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线惠南站 南汇中心医院正式更名为“上海浦东医院” 南汇惠南镇招聘信息


上海市浦东医院领导班子集体
上级部门来医院调研。
血管外科医生讨论病例。
消化内科医生在查房中。
骨科医生在手术中。
“蓝丝带”服务送医进社区,为病人开展咨询服务。

【16号线惠南站】南汇中心医院正式更名为“上海浦东医院” 南汇惠南镇招聘信息
1932年,在南汇古城内诞生了一家小诊所。80年来,这家小诊所从4间平房、3张病床、3名工作人员起家,经历了6次迁址、12次易名、4次大的跨跃式发展,现在以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800张病床、1212名医护人员的规模,正昂首挺立在浦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这便是南汇中心医院。融入浦东二次创业大潮的南汇中心医院,日前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浦东医院。(11号地铁南注:原位于三林的浦东医院,已经并入浦东东方医院,成为东方医院南院

  沿革:铭记80年历史传承

  成立之初的小诊所,行政区划隶属于江苏省,时为南汇县民政科兼管的公立医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南汇县人民医院”、“江苏省苏南南汇县卫生院”、“南汇县人民政府卫生院”等。

  1958年,南汇划归上海市管辖,遂改称为“上海市南汇县中心医院”。2001年南汇撤县建区,又更名为“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2008年10月,医院整体搬迁至位于惠南镇拱为路2800号的新址,新医院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史料记载:民国21年(1932年),医院成立之初,仅有3名医师,兼做勤工、护士工作。解放前夕,医生、护士总数仍只有8人。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医院规模翻了一番,年门急诊量从1978年的18万人次到2011年的117万人次,增长率为544%,住院病人数从1978年的0.7万人次到2011年的3.2万人次,增长率为354%。30多年中,医院门急诊共服务1431万人次。

  医疗:战略调整提升综合实力

  解放后,医院医疗水平快速提高,一改建国初期仅能开展阑尾切除、疝气修补等手术的局面。1991年,内科医生王静恩被选送前往日本进修。回国后,他开展了心梗的静脉溶栓治疗等新技术。1994年,普外科在徐根才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填补了上海郊县该类手术的空白。

  2008年,原南汇区政府与华山医院合作共建,华山副院长黄峰平兼任南汇分院院长,引入华山管理理念,医院步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2009年,两区合并,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引起区委区政府、新区卫生局,特别是新区卫生党工委书记、卫生局局长孙晓明的重视。2010年下半年,南汇中心医院“创建三级”列入新区卫生发展“十二五”规划。新区卫生局面向全市公开招聘院长。2011年4月27日,经过选拔,余波教授担任院长。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出台了“十二五”战略规划。名医名院、医院管理、质量服务等8大战略部署成为“十二五”时期战略项目重点推进,腔道微创中心、脊柱微创治疗中心、急救创伤中心等8大临床中心成为学科建设重点项目。

  同年9月28日,新区卫生局与华山医院再度携手,开展了第二轮的合作共建。华山医院以总院业务管理模式协助管理南汇分院,对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全面合作,以提升分院的综合实力。

  2011年12月23日,新区政府与复旦大学区校正式签约共建,“复旦大学附属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筹)”揭牌。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部长张文康受聘成为医院名誉院长。

  与此同时,余波教授领衔的血管外科成为上海市血管外科领域唯一一个市级重点专科。科室相继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填补了上海市同级医院的技术空白,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国内领先。捷报频传,骨科、消化内科同时入选复旦大学“985”工程医院优势学科三期建设项目。特别是骨科,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有重大突破,如严重骨盆、髋臼骨折,巨大肢体肿瘤切除术,复杂颈椎、胸椎伤病的手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微创治疗等手术,技术难度与三级医院相同。

  颈动脉支架的全脑保护治疗、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结直肠癌根治术、巨大脑干肿瘤切除……一项项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医院空白、区内空白,乃至上海市空白。医院在全新管理理念的引领下,正不断创新,不断跨越。

  科研:引培并举加快“创三”步伐

  上海市浦东医院注重科研建设,在各级部门的重视下,投资数千万元的现代化科教大楼即将破土动工,医学科研与创新中心和教学楼也将投入使用。这些高水平科教平台的搭建,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增长极”、科技进步的“根据地”、招贤纳才的“磁力场”。

