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传》观感
《切·格瓦拉传》-2008年 (网友推荐2011-3-28观后)
——切·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他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他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于1965年离开古巴,投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继续发动并领导推翻当地军政府的游击战。在玻利维亚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政府军杀害。
在线观影:《切·格瓦拉传》
上集(阿根廷)——古巴革命部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jId_VEQyCo/
下集(游击队)——玻利维亚游击队部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wT-T41BR8Y/
格瓦拉与卡斯特罗
影片拍摄手法类似纪录片,给人以真实感。但我花了很多天,断断续续地,终于看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上下集的《切·格瓦拉传》!
如何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我对这部影片(亦即对格瓦拉)的感想呢?我一直在彷徨,找不到更确切的词语来形容我的心情。
他有着最彻底的近乎偏执的“革命理想”,他心无旁骛的目标就是要解放所有受苦的民众。当看到政府盘剥和用暴力镇压民众时,他坚决主张用暴力反抗,这也是他组织领导游击队的原因,单纯而坚定。尽管随时面临极度艰苦和死亡,他依旧坚信胜利在望。即使死了,他也确信他们的行动能够唤起民众,最终跟他们一样起来推翻统治者,建立起自己当家做主的政府。
他是阿根廷人,却帮助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了新政权,并在其中担任要职。他完全可以留在古巴享有高官厚禄,但是他毅然放弃,跑到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领导那里的游击队抗击政府军,企图推翻那里的政府,开创新的革命大业。
在《下集》中他和他的部队越来越走投无路了,除了政府军的强大力量外,老百姓也不予支持,甚至为了保全自己而宁愿向政府军出卖他们。
在波利维亚峡谷的丛林里饥饿和伤病的他们被包围,全军覆没。他的腿被打伤,弹尽粮绝的他被活捉,被处决。这是整个影片最悲壮的部分,催人泪下。
看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我有些悲戚……这悲戚并不是来自对他不切实际的革命理想的共鸣,也不是来自对他偏执性格的欣赏,而是来自对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男子汉人格的敬畏!
理想,会赋予一个人强大的意志力,甚至会让人以超越常人的勇气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再前进、永不言败、视死如归!格瓦拉就是一个为理想赴汤蹈火的人。他毫无私心杂念地信奉暴力革命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是用全部鲜血,毕其一生,试图描绘一幅自己心中向往的图画——解放全世界的穷人!
观影后,我搜索了一些相关资料看到对格瓦拉不同的评价——
*传记《切·格瓦拉:一个偶像的人生、毁灭与复活》作者雷希纳多·乌斯塔里斯(曾近距离目睹了格瓦拉被枪杀)说:“埃内斯托·切·格瓦拉39岁就走完了游击战的英勇路程。迄今已经40年过去了。然而,他是“复活者”,作为具有绝对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共同理想的人的典范依然活着。就是今天,把他视为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楷模的仍大有人在。”
*该书责编说:“如果说今天时局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有适合武装斗争的地方,然而切·格瓦拉所体现的理想却并非因此而过时。切的模范形象为那些仍相信希望就是力量的人提供勇气。但“拿起武器”并非切的榜样作用的精髓,不是切的遗产的精华所在。该书着墨最多之处,是格瓦拉对智利矿工、秘鲁和危地马拉疯人院病人、墨西哥及马埃斯特拉山区农民的爱与奉献。”
*有人说:“格瓦拉无疑是拉丁美洲桀骜不驯、浪漫骑士化的游击战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继承人,在他前面则是卡兰萨、潘乔·比利亚和帕萨塔。当这个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端起长矛时,曼德拉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南非律师,南美洲诸多国家仍然是个分裂的前殖民地国家,整个拉丁美洲被形形色色的军人独裁政府占据。
*虽然格瓦拉被许多人视为英雄,但他的反对者们认为格瓦拉热衷于处死古巴革命的反对者是“他一生中不那么光彩的部分。”“仇恨是斗争的一个要素,对敌人刻骨的仇恨能够让一个人超越他的生理极限,成为一个有效率的,暴力的,有选择性的,冷血的杀戮机器”。
有人给格瓦拉贴上了一个“反社会的暴徒(sociopathicthug)”的标签。其它一些美国报纸的批评家也有同样的评价。
*周恩来对切.格瓦拉的评价(《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1年5月31日):
“他们认为不管有无条件,只要放一把火就可以烧起来,这完全是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
*还有人说“他的精神本质是,躁动的英雄主义的救世情怀,纯粹的理想主义的坚持者。”
*还有人说“他留下来的都是理想主义和罗曼蒂克的气氛。与其说是政治,不如说是文化。”
*还有人说“他成为一个介于神话和童话之间的英雄,一个性感的圣徒。”
……
而我要说的是: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后人坐在家里从容地写出来的,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是自己拼命走出来的。
格瓦拉是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纯粹的“自由斗士”。他不像卡斯特罗、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有“丰功伟绩”(打出自己统治的“家天下”),他就是一个独立于“共产国际”之外的执着地怀揣唐吉可德式英雄情怀并付诸行动的“自由斗士”!
