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品与小品电影
——观《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引出的话题
哈哈,已经记不得最后一次看电影是在何时何地了,不过最近这两天——周日、周一,却鬼使神差般的连天看了2场——《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感觉还挺好。
女儿问“老甘,你觉得这两部片子那部更喜欢些?”
老甘回答“《非诚勿扰2》更经典一些”。
我把《让子弹飞》定位为电影小品,把《非诚勿扰2》定位为小品电影。
“电影小品”和“小品电影”是老甘的造词,既然这样造词就得给“新词”特定的含义。电影小品与小品电影虽然只是词语上的颠倒,但却有本质的不同。首先,电影小品即“电影”的“小品”,是电影形式的小品剧,或换言,是通过电影的手法(比如场景、故事),以小品的风格来表现,最后归类于“小品”。这里的“小品”泛指当代小品——通俗说是装疯卖傻与装腔作势的一种组合,严肃说是以足够的笑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小品电影可理解为“小品”的电影,当然这里的“小品”是指小的艺术品。“小品电影”就可以理解为小题材、小场景、小故事的电影。
应该说《让子弹飞》的确拍的不错,影片中暴力元素+黑色幽默+夸张表演,构成了小品剧所有的逗乐元素,在观众忍俊不禁的嗤嗤忍笑中,早忘记了对离奇故事的逻辑审视和对突然情节的考量。如果要从整部片子中找“教育意义”,我看就是最后张麻子通过扔钱(让利百姓)、扔枪(武装百姓)、抬黄四郎替身(驾驭百姓)等三个步骤,最终全民皆兵灭了黄四郎——把“打土豪分田地、武装农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三部曲,进行了另一种形式的诠释。看《让子弹飞》就如看《武林外传》,仅仅是剧长剧短的区别,所以《武林外传》的收视率与《让子弹飞》的上座率,基本应该处在同一水准上。
《非诚勿扰2》就不同了。电影选材于平常生活的一个侧面或一个段落——那种在激情退去后,是否还能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婚姻。又以“试婚”的方法来表现这一特定主题下,男女主人公的真实应对,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选材是真实的,情景是合理的——包括开场的“离婚典礼”、结束前的“人生告别仪式”,虽然观众感觉有些离奇,但是会被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可能的离奇,并且有人可能还会效仿如“离婚典礼”——“散买卖不散交情”,和“人生告别仪式”——有尊严的死,是很多人曾经有过或正在酝酿的想法,电影中所有的情景,几乎没人会提出异议——虚幻的真实,这便是艺术。所以《非诚勿扰2》是艺术品,又由于该剧切口小、事件小、场景小,所以可以定位于“小艺术品”。
此外,剧中的精彩对白,进一步提升了剧本作为艺术品的档次或品位。比如“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死是另一种存在,相对于生,只会生活是一种残缺”、“居家过日子犯不着肝胆相照,虚着点儿和气”、“活着就是一场修行”等等。一部电影能有一句两句经典,就应该算是上品了。
“今年年初,一部《阿凡达》让不少国内影人生出了胆战和佩服,认为这是国产电影难以超越的高峰。但是到了今年年底,一部《让子弹飞》,三日票房和观影人次就双双打破阿凡达的纪录,成为最‘雄起’的国产电影。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广州,周末观看《让子弹飞》的观众都排起了长龙,就连消失了快一年的黄牛党,也再度现身影院”。曾经有媒体报道,2006年《武林外传》在CCTV-8的平均收视率达到9.49%,《亮剑》也只不过10.3%。
这两部片子,还应该还能品尝出一些别的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