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七下30课《狼》课堂实录(余映潮)及相关资料作者:平原五中2010
七下30课《狼》课堂实录(余映潮等两篇)及相关资料
整理:平原五中2010
1、《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余映潮
评析 庞荣飞
生1:这节课上的是《狼》,是蒲松龄写的。
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
生2: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较劲的故事。
师: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是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生3:今天我们上的是蒲松龄写的文言文《狼》。
师:文言文,这是一个角度。还有什么?
生4:今天我们上的是选自《聊斋志异》的课文《狼》。
师:从故事情节或者从另外的角度来看……
生5:今天我们阅读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搏斗的精彩情景。
师:欣赏这样一个情景;还有,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你们说对不对?《聊斋志异》是小说故事集,再从文章结构来看,我们学的是……
生6:我们学习的是一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言文。
(评点:开篇就让学生“说”,这不仅仅只是文学常识问题,这样做颇有深意,有利于引导多向地感知课文,点明课文是经典的文言文小说,为后面“读”与“评”定下调子,埋下教学的伏笔。)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教师听一听。
(同学们读课文。)
师:看看文章的结构,它实际上分两块,你们看着练习题来思考。现在大家看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全班学生朗读。)
师:好,有两个地方要注意一下,第二段这个“之”要读得很轻,(范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之”不要读太重。还有一个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不要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刚才,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故事的味道没有读出来,速度比较平缓。再读一次,请自读,不要齐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读。
(生朗读。)
师:好,请大家读课文注释,读起来……
(生自读。)
(评点: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文字,有声有色地走进故事。好!不仅读原文,而且读注释,意在用注释去扫清原文的文字及其他知识障碍,形式看似“笨拙”,效果却不容忽视。两处朗读点拨,一是着眼于读出味道,一是提醒句子不能读“破”。读得流畅还不行,要求自读并读出味道,给本文的“读”竖起了“路标”。)
师:这一节课,我们完成四个学习任务。第一个学习任务是
屏显: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⑴标出拼音:窘()倚()瞑()隧()
⑵指出含义:丘()犬()洞()隧()
⑶区别词义:去()股()盖()耳()
⑷解释意思:少时() 顷刻() 变诈() 几何()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⑴目似瞑意() 暇甚意 ()
⑵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大家看一下练习,这叫课堂智能练习。这份练习有四个题目,咱们分组来做,一个组做一题。
(老师将题目分到组。)
(学生开始做题,老师巡堂。)
师:第一组,哪位来?
生1:我想到三个成语,第一个是“狼吞虎咽”,第二个是“狼心狗肺”,第三个是“鬼哭狼嚎”。
师:写得好,少了一点。
生2:我写了两个,一个是“狼子野心”,一个是“狼狈为奸”。生3:我写了一个是“豺狼虎豹”。
师:这是一个短语,还有吗?
生4:我加一个“引狼入室”。
师:好。还有吗?想想看:乱七八糟,吃了酒之后,桌上乱七八糟……杯盘怎样?
生5:一片狼籍……
师:这个不是成语啊。你说……
生6:杯盘狼籍。
师:好,我们来对一下,其实,关于狼的成语很多:
屏显,学生读下列成语:
如狼似虎鬼哭狼嚎师:绝大多与狼有关的词语都是贬义的,这篇文章中写到的狼是凶狠的。好,我们来看第二题,第一小题,拼音……
(评点:引导学生积累与“狼”有关的四字成语,点明与狼有关的词多为贬义。此举因类联篇,举一反三。语文课要重视积累,但积累也应懂得“发散”,抓住机缘。此处看似寻常,但若识得妙处,会让人懂得教学艺术常常就是对一个个生动细节的妥帖安排。)
(生1生读出“窘”“倚”“暝”“隧”的拼音。)
师:对的,第二小题解释词语。生2:“丘”是山丘;“犬”是狗;“洞”是打洞;“隧”是从柴草堆中打洞。
师:丘?