他活着或者死去,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革命旗帜,哪怕那“革命目标”是一块虚设的里程碑,哪怕这旗帜已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也不管后来汇集到这面旗帜下的是些什么乌合之众。他,格瓦拉,依然是昂首挺胸,屹立不倒的英雄。牛虻,是小说中的人物;格瓦拉,是现实中的牛虻。他真是一个性感的圣徒啊!
任何人的思想和生命都会受时代的局限,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格瓦拉当然也是。但即使有缺陷,他的人格魅力还是那样灿烂夺目,令人景仰!
他埋葬在哪里?在玻利维亚拉依格拉的山岗上?还是在古巴的圣克拉市?我想他的灵魂会是飘忽不定的,这符合他的“游击”性格。
如果哪一天我能飞到他的跟前,我会为他献上一束爱的鲜花,久久伫立默默凝望……
文章后面的对话很有意思,汇集起来附在下面——
空垠昊渺2011-03-28 20:13:25
大姐成影视迷和评论家了!有钱赚吗?
博主回复: 2011-03-28 20:31:31
看他人故事,想自己人生……没钱也要活!
老樵2011-03-28 20:36:55
格瓦拉与卡斯特罗是战友,格瓦拉不死,一定是另一个卡斯特罗!
博主回复:2011-03-28 21:10:54
他不是卡斯特罗,他在一个地方胜利后,立即转战另一个尚未“解放”的地方,他就是喜欢“暴力革命”推翻政府,他不喜欢当政。
老樵2011-03-28 20:40:25
“瓦罐不离井台破,将军难免阵上亡”。格瓦拉一直以杀人为业---即所谓革命,最后被反革命的的抓住革了命,死的其所!
博主回复:2011-03-28 21:13:31
所有的暴力革命都杀人,历史上没有不杀人的革命。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把他放在历史上看,就是一个崇尚“暴力革命”的激进分子而已。
老樵2011-03-28 20:45:19
我不喜欢格瓦拉卡斯特罗、这些狗娘养的杀人犯的故事,我喜欢斯瓦辛格的故事。斯瓦辛格,一个外国的小混混,到了美国,当电影明星不说,最后还当上了省长。
博主回复:2011-03-28 21:17:18[删除]
施瓦辛格是现代电影明星和政治明星,和格瓦拉不同国家也不同时代。格瓦拉比咱的红军还“革命彻底”,他什么官也不想当,就想上山打游击,所以才悄悄离开“革命成功的古巴”,走向南美的丛林。
老樵2011-03-28 20:48:37
以后咱这里真的解放了,我支持我的孙子学习斯瓦辛格,到自由世界闯荡一下子!
博主回复:2011-03-28 21:19:14[删除]
不必等到“这里解放”,现在就可以帮助你的孙子闯荡自由世界啊!很多人都送子孙出去了。没有条件也可以考出去……走向世界好!
国在山河破2011-03-28 22:06:00
他的精神永垂,小民我也敬仰。但理性地看,他所帮助建立的古巴政权带给古巴人民更多的是苦难。所以自我救赎比被人施舍好得多。
博主回复:2011-03-29 06:03:44
有道理。
历史人物是被后人坐在家里从容地评价的,但他的人生轨迹是自己拼命走出来的。
MZ自制丶自由2011-03-28 23:15:18
要知道:没有家没有国家的概念这才是自由斗士
要知道:有些事有些人非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甘地的非暴力遇到的是英国 林肯这么仁慈的英雄对于联邦南部也无可奈何。。
----------不时喜欢到这个博客里面来看看 这里可以收获不少 呵呵 永远支持大姐
博主回复:2011-03-29 06:29:57
你说的:“没有家没有国家的概念这才是自由斗士;有些事有些人非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真是说到点上了。格瓦拉就是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自由斗士”。他不像卡斯特罗、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有“丰功伟绩”(打出自己统治的“家天下”),他就是一个独立于“共产国际”之外的执着地怀揣唐吉可德式英雄情怀并付诸行动的“自由斗士”!
