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生“少子化”的社会根源 日本少子化剧情av系列

日本产生“少子化”的社会根源

一、传统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原因

1.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抑

日本的母系社会,只停留在久远的传说里,一部日本文学史记载了女性不尽的哀怨,被日本引为骄傲的“平安时代”(749—1192)的才女们,不管是《蜻蛉日记》的藤原道纲母还是《源氏物语》的紫式部都没有理想的婚姻,只能在作品里抒发自己的感情。大量的古代女性恋歌,真实地记录了被压抑的情感。近、现代描写压迫女性的作品数不胜数,民俗谚语中反映对女性不公的条目更是随处可见,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做女人的痛苦与无奈。战后,时代虽然有所改变,但,对女性而言,在工作报酬、养老保险、婚后就业、产假育儿、保育设施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倾斜政策。由来已久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挤压,形成了扭曲的恋爱观、生育观,致使为数众多的女性远离婚姻、生育。

2.“武士道”与“骑士道”

在长达千年的军事封建统治其间,由男性组成的“武士阶层”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男人至尊、女人至卑,没有“尊重女性”的概念。日本有这样一个故事:“春季插秧,一位活泼、美丽的少女,把秧苗扔向稻田,刚巧扔到过路的头戴斗笠的黑衣人身上,按本地风俗,秧苗扔到身上是喜庆的事,哪知被打中的是个武士,武士抓住这位少女,全然不顾惶恐的哀求,手臂一挥,花儿一样的少女无声倒下了,武士收起带血的刀,扬长而去”。可能只有日本才有这样恐怖的故事。在封建时代,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物,哪怕她是高官的夫人。1912年,明治天皇驾崩,乃木希典大将痛苦至极,准备自杀殉主,但,要妻子同他一起剖腹自杀。其动机不外乎把妻子作为自己的随葬物品而已。

西方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在作战勇敢、对主人效忠方面与日本武士大致相当,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与日本武士截然不同的特点是对妇女的尊敬和崇拜。骑士们把心中的女性当作神圣的“女神”来供奉。为了得到淑女的芳心,勇敢异常,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骑士们的那种爱情至上的思想影响了欧洲社会对妇女的态度,成为了绅士风度的源头。

在漫长的封建制度下,“男尊女卑”已成为日本的常理,重压之下的女性虽有怨言,也像对待日本多发的自然灾害一样习以为常。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日本女性接受新事物快,视野扩大,以他国文化、他国男人与本国的进行对比,出现了令日本男人尴尬的现象。据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报道,近几年,让英国单身汉喜上眉捎,有相当数量的日本职业女性跨洋过海奔英国而来。日本有3000万单身女子,对英国单身汉需求旺盛。一家名为“姻缘日本”的婚介所,就有超过1200名日本女性的资料。在日本女性眼里,英国有“Ladyfirst”的传统。英国男人彬彬有礼,尊重女性,重视家庭。英国男人觉得日本女性小鸟依人、温柔体贴、经济独立,但又不咄咄逼人。尽管日本有40%的男性还是单身,“孔雀”,照样西飞。

二、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因素

1.求时尚的现代女性

自从1985年男女工作机会均等的法案通过之后,女性就有机会独立工作谋生,这意味着女性用不着必须结婚生子。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时尚杂志《更多》其读者群的82%为二十多岁的女性白领,她们最关心的就是时尚。这些年轻女子大多与父母同住,因此每月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在时装、化妆品和社交上。通常将主要开销都用在自己身上的这一代年轻女性称之为,“自私的一代”或“追求自由的一代”,为此,选择独身的日本人不断增加。据法新社调查,“25岁—29岁之间的日本男性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从1975年的48.3%猛增到2000年的69.3%。女性独身人口的增加更为迅速:2000年,25岁—29岁之间的女性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为近54%,而75年这一数字仅为20.9%。可以说,“拒绝生儿育女”一族的日益壮大是降低日本出生率低的重要原因。

2.夕阳西下的“大男子主义”