生3:“丘”应该是小山。
师:第二个词“犬”。你说……
生4:“犬”不是狗,是像狗一样。
师:刚才老师讲了,“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那里。“丘”,小山;“犬”像狗一样;“洞”打洞;“隧”打洞。好,第三小题,区别词义。
生5:“去”是离开;“股”是大腿;“盖”是原来;“耳”是罢了。
师:大家的答案是不是一样的?“去”是离,“盖”是承接上文表原因:“啊,原来是这样的”。第四小题是个双音节词,你来。
生6:“少(shào)时”是一会儿,“顷刻”是一会儿;“变诈”是做假;“几何”是多少。
师:有更正的吗?
生7:我读的是“少(shǎo)时”不是“少(shào)时”。
师:对,读“少(shǎo)时”,“顷刻”是一会儿;“变诈”是欺骗;“几何”是多少。第三题辨析多义词的意思,请你来。
生8:第一个应该是神情的意思,第二个是想做或打算,第三个是威胁,第四个是敌人。
师:请答第四题。
生1: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贪婪狡诈的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它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告诉本文要揭示的道理,动物当然是狡猾的,但是它们再怎样也高明不过人。
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很重要,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是一篇叙议……,后面加两个字,叙议怎么样?(学生答不出)叙议结合。前面是叙,后面是议,有了这些议,就表达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讲明了一个道理。所以,这句话的作用是议论结尾,点明主题。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好,接着往下走。
(评点:教文言文,生字词怎么让学生熟悉、掌握,多读和解释仍是每节课不容忽视的“常规动作”。“盖”的解释很生活化,真是化难为易!“少(shǎo)时”的订正也很细致,这些细节在后面的教学中还会被提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师:我们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屏显:师生诵读品评。)
师:师生诵读品评。分三步走:第一步,从屠户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二步,从狼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三步,从语言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咱们把评点内容放在前四段,放在“叙”这一部分。我们这样做:大家读第一段,然后停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有个同学起来说:“这一段的大意是……”或“这一段的作用是……”我们每读一段,就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评点一下这一段说什么……
(全班读第一段)
生1:这一段交待的是起因。
师:“起因”写屠户遇狼,交待故事的起因,点明了时间、地点,这是故事的开端。
下一段“屠惧,投以骨……”读起来。
(学生读。)
生2:我觉得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师:这是故事情节的……
生2:发展。
师:对,很聪明。接着往下说。第3段“屠大窘……”读起来。(学生读)
生3:这一段写屠户御狼,这是故事的发展。
师:防御它,抵御它,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段“少时……”读起来(学生读)
生4:这是屠户毙狼,这应该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师:这是故事的高潮和收束。挺好,刚才是从屠户的角度评说课文。下面从狼的角度来评这四段。老师提个建议,这样说:“这一段写两狼怎么样……
生1:第一段写两狼跟踪那个屠户。
师:用课文的话来说,“两狼缀行甚远……”很好,第二段。
生2:第二段是写“两狼之并躯如故”。
师:好,老师给你换一种说法:“两狼穷追不舍”,第三段呢?
生3:两狼对屠户虎视眈眈。
生4:我认为是两狼很邪恶地……
师:咄咄逼人。
生5:我觉得这一段是两狼与屠户对峙。
师:两狼与人对峙,简单地说就是两狼逼人,把人逼到柴堆边了。第四段呢?