(我要把这补充进正文,谢谢你的启迪)
老常头2011-03-29 08:19:45
这样的斗士其品格的高尚是无庸怀疑的,但我的理性在说:深幸有一,不望有二!
博主回复:2011-03-29 09:19:48
历史不会因为我们善良的愿望而统一并轨……
yezi2011-03-29 09:10:20
【 *还有人说“他的精神本质是,躁动的英雄主义的救世情怀,纯粹的理想主义的坚持者。”
*还有人说“他留下来的都是理想主义和罗曼蒂克的气氛。与其说是政治,不如说是文化。”
*还有人说“他成为一个介于神话和童话之间的英雄,一个性感的圣徒。”】对邪恶的分辨需要有建立在卓越信仰之上的价值观。邪恶每每都是以诱人的魅力出现的,否则浮士德不会在抵御魔鬼种种诱惑后,还是最终对魔鬼的诱惑喊出了“你真美啊”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博主回复:2011-03-29 09:25:54
善恶没有清晰的分界线,如同纯黑与纯白之间有无穷的灰色地带一样。
当我们看万花筒时,能够随意挑选花色图案吗?我们只会对意外出现的任何一种图案惊叹不已——原来那些不起眼的彩色透明的碎屑竟然会这样排列的啊……
yezi 2011-03-29 09:20:30
当年东欧的愤青曾经把穿有印着格的头像的体恤衫招摇过市当时尚,柏林墙倒后,这成了笑料。而今天,在中国,夏天时,在许多场合,我又看到了中国的愤青把穿有印着格的头像的体恤衫招摇过市当时尚。
博主回复: 2011-03-29 09:31:28
因为年轻人把格瓦拉当做“摇滚”的旗帜。这倒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传承。就像黑人拳击冠军泰森在健壮的三角肌上纹上了毛泽东的头像!
yezi 2011-03-29 09:46:22
【牛虻,是小说中的人物;格瓦拉,是现实中的牛虻。他真是一个性感的圣徒啊!】当年我对牛虻的崇拜到了痴迷的地步,能大段大段地背诵《牛虻》中自己以为表现牛虻桀骜不驯,气盖山河英雄主义的文句。我肯定当年的我也会像今天的愤青那样以穿一件印有格的头像为自豪。……但今天的我被“暴力”学说、主义血淋淋地洗礼过了后,我再也不会【为他献上一束爱的鲜花,久久伫立默默凝望……】,再也不会认为【他的人格魅力还是那样灿烂夺目,令人景仰】!而是认为这是一个悲剧人物,是建立在暴力学说上的所谓“解放全世界的穷人”的理想的牺牲品。
博主回复:2011-03-29 10:08:41[删除]
你不会,我也不会,像愤青那样穿什么头像体恤衫。
我的话是说我的感受,当然不是对他的暴力学说,而是对他的人格魅力。悲剧人物也有魅力,悲剧色彩使他甚至比别的人物更有魅力!格瓦拉的确是“性感圣徒”,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我对他没有你这样的绝对化的评价。
漫游者2011-03-29 10:03:18、
一个是'自由战士式'的毁灭者,一个是借自由之名而独裁者
博主回复:2011-03-29 10:09:29、
你的话简洁而精确!
yezi 2011-03-29 10:24:13、
【善恶没有清晰的分界线,如同纯黑与纯白之间有无穷的灰色地带一样。】
非常典型的二战后弥漫西方的价值崩溃后的虚无主义认识。
博主回复:2011-03-29 11:11:48、
哦?我还真不知道呢!我竟然可以归类于“价值崩溃后的虚无主义”,还是“二战后弥漫西方的”?我是1945年生人,恰恰是“二战后”,看来是被伦敦的“毒雾”弥漫着了……哈哈!
yezi 2011-03-29 10:45:15、
这是一部泯灭人性,亵渎美好的邪恶影片!
博主回复:2011-03-29 11:08:14
你看过啦?那只是一个人的传记片啊!呵呵!
