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思考的力量》主旨摘要一 积极思考的力量读后感

一、关于“积极思考”的几个混乱观点

1、消极的人生来如此。

错误。正好与人们的想法相反,大多数人的消极情绪都是后天学来的。前不久我和一位女士进行过讨论。

2、人们不能发挥其潜力,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外界条件由不得他们控制。

错误。产生障碍的已知因素可以分成两类,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因素包括恐惧、信心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耐心工作,完全可以直接消除这些内在因素。阻止我们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因素实际上是在我们的控制之下的。

外在障碍因素又如何呢?影响我们工作的外在因素可以分成三类,也可说是三种借口,我们把它们叫做“三无”:

.无先例:别做了,过去没人做,将来也别做。

.无希望:曾经做过,但失败了。

.无条件:正在做,但很有限。

我们不能直接控制外界事物,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对这些事物的看法。我们不要去设法改变一个人,而应该努力去改变这个人对问题的看法。

3、自信是可以虚构出来的。

正确。这一点常常引起争论。人们常常不相信:“自信之类的东西你怎么可能虚构出来?如果虚构的话,它就不成其为自信了。”这种说法也有道理。但自信确实是可以虚构出来,至少是暂时的。人最怕的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那个时候心跳加快,掌心出汗,双腿发抖。比如上台讲话或讲课之前,大家都会紧张,关键是要把我们的紧张情绪集中到一个地方去。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都有感到不自信的时候,虽然我们不可能去掉不自信,但完全可以将它搁置到一边,不影响你做事。有人是这样描述的:“虚构信心直到你的信心产生。”当然还得加上以下几条,这也是很重要的。虚假的东西不能长久,你用不着去把它长留。我这样说并不是要你不老实或去假冒。这一技巧—人所共知叫做“想像着去干”—有着深刻的行为心理学基础。

4、说一个人是积极思考者就等于是说他或她是个过分乐观的人。

错误。我们要为遇事过分乐观的人辩护,他们背上了不该有的坏名声。不幸的是,在这些年中,遇事过分乐观这个词已经使人产生了消极的联想。我想告诉你,遇事过分乐观的人这个词组是来自埃莉诺·H·波特(EleanorH.Porter)1913年写的一个故事中的人名。你应该读读这个故事,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波莉安娜(Pollyanna)一点也不遇事过分乐观。她11岁成了孤儿,不得不和性情暴躁的婶婶波莉(Polly)生活在一起。她的父亲是个牧师,她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在各种环境中找出积极因素的好习惯。尽管生活带给了她艰难困苦,她始终设法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充满希望积极地看待生活,结果影响了很多消极的人,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变化,特别是她婶婶的变化。积极思考者的突出特点是能够从艰难的境况中找到最多的积极因素,他们立足现实,处理起问题来义无反顾。

5、信念促使我们行动,行动决定了我们的情感。

错误。乍一看,这个陈述似乎是符合逻辑的,但实际上它的逻辑关系有点颠倒。我们经常将情感或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混为积一谈。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信念产生思想,思想产生情感,情感带来相应的行动。情感和行为的关系问题就像鸡和鸡蛋的关系一样,谁先谁后令人迷感。是情感在先还是行为在先?让我们在下一章再详细讨论。

6、要成为一名积极思考者,你有时候不得不忽视客观事实。

正确(不过需要进一步说明)。这一看法在小组讨论时总是引起激烈的争论。这一观点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是因为用了“忽视”(ignore)这个词。用这个词并不是要我们不要去了解和承认事实,它只是说当我们由于某种原因需要放弃某个观点或行动方案时,我们应当不考虑或暂时忽视这些事实,以便能够接受新的事实。星巴克公司的总裁和总经理霍华德·舒尔茨在他的《潜心其中》一书中谈到了他打算扩大咖啡业务时所碰到的唱反调者。他们总是有充分的理由,而且还都是以事实为依据来证明他应该放弃自己的想法。霍华德不顾事实及其结论去运作,重要的是他了解事实,承认事实,然后去创造性地寻求前进的道路。而我们当中却有太多的人为事实所淹没。他们不让事实为自己服务,而是将它变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成为无所事事的借口。