生5:两狼被毙。
师:好的。下面再从语言的角度来评说,你们朗读课文,我来评。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评。
(生读“一屠晚归”)
师:这一段开门见山,二十个字就点明了记叙的要素。两狼跟踪逼人,写出了紧张的气氛,情景扣人心弦,
(生读:“屠惧……”)
师:这一段描写细腻,“投”、“复投”写出了屠户的一再退让,“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联合作战,这时候的情景是,强敌压境,不容乐观。
(学生读第三段。)
师:这一段动词用得非常好,“恐”、“顾”、“奔”、“倚”、“驰”、“持”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屠户的紧张,也写出了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奔”、“倚”、“驰”、“持”使这一段故事更加紧张。故事的危险性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学生读“少时……”)
师:这一段手法用得好,“一狼径去”给我们留下了悬念。“其一犬坐于前”也是一个悬念。这两个悬念其实写的是一个阴谋,“转视积薪后”写出屠户的警觉,“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的果断,故事到了这一段,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评点:“师生诵读品评”是整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铺垫,这一板块即“爬坡”,难度不低。余老师采用先诵后评、角度多元、易难相续的办法,使眼前的“高山”化为克服困难后致胜的快乐,不由人不折服。品评角度的设置既富于变化,又分工明确:学生点评重在梳理故事情节,属“初级动作”,难度不大,使之乐于尝试。而教师从语言方面置评,则使赏析既细致入微,又内涵丰富,涉及文本的方方面面,这确属“示范性高难度动作”,但学生获得“熏染”之后,也可得其“神髓”。)
师:好,咱们的课文评读品析,就到这儿。下面我们完成第三个学习任务。
(屏显:语言欣赏体味。)
师:每位同学认真地找一个地方,或者找一个词,或者找一个句,或者找一个段,谈谈“这个地方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老师先举个例,比如,一屠晚归,“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了,一个“晚”字,就渲染出气氛。好,开始。自选内容,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就表示你的点评。
(同学们独立进行语言欣赏。)
师:好的,全班来交流一下。
生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写出了屠户的冷静,如果他没有冷静的头脑,他就什么都不能做了,等着狼来吃他。
师:写出屠户在情急之中能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
生2:我来说“乃奔倚其下”,这“奔”的动作很快,说明当时的形势很紧张。
师:是啊,“奔倚其下”,快跑,跑到柴堆旁,靠着。放下担子,马上把刀拔出来,写出了屠夫的紧张,还有情形的惊险。
生3:我说“担中肉尽”,情况很危险。
师:这地方是故事的伏笔,没有东西可扔了,一扔再扔,没有了!
生4:我说的是“缀行甚远”。狼很饿,它们就是不放过屠夫,写出了气氛的紧张。
师:这里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饿,还有另一个含义是在探虚实。狼不敢靠近人,远远地跟着,在观察形势。
生5: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这个“止”和“至”表现出狼的合作性和贪得无厌。
师:是啊,不断地给屠夫强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多危险啊。
生6:我讲的是“身已半入”这个“半入”说明了狼做好从后面攻击屠夫的准备。
师:是啊,狼在后面打洞,已打了一半了,还在继续往前打,形势也是够紧张了。
生7:“目似瞑,意暇甚”这句话写出了狼的狡诈。狼的战术是想让屠夫放松心理压力,放松警惕,然后就可以得逞了。
师:是的,狼很狡猾,假装睡觉,迷惑屠夫,但正是这个机会给屠夫抓住了,因此,就有了“屠暴起”这个动作。
生8:“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说明当时矛盾跌宕起伏,情况紧急,容不得屠夫细想。
师:屠夫“大窘”,非常窘迫,好,你说。
生9:“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说明屠夫已将担中的肉扔完了,但两只狼还穷追不舍。
师:还有吗?
生10:“屠暴起”写屠夫在瞬间用很快的动作,很大的力气用刀把狼杀死。
师:啊,速度快,力气大。第一刀劈了一下,第一只狼死了,连声音都没有,如果他有嚎叫的声音,另一只狼会知道……这一刀很厉害!再想一下,这篇小说为什么写一个屠户啊?他有刀啊,而且是杀猪刀。
师:好,大家说得很好。时间不够了,老师小结一下: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开头二十个字,写出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结尾二十个字,点明了主旨,使文章的含义深刻,中间一百多个字写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的生动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点: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扎实以及铺垫的到位。同学们对“奔”、“缀行”、“止”、“至”、“暴起”等词语的赏析和若干句子品评大多能品出味道来,这就是明证。由此可知,教而有术终缘于教须用心,教而有“道”。)
师:那么我们下一个动作是什么?
(屏显:课文趣味诵读。)
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加进一个“啊”字。
(请同学试着在文中恰当的地方加一个“啊”字。)
(同学们思考,试读。)
师:你的“啊”加在哪里?
