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全诗】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1),梨花落后清明(2)。
池上碧苔三四点(3),叶底黄鹂一两声(4)。日长飞絮轻(5)。
巧笑东邻女伴(6),采桑径里逢迎(7)。
疑怪昨宵春梦好(8),元是今朝斗草赢(9)。笑从双脸生(10)。
【注释】
(1)新社:即春社,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神的节日,时间在春分前后。相传燕子这时从南方飞来。(2)这一行说:燕子从南方飞来随时候,正是春社节日的前后,如今梨花落掉,清明节又来到了。(3)碧苔:碧绿色的苔草。这是指的一种水苔。(4)叶底:树叶里。黄鹂:黄莺。叫的声音很清脆。(5)日长一白天的时间长了。飞絮:飘荡着的柳花。(6)巧笑:笑得很美。(7)采桑径:桑田里的小路。逢迎:碰头。这一行说:在桑地里和邻居的小姊妹又碰头了,看她一路走来笑得多么美。(8)宵:夜里。(9)元是:原来是。斗草:古代妇女常采草进行赌赢输,作为游戏。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宋人多于春间斗草。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月朔,谓之中和节……禁中宫女,以百草斗戏。”这一行说:正在猜疑昨天夜里怎会做上那么一个甜梦,原来就是今天斗草胜利的预兆呢!(10)这句说:忍不住地满脸堆下笑来。双脸:指双颊。
【今译】
春社日燕子归来,梨花落去清明到。
绿水荡漾的池塘,点缀着几点青苔;
枝叶扶疏的树林,传来黄鹂的叫声。
白天渐渐变长了,轻轻柳絮随风扬。
采桑路上传笑声,两个采桑女相遇。
昨夜做了个好梦,今天斗草就赢了。
姑娘青春的脸庞,就像开了两朵花。
【赏析】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有一户人家的花园景色多么诱人:绿水荡漾的池塘上,点缀着几点青苔。枝叶扶疏的林子里,不时地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声,显得格外地幽静。只有轻轻的柳絮,在随风飘荡。看到这样的情景,留在家中的采桑姑娘再也按捺不住自己了。这时候天气已暖,桑叶肥大,繁忙的采桑劳动开始了。一群年轻活泼的姑娘挎着篮子去采摘桑叶,路遇相逢,互相打着招呼,东邻女伴告诉她路遇的女友,说难怪自己昨夜做了个好梦,原来是预兆着自己今朝斗草得胜啊。她讲着讲着,不禁又笑了起来。那青春的笑容洋溢在明媚的春光里,使春天更加显得美丽动人,逗人喜爱。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鹏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这是写清明节后的景物特点:池上碧苔,叶底黄鹏,白天渐长,飞絮轻盈。这时虽已没有满眼的繁花,却是一片盎然生机。在这大好季节里,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三点、四点,漂浮着碧翠的鲜嫩。垂坠的枝叶下,流转着黄鹂悦耳的清音,一声、两声,长长的白昼里,柳絮在空中旋舞。飘飞得格外轻盈。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