另外一个例子是罗杰·班尼斯特(RogerBannister)的故事。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用4分多钟时间跑完1英里的人。直到1954年还没有人超过他。当时“专家”们(生理学家、医生等)说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他们还用事实来证明人体根本就不具备那种能力。可班尼斯特不相信,他在1954年成为了第一个打破4分钟纪录的人。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在随后的18个月里,另外24人也打破了4分钟纪录。真是难以置信!怎么回事?他们借助了类固醇、维生素或运动鞋?进行了更为刻苦的训练?都不是,以上各项一项也不对。原因是他们开始相信这是可能的,因为班尼斯特引进了一系列新的“事实”。记住,在班尼斯特跑4分钟1英里时,他知道不可能少于4分钟这一事实,可他有意不顾事实,或者说是“忽视”事实,当然“忽视”有点贬义。

7、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改变环境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对环境的认识。

正确。尽力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其结果是不可自拔,此类例子确实太多了。这样做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可能去走回头路,不可能改变过去已经做了的事情。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完全可以控制自己对外在环境的认识和反应。

8、对自己有美好的期望常常并不预示着成功。

错误。事实上刚好它的反面是对的。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成功与失败。就像皮尔博士所说:“想好就会变好,想糟定会变糟。”积极的企盼就像一块磁铁,给我们带来最好的结果,消极的企盼则带来最糟的东西。当我们期望成功时,我们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种积极的品格可以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书面语言和口语表达出来,对我们周围的人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9.客观事实比人的态度更加重要。

错误。正如我们所讨论过的那样,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比事物本身更为重要。其实,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很可能就能克服它。

10、如果你自己在生活中不做选择的话,别人将为你做出选择。

正确。生活中处处有选择。当我们不进行选择时,我们常常将自己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积极思考可以促使我们做出选择,去掉优柔寡断的根源:害怕、担心、思绪不清以及其他消极情绪。

现代积极思考的思想来自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他生活中的以下因素促使了他的观点的形成:

.他的成长过程。他的父亲是个卫理公会牧师。母亲是该教的忠实信徒。他们和他童年时代的其他人一道为他树立了积极思考的典范。

.他的宗教信仰。作为一个卫理公会教徒,他赞成清教的伦理道德。清教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告诉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要努力工作,清白生活。

.他的性格。他小时候个子很小,皮包骨头,常有明显低人一等的复杂情感。他很想变得更加高大,更健壮,更有信心一些,但不管怎么努力,他似乎改变不了自己,因而常常感到沮丧。后来随着不断奋斗,经历增加,他找到了希望。记得有一回,在他当学生时,老师将“不能够”(can’t)写在黑板上,为了说明很容易把消极的“不能够”变为积极的“能够”(can),老师拿起黑板擦把“不”(’t)字擦去。这个比喻牢牢地刻在他心中。

.他所生活的时代。皮尔博士生活在我们历史中至今仍有争议的最消极的年代:大萧条时期和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普遍沮丧,失去信心,因为他们受到战争的浩劫,失去了亲人而感到万分悲痛。他亲眼目睹积极的思考是怎样将消极的局面逆转过来的。

.他对心理学的浓厚的兴趣。他对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博士的著作特别感兴趣。詹姆斯博士是著名的“现代心理学之父。”

.他对伟大诗人和哲学家的浓厚兴趣。这些人当中包括了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拉尔夫·沃尔多·特赖因(RalphWaldoTrine)、马库斯·奥里利厄斯(MarcusAurelius)等。

因此可以说他的积极思考的思想是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不过主要的还是建立在精神性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对皮尔来说,“积极思考”是信念的同义词。他相信只要信任上帝一切都成为可能。他相信对上帝的信任可以给内心世界注入信念,使人自信。心理学也起了重大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人们主要是通过心灵来感知上帝,与上帝对话的。我想这也是皮尔博士不喝酒的原因,因为那样的话,将会破坏他对上帝的感知,破坏他与上帝的对话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积极思考的源泉。

二、对积极思考的描述

积极思考是:

.正视问题。

.即使事实似乎已经表明不可能但仍坚信可能性的存在。

.我们内在的用积极思考的方法得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的能力。

.进行创造性的选择。

.十种品格的混合体(乐观、热情、诚实、有信念、有勇气、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聚精会神、保持镇定)。

记住:

.积极思考与消极思考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

.消极思考往往更容易学会。

.我们能够通过抛弃消极思考来重振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威廉·詹姆斯博士的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我们首先进行思考,然后去感觉,感觉是思考的结果,最后我们再按照感觉行事,即思想(思考)——情感(感觉)——行动。正如爱默生常常说的那样:“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当你们了解了思想、情感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之后,你们就可以开始通过改变自己的消极思想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使自己变得更加积极起来了。