野狐参禅2011-03-29 12:29:50
一个洋李逵。
一个西方的波尔布特。
博主回复:2011-03-29 13:08:34
“洋李逵”倒是形象。
“西方的波尔布特”也说的是他吗?不像。他没有掌权。至少电影里没有这样描写,其他中外评论里也没有看到。也许是我漏掉了什么?
不为浮云遮望眼2011-03-29 12:54:06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后人坐在家里从容地写出来的,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是自己拼命走出来的。
格瓦拉是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纯粹的“自由斗士”。他不像卡斯特罗、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有“丰功伟绩”(打出自己统治的“家天下”),他就是一个独立于“共产国际”之外的执着地怀揣唐吉可德式英雄情怀并付诸行动的“自由斗士”!
他活着或者死去,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革命旗帜,哪怕那“革命目标”是一块虚设的里程碑,哪怕这旗帜已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也不管后来汇集到这面旗帜下的是些什么乌合之众。他,格瓦拉,依然是昂首挺胸,屹立不倒的英雄。牛虻,是小说中的人物;格瓦拉,是现实中的牛虻。他真是一个性感的圣徒啊!
任何人的思想和生命都会受时代的局限,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格瓦拉当然也是。但即使有缺陷,他的人格魅力还是那样灿烂夺目,令人景仰!
他埋葬在哪里?在玻利维亚拉依格拉的山岗上?还是在古巴的圣克拉市?我想他的灵魂会是飘忽不定的,这符合他的“游击”性格。
如果哪一天我能飞到他的跟前,我会为他献上一束爱的鲜花,久久伫立默默凝望……】
——我自幼——至今的偶像!
博主回复:2011-03-2914:02:23
谢谢分享和共鸣!
我觉得格瓦拉象征着自由斗士的精神,他不被卡斯特罗的新国家的官职所吸引和诱惑,他要寻找自己的路。这点在所有所谓“革命夺权成功”者身上都难以看到。所以后来有很多青年人崇拜他,其实崇拜的也许就是这种不屈服于权威和不迷醉于享乐的个人意志罢。
滨江望月2011-03-29 14:03:02
*周恩来对切.格瓦拉的评价(《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1年5月31日):
“他们认为不管有无条件,只要放一把火就可以烧起来,这完全是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
----------------
我同意周的评价。
如果补充一点点我的个人看法,那就是:他是一个有个性,有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慷慨献身的男人。
博主回复: 2011-03-29 14:08:06
“他是一个有个性,有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慷慨献身的男人。”
——同感!
yezi2011-03-29 20:13:41
“切.格瓦拉”是一个人格扭曲的人,精神不健全的人,我看不出他的“人格魅力”表现在何处。他的外表的确有明星的魅力,所以穿有他头像体恤衫的愤青以女性为多。【他是一个有个性,有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慷慨献身的男人】,希特勒当年也被疯狂崇拜的国人这样看待。
博主回复: 2011-03-29 20:33:19
他和希特勒不能相提并论吧?你拐的弯太大了些……
yezi 2011-03-29 20:17:39
【你看过啦?那只是一个人的传记片啊!呵呵!】我发言首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对象,研究对象后才敢说几句。
博主回复: 2011-03-29 20:38:05
谢谢分享
yezi2011-03-29 20:22:43
网管把我关于“格”的几条看法删除,也恰恰说明我与共产主义暴力主流意识形态的格格不入。我是应该欣喜还是悲哀?
博主回复: 2011-03-29 20:38:52 [删除]
不知道删去了什么,可否重发?
yezi2011-03-29 20:32:29
【他的精神永垂,小民我也敬仰。】:腐朽!【但理性地看,他所帮助建立的古巴政权带给古巴人民更多的是苦难。】:这就是切.格瓦拉的精神理想的缩影!【所以自我救赎比被人施舍好得多。】:已有精彩的萌芽。所以朋友,你的思想和目前许多人那样:混乱!
