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黑白电视机当年是如何打进中国市场的(摘)
日本黑白电视机当年如何打进中国市场的案例是我们老师在上课时给讲的。
值得咱们每个中国人深思!
我把它整理出来,大家讨论反省一下吧......
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放宽对家用电器的进口,当时中国黑白电视机基本是一片空白。
早在60年代,日本国内的黑白电视机就已比较普及,到70年代时已经近乎崩溃!当时流行的是彩色电视机了。早在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之前,日本通产省早就已经规定不准许再生产黑白电视机,整个黑白电视机已经下线停产!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日本电视机生产厂提供了复活的契机!
日本电视机厂商要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分析中国市场需求特点。可是中国刚开放,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不可能很快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的,真绝!很多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小日本很多工作做的就是到位!
中国一宣布开放,他们把在中国的遗孤(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可恨的是那些可恶的右翼今天还在企图窜改历史教科书!)请回去(由于中国人一向对战俘比较优待,所以他们在中国各方面所受的待遇比中国一般老百姓还要好得多,就算大饥荒时也没有让他们饿着!而且他们只是请了社会地位达到一定层次的比较高的能够用得上的遗孤回去、且分布得相当广泛----这样才有代表性!),高薪聘请为Sony、Toshiba等公司的高级顾问。因为他们长期呆在中国对中国是十分了解,而且分布得比较广,综合起来就了解得可以说比绝大多数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知道从市场营销角度将市场视为由人口、购买力及购买动机构成:
他们综合后了解当时中国约10亿人口 ,平均1家4口,则为2.5亿户家庭。
而其中约有10%,即2500万户家族比较富裕,改革开放后想了解世界有购买动机!
人均收入虽较低,但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已形成了一定的购买力,中国消费者有着对电视的需求。而当时整个银行居民储蓄约750亿RMB,即户均存款300元。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存在一个很有潜力的黑白电视机市场(彩色当时还真买不起,所以日本后来全是买过时的产品给中国,现在的很多产品也是!这样他们可以赚更多的钱!而且留入中国的也是过时的技术!可恨又可怕!)。
日本电视机厂在分析中国电视机市场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1)Product产品策略。要生产,首先得恢复生产线,所以他们赶紧打了申请报告,通产省也很快就批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现在很多政府官员老胳膊往外捌,如汽车、航天项目、核电、高速公路等,老是自己人给自己人设限,不让中国自己的公司来主持建设,真不知道这些官员的脑袋是如何长的!)。中国电压系统与日本不同,他们是110伏,到了中国他们就改为220伏;中国电力不足,电压不稳定,他们就配置了稳压器;当时中国住房面积小的特点,他们就主推以12~14英寸电视机;为了和国内厂商竞争,他们还提供非常好的质量保证和修理服务;可吸引更多人来看电视,培养潜在的消费者,他们把音量改得比原来大得多,(当时看电视是一大屋子或一大院子好多人一起看,声音小了根本就听不见)----这几件事做得也够细吧。
(2)Price定价策略。定价就在前面算出来的300RMB!太高了你还买不起!但事实上呢之前他们在日本也没有这么贵(这和今天广州本田一样,在大陆的售价30多万比日本16万左右贵得多,可恨的那些唯利是图的中国买办们!)。而且当时中国尚无外国电视机的竞争,因此价格比中国同类电视机的要高!
(3)Place分销策略。当时国内还未设立国营商店分销进口电视机的渠道,故由港澳国货公司和代理、经销商推销;通过港澳同胞携带电视机进内地(以减少可能的阻力!),由日本厂商用货柜直接运送到广州流花宾馆。
(4)Promotion促销策略。主要采用了广告策略,在香港电视台发动宣传攻势;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报刊大量刊登广告;在香港电视台介绍有关日本电视机的知识。光有电视机没有节目看什么?所以必须要有大量互补品!他们还通过文化的手段进行渗透,免费送了很多优秀的节目过来,如《聪明的一休》之类的节目就是那时免费赠送给中国的,进一步刺激需求;
市场营销学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即研究企业如何识别、分析评价、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从满足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出发,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的整体活动,通过交换,将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向消费者手中,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近30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做了多少?又做得如何?我们汗颜否?我们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日本人很可恨,但他们很多做事的认真、细致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