战前,在日本的大街上经常看到,身后背着孩子,前面抱着包,迈着小碎步,紧跟着空着手走在前面的丈夫的妇女。战后,这种现象基本消失。过去男子向女子求爱,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请你一辈子为我做饭”。女子听后,一般都感动万分,胜似现在的999朵玫瑰。不知从何时起,再说这句老话,就会让相当多的女性避而远之。在日本有相当多的男人以母亲为楷模来选妻,希望妻子婚后放弃工作,相夫教子、照顾公婆、谨慎持家。而女性们想寻找一个能让她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婚姻伴侣。她们想要一个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完美的婚姻,青年男女的想法相去甚远。另外,男子们忠于会社和事业,格外立理直气壮,缺少必要的时间谈恋爱、培养感情。并且,常以“大男人”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对女子们的心理感受茫然不知,缺少必需的恋爱技巧。这些都成为成婚率低的重要原因。

3.不安全的社会环境

在日本学校里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暴力事件经常发生,是由来已久的一个恶习,让家长伤透了脑筋。明治时代,嘉纳治五郎创立“柔道”的初衷之一就是教导挨欺负的弱小学生如何利用身体技巧打败强壮对手。100多年来,学校暴力虽然有所改观,但,仍严重存在。在2001年,日本国甚至还修改了法律,将免予起诉的年龄从16岁下调到14岁。其后,仍不时发生诸如,学生之间相残至死的恶性案件。此外,忍受不了生活的压力,青少年相约集体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社会环境令人堪忧,就在下调起诉年龄的法律开始实施的那一年,一名男子闯入池田的一所小学,用刀刺伤23人,其中8人不治身亡。04年9月,两个小男孩儿被绑架后又遭撕票。面对校内外不安全的治安现状,日本厂家,瞄准需求,开发了一种电子芯片,将芯片装如学生的书包,如有情况能通过无线接收迅速知道学生的下落。前不久,有家厂商受驻伊拉克美军防弹衣的启发,开发了学生用的“防刀运动衫”,购者纷至沓来。目睹养儿不易的现状,让准备生育的青年男女望而却步。

三、“少子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人口锐减的冲击波

“少子化”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冲击就是使国家经济能力下降。经济学家们纷纷预言:“到2009年,日本将进入‘负增长’时代,到2023年,日本国民收入将减少15%”。到2025年,日本的总人口虽与目前相差无几,但,年龄结构却发生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那时的日本将以国民平均40岁的年龄与人口老化的“大哥大”国家意大利一起排在世界首位。随着未成年人口的减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成倍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与实质劳动人口的比率,会从目前的4.3人,减至2人。也就是说,2000年时,大约4个劳动力抚养1个依靠年金过活的非劳动人口的话,到2025年,变成由3个劳动力支撑1个老年人的状况。由此导致社会福利、财政状况恶化。劳动力降低、储蓄率下降、市场规模缩小、最终必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活力与实质的经济增长率。这是最令日本政府担心的问题。

2.饱食的“NEET”族

“NEET”(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Training)就是不上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在厚生劳动省04年9月发表的《劳动经济白皮书》中,将NEET定义为“15岁---34岁,未婚,不上学也不从事家务劳动的非劳动者”。白皮书中统计,目前日本共有NEET青年52万人。日本是勤劳的民族,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和战后经济起飞期,很少有能工作而不工作的年轻人,日本传统认为,不工作就是游手好闲,而游手好闲为社会所不耻。日本富足以后,进入了“饱食时代”。有许多年轻人,不工作,靠家长的收入也可以悠闲自得的生活。其主要背景是,日本逐渐“小家庭化”,子女的稀少,致使家长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曾与地震、巨雷这样可怕的事物相并列的父亲在战后也变得温柔起来,放任子女养尊处优。有些饱食的年轻人犹如动物园给食的动物,失去了在自然界中谋生的本能。04年日本政府拿出810亿(日元)的巨资,实施“开笼赶鸟”对策,开设“青年自立学校”、对青年进行生活训练、让他们体验劳动、建立“工作护照”制度。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观察。