博主回复: 2011-03-29 20:44:33
谢谢评论。
文章开始我说了“如何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我对这部影片(亦即对格瓦拉)的感想呢?我一直在彷徨,找不到更确切的词语来形容我的心情。”这种彷徨可能使我的思路和文字显得凌乱,使读者摸不到我的脉络,感到了一种含糊或混乱,这是我描述水平有限造成的。
抱剑听风2011-03-30 01:20:35
从人性或人格的角度,基本理解并认同博主的情感所在。
但同基于此,有些疑问,暂存于下:
1.艺术真实有别于历史真实,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在此探讨的内容,究竟属于影评还是史评?假如是后者,那么是否有必要首先修正由电影艺术感染力所造成的情感“错位”(相对历史真实而言)?当然,必需承认,我并未看过此片,亦未深入了解南美历史真相,因而无从展开深入对比。
2.同样需要定位的,是我们是在谈政治(包括军事手段),还是探究人性?对前者,我们无法抛开某些群体意识的存在而就事论事,对后者,则反倒是要完全摒弃五花八门的各式“主义”的干扰,仅从个体的角度去审视目前。当然也有一种兼具二者的人性化政治谓之“自由”,但我并不认为那是博主阐述的重点。
博主回复: 2011-03-30 07:45:49
1、我在观影后搜索了大量对格瓦拉的评论,文中引用时不想费笔墨说出处,仅以“有人说”带过。我是参考了各方评论,然后得出我自己的感想(感性和理性成分都贯穿其中)。
2、据介绍这部片子是美国/法国/西班牙/阿根廷合作拍摄的。我认为是比较真实可靠的,并非艺术加工走形了的。
3、我评价格瓦拉更侧重的是他个人的特质,而不是他的“革命”。即我文中所写的“看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我有些悲戚……这悲戚并不是来自对他不切实际的革命理想的共鸣,也不是来自对他偏执性格的欣赏,而是来自对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男子汉人格的敬畏!”这正是我的重点所在。如我在一回复中说的:“我觉得格瓦拉象征着自由斗士的精神,他不被卡斯特罗的新国家的官职所吸引和诱惑,他要寻找自己的路。这点在所有所谓“革命夺权成功”者身上都难以看到。所以后来有很多青年人崇拜他,其实崇拜的也许就是这种不屈服于权威和不迷醉于享乐的个人意志罢。”
4、文章开始我说了“如何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我对这部影片(亦即对格瓦拉)的感想呢?我一直在彷徨,找不到更确切的词语来形容我的心情。”这种彷徨可能使我的思路和文字显得凌乱,使读者摸不到我的脉络,感到了一种含糊或混乱,这是我描述水平有限造成的。
抱剑听风2011-03-3001:21:34
我所理解的世界其实简单,它循其历史主流,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人,一个怀抱爱心,一路抛洒,希望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片仅属于自己的土地,并在这片土地上安居的同时,会善待每一位邻居;另一个,则高举恨的屠刀一路劈杀,希望斩尽沿途所有异类,用力量将世界按自己的理想大同于天下,万涓归一。
二人背向而行,分别走向两极,当在地球的另一面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他们错失了握手的机会,于是再次渐行渐远,终于走向自己的反面,乃致周而复始,征战无穷……
博主回复: 2011-03-30 08:00:49
你的描绘非常生动形象,像一幅动画……走向两个极端的英雄人物……
我认为你说的两种人都堪称英雄,对社会人群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英雄。这样的人在史册中占了很重的比例。而芸芸众生则是他们庞大的的陪衬,像显微镜下的细胞液对于细胞核,分别不停地向这边或向那边,或靠拢,或离散。他们在征战中用血肉扮演着助力和炮灰的角色,同时兼顾塑造自己最最平凡低俗的多彩人生。
yezi2011-03-30 07:37:45
在位的独裁者和暴君、雏形的独裁者和暴君、隐形的独裁者和暴君,他们共同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以及行为方式有异床同梦的共同点:自大狂:总以狂妄组成灵魂的元素;嗜血:喜以暴力为理想实现的手段、喜以暴力刺激为感官的愉悦;煽情:善以伪装迷惑世界、善以谎言愚昧民众、善以蛊惑教唆懵懂者。
博主回复: 2011-03-30 08:24:23
我在博文中已提到格瓦拉的偏执性格,当然还没到精神病的程度。至于在位的暴君独裁者,我是不把他们和格瓦拉相提并论的,还有崇拜格瓦拉的人和格瓦拉也不是一回事。就想打着马克思旗号干事的人和马克思两码事一样。各负其责。
yezi2011-03-30 07:42:13
几年前看过关于“格”的纪录片,黑白的。故事片和纪录片都看一看更好利于“说几句”。
博主回复: 2011-03-30 08:26:59
没看过纪录片,我不是格瓦拉研究者,只是观影后走马观花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大概了解了不同的评价而已。不想深入搞“格瓦拉研究”。
yezi2011-03-30 10:44:52
我同意“理想”具有赋予一个人建立“视死如归”的魅力。但我看了影片后想到的首先是那些为了在人们心中建立“非暴力、人性、爱……”的视死如归的传教士,他们常常是一个人赤手空拳(没有切.格瓦拉手中那种壮胆杀戮的武器),怀揣《圣经》单独前往南美丛林、非洲大沙漠……跋山涉水,经受着自然与他人横加在他们生命面前的种种威胁、危险,治病、办学,传教,把开化、救赎与复活带给苦难和蒙昧的人们。
我常常想:为什么同看一部片子,呈现在灵魂中的意象与思考是不一样的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博主回复: 2011-03-3012:18:13
你把他和传/教/士相比,那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人生不可能都选择同一条路。就人性的奇妙多彩来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几乎没有可比性。这就是我观察社会和人性的“万花筒准则”。
yezi2011-03-3010:49:49
[我自幼——至今的偶像!]