  禹宝庆,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骨科主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就多次赴美国、德国等国家创伤中心、关节置换中心进行专项学习和学术访问,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演讲。来院后,他创建“无痛”病房,推广微创理念,带领骨科自主完成多例“创三”高精尖手术。

  张鹏,高级研究员。1999年起赴美国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转赴美国强生公司总部等机构任资深医学科学家。2012年7月,作为全球公开招聘选拔的引进人才,张鹏放弃美国的职位,正式全职回国加盟医院,担任医学科研与创新中心主任,组建和启动糖尿病外科治疗中心。

  余明华,副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现任科教科科长。今年6月来院后,他先后组织课题擂台赛10次、深入临床组织科研讲座4次、邀请专家科研授课15次。通过制度建设和氛围营造,使医院在今年各类项目的中标和新区人才遴选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金惠敏、许咏冬、石毅……埋首在医疗前线,活跃在教学舞台,争锋在科研领域,学科带头人风采成为医院一道新的风景线。

  依托复旦,牵手华山,柔性聘请境内外高端人才担任业务主任和科研顾问。目前,医院已有包括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马端教授、华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杰、心内科主任施海明等在内的32名专家。他们走进病房、参与管理、指导科研……

  引培并举,互动交流,医院进一步拓展与斯坦福大学等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合作,打造具有浦东医院特色的高端学术品牌——东海论坛,为各学科搭建与国际医疗面对面的平台,使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层次结构得到质的飞跃,为医院在“十二五”期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文化:改善服务和谐医患关系

  上海市浦东医院在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过程中,美誉度也在逐年提高。2006年在全市77家二级医院中名列第41位,2009年在全市76家二级医院中名列第17位,2010年在全市81家二级医院中名列第16位,2011年则在全市二级医院的排位中上升到第5位。浦东医院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人为本,持续推进细节改进服务措施是关键。医院在优化流程的同时,更是以持续的服务流程再造、优化就医程序和简化服务环节等方便病人。挂号收费通柜服务和电子叫号系统的启动、用药咨询服务窗口的开设、大输液病人代保管输液瓶、门诊一站式“银医通”服务平台的投入,得到病人赞誉。

  医院还倡导各科室结合科室特色,推出温馨品牌。譬如,儿科的关爱儿童爱心病房、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温馨小区”、泌尿外科的“W4H”式服务团队等。这些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迎世博优质服务贡献奖、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服务品牌奖等荣誉,不仅为医院增光添彩,更是获得了社会、病人对医院品牌建设的肯定。

  党建:浦东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每月12日是上海市浦东医院的“蓝丝带活动日”。院党委为提升人文内涵,发起“携手健康、传递关爱”为主题的“蓝丝带”活动。在党委书记严建军的带领下,利用12个党支部文明结对共建单位的优势,以党员为基准点延伸到每一位职工,形成全院职工广泛宣传,全体员工全员动员的辐射面,逐渐形成“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深入社区联系居民——深入现场服务”的良性循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医务人员主动送医进社区,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同时也体验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充分激发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热情。

  “蓝丝带”义诊活动造福了浦东新区南片的群众。每年医院还邀请沪上名院的知名教授和资深专家将健康送到区镇、社区,送到病人的家门口,每年达40余场。随着“蓝丝带”活动内容的扩展,浦东新区南片居民享受到的医疗资源将更丰富更实惠。浦东医院以“蓝丝带”为服务品牌,持续不断推出各项惠民、便民、利民举措,让老百姓共享医院发展成果。“蓝丝带”活动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医院(卫生)文化品牌优胜项目,同时被评为浦东新区卫生党工委基层党建案例优秀奖。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站在上海医改的前沿阵地,上海市浦东医院立足浦东,辐射上海及周边地区,将建设成浦东新区南片地区的医教研中心及其高地,形成专科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同时塑造最可信赖的医院品牌和营造和谐进取精神的医院文化!

  □本版撰稿 记者张匀初□本版资料提供 上海市浦东医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6244.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地铁16号线 北京16号线地铁线路图

编辑北京地铁16号线,是北京地铁2015年规划中的一条地铁线路。线路南起于丰台区宛平,经过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西城三里河、国家图书馆等地,北端在苏州街与北京地铁山后线接轨,具备贯通运营的条件。京港地铁将参与16号线的运营。目录1简

声明:《16号线惠南站 南汇中心医院正式更名为“上海浦东医院” 南汇惠南镇招聘信息》为网友心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