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手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
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闪烁着哲理光芒的语句,比如第4~6节,10~14节,17—20节,这些细节和语句都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这样才能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难点: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谈话导入 释题解疑 |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饱含着深情的回忆性散文。说到回忆,每个人都拥有镌刻着生命痕迹的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是某个人、某样事物,抑或是某种情感。可今天这位作者却有些特别,他写的是外婆的手纹。“手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对作者来说最有价值的是这很虚幻的手的纹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外婆的手纹》。 | 学生朗读,正词正音。 |
初读感知 把握文脉 | 1、快速阅读课文,“手纹”在文中指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去保存这文物?什么叫文物? 3、作者的妻子和女儿为什么认为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90后的是不是认为也过时了呢? 社会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另一些东西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是我们恰恰要珍视那些逝去的美好。或许,这正是作者写作此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手纹”指手的纹路,“外婆的手纹”指外婆缝制的衣服 2、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工具、武器、生活器皿等。 这些要保存这些文物,可见对这些东西极其珍爱。 3、学生自由回答。 |
抓住关键 品读课文 | 1、为什么说外婆的针线活对“我”是有价值的,我要保存这些私人文物?这正是我们在上课之初提到的问题,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艺术审美 (2)、艺术灵感 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3)、外婆朴素和美学和做人的样式 带着“外婆做人的样式(态度)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并筛选信息,抓住关键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再结合前文来理解关键词“孤寂”、“悲苦”和“仁慈”、“安详”、“ 宁静”。 在理解外婆的“仁慈”、“ 安详”、“ 宁静”的时候,反复朗读并体会11~14节中写到的细节。 (4)、外婆对儿孙们的爱和祝愿 2、为什么我选择“复制”外婆送我的鞋垫呢? (引导学生朗读16~20小节,抓住“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一句,谈对于外婆的“手纹”的理解和感悟) 小结: 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艺,在平凡的生活中,缝补着生活,裁剪着人生,书写着她的美丽人生……穿越记忆中的岁月,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欣赏了外婆的生命痕迹,我期待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生命,用各自心中的样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 学生从文中圈画、讨论 1、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外婆手艺的高超,绣的作品的十分逼真。把对美的感受、理解绣上在绣品上。外婆的都是天上人间的好东西,又最朴质,这些东西也是最能给别人带来美感的,绣在了自己孩子的鞋垫上。她把所有的美好的祝愿都送给了我,带给家人快乐、美好。 2 “凝视”、“一动不动”、“如梦初醒”等等) 外婆很善于把生活中的一切缝在、表达在她的衣服上。善于捕捉美的细节。 在缝制过程中,这样一种灵感的汲取。正如古人论创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再在她的绣品中创造出一种绣品的美、艺术的美。灵感:来自内心、来自生活 3、“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外婆做衣服习惯、特点,这样一种特殊的姿势,体现了她的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外婆认为一匹布要成为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这是外婆的一种人生信念,她觉得要做一个好人的话,就象做衣一样,要用真心来做衣。认真做衣,认真做人,是准则。准则:做衣如做人 “或许是孤寂和悲苦,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文中讲外婆当时是“孤寂”和“悲苦”。大概那个时候没人与她交流心情,体会她的痛苦,只有向布倾诉,以摆脱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布上也印刻着他那段时期的人生轨迹。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准则,无论生活如何动荡,也保持自己的一份宁静平和。这种仁慈、安详和宁静之美正是一种人性美。 2、我想通过复制鞋垫进入外婆的心灵世界和她的精神世界,永远延续和传承这种寄托在艺术作品上的自然美、人性美和伟大的生命力量。 |
引发感悟 加深体验 | 通过这堂课,再观你的生活,有没有一些收获和感悟? | 结合课文,学生谈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 |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 1、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语段,朗读背诵。 2、写作:回忆自己的外婆(奶奶)或妈妈,联想一个另你心动的细节,真情书写一个小片段。 | 按作业要求完成积累和写作两个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