生1:加在“盖以诱敌”前面。叙述完一件事后感叹一下,(大声喊)“啊,盖以诱敌”!
生2:我是加在最后一段开头“啊,狼亦黠矣……”
师:你加在哪里?
生3:我加在“亦毙之”后面:“啊,都死了。”
(众笑。)
师:他很高兴啊。你加在哪里?
生4:我加在“乃悟前狼假寐”前面,“啊,乃悟前狼假寐”,恍然大悟。
生5:我加在“屠暴起”前面。(大声朗读)“啊,屠暴起”,表达屠夫从内心发出的吼声。
(众笑。)
生6:我想加在“盖以诱敌”前面,表现狼的狡猾。
师:你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可就是跟我的不一样!
(众笑。)
生7:我加在“以刀劈狼首”后面,狼的惨叫后面应加一个象声词,(大声朗读)“以刀劈狼首,啊,又数刀毙之”。
师:(笑)狼就“牺牲”了。我来说一个地方,(朗读)“少时,一狼径去,转视积薪后,啊!一狼洞其中。”加在最紧张的时候,这个时候屠夫突然发现一狼在他的身后打洞,加在这个地方最合适。你们加的大多数都对,但有些地方不对,“啊!狼死了。”不对,(众笑)好的,就在老师刚才加“啊”的地方,我们读起来啊,这个“啊”字要读得很传神。
(学生齐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啊!)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师:这一课咱们就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很辛苦,很聪明,很积极,谢谢大家,下课。
(评点:在课堂上,余老师让学生在课文适当的地方加个“啊”字,这的确是个极富想象力,极富趣味的环节。学生在参与这一活动时是十分投入的,答案五花八门,理由林林总总,“戏说”不断,笑声不断,错多对少。余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幽了学生一“默”:“你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可就是跟我的不一样!”回头想想,这一设计仍令人称赏:不是把课文教“死”了,而是教活了,教得趣味横生。一个“趣”字贵于金!一个“啊”字加到恰当的地方,居然神彩毕现!学生由此领略到古文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由怕到爱,一个“趣”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
【总评】
这则教学实录在文言文教学上给人如下启迪:
1、以内容解读为重心,依据文本特征,巧妙切入,上出滋味。《狼》是篇文言小说,余老师以狼与人的斗智斗勇为核心,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文字,梳理情节,品咂细节,使教学过程也如故事发展一样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2、文言文教学必须落实《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时下,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已近钙化、僵化,变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古汉语(语法)分析课。从余老师的教学实录看,字词落实,文句疏通并不一定就让人感到乏味,枯燥难耐,相反,“读注释”、“积成语”、“结合情节辩音析词”等环节前呼后应,自然浑成,不仅字句落实,而且文味四溢。这样应对文本,不仅可保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口粮”,而且可以夯实日后文言阅读的坚实基础。
3、重视诵读品析,强调教师示范,学生尝试,读出节奏,读出内涵,读出滋味,是教好文言文的有效路径。从课堂教学实录看,只要设计巧妙,引导到位,文言课文不仅可以上得扎实,而且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文词文句品析)依然可以完成得相当出色。
2、《狼》的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西门中学 单娜文课堂实录:一、导入:(PPT)成语PK:说说有关于“狼”的成语生答: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师:老师也给同学们找了一些。(PPT出示)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师:从以上成语看,狼给我们的印象怎么样?生:不好,很差。师:是啊,光是“鬼哭狼嚎”四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了。今天我们来看看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否会有不一样呢?二、整体感知①预习检测: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生沉默)那么老师就要出题来考考大家了啊!(PPT出示)以小火车的方式检测以下字词,纠正读音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苫蔽(shàn) 弛刀(chí) 眈耽(dān) 少时(shǎo) 瞑(míng) 隧(suì) 尻尾(kāo) 顷刻(qǐng) 黠(xiá)师:考验升级,请同学们解释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字。注意哦,这里有陷阱,要小心了。(PPT出示)前: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犬: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洞: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打洞。)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为动词,钻洞。)(生答)师:他们在用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文言文中的特殊现象,称为?