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冠杰、谭咏麟和张国荣都是香港都曾是香港乐坛红极一时的巨星,都在香港流行音乐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音乐伙伴,也曾是竞争对手;他们惺惺相惜,也难免被人比较。
许冠杰与张国荣
许冠杰和张国荣合作过两首歌曲《沉默是金》和《我未惊过》,合作过两部电影《新最佳拍档》和《花田喜事》,《沉默是金》由张国荣作曲,许冠杰作词,这首歌获得第第六届“十大劲歌金曲奖”和十一届“十大中文金曲奖”,还由台湾歌手陈盈洁翻唱了闽南语版本的《海海人生》作为中视《盖世皇太子》片尾曲。
在张国荣退出歌坛期间,唯一的一次公开登台献唱便是在1992年许冠杰“光荣引退汇群星”上与许冠杰合唱《沉默是金》。《急流勇退》是许冠杰原本打算送给张国荣退出歌坛的歌,不过做成之后他发现张国荣已经为自己的告别作了《风再起时》,所以这首就没有送出去,两年后变成了许冠杰自己的告别歌。
汪涵总结的不错:“许冠杰唱歌很平实,而张国荣很会秀他的声音。”我记得好像是黎小田叫他把声音压低了唱的,很有质感。不过九十年代复出乐坛后的张国荣丢掉了偶像的包袱,也抛弃了以前的唱法,所以我在听他的歌的时候,前期和后期总觉得有一种断裂感。
许冠杰被誉为香港当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创造的以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许冠杰早年组过乐队,唱过英文歌,并随其兄许冠文一起主持过电视节目。许氏兄弟的电影在七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初红极一时,票房屡创新高,《最佳拍档》至今仍保持香港电影观看人数的纪录。
许冠杰1974年推出的首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1976年“买到要抢”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许冠杰是一位音乐奇才,他的作品能收能放,挥洒自如。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可清楚地分为俚、雅两类,尤以前者意义重大。这些以粤语白话创作的歌曲嘻笑怒骂,站在普通人民的立场褒贬时事,用语风趣幽默,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
《半斤八两》借打工仔之口道出社会低层人民的艰苦,《十个女仔》则尖锐地对片面追求时髦、唯利是顾的女孩进行讽刺,《加价热潮》更是直接对物价飞涨宣泄不满,《学生哥》正面对学生进行劝喻,要求他们用心向学,《揾野做》以一则寓言式故事从正反两方面劝说世人应自食其力、努力奋斗。
许冠杰以文艺腔创作的歌曲则承袭我国古典诗词风格,因而诗味十足,每个歌词都是一阙小诗,令人爱不释手。《梨涡浅笑》、《夜半轻私语》深得宋代婉约词风韵,《铁塔凌云》(其兄许冠文作词)是一阙爱港名作,《浪子心声》和《天才白痴往日情》的中老庄思想用典雅文字和温婉曲调演绎,真令人惊叹流行歌的发展的空间之大。据说东南亚某公司曾向许冠杰购买《天才白痴梦》几句歌词的版权作广告之用,每字付一千元。
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的最大功臣,也是这个流行乐坛的第一位天皇巨星,许多后辈歌手都自称是在阿许冠杰的歌声中长大的,视阿许冠杰为偶像。在许冠杰的影响下,大批歌手转而唱起粤语流行歌,同时另有一批新秀崛起,香港乐坛的春天正在到来。
谭咏麟与张国荣
谭咏麟与张国荣,被人比了二十多年,现在一个年过六十,一个已逝去十年,可对他们的比较好像还未结束,只要提起,仍免不了比较一番。就像李白和杜甫将唐诗推向了顶峰,谭咏麟和张国荣的也将香港流行音乐推向了顶峰,他们是香港流行音乐史上永恒的巨星。
单比唱功,他们未必能超过张学友;单比创作,他们未必能超过黄家驹;单比唱片质量,他们未必能超过达明一派;单比对香港流行音乐的贡献,他们未必能超过许冠杰;但以综合素质而论,他们的确是香港流行音乐史上最优秀的两位。
他们是将流行音乐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得最成功的范例。无论是潇洒的台风,饱含感情的演绎,还是优雅的个人气质和偶像魅力,以及在音乐上求新求变的勇气和力求完美的态度,都是所有歌手的楷模。在竞争激烈的八十年代香港乐坛,他们能脱颖而出,靠的是自己超群的实力、不断的努力,绝非偶然。在两人相继淡出歌坛之后,媒体又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天王”, 能重现“谭张争霸”辉煌的,未见。
张国荣于1979年便推出自己首张个人专辑《情人箭》,但之后的几年发展不太如意,歌曲只有《一片痴》、《风继续吹》有点知名度。1984年,张国荣凭《Monica》一炮而红,以其英俊潇洒、青春活力而又有些前卫的形象,成为众多少男少女醉心的偶像,据称他微笑的双眼会“电”人。《Monica》可能是香港第一首登上大雅之堂的舞曲。