3.“弃老山”新传

日本的《今昔物语》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由于缺乏粮食,子女不得不把花甲老人扔进长野的深山”。战后,日本经济快速起飞,人们基本忘掉了这个故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弃老山传说”渐渐有了新意,至今已成为常谈的话题。由“少子化”带来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养老保险惊现危机。日本厚生劳动省04年7月数据显示,截止03年3月,养老金基金亏损额累计已达60617亿日元;到2012年,养老金体系可能出现519万亿日元的缺口。2025年,日本65岁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27%。按现在37%的日本国民没交养老保险金计算,那时,“断粮”的老人的数量将相当可观。在日本,厂商面向老年人所开发的“白发产业”从设施到产品应有尽有,但,享用这些开发成果,只需一个字“钱”,将来等待有钱老年人的是天堂,等待无钱老年人的是苦难或许是“弃老山”。

四、对“少子化”所采取的举措

平成11年(99年)厚生劳动省确立了“贯彻实施少子化政策的基本方针”,具体内容为:1)改变男性们以往的工作模式。2)地方出资援助育儿。3)出台对育儿有利的社会保障体系。4)全社会重视后代,促进青年自立。5)创立妇女育儿和工作两不误的社会环境。04年12月,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少子女社会对策”会议,通过了以5年为期的“少子女对策计划”。将原有政策更加具体化,要旨是:1)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实行育儿休假制度,形成一个国民乐于养育孩子的社会氛围。②调整男性已习惯的工作模式,作到事业、家庭两兼顾。③让人们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家庭的重要。④减少初为父母者的失业率。在网页上,每月都能看到厚生劳动省所公布的有关人口问题的文件,能感觉到日本政府着手解决“少子化”的匆匆脚步。

五、对“少子化”发展趋势的推测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日本解决“少子化”,不外乎采取“开源开流”政策。“开源”就是在政府援助、鼓励下,形成国民乐于生育的环境。这当然是上策,但,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如前所述,“婚姻观”、“生育观”非短期内形成,要改变,很不易。“结婚”、“生育”都是极其个人的事情。对于追求个性化的现代日本青年来说,政府的宣传很难说有多大的渗透力。再就是“开流”,接受移民。这点日本也很不情愿,其原因大致有二,1)自古以来单一的“大和民族”对外来人口有天生的排斥力,外来人员也很难融入日本社会。2)想移民到日本的大多数是亚洲的“穷邻居”,这对连自己都不愿意承认是亚洲人的日本人来说,很难接受邻国移民。另外,死抱着“靖国神社”不放日本政府,也会极大伤害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日本政府虽然左右为难,但,在“断子”的危险面前,逐渐采取了一些宽松政策。2000年与日本人结婚的中国人首次突破一万大关(其中女性为98%),几乎占日本全国国际婚姻总数的1/3。位于日本山区的秋田、岩手、福岛等县,中国媳妇在当地国际婚姻中的比例,都超过了50%。中国媳妇较之他国女性生育率高,从1995—2000年间,日中国际婚姻家庭出生的婴儿数已超过2万。但,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家庭习惯和妇女地位,也使相当一部分中国媳妇感觉不到幸福。为此,很难形成“嫁日”潮流。不管怎样,时间不会停下脚步,日本政府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100年,日本将减少到9000万--5000万人,不及现在人口的一半。有的学者预言,300年后,日本将是第二个罗马。

六、由日本的“少子化”反思我国的人口状况

日本存在严重的人口问题,我国也不容乐观。解放后,传统的人文思想加上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成为了新生儿的“催产素”,我国曾以每年“生一个加拿大、死一个葡萄牙、净增一个奥地利”这样一个“大手笔”展现在世界面前。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我国都以“人口众多”的姿态藐视西方世界。战后的日本政府并没有刻意地控制人口,只是由于全盘引进了美国的“优胜劣汰”的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日本国民在社会现实面前,对生育问题,不得不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我国生儿育女是火热的奉献,日本则是精细的盘算,盘算的结果,很可能取消生育计划。因此说:“资本主义是最佳的避孕药”。这一点,几乎在所有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得到了验证。人口政策历来都是把“双面刃”。毛泽东时代的生育政策,造就了现今的劳动人口大军,成为“引资招商”、“经济腾飞”的重要生产力。然而,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

1.“空摇篮”的副产品“老龄化”