生:词类活用。(PPT出示:词类活用)师:难度继续加大,这里一共有五组词,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下列标志的词的意思。A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一狼得骨止(停止)B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C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才)D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盘算)E投以骨(把) 盖以诱敌(用来) 以刀劈狼首(用)生答②读,狼的故事。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生自由读③说,狼的故事师:读完了,就该来讲讲这个故事了。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译读全文。(第一组—1、2段;第二组—3段;第三组4段)(2’),并由代表讲述大意(5’)。(注意以下句子:倒装句:A投以骨 B两狼并驱如故 C意暇甚 D身以半入(宾前))师:这是一场狼与人之间的殊死较量,如果我把第一段故事的开端概括为“遇狼”,那么第二段用什么词呢?把“遇”字替换掉。生七嘴八舌:恐狼、怕狼师: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下啊?生齐:惧狼师:这是故事发展,那么第三段和第四段呢,又可以怎么概括?生:第三段是御狼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屠户是在防御狼呢?生:第三段的屠户他不丢骨头了,而是“弛担持刀”,拿出了他的刀。师:对啊,这里屠户不再心存侥幸,而是准备反抗,进行防御了,分析得很好,那么第四段呢?生齐:杀狼师:这在故事情节发展上,是属于什么部分?生:高潮和结局(PPT出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师:屠户杀狼,绝地反击,一举获胜,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则让那个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吧。生齐读1——4段师:同学们读得很顺畅,声音很响亮,但是只要读通顺就够了吗?生:不是,还要读出感情师:没错,比方说,第二段,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生:害怕、恐惧师:同学们自己先读读看,读出恐惧、害怕的感觉。生自读第二段,然后一位同学范读师:读得非常有感觉,只是漏了一个字。“骨已尽矣”的“矣”,同学们自己再读读看,有“矣”跟没“矣”,哪个好,为什么?生自读生:有“矣”,恐惧、害怕的语气就更强烈了。师:是啊,不要小看这个语气助词,对文章情感的表达可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第二段。三、文本研读(写,“高”人一等)师:《狼》,选自蒲松龄的什么作品啊?生:《聊斋志异》师:没错,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用一副对联来评价这本书,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PPT出示对联)师:怎么理解?生:描写鬼和妖的水平比别人高出一等,对贪官污吏的讽刺又比别人深刻。①两狼一心师:既然本文题为“狼”,那我们从“狼”入手,看看到底高明在哪。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狼的词句。生自读课文一生回答,其他补充师:老师把同学们找的放在一起了。(PPT出示)第1段“缀行甚远”;第2段“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 第3段“狼不敢前,耽耽向前”; 第4段“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齐读师:结合以上语句谈谈,这是两只(PPT)“ 的狼”。生:我从第四段这些句子中看出,狼非常狡猾师:请你给同学们稍微分析一下生:一只狼假装睡觉来迷惑敌人,好让另一只狼有时间和机会从后面攻击屠户,很狡猾。师:原来,狼还用了计谋啊,一定要把屠户吃掉。生:我从第二段的几句话中看出,狼也很贪婪。吃完了屠户的骨头仍然不满足,还像原来一样紧跟着屠户。师:看样子狼的目标不是骨头,而是谁啊?生:屠户(板书:贪婪、狡猾)②殊死较量。师:本文除了写狼,还写了——屠户(板书),请同学们自由读3、4段,思考文中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户的?生:动作师:那么请从文中圈画出屠户与狼搏斗时的动作,并分析,从中你看到“ 的屠户”。(PPT出示)生读课文生1:我从“暴起”“劈”“毙”看出这个屠户很勇敢,用刀把狼砍死。师:这三个词里面,只能看出屠户的勇敢吗?生1:还有机智师:从哪看出来的?分析一下。生2:“暴起”的“暴”,说明屠户是突然起来的,他能够把握时机,趁狼假装睡觉的时候,把狼杀死。师:这个屠户的确是充满智慧的,你分析得很好。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屠户的勇敢、机智呢?生3:从“奔倚”也可以看出屠户的机智。屠户倚靠在柴草推边,给自己做掩护,让自己隐蔽起来。生4:我从第4段中的“断”“毙”等动词也看出屠户是很勇敢的。师:屠户已经杀死一只狼了,可以离开了,可是此时他却有另一个动作,是什么啊?生齐:“转视”师:这又能看出什么?生:屠户非常谨慎、很小心(板书:机智、勇敢、谨慎)师:同学们很厉害,能够抓住关键词分析出屠户的形象。当然,蒲松龄也写得厉害,果然是“高人一等”的。好文章呢,是要反复地读才能读出味道来,我们来个趣味朗读(PPT出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盖以诱敌”)请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个“啊”字,来表现不同的语气,同时读出你想象中屠户的心理。