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于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他的变法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是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数年后,宋神宗迫于压力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于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今南京)府,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元丰年间(1078-1086),赋闲在家的王安石与邻里的杨德逢,成为好朋友。湖阴先生,是杨德逢的别号。平时,他们互相有来往,不是王安石去湖阴先生家做客,就是湖阴先生到王安石家拜访,在一起喝茶饮酒,吟诵诗词,谈论文赋,闲聊时世。
有一年初夏时节,一天,雨后初晴,树木被雨水冲刷后显得更加碧绿。王安石从家里出来,前往湖阴先生家,到他茅草房门口,看见他双手握着扫把又在打扫庭院,于是王安石说:“湖阴先生,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该歇歇了。”
湖阴先生循声抬起头,乐呵呵地说:“早上喜鹊叫喳喳,今日定有贵客来,我特意打扫干净,迎接您啊!”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性喜阴暗的青苔在僻静角落易于生长,不易扫除。可是湖阴先生的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可看出他是一个喜爱洁净、富于生活情趣的人。
“方圆百里,谁不知先生为人高洁呢?”王安石笑哈哈地反诘。
“王大人,请里面坐,喝茶。”湖阴先生把扫把靠在墙壁上。
庭前的花圃吸引着王安石,花草树木品种繁多,花红树绿,木茂草丰,成行满畦,归类排列,整齐又不单调。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他从来不叫别人栽种,也不要别人帮忙。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王安石观后赞赏一番。接着,王安石放眼远眺,庭院外一条弯曲的小河环绕着绿色的田地,好像一位将军护卫着农田,不远处的两座青山仿佛来访之客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王安石走进客厅坐下。湖阴先生泡了一杯新出的碧螺春给他递上。王安石接过茶杯闻一闻茶香,然后轻轻吹一吹浮在上面的茶叶,呷了一口,说:“先生,您这里呀,山青,水秀,居雅,茶香,人更好!”
“王大人,您过奖了。我这茅草屋比不上您的府第。”湖阴先生摆摆手谦虚地说。
此时,王安石诗兴涌上心头,他吟诵道: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湖阴先生听罢,拍案叫绝:“好诗!”差点儿把茶杯震翻,茶水溅到桌上,他指着刚刷的一面白墙说,“请王大人把诗题到上面去,好让我蓬荜生辉呀!”
“好。”王安石提笔蘸满墨汁,挥动手臂,一气呵成,在墙壁上题写了这首《书湖阴先生壁》佳作。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好句!”湖阴先生赞赏道,接着继续赏评,“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用典精妙,真是神来之笔,把‘一水’‘两山’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一水护田’加以‘绕’字,那曲折的小溪,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恰似一位母亲双手护卫着小孩的情景;‘送青’之前用‘排闼’二字,不只写出了山色是深翠欲滴,表明青山的距离不远,更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像一个朋友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王大人,这两句诗太妙了!”
后两诗句中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护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二是“排闼”,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推开宫中小门)直入,闯进刘邦卧室。这两句诗,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湖阴先生是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人,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
“献丑了,献丑了。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王安石说完,离开了湖阴先生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