你要记住,在任何情况下,不管它是如何地令人沮丧和带有敌意,总是有着积极的一面的。如果你能集中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你的感受,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情感上的,都会好多了,你就可以用更加冷静,更有逻辑性的思维,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去面对逆境了。

不管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何等不公正的对待,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给别人留下产生疑问的余地,因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别人做出如此的反应的。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分析别人的行为,可在许多时候,我们的分析不是错误的就是片面的。由于人的思维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往往会掉入错误分析的圈套,而这种错误的或粗略的分析判断又往往会进入我们心中的消极的对话。所以把你自己的观察结果向他人诉说一遍是有好处的。例如,帕特可以这样说:“简,看来你很忙,我们什么时候谈会更好一点呢?”

将我们的思想由消极转为积极需要密切关注我们内心的自我对话。自我对话就像是在头脑里放CD碟片,一切都会出现在你脑海里。听着自己内心的自我对话,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特别是对那些富有挑战性的难题的应对是否是理性的、建设性的,或者是不理性的、有害的。我们整天都在对自己说话,这是我们感知和行动的主要动力。

你现在的想法(以自我对话的形式出现)决定着你的情感,而情感又决定着你的行动。简单地说吧,如果你想要感觉良好,要努力实现有效、高效运作的话,积极地去开展自我对话,不光是看到消极的因素,还需要看到外界环境和人的因素中积极的一面。下面列举了一些消极的,自我破坏的内心独白。

“一切照旧,平平常常,仍旧是乱七八糟。”

“我一点闲工夫也没有。”

“真要命,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干下去就会累死,真不好办。”

“什么结果也没有得到。”

“我不是作家,为什么叫我写这个报告?”

“他是个捣蛋鬼,我无法忍受了。”

“哦,是啊,看来他们还真是有点儿关心我们了。”

“他们从不在我们这里买东西,我不知道现在为什么要来买。”

“我每次来时,他都在寻欢作乐。”

“如果行得通,那真是个奇迹。”

“我不在行。”

“我真笨,怎么会做那样的错事。”

四、消极思想转换技巧

要做到积极地看待富有挑战性的逆境,这需要训练。通过训练,我们就为自动地积极应对艰难情况创造了条件。假设你刚刚知道你要被精减,一个月后将失去工作,你心中消极自我对话可能是:

“我年龄这么大,再也找不到工作了。”“我拿什么来付账啊?”“为什么裁我呢?他们该叫约翰走。”这种对话可能会使我们匆匆忙忙地草率做出决定,其结果往往是抓住第一个可能找到的工作不放,卖掉房屋或焦虑得情绪低落,甚至生病。

要将这些消极的思想转换成积极的思想需要找出有关事项潜在的有利因素。下面是因为被精减而可能出现的自我对话:“我真的是解脱了。过去我向来惯于墨守成规,现在的解脱真是求之不得。”“我有一副聪明的头脑,精力还充沛,工作负责,一定能找到工作,绝对没问题。找工作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过我足智多谋,足以对付过去。”“在职业探索之路上我总算有了一个和家人朝夕相处的机会。”

要注意以下话语所带来的区别,一个是“我已经失败了三次”,另一个是“我是失败者”。后一句将“失败”个人化了。这种消极的自我对话可能产生一种自我否定价值或自我怜悯的情感,而前一句则暗示尽管有的目标我还没有达到,我还有更多的机会。

将我们的自我对话变得积极起来可以产生戏剧性的结果。不管你自认为自己是何等的消极和悲观,我们天生都有积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有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很善于保持稳定,甚至是镇定,而另一些人则因为一点小事而烦躁不安。

五、消极思想的根源

怎样看待生活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总的来说是与我们对世界的运动变化的基本信念有关。如果我们在前一章所讨论的思想—情感—行为链上再加上信念一项的话,问题就会变得很清楚了:我们的行为来自情感,情感来自思想,思想来自信念。所以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改变消极反应的关键是找到并消灭—或大大减少—限制我们自我的信念。


《积极思考的力量》主旨摘要(一) 积极思考的力量读后感

几乎所有的思想、情感和行动都可以归因于我们的自我抑制的信念,下面列出了一些公认的自我抑制的信念:

1.人们必须公平待我。

“我为他们做了那么多事,他们怎样能够那样对我?”