在此之后,张国荣充分展示了他的偶像魅力,深情款款如《共同渡过》、《无需要太多》,狂野奔放如《无心睡眠》、《黑色午夜》,傲慢不羁如《不羁的风》、《贴身》、《拒绝再玩》等收放自如,而一些非情歌名作象《有谁共鸣》、《当年情》、《沉默是金》更是哙炙人口,令人回味不已。
如果说谭咏麟是代表“正统”的话,那张国荣就显得有些“另类”,他的专辑中“不正经”歌占了很大比例,热辣辣的劲舞是他有别于同时代其他歌手的标志,而他的一些相当轻佻、颇具挑逗性的歌曲是其他人不太敢唱的,如《H2O》、《HotSummer》等。可能和这方面的原因有一定的关系,早期张国荣在与谭咏麟竞争中总在落在下风,似乎行内人更认同谭咏麟。
1987年,张国荣露出赶上谭咏麟的迹象,他的大碟《SummerRomance》击败谭咏麟两张著名专辑《墙上的肖像》和《再见吧!浪漫》成为当年最佳大碟,主打歌《无心睡眠》挤掉谭咏麟的《Don'tSayGoodBye》当选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奖金奖,不过谭咏麟分别有两首歌和三首歌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而张国荣都是只有一首《无心睡眠》。
1988年谭咏麟宣布不再领奖使两人激烈的竞争就此被腰斩,张国荣因而在1988年火了一把后进取心渐消,于1989年举行了全球巡回演唱会后宣布退隐。自此,两人都已不再为虚名所累。他们在乐坛的成就已不是用获得了几首十大金曲,拿了几次最受欢迎男歌手来衡量,他们用他们的激烈竞争创造了一段传奇。真的不必纠结于谁比谁更强,真的不必纠结于什么买奖传闻和性取向,真的不必纠结于别人的毁誉,用心听他们的歌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怀念。
不久之后张国荣便复出影坛,拍了《霸王别姬》等一系列经典影片,1995年更是复出歌坛,复出后首张专辑《宠爱》被业界称为“救市之作”。复出后,张国荣举办了“跨越97”演唱会和“热·情”演唱会,“跨越97”演唱会上,张国荣穿起红色高跟鞋,和男舞伴共舞,在当时引起话题。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虽然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现在看来,这场演唱会代表着中国演唱会的最高水准,至今仍无人突破,已经成为后生需要去超越的一个标杆。
尽管1977年张国荣就走进了娱乐圈,但是最初的演艺事业一直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直到1984年的《Monica》。可以说,张国荣后来的成功,是商业化手段的必然结果。从他本身的条件来看,他那张粉雕玉琢的孩子脸是博得追星族热捧的原因,他的“雅皮士”风尚也适合八十年代中后期世界流行文化和社会消费的品位。
“谭张争霸”是粤语歌曲鼎盛时期最著名的行销案例,也是香港歌坛激烈竞争的缩影。所谓“谭张争霸”,不过是张国荣追赶谭咏麟的游戏。“才战陈百强,又斗谭咏麟”,张国荣的一生都被人比较。《有谁共鸣》是张国荣在“谭张争霸”最疲惫时的内心独白,而《艺海浮台》则是谭咏麟向退出战壕的老对手亲切致意。
1999年,张国荣加盟环球,与谭咏麟合唱《幻影/雾之恋》,两人共同的好友钟镇涛担任制作。谭咏麟也曾在张国荣的音乐电影《左右情缘》中客串演出。时隔多年,公平地看,恐怕已经不能把那场近乎“浩劫”的争斗,称之为“谭张争霸”,确切地说,那只是两派歌迷的争斗,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刻意激化了两人的矛盾。现在想想,只觉得疑惑,为什么如此大的乐坛竟容不下两位风格差异如此大的歌手?
对于张国荣来说,一生是断裂的两部分:一半是摇荡在寂寞的奋斗和名声的苦涩中,无辜却一再受到伤害;一半是看透了世事无常与自己的需要,不在乎一切外来的评判。他的一生都是孤独的,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是孤独的,留学英国的六年亦是孤独的,初出道不当红的六年更是孤独的,走红后的巨星路仍是孤独的。
复出后丢掉了偶像包袱的他,已经看惯了人间的起起落落,看透了人间的真真假假,活得冷漠而又洒脱,演能演的戏,唱爱唱的歌,做想做的人。最灿烂时也是最寂寞,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事业如日中天后的他并不快乐,但他已懂得,演戏就如同做人,是自己就好。
张国荣可以说是娱乐圈里的一个神话:开始,他是漂亮的歌星,疯狂少女的梦中情人;后来,他是香港最敢放肆忠于自己生活方式的艺人,人们嘴里不老的“哥哥”。其实,他哪里“不老”了,只是时间和他搭错了车,在容貌和年龄之间,始终横亘着十年光阴。岁月没有在他脸上刻下痕迹,却刀刀刻进他的目光,他的心已经“老”了,尤其是患病的最后一年,“老”得特别快。其实,回首,张国荣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这么名字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得愈加的不可替代。
如今,许冠杰与谭咏麟还继续在乐坛发挥着余热,而张国荣早已成为记忆中的人物,而人们对于记忆中的东西总是宽容的。他的音乐,他的电影,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