生自读生1:我想把“啊”加在最后,能够表现屠户恍然大悟的心理。师:请你读读看生读生2:我把“啊”加在“身已半入”的后面,表达一种惊讶的感觉。师:也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生读四、主旨探究(刺,“入”骨三分)师:从对狼和屠户的描写上,我们看到了蒲松龄的“高人一等”,那他的讽刺“入骨三分”,又体现在文章哪一段呢?生:最后一段师:这段是作者在发表自己的一种观点,在表达方式上,属于什么?生:议论师:同学们发现没,这篇文章和《伤仲永》在写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前面(生补充叙事),最后一段(生补充议论,叙议结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最后一段。生齐读,一生翻译师:在作者眼中,可笑的仅仅只是狼吗?生:不是。师:那还笑谁?生:还讽刺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人。师:这样的人有什么下场?生:被杀死,被消灭。师:那当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人时候,应该怎么做呢?生: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跟他做斗争。师:没错,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更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这也就是本文给我们的启示。(PPT出示本文启示,学生齐读)师:(PPT出示)正如钱钟书所说的:小说就像一面镜子,多数人都只会看他光滑的正面,而镜子背后,才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察。那么蒲松龄怎么能够写出这样“入骨三分”的文章呢?这又与蒲松龄的生平遭遇有关了。(PPT出示他的生平遭遇,及《梦狼》中的描绘)师做简要的解说。五、作业师: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二则,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第一则和第三则。 教学反思:“活”水源头,延绵长流蒲松龄的《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叙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面对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恶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如此看来,讲解字词,疏通课文必然少不了,还要整理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探究蒲松龄的写作意图,要学的内容实在是不少,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显然有难度。那么,到底应如何教呢?以下是我基于本课教学的反思。一、以“活”养“实”。课文读不通,读不懂,怎谈形象分析,主旨探究?因而字词教学,就成了文言文课堂的主宰,老师不厌其烦地从实词讲到虚词,从词类活用讲到特殊句式,慷慨激昂地再三强调,只是不巧,语法也是学生最为厌恶的学习内容,老师越强调,学生记得越少,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后变成老师捶足顿足、扼腕叹息,学生苦不堪言,两败俱伤。当然,不是说字词不教,只是要教“活”,夯实基础。首先,“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语文教学本也应是教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文言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教授翻译方法远比教授具体字词意思,来得实在,“删、补、换、调、留”这五字,即是箴言。课堂上有意识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指出此处所用的方法,比如说《狼》中“投以骨”、“意暇甚”、“并驱如故”、“身以半入”的翻译时,只是我一句反问,学生便意识到需要调换语序,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其次,老师的“教”不应代替学生的“学”。相信学生,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给予一条“活路”,师只需掌着检测、巩固这两把舵就可以了。因而在教学《狼》时,我设计了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查阅注释和工具书,进而课堂再检测,查漏补缺,补足预习作业未涉及的知识点,双管齐下。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二、以“活”激趣。古文,“文”虽精妙,“古”字恰当道,学生学起来自然多了几份畏惧,少了几份亲切,真是越“古”越无趣,这样就要看老师怎么耍“花样”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不是一堂好课,那么如何耍好“读”这套剑法呢?形式可多样化。《狼》的篇幅不长,我设计了两次读全文环节,或自读、或齐读,俱是在梳理“狼的故事”一节;抓重点段落反复读,加强朗读指导,比方说重读第二段,指导学生读出屠户与狼对峙时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紧张,尤其是抓住第二段中“骨已尽矣”中的“矣”字,对比朗读、学生个别读、自读体味分析,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趣味朗读,要求学生在“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盖以诱敌”中加入语气词“啊”,来表现不同的语气,同时揣摩屠户当时的心理,披文入情,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呈现时自然就精彩不断。