哦,我现在明白了所以才有如今的【文革“文攻武卫”我的体会就是——处决最有效。】
和【“文革”“文攻武卫”留下的习惯——“就地处决”多省事儿……】的狂妄和残忍。就像40多年前我的青春时期,在《共产党宣言》的煽情下,内心天天都燃烧着要冲向巴士底监狱杀尽反动派“解放全世界的穷人”的狂妄激情和泯灭人性的英雄主义的残忍!!!
博主回复:2011-03-3016:05:31
你这些话和我的文章关系不大,像是“不为浮云遮望眼”博客里说的话,你若发到原作者博文后面好像更妥?要不我告知他一下,请他回答?
yezi2011-03-3010:56:13
我指出的“混乱”是对“国破山河在”而发的感慨。
yezi2011-03-30 11:02:13“格”不具有内在人格魅力,但具有外在明星魅力,所以穿着印有“格”头像体恤衫的多为女性。
博主回复: 2011-03-30 12:21:08
所谓“魅力”对不同的人发生的效应是不同的。容忍差别吧!不仅仅指性别差异。也不必用你的眼光去揣度他人动机。
yezi2011-03-3011:17:48
纪录片少一些文学性、艺术性的煽情。那是电视台主流媒体为纪念“格”而播出的。从主持人的“前言”明白了:为的就是在新一代中宣扬博主观影后所接受的那些理念和精神。它们是主流意识形态细胞织体的元素。
博主回复: 2011-03-3012:33:28
请你别把我和“主流意识形态”牵强地扯在一起,就像你先前把我归入“非常典型的二战后弥漫西方的价值崩溃后的虚无主义认识。”一样。我不喜欢归类,我不喜欢给别人贴标签,更不喜欢别人给我贴标签,你是不是当老师留下的职业病?恕我直言啦!
我总觉得一部《格瓦拉传》电影观后感不至于让你那么兴奋,仿佛找到了批判的对象了?我想你不是非要我和你统一认识不可吧?我的感想就是我的感想,不会涉及更广泛的意识形态、主流意识、理念啊、主义啊、精神啊……我就是我,一个小小的大脑装得下的那点遐想(瞎想),不至于让你这么操心吧?谢谢了!
不为浮云遮望眼2011-03-30 14:52:37
对于人类中的垃圾(所谓“人渣”)——“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党卫军、“皇军”、土匪不杀的一个不剩——“和平”是绝不可能的!文革也一样:你不杀死敌方——你就得死!所以,必须尽可能多的杀死敌人!若“心慈手软”——我早没了……
听佛如是说:“惩恶即是行善!”——所以我“杀人不眨眼”呢……
我的英雄偶像——都是杀人不眨眼的……
请参阅我:《“常”悟本“道”学牧师——你是“人”,何须“做”?》、《汤一介“文革”是江青鹰犬》……
还有《从道德崇拜到极权主义》(现名:红卫兵是怎样被培养出来的?)、《“渔阳鼙鼓动地来”》、《人民日报:“党的恩情比海深”》、《谁是当今“姚文元二世”?》……
博主回复: 2011-03-30 16:07:05
谢谢说明。
流线与方块2011-03-30 19:28:41
从以上争论看出,这个人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当然,几乎所有政治人物都有争议,但对他的争议更大。尽管,有说法认为自由需要流血,但自由和民主从根本上看是需要理性。
博主回复:2011-03-3020:16:25争议,是因为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其实人还是那个人,事还是那些事。
至于争取自由和民主的道路、手段,各地也会不同,天、地、人,变幻无穷,谁又能预测呢?
