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有没有惯性现象?
马海飞
(http://blog.sina.com.cn/gfis2014年4月10日)
在物理世界中存在着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物理波,一种是机械波,另一种是电磁波。这两种波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却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里说的“真空”指的是不存在有质量的物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虽然不存在有质量的物质,但它却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这个空间是一个具有物理功能的空间,因此,这个空间实际上就是一个“物理场”。场是不具有质量的。因此,机械波不能在没有质量的物理场中传播,而电磁波则只能在物理场中传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是由物质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最新的研究已经发现,物质本身具有两种最基本的自然属性:一个是质量属性,另一个是质量场属性。质量属性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表达其物理功能的,而质量场则是以空间的形式表达其物理功能的。这就是说,物质既有实体属性,也有场属性。这就不难理解,机械波是通过物质实体的周期性运动产生出来的。而电磁波则是通过物质场的周期性变化产生出来的。机械波的传播介质就是有质量的物质实体,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则是没有质量的物质场。
我们知道,机械波的传播具有惯性现象。也就是说,机械波的波源停止振动后,已经传递出去的机械波还可以继续向前传播。例如水波。那么当电磁波的波源停止振动后,电磁波是否也会出现继续向前传播的惯性现象呢?
从上述对机械波与电磁波之间的不同作出的解释就不难看出,机械波之所以具有惯性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机械波的传播介质具有质量。物质惯性是质量的一个属性。而物质的属性场是没有质量的,因此,场肯定是没有惯性的。既然电磁波是以没有质量的物质场为介质传播的,那电磁波就一定不具有惯性了。也就是说,无论波源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相距多远,在电磁波的波源停止振动的同时,接收者就应该立刻接不到信号了。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电磁波的传递也具有惯性现象。以光为例,人们认为,在光源关闭之后,光线还会继续在空间中传播下去。其实,这是把从机械波中得出的规律套用到了电磁波上之后得出的结论。这种做法是违背科学的。物质实体遵守的规律对物质的场来说是无效的。
也许有人会问,光的传播也是有速度的。如果在光源关掉的瞬间接收者就接不到光的信号了,那为什么太阳的光线传递到地球还需要8分钟呢?
其实光速是的确存在的。但光速的存在并不表示在光源关闭之后光波还会继续传播下去。也就是说,在光源打开的时候,光从光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但在光源关闭的时候却不需要时间。因为电磁波的传播介质没有质量,因此,光波的维持需要能量的持续供应。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电磁波立刻消失。
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的话,电磁波的传递过程就有点像吹一种叫做“吹龙”的玩具。这个玩具很简单。基本构造就是:一根短管的一端开放,另一端连接一个长纸卷。用嘴从短管开放的一端吹气,短管另一端的纸卷展开变成一根长纸管。你如果面对一面墙吹这个吹龙,纸管的末端到达墙壁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持续吹气,纸管的末端就一直与墙面接触着。但是,在你停止吹气的同时,纸管的末端就会瞬间离开墙面,完全不需要时间。
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就是这样。当你打开手电筒的时候,手电筒的光线传递到目的地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只要手电筒的电源一直开着,在目的地就一直可以接收到手电筒传递来的光。但是,在你把手电筒的电源关掉的同时,在目的地就立刻接收不到手电筒传来的光了。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时间。
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不存在惯性现象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它对判断很多现有物理学理论的正确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现在有一个“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人们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
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从实验和观察中发现的一个自然现象。它被物理学家们说成是:宇宙在138亿年前发生的大爆炸所遗留下来的热辐射。
微波也是一种电磁波。既然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并不存在惯性现象,我们就很难想象,138亿年以前发出来的光怎么可能直到今天还在传播着?不仅如此,这个微波背景竟然还住下来不走了,什么时候测它都存在。这怎么可能呢?完全不符合物理机制。所以说,所谓的微波背景辐射肯定不是什么宇宙大爆炸产生出来的。
其实,从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同性”(即在所有方向上都一模一样)的特点上看,它也肯定不是来自某个大爆炸。因为所有的电磁波都是从波源发出的。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都是有方向的。传播方向就是背离波源的方向。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在传播方向上是各向同性的电磁波。我想,一定是科学家们把观察到的结果给解读错了。给人一种把鱼眼当成了珍珠的感觉。
我在之前(2014年4月7日)的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实证方法的不可靠性。物理学家使用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所谓微波背景辐射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相信,所有的实验和观察结果本身都是正确的。但是,问题就出在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解读上。从实验和观察中获取结果的目的是为了“让事实说话”,但结果却是科学家们并没有让事实说话,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想法去取代事实说话。最后说出来的话根本就不是事实,而是科学家自己的观点。实证方法之所以不可靠,问题就出在对实验和观察结果作出解读的这一步上。人们总是用自己的固有观念去解读所谓的证据。因为这样的解读并不是事实,当然也就不可靠了。
在我看来,所谓的“微波背景辐射”很可能是从物质的原子中发射出来的。因为在科学家的观测范围内到处都充满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无论探测天线的方向对向哪里,采集到的数据都是一样的。
总之,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是不存在类似水波那种惯性现象的。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