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将、镇北大将军王平
三国大将王平声名鹊起三国文化之乡指日可待
“中华巴渠文化千里行—走进三国大将王平故里•和乐乡”大型文化采风活动成功举办
沉寂千年的“镇北大将军王平”,将重新荣耀故里,福泽黎明百姓。
【中华巴渠文化网讯龚兢业/摄影•报道】家喻户晓的三国名将王平,在被故乡冷落了1700多年后,而今重新声名鹊起,被视若璀璨明星。2010年6月26日,当天南海北的宕渠儿女欢聚于成都金牛宾馆,隆重举行宕渠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之时,来自三国大将王平故里——渠县和乐乡党政一班人几乎全部亮相于金牛宾馆,会议破例安排了和乐乡党委书记王小波在会上发表5分钟演说,他抛出了打造三国大将王平故里、开发乡村旅游文化这张牌,引起大家的倾情关注。
2010年7月8日,应和乐乡邀请,由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和宕渠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中华巴渠文化千里行——走进三国大将王平故里•和乐乡”大型文化采风活动成功举办。从成都赶回的宕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文渠、副主任罗洪忠;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龚兢业,市文化发展研究会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宗原、周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全国;渠县的苗冰、杜荣、李炼、沉然等文化研究人员参加了采风活动。渠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邹卫,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向琼等领导接见了采风团人员。
戴文渠(右二)等在和乐乡党委书记王小波(右一)、乡长王朝霞(右三)陪同下参观避暑胜地龙滩湖
避暑胜地龙滩湖
弯弯的流江河绕过和乐乡场镇
采风团一行20余人不顾高温酷暑,深入和乐乡龙滩湖等自然风景区和三国大将王平故居、千年石刻西阳洞、王平古镇建设现场等各个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下午,采风团一行与和乐乡党政领导及群众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和乐乡党委书记王小波介绍了乡情,和乐乡乡长王朝霞介绍了王平故居打造情况;来自王平故乡的群众为大家讲述了王平的传说故事。采风团人员先后发言,就挖掘、研究、传播、发展和乐乡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进行了研讨,对和乐乡打造王平故里、开发乡村旅游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俯瞰王平故居—将军沟
王平故居—将军沟(前有将军帽山形,中有一柄剑)
“三国文化之乡”的打造已奠定了基础
专家学者认为,王平作为三国名将,不仅军事才能超群,而且人格品性崇高。他作为达州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名赫赫武将,创造了“六个第一”,留下了众多的传说。和乐乡已经为全面打造王平故里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完全可以支撑起“中国•巴渠三国文化之乡”的命名。大家建议,打造“三国文化之乡”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创新发展,要站在全市乡村旅游的大局势中来发展,要借鉴外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来发展。
千年石刻西阳洞
团结务实、充满活力的和乐乡党政领导对打造“三国文化之乡”充满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沉寂千年的“镇北大将军王平”,将以其赫赫战功重新荣耀故里,并以“忠勇严整”之崇高品德,光耀于和乐大地,造福于黎明百姓。
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苗冰主持了座谈会。
走进三国大将王平故里座谈会现场
王平简介
蜀汉将军王平
[1]王平,(?-248)字子均,三国时蜀汉将领,籍贯[益州]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安汉侯。为事实上诸葛亮第一军事接班人。
生年不详,据《三国志·王平传》载,王平从小寄居外祖父何氏家,先姓何,因此有史籍又称王平为“何平”。长大后复姓“王”。 王平墓在今四川南充永安镇。
王平最初投奔曹操,在汉中之战时投降于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随马谡防守街亭,因其卓越的见识和在撤退时的出色表现被诸葛亮赏识,得到破格提升。之后,王平在第四次北伐时成功防守住了魏将张郃的进攻,在诸葛亮去世后帮助众人平定了魏延之乱。蒋琬执政初期,王平协助吴壹防守汉中,后升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成功防御了魏将曹爽的大规模伐蜀行动。
王平初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通晓汉中地理,在汉中之战时被任命为徐晃的副将,因受徐晃排挤而投降刘备。后随诸葛亮南征、北伐,多次受命执行任务,表现十分活跃。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在蒋琬的推荐下,到永安防守吴国。
年表
216年,曹操占汉中,王平随杜濩、朴胡到洛阳,成为一名代理校尉。
218年,追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在此战中投降刘备。官拜牙门将、裨将军.
大将王平
228年,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派参军马谡把守战略要地街亭,王平为马谡先锋。马谡察看地形后,不听王平一再劝阻,舍水上山。后蜀军水源遭断大败,士卒离散。唯王平领本部千余人虚张声势断后,收拾败军徐徐而退。之后因功破例升为参军,统五部兼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231年,蜀军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再出祁山,王平为无当监,驻守南围。魏将张郃数万大军引军进攻,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胜,被王平所领无当飞军乘高布势射杀。
234年,蜀军第五次北伐。8月,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退。魏延之乱,因王平的努力,先登后用攻心计一战而定。不久,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扎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237年,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
238年,大将军蒋琬驻沔阳,王平任前护军,署理(代替管理)大将军(大司马)府中事务。
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244年,魏帝命曹爽伐蜀。王平兴兵据势,大挫魏军。
248年,王平去世,儿子王训继嗣。
历史评价
陈寿曰:王平忠勇而严整。
时人云:王句张廖《华阳国志》
蜀国后期,原有的著名将领先后去世。当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这三员蜀将名声都很大,也都建立了不少功劳业绩。王平一生戎马,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过十个。但是,经他口授、别人录写的公文书函,却都有见地,有条理。据记载,他无论是行军途中,或是驻守营地,总是让人给他念《史记》、《汉书》中的本纪列传给自己听,别人给他念完后,他不但能完全记忆下来,并能对每一个人物的得失、优点与缺点作出评价,从中吸取教训。王平遵守法度,说话严正,从不戏谑。从早到晚,正襟危坐,没有一点武将的轻躁之气。不过,有时,他的性情狭隘多疑,为人也偶有自轻之处。这应该是一个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