肖老师已走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多写写青海油田,那样才对得起肖老师。”
复华是步行于李季、李若冰身后的坚持者。与复华同在一片土地上生活过,他们会像复华那样饱蘸爱的笔墨,步行于复华身后,继承未竟的事业。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这就是对生命最真切最朴实的思考。
记得蒋洁敏(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1995年在青海油田任局长时,在文联办公室说过一句话:“若干年后,这片土地,包括油田可能就不存在了,留给历史的,就是你们的文字。”
当生命与历史的命运紧系在一起,生命价值就得以提升。
当你做的事情能够记录与延续你脚下那片土地的生命,你的生命就更有意义。
人过一生展眉不悔,就铸造有质量的生命。
复华的侄儿肖铁是当下文学名人郭敬明之前年龄最小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说叔叔这一代人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一代人。是的,追思会是让不一样的几代人一起来思索生命问题。我想用肖铁从美国来信悼念叔叔的最后一句话来结尾:“今天,那个巨人在天上看着我,我伸起手,就能感到他的力量”。请伸出你的手,我们需要的,正是接住这样一种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