yezi2011-03-31 11:19:00
[不至于让你这么操心吧?谢谢了!]的确操心了,因为是朋友之故。出现这样的“操心”是正常的,如果清一色的簇拥和鲜花那才是不正常的,是应该警惕的。既然已经操心了,就再操心一次吧:虽然佛洛依德的学说已是被公认有误区有局限被批判的陈迹,但还是可以解释一些现象的----例如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无法在现实中兑现的欲望、渴求、崇尚、追求等等,往往会通过变异的方式(如,游戏、梦境、共鸣等)来实现,所以不要对自己的“共鸣”不以为然地视为【一个小小的大脑装得下的那点遐想(瞎想)】,我不反对由这样的变异途径的兑现,因为它是健康生命得以保证和延续的必要。我的意思和愿望是提请相关者要反思:我为什么会对这个、那个共鸣的更深刻的原因,就像我经常反思我为什么会反对这个、那个的更深刻的原因一样,如果使人感到【我想你不是非要我和你统一认识不可吧?】,那一定是我没有做到一个jdt应有的谦卑,我在这里表示恳请宽恕。并向sd请求忏悔。
博主回复: 2011-03-3121:57:15
谢谢指教。
yezi2011-03-3112:29:51
1、【文革也一样:你不杀死敌方——你就得死!所以,必须尽可能多的杀死敌人!若“心慈手软”——我早没了……
】,谁给你权利视对方为“敌方”“敌人”:mzd?malie主义?佛理?民主法理?还是暴力gczy?那“早没了”的和“我早没了”还在的,都是一样的非民主普世价值的存在,不值得庆幸和沾沾自喜。
2、【听佛如是说:“惩恶即是行善!”——所以我“杀人不眨眼”呢……】,这里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将其视为“因果关系”,也许是无意中逻辑思维的混乱,但不排除也许是有意通过贴金的方法来阐述暴力观点的所谓正义和神圣,还有也不排除通过当下愤青惯用的张扬和狂妄的手法来一点标新立异的“穷现”。但这又不符合“渴望民主”的那个民主的精髓?……罢、罢、罢!
3、【我的英雄偶像——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什么这样鄙视作践自己本该独立的灵魂!将自己置于“我的杀人不眨眼的英雄偶像”的脚下去匍匐着吮吸舔吻,是因为那个“早没了”的在黄泉下的仇恨诅咒或悲鸣哀泣在被自己鄙视的自我灵魂中燃烧的激情所致?……罢、罢、罢……
yezi2011-03-31 12:45:24
主观上的“不为浮云遮望眼”的自信独立的自我表白,被客观现实中狂妄张扬导致的“遮望眼”讽刺了……
yezi2011-03-31 17:47:51
补充:【文革也一样:不杀死敌方——你就得死!所以,必须尽可能多的杀死敌人!若“心慈手软”——我早没了……】。用这样杀戮的方法庆幸自己没有“早没了”,不由使我想到:
1、看来保住命还是最值得的事,哪怕挡箭盾牌上铿锵有力地刻着“为了理想而不惜奉献整个生命”,戏剧性的是:被杀死的对方的挡箭盾牌上也刻着“为了理想而不惜奉献整个生命”。这究竟是一种幽默的个体存在的艺术表现手法呢?还是一种非人性、非理性存在的讽刺的表达?至少建立在杀戮他人这样的庆幸上的没有“早没了”,似有不登大雅之堂的猥琐之嫌。
2、【听佛如是说:“惩恶即是行善!”——所以我“杀人不眨眼”呢……】。这样的贴金法曾相识曾熟悉,当年,红卫兵先读一段毛语录(贴好金),然后为非作歹,十恶不赦就心安理得了,因为他们坚信是在为真理而战斗。由于是灵魂被整个洗染,后人谅解了他们,但今天他们自己没有权利将别人的宽恕再在今天去有意贴金而再度“杀人不眨眼”地去“为非作歹、十恶不赦”,哪怕他们狡辩只是指精神层次上而言。
3、林肯当年打败南方军后,就是本着将要建立的民主国家的民主精神内核之一的人性,放了南方军将领李,让他回家安度晚年。虽然他后来被主张分裂者刺杀,但他灵魂中具备的民主国家的民主精神内核之一的人性,是不朽的,他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不可能在黄泉后悔而残忍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杀死敌方——你就得死!所以,必须尽可能多的杀死敌人!】”你看,我因“【心慈手软】”所以“【我早没了】”。我不以自己把林肯作为偶像为可耻,就像有人不耻自诩自己的偶像“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一样。是啊,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崇拜什么样的偶像!
