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元的名义”学提示语
——刊于《小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一期
对话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人物间的谈话、询问、争议等。当课文中出现对话时,教师一般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走进角色,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把角色的喜怒哀乐、情感变化、心潮起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一个单元四篇文章都出现了人物对话,如果在处理每一篇文章的人物对话时都采用简单的分角色朗读,没有什么高层次的要求的话,四篇课文周而往复下来,学生在学习上会获得什么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由《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四篇名人故事在陈述平凡小事的时候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性格,体现出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四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涵盖了提示语使用的四种基本形式。另外在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①
“一定会飞回来!”小男孩肯定地说。②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③】
也指出“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①牵羊式。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提示语之后用冒号。
②推车式。说话内容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③挑担式。提示语在两部分说话内容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可以以文本范例和“我的发现” 为抓手,把语文园地的学习融汇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去,凭借阅读的语言材料了解、掌握人物对话相关知识,最终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学生的表达,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学习这组教材的时候,除了落实阅读教学其他目标外,可以设计以下“人物对话”学习的单元整体推进目标。
人物对话单元目标 | 课例 | 分课目标 |
1、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几种形式,渗透提示语的特点和作用。 2、合理运用提示语,练写人物对话,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 《灰雀》 | 初步了解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作用。 |
《小摄影师》 | 了解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几种形式。 | |
《奇怪的大石头》 | 试着给人物对话补写提示语,发现省略提示语的好处。 | |
《我不能失信》 | 创设情境,续写《我不能失信》,练写人物对话。 |
一、从《灰雀》了解
(课件出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一个学生读列宁的话,一个学生读男孩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部分。
师:这两个同学在读各自人物的话的时候能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这是个很好的读书方法。其实老师还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地读好这段对话。
(出示去掉提示语后的这一段话)
师:把提示语去掉,你发现了什么?
生:没有了提示语,读的时候,还得去想一想,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有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说话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干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了。
师:提示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是谁说的这句话,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说话人的动作、表情、心情。反复品读提示语,抓住提示语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想象列宁和男孩对话的情景,练读这段对话。
二、凭《小摄影师》走近
师:同学们运用上节课学习怎样朗读人物对话的方法分角色朗读了课文,仔细观察这段对话和《灰雀》的对话部分,有什么不同?
(出示对话)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生: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
生:有的提示语在后面,有的提示语在中间。
师:除了位置的不同,还有什么,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标点也有不同。
生:提示语在前面的时候要用冒号,在后面和中间的时候,不用冒号。
师:老师把其中一句改动了一下,你认为哪种表达比较好?
(出示句子)
“是的, 请让我进去吧!”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说。
生:课文中的句子比较好,这样能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
师: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既有语气上的停顿,也有意思上的停顿。根据这一特点,练读这句话。
三、用《奇怪的大石头》迁移
(出示: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
师:读一读这段对话,你知道这是谁和谁之间的对话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是李四光和老师之间的对话。
生:是李四光问老师,老师的回答。
师:人物对话中提示语还有第四种形式——省略提示语,就像这段话一样,在读者能够根据说话者的语言环境清楚判断是谁说的话的情况下,可以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
师:想一想,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有怎样的神情和动作呢?试着给这一段对话补上合适的提示语。
(生练习,出示交流)
师:同学们加的提示语很好,为什么作者没有给这段话加提示语呢?
生:因为不加我们也可以知道是谁说的话。
师:再读一读,思考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在读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生:没有提示语停顿的时间比较短。
师:省略了提示语,语句更加简洁明快。
生:更能表达李四光想知道巨石由来的急切心情。
师:带着这种体会,和老师一起去感受一下吧,师生配合读。
四、借《我不能失信》运用
师:爸爸妈妈走后,小珍来了,庆龄和小珍叠起了花篮。
(哑剧表演“小珍和庆龄叠花篮”)
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又会怎样做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注意提示语的变化。
(学生续写)
通过《灰雀》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把它当做通向说话人内心深处的一扇窗,在细微处品读说话人的内心世界,领悟提示语的作用;走近《小摄影师》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明晰提示语的位置可以有哪些变化,标点符号随之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奇怪的大石头》补写提示语,对比了解提示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有什么好处。前三课“起——承——转”的铺垫为了在《我不能失信》一课完成“合”的实践——学生通过续写来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收获。这四个关于人物对话的学习环节,放到每节课独立地看,是在关注本课人物对话进行阅读训练时再往前一步,从关注语言文字的内容转变到关注语言文字的形式——怎样运用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但是四节课相关联地看,人物对话的学习又是螺旋上升的,学生从了解到熟知,从迁移到运用,直至水到渠成的写话练习,整个单元的学习因人物对话形成了合力,在致力学生语言发展的同时兼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引导学生“学过了”,更是引导学生“学会了”,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在“语文实践”中进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