2005年1月6日零点,我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我们在欢呼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获得成功,使我国减少3亿人口的同时,另一种不可避免的紧迫和不安又涌上心头。这就是,3亿个空摇篮大大地推进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目前,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现今,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占全世界的1/5,我国总人口的7%。据统计2002年日本的老龄人口比率为18%,现今,我国与日本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的巨大惯性,赶上日本不会用很长时间。据预测我国的“白发”浪潮大约在2030年到来,并持续20余年,那时,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其中白发老人将超过4亿。老龄人口比率为27%左右。与那时的日本老龄人口比率大致相当。

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经过百年才出现社会老龄化现象,在漫长的老化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物资基础,完善了各项针对老人的福利制度,如挪威的医疗卫生改革制度,丹麦的优厚的失业保险制度等。在日本人均3万美元还有“弃老山”的担忧,我国人均只有1090美元,位居全球第100位,情况更让人忧虑。据统计,我国现在有2/3的壮年劳动者没有加入正式的养老制度。那么,30年后,谁来供养我们的老人。“未富先老”,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赶在“白发浪潮”的前面富起来并完善社会养老金制度是摆在我国政府和国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性别比严重失调

中国在2000年进行了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的男女比例为119.8:100。在我国的某些地方这一比例还要高得多。甚至达到135:100。如果按116.9:100计算,到2020年,我国新生的男性比女性多2400多万人,加上目前的累积,届时适婚年龄段的男人要比女人多将近4000万!现在,日本女性奔欧洲,我国女性嫁日本,经济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5年后,我国经济虽然比现在要发达,但,很难达到吸引外国女性的程度。那时,我国很可能出现外无新娘可娶,内无女性可嫁,使几千万光棍儿陷入婚姻绝境。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撇开社会制度提出了两条永恒的法则:“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情欲为两性间所必然。”并推断食物的不足和情欲的紊乱,必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

3.提倡全社会对妇女、儿童的关爱

我国自杀研究机构报告说:“我国自杀率为22/10万,比世界平均自杀高50%。农村的自杀率又比城市高出3倍,并且自杀的多为女性,在农村地区,估计每10万名妇女中有30人自杀。这反映了贫困的内陆农村与富裕的沿海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更多的男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女人在应对抚养孩子、干农活和嫁往他乡的压力方面失去帮助而自决于世的社会现实。妇女自杀多为喝农药、鼠药而死。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几乎无法救治”。孩童目睹母亲悲惨去世,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之后,在不健全的家庭里长大的小孩儿,很可能成为性格自闭的弱者、或仇视社会的狂徒,很难形成健康的人格。北京大学研究人员说:“全国问题儿童有5000万,其中大多来自单亲家庭”。

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有难以统计的谋生能力不强的年轻女性,流入不健康的服务行业。低级、混乱的环境,扭曲了她们人格,害己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受这样环境污染的人不可避免地给自己的婚恋、育儿罩上阴影。回想起来毛泽东时代提出的:“妇女自立、自强、自爱”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为了眼前小利,而丢掉这个“金疙瘩”。

结束语:

日本的“少子化”必将严重地影响到日本的将来,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学者们的静态的分析与社会的动态的滚动,很可能不一致。实际上,比研究这个问题更为紧迫的是日本为什么会产生“少子化”、“少子化”对社会的影响、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对策,特别是由日本的“少子化”来反思我国人口问题。预则立,不预则废。日本的一些不利于育儿的社会环境,在我国也严重地存在着。只有密切关注并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繁荣昌盛。

日本产生“少子化”的社会根源 日本少子化剧情av系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6965.html

更多阅读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 古代抒情诗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刘光荣贾勇虎(贾西贝)诗选集《唱响中国心》即将付梓,诗集中份量最重当数第一辑《炎黄集·中国之心》,而这辑中又是以《赤子之歌》为起因,使作者这几年来专功社会抒情诗的。诗集即出,不妨以《赤子之

机械波的产生 机械振动的产生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理解机械波的传播特点;(3)知道机械波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

声明:《日本产生“少子化”的社会根源 日本少子化剧情av系列》为网友傲视灬天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