“我帮了组里的大忙,可他们一点也不赏识我。”

“我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公司服务了20年,结果反而被公司裁员了。”

“我拼了命在解说,他们居然敢不喜欢。”

“连卡罗尔都有一部新电脑,我为什么不能有?”

如果我们坚持这种自我抑制的信念而他人又不肯公正地对待我们,那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可能会失望,或者会产生报复之心。事实是世界和世界上的人常常是不公正的,我们无法避免不公正,但我们可以学会以更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这些不公正。

2.生活中不该有不舒服的地方。

“再一次重组,我又得走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还要我回去学习新的计算机系统知识。这多么浪费时间啊。”

“我好像真的要忍辱负重,立刻将意见书重写了。”

“他们为什么不能来一下,把他们对建议的看法谈一谈?他们就是喜欢乱做决定。”

“要写这么多报告真麻烦,而他们连一半也没有看。”

以上所述的自我限制的信念是非常自私的。它阻止我们去承担风险,去抓住新的机遇。

3.别人必须喜欢我。

“我到底干了什么事让休这样讨厌我。”

“基斯制订了降低成本的方案,尽管我并不认为那有什么了

不起,但是还是打算去向他表示祝贺。”

“大家都不喜欢我,这是我捞不到好机会的原因。”

“如果鲍勃生我的气的话,我会受不了的。”

我们常常会因为害怕别人拒绝或否定而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和举动。我们中的一些人有着强烈的要别人接受和配合的需求,以至于他们不能够对别人的举动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要抵制去讨人喜欢的心理需求,最恰当的建设性的做法是将注意力放到自尊上来。我们不可能迫使别人喜欢我们,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独立自主地工作,满有把握、充满信心地去思考、感觉和行动。别人会被你的这些优秀品格所吸引。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喜欢别人上来,而不是被别人喜欢。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沉溺于自我需求之中,而是更多地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不考虑自己个人的所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对别人感兴趣,而不是让别人感兴趣。如果我们真的对别人产生了兴趣,别人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的。

4.犯了错误,真可怕。

“我真没用,这么一点小事也做不好。”

“我真是个白痴,真不敢相信居然干了那等蠢事。”

“没有必要再给我第二次机会了。”

“我再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了。”

“太危险了,最好别去试了。”

“我真的不能做决定,很可能会出错的。”

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一种无能的感觉会笼罩着我们,其原因是我们此时常常会想到别人在此种情况下可能做出的反应,或许是我们原先的老板、老师、父母等曾经对此类行为进行过责备。

有许多人他们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感到无能,为什么要对错误耿耿于怀。带着这种消极的自我抑制的思想去工作可能会导致许多消极的后果。

5.我的工作必须做好,否则就是无能。

“如果我找不到头等工作那就是失败了,再也别找了。”

“最后期限已经超过,真是不敢想像啊,经理一定会认为我是个笨蛋。”

“但愿一切进展顺利,否则的话,我就惨了。”

“最好现在还是别开始行动,可能我现有的信息还不完全。”

“他们得采纳我的意见,要不然的话我就败得惨了。”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成就为标尺的社会里,人们不管原因如何,因此有的人就会觉得假若他们不是百分之百的合格的话,他就是个失败者。这种思想在企业运作中有可能产生双重结果:(1)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人们会用比实际需要多得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某项工作,所以追求完美所得到的效益和它所花费的额外劳动之间太不成比例了。(2)我们是凡人,难免会犯错误。追求完美的想法一旦不能实现的话,它往往会使得我们情绪低落,焦急不安。

6.对我不好的人就应该受到惩罚。

“事情弄到了这个地步,都是你不好。”

“我最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约翰必须为之付出代价。”

“她最后还是要倒霉的。”

“我再也不帮玛丽做事了。”

我们用不着像着了魔似的去找别人讨回公道。精力的花费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果我们要去干点什么的话,请把我们报复的精力放到更有用的地方去,去以积极的能量战胜消极的能量。在巨大的积极的能量的作用之下,消极的能量必定会土崩瓦解。尽管克服消极的能量需要时间、决心和毅力,但最终你是会胜利的。

7.我想要什么就该得到什么。

“快点,我们走吧!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如果你明天不能完成分析任务的话,你就别在这里干了。”

“无论史密斯要你干什么,别理他,我需要你在这里做事。”

“你们必须重新确定优先项目,把我们的也纳入其中,我们这个项目太重要了。”