yezi2011-03-31 17:52:18[回复] [删除][举报]
一个无意或有意将纳粹冲锋队及其后来的党卫军、“皇军”、土匪”的暴力杀戮理论精神武装自己的灵魂,并又以这样的理论精神必然导致的嗜血手法誓言要杀尽“党卫军、“皇军”、土匪”,这样的场景实在有些戏剧性,已被埋葬在历史黄泉下的党卫军、皇军”、土匪是不是有权利也有理由表面愤愤然,内心窃窃喜地蹦出两个字:闹剧!!!
博主回复: 2011-03-3122:02:08
以上评论与我博文离题太远,恕我不予回复。请移步到“不为浮云遮望眼”博客继续讨论。
-------------------
不为浮云遮望眼2011-04-01 11:48:05
yezi:
人——尽现本像,即可。
王朔每言“别把我当人”、“我是流氓我怕谁?”“一点儿正经没有”……
王蒙言《躲避崇高》……
这就对了……
——真是,你系何物——“装什么大瓣蒜”????
——一“做”——“做秀”、“做假”、“做伪”……你还是“人”么?
无论你多么“义正辞严”、“道貌岸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别演戏了……
一位友人言:
多年来,但凡听见有人要别人——“先做人,后做事儿”——我立马闪开!
——这号人,无一不是骗子……
突然想到大学时,同舍沈##同学经常戏言“做(助)人为乐”——我们先是一楞,然后,全笑翻了……
老北京有话:“老公公坐摇篮——装孙子”;“臭嘴缝进裤裆里——装 B!”
不为浮云遮望眼2011-04-0111:52:16
yezi:
我的微博:
汤一介那帮“国学大师”、“太师”——都是只会“棺材学问”的“木乃伊”……“上当受骗——自觉自愿”。穷疯了的狗屎教兽——没准还与李一“猫鼠一窝“呢……”(他还是李一的“学术大师顾问”,照片附后)
一位名“helenlele”的小“粉丝”回复我的微博:
“用语言犀利证明你思想尖锐,擅自菲薄一位你不了解,不认识的国学大师只能说明你的自负,思想的穷酸。”(9月3日20:41)
(当那堆老鳖——在“梁效”风光无限时,她尚未出世。对“偶象”当年的“鹰犬事迹”——自然“闻所未闻”——不然,何至昏“迷”至此?)
对这号SB,我只好回答:“你懂个逑!”
——你又不是我小秘——咋知道我对这老鳖“不了解,不认识”呢?
汤一介——这位当今声名赫赫的“国学大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文革”时,他与冯友兰、周一良、季羡林等人,都是江青“梁效”班底——“批林、批孔、批邓”的鹰犬
——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他们以刀笔杀人,逼人命无数!血债累累……
还砍杀到江青最切齿痛恨的邓小平头上……
那时我看他们的“雄文”——多了:广播电台首播“梁效”;《人民日报》头版“梁效”;《重庆日报》还是“梁效”……
所以,江青“四人邦”一垮台——汤一介、周一良、季羡林等,都没好果子吃
——写出中国历史上最没“人格”、但最有“学术功底”的检查……
还好,邓小平没对他们这些江青走狗——“斩尽杀绝”——最后“放了一马”
——让他们有了婊子从良、东山再起、衣冠沐猴、粉墨登场、颠倒黑白、欺世盗名的新“机会”
“五四”运动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香山,卧佛寺宾馆;我与上海萧功秦同住一室)
——汤一介是与会代表之一,我也是;他发言,我也发言;与他那些四平八稳、不咸不淡的屁话相比,我的更一针见血;
连他老婆、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乐黛云,也与我同组研讨“五四精神”与当下时局的“关系”;一位赶来会场,向我请教的北大女生——也因之在乐老师房间,借住了一宿……
这些事儿,那个SB是不懂滴:
汤一介从江青鹰犬,变成李一走狗——不就换一个给“狗粮”的主子么?——顺理成章么?
狗,也得谋食——是不是?……
你崇拜的,不一定就是“大师”——没听说过“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发亮的,不一定是金子”喔……
至于你是“谋道”?还是“谋食”——与我无涉……
没人说你“穷酸”——你可自栩“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