出其不意,无疑生疑。答案不是我们的追求,得出结论思维过程才是目的。就像课堂上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学生凭着以往的积累和感觉能说出狼的狡猾和贪婪,屠户的机智和勇敢,看似达到目的,实则还尚浮于文本之上,需要老师追问一句“从哪里看出来,请加以分析”,去咀嚼“缀行”、“又”、“暴”、“转视”等词的味道,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增强语言分析能力。审时度势,于关键处巧知人、巧论世。“文章合为时而著”,蒲松龄能写出“高人一等”的作品固然离不开他的才情,但是写到“入骨三分”的境地,也必然和他自身的遭遇与现实有关,那就不妨学学屠户,把握时机,一举制胜,把作者介绍和背景链接放在最后一段解读之时,显得水到渠成、恰到好处。方法“活”、形式“活”,方能保持学生新鲜感,才可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三、“简”、“活”并进。课堂45分钟,分分珍贵,定是要重点出击、各个击破,一旦旁枝丫杈满天,课堂就陷入繁琐和复杂,失去活力。目标简,一课求一得,不必面面俱到,注重积少成多。《狼》的教学目标设计,重点放在了研读文章“高人一等”和“入骨三分”上,情节梳理、字词掌握和积累、背诵占用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目标“简”了,教学内容才能“简”,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可能来实现“活”学、“活”教。教学思路要清晰,要有主线,这是基础,倘若颠来倒去、东拉西扯,课堂也逃不开支离破碎的命运,那又何来效率和质量之谈呢?但也不是每个环节割裂开来,互不相干,比如整体感知就是情节梳理、内容概括,文本研习就是形象分析,语言鉴赏就是修辞的妙用等等。其实,都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只要拎出一条线,或一句话,或一个词。在教学《狼》时,就是以郭沫若先生对《聊斋志异》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为抓手,从“写,高人一等,表现在哪里”讲到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从“刺,入骨三分又从哪里看出”讲到最后段作者的议论,得出本文的其实,两大问题两线串珠,架起整堂课的框架,从文字到文章再到文化,学生听来一目了然。删繁就简,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重复。《狼》虽然思路清晰,但还是有重复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说,狼的故事”这一环其实是与下文分析狼和屠户形象时重复的,甚至是情节的梳理,都可以融入形象分析的环节中,这样课堂的结构、思路会更清楚。于漪老师说“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尤其是对作为新老师的我来说,更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努力。3、相关资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二、问题研究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认为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诸如此类的理解均无不可,但也未必一定要这样理解。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揣摩语言,理解课文主旨。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本题中加点的词语,有的古今义不同(如“顾”),有的用法特殊(如“犬坐”“洞”“隧”),有的生僻难懂(如“苫蔽”“假寐”)。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打洞。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三展开想像,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这是一道开放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进行思考和写作。
教学建议
一、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熟读成诵。读得琅琅上口了,能背诵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不应忽视诵读,应把诵读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基本熟读成诵。
二、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故、前、敌”等,都有不同用法,“意暇甚”“意将隧入”的两个“意”,意思不同,前者指流露的情态,后者指内心的盘算;“投以骨”,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奔倚”表现的是两个动作,即跑过去,背靠着;“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文中用的是引申义。如此等等,在疏通文义时都应注意。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文中第三、四段的描写,精彩生动,值得品味。
四、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本文的寓意作者说得很清楚,不必多讲,或过多引申。学生将本文当作一件奇异的故事来读,并理解作者的议论,也就可以了。
有关资料
一、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