这些话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抑制信念是以妄自尊大为基础的,它促使了苛求和不耐烦情绪的产生。妄自尊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有很多起因,那些生活在要啥有啥环境里的人们,或是在生活中有一定地位的人常常会有这种态度。

抱有苛求态度的人不可能一个晚上改过来。改变这种态度更需要理解他人,容忍他人。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我们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别人有别人的目标和优先权利,这些并不总是能够纳入我们自己的规划之中。

8.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我就是那样的人,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

“看,我历来如此,你们要习惯我的脾气。”

“随便什么人都会这样做的。”

“对不起,我对着你这么大喊大叫。我是实在忍不住了。”

我把这一条所列内容叫做“最大的借口。”它包括很多不恰当的行为,像大喊大叫、怒吼、胡言乱语、谩骂,以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行为。据我所知,有的人患有此类疾病,并影响到了他们的专业工作。这类性格糟蹋了不少很有前途的人的事业。

所有的自我抑制的信念都可以归纳到以下三个主要的非理性方面:

(1)自我贬低的冲动。

(2)偏执和失望。

(3)埋怨指责别人。

职场高手应该是与现实同步的。他们不会将事物吹嘘得不成比例,或是将过多的东西强行加入到对环境的分析之中。他们会承认,事实上在任何地方都会有难以相处的人和不愉快的事。他们知道他们自己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不可避免的错误和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都有一些自我抑制的错误信念,这些信念妨碍了我们的工作。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认识到它们对你工作的影响,你就已经在克服它们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些错误的信念能够克服吗?如果能够的话,该如何去做呢?

六、积极思考的真理

“思考的真理”这一部分的内容揭示了人们在失望和不利情况下进行创造性思考、感知、行动所需要的信息(或曰理念)。

回答以下六个问题可以帮助你们了解思考的真理:

(1)是什么事惹得你心烦?

(2)你是怎样看待此事的?(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3)你所说的与现实情况是否完全相符?是否仅仅只是你的一种愿望?(对照本文所列举的自我抑制的信念,检查一下你的自我对话。)

(4)你所关注的事件如何看待才会显得更加现实一点,更理性一点,更具建设性?

(5)如果更加现实,更加理性和更具建设性地看待问题,这会给你和其他人带来什么好处?

(6)如何把你原先的自我对话改为反映了你的新的观点的自我对话?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大家都有过在机场等待一架晚点已久的飞机的经历,这事令人失望和恼火。此时,我们的自我对话可能会是这样的:“怎么老是我碰到晚点?真是不敢相信,我的会也开不成了。”结果呢?我们坐在那里焦急不安,破口大骂。我们的这种反应理性吗?是哪一条自我抑制的信念在起作用?我们有些人总是认为事情应该永远顺利,所以当不顺利时就无法容忍。对待这种情况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努力去看这些事物的积极的方面。飞机误点有可能是天气不好或出现了机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的误点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这样看问题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烦恼和悲哀。我们还可以用新的自我对话来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心态:“我宁要安全,不要遗憾。现在就去打电话,让人们知道我耽搁在路上了。如果会议不能等我,必须开始的话,可以叫乔安妮代替我。我安心坐下,休息一会儿,接着就看一下书。不管怎样,我是无能为力的。”

上面所说的简单的方法,其力量和有效程度常常使人感到震惊。这种方法是很有力量的,因为它有助于将下意识的自我抑制的信念带到显意识的领域。我们所能看到的是行为,看不到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信念,所以有很多行为连我们自己也难以理解。例如,当我们对某一演出的评论过于恭维的话,很少有人会如此分析对自己说:“虽然贝思的表演不值得如此热情洋溢的评论,但是我还是做了,因为我有一种本能的自我抑制的信念,那就是要让别人觉得我可爱。”通过分析我们的自我抑制的信念,我们可以将它们和消极的自我抑制行为联系上,然后再运用压抑烦恼境况下的思考的真理原则,我们就可以减少这类行为,直至最少。

七、确立积极的目标

(一)我们已经了解了通向积极思考的道路图上的第一二步(积极思考、消除自我意志信念),让我们来考虑第三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目标。

你所确立的目标应该是:

.具体

一般来说其具体程度取决于你拥有的精确的数据和信息的量的多少。“缩短复信时间”——我将缩短回复国内消费者询问新的价格信息的信件的时间。

.可衡量

有一种说法叫做“不可衡量就无法改进”。我将缩短回复国内消费者询问新的价格信息的信件的时间——我将把回复国内消费者询问新的价格信息的信件的时间减少25%。

.有行动表述

你总得干些事情才能够让它实现,应该有文字表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干些什么。

.现实的

皮尔博士常常鼓励人们适用10%的原则:不管你制定什么目标,在可能完成的量上增加10%,迫使你自己紧张一点,从而走出舒适区域。

.限定时间

无限期的目标使得我们拖拖拉拉,毫不紧张,没有紧张的气氛是不能迫使我们兢兢业业地去完成任务的。如果目标的实现定在遥远的未来,比方说3个月后,应该将任务分解成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都应有预先确定的结束标志。

(二)肯定陈述目标

一旦你按照“精打细算法”确立了目标就要将其转为肯定的陈述。肯定陈述是以积极的个性化的语言来重新阐述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这种阐述会使你的目标陈述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地冲击你的下意识思维,按照科学家所说,此种方法的有效率为80%。

数十年来,人们一直都有这样的认识,即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意识部分,它对五种知觉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还有一个下意识的部分,它储存我们的记忆、习惯、自我形象和信念。奇怪的是下意识的大脑区别不了真实和幻想,它会将意识的大脑所说的话都当做真实之物。如果意识的大脑多年来一直向下意识的大脑胡说八道,例如“你提高不了自己的技巧”,“你不可能应付那种场合”,“你想要的东西太出格了”等等,你的行动将会受到消极的自我抑制力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变得极端消极。劣种无良稼。反之,你也可以通过改变下意识所赋予你的悲观信息,更好地集中精力去实现你的目标。

肯定陈述强调的是两个事实:一是下意识的大脑把所有的意识大脑所说都当做事实,二是以积极的词汇,第一人称现在时来进行陈述更能给你的下意识带来冲击。根据以上论断,把目标陈述变为肯定句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或许有人会问:“实际上我并没有完成目标,换一种说法又有什么用呢?”应该说在意识层里它们的区别是很小的,但在下意识层面上,肯定陈述所留下的印象是毫无疑问。肯定陈述是用第一人称现在时加上积极的正面的语言陈述目标。使用“我将”,暗示着犹豫,就是说在你的下意识的大脑部分还存在着怀疑,如果把它写成(或说成)“我正在”就更加有力量了,因为你在说你自己正在完成目标。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使用不带未来倾向的语言。例如:我“已经”完成了目标,它已经成为了结束了的事实,这是我个人的语言爱好。大家都应该使用最适合自己的语言,不过要当心,不要用消极的语言,不要说“我将不会失败”,而要说“我正在走向成功”,要说“我保持了镇定,充满了信心,做好了准备”,而不说“我将不会生气”。

现在让我们花上几分钟去试试这种技巧。先选定恰当的目标,然后将它写成一个陈述句(一定要使用“精打细算法”),再使用肯定陈述法(第一人称、现在时,正面陈述),将各个目标写成肯定陈述。肯定陈述和你的目标的实质内容应该相同。

肯定陈述不一定都要针对具体的目标,也可以是鼓励人们进取的概括性抽象陈述。一位参加了“积极思考的力量”讨论会的人后来告诉我她设计了三个系列的肯定陈述:适用于工作的,适用于个人生活的,适用于他人(她的小孩)的。就“自己”她写出了肯定陈述:“我是个坚强、充满信心、无忧无虑的人。我正在完成伟大的工作。”她为她的孩子们归纳出了一个肯定陈述,并常常说给他们听:“你们是聪明的、能干的、有礼貌的小孩子。只要你们认真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

要进行练习,把对自己的肯定陈述说给自己听。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大声说出来,用不着考虑时间和地点。这些陈述你说得越多,越可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记住,别忘了说这些话,把说这些话的时间与某一行为或场合联系起来(例如,在洗澡时,在打开冰箱时,开车上班时,启动计算机时,上午休息喝咖啡时)。要利用可以看得见的文字形式,把这些话写在纸条上,贴在显眼的地方。

(三)形象化目标

形象化是当今最成功的企业人士获得成功的6种行为之一。“通过形象化,他们能够超越原先的水平,避开所谓的舒适区域,因为在舒适区内员工们会过于自在。他们受到强制性目标的约束,做事都是为了得到工作的艺术。他们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在事先做了最坏的打算之后,他们信心百倍地去冒险。他们可以在头脑里对未来的行动和事件进行预演。”高层企业人士常常想像着将要出现的事件的方方面面和不同情感,从而把成功预演在自己面前,真是颇具匠心的白日梦练习。

没有幻想的游戏,工作不会成功。

想像的翅膀给我们带来的惊喜真是不计其数。

—心理医学家卡尔·荣格(CarlJung)

就像你能从调整和控制自我对话中获得好处一样,你也可以通过调整和控制你脑海里的形象来获利。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常常会想像着他的球准确地落在理想的地方;职业推销员会想像着他成功地上门推销了货物;企业经理会想像着他的董事会讲话完美无缺。所有以上场合他们都在心目中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之后又可能发现自己实际上几乎是自觉自动地将他们所想像的结果再现出来。

运动着的脑海形象把你的最终目标展现在你所有的感官面前,使自己觉得是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它使得参与实际技能发挥的神经中枢通道略带激情,就像是为你大脑里的集成电路编排程序。你需要努力做的是把积极行动的程序编排进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以彻底放松自己,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脑海中的形象有利于你建立一个积极的运作模式,还可以帮助你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竭尽所能进行实际运作。

或许,形象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对不要看到自己失败,永远看到自己完美的表现。

要得到正面的形象是容易的。你可以利用正面形象来为会议、销售洽谈、重要的发言等重要场合做好准备。下面是构造正面形象的四个步骤。

(1)平静心情。找一个可以休息的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几分钟。

(2)设想你自己在未来的场合表现得完美无缺。你的行为非常理想,其他人的反应也是和预料之中的完全一样。

(3)在想像中要让尽可能多的感官介入。要把周围所有的生动细节都想像出来,听到各种声音,从人的说话到椅子的吱吱声,到墙上的钟声都要听见。要看到四周的人都已各就各位,感觉到你脚下的地毯和手下的桌垫的质地,闻到咖啡的芳香等。

(4)想像完后再将整个事件进行生动的回顾。指出自己的不足,重新回顾那些尚无把握的部分,直到你看见和感到一切是那样的尽善尽美。

通过形象化,你建立了成功经验的仓库:看到了心想事成(当上了经理,签订了合同等)。整个过程就像拍电影一样,与谁在一起,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怎样看到的,听到了什么,前看后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远看近看,一切都是理想的、完美的。

偶然事件也有可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永久性的记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动力。皮尔博士讲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形象化产生巨大力量的故事。一位著名的空中飞人杂技演员带了一群学生。那都是些雄心勃勃,立志成为杂技明星的人。难度较小的节目,大家都顺利完成了。到高架训练时,只有一个人没成功。刚开始时,这位学生望着铁架子,一种消极的自我想像油然而生。他想像着最坏的情况在发生,滑了一下,掉在地上,动弹不得。这种消极的形象构思把他所学到的技巧和程序一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万分恐惧之中,这个小男孩结结巴巴地说:“我不行了,过不了啦,我早知道会摔下来,真的走不过去了。”

“如果知道你过不去,我不会叫你去做的。”教练说,“看着我,我来教你。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吊架上,这样你的身体就会自然跟着过去。”显然,他的意思是借助于信念、信心和成就感来克服困难。有了信心,物质的部分就会自然跟着过去了。

真是个聪明的建议。小男孩的思想解放了,他改变了想法,最终顺利地通过了测试。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危险,都有可能因想像到最糟情形而止步不前,从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技能。可是,如果你在想像时不把困难放在心上,困难也就变得能够克服,做到事遂人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5953.html

更多阅读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视剧

一身女学生装束的颂莲来到了一个古堡式的大院乔宅。颂莲是被财迷的继母嫁给了这里做第四房太太。几位太太和丫鬟们争风吃醋,这乔宅里就生出了许多争风吃醋、是是非非来。三太太与乔府医生高先生偷情,被二太太告发,在楼台上的小屋里被害

《笠翁对韵》详解一 笠翁对韵一东ppt

李渔(1611-1680年),是我的本家。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和车万育的《声律启蒙》都是古代蒙学读物

游戏活动之《小青蛙跳荷叶》_宝一乐园 青蛙跳荷叶

设计意图:  在儿歌《小青蛙》活动中,幼儿对于小青蛙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于学小青蛙叫、跳等活动更为兴趣黯然。因此趁着幼儿的喜欢劲,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小青蛙特有的本领,我设计了游戏活动《小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在

声明:《《积极思考的力量》主旨摘要一 积极思考的力量读后感》为网友成长中的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