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是如何杀害红军奇才曾中生的 红军曾中生是哪里人

张国焘是如何杀害红军奇才曾中生的 红军曾中生是哪里人

1935:张国焘是如何杀害红军奇才曾中生的

被定为中国共产党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的曾中生将军


  夜很黑。
  曾中生双手反绑着,被押进了卓克基的一片密林里。
  “坐下!”他听到身后有人喊了一声。
  他回头看了看,问:“把我押到这里来干什么?”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部队今天晚上要行军,你先在这里休息一下。”
  曾中生刚一坐下,一条绳子就紧紧地勒住了他的脖子……
  远处,有隐隐的闷雷……
  刘伯承作为中央慰问团成员到达杂谷脑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他的老朋友曾中生。
  他们两个是在莫斯科认识的,当时刘伯承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曾中生在中山大学,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经常在一起参加中国学生的集会,彼此来往不少。一九二八年夏天,他们共同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一九三○年夏秋之交,刘伯承归国之际,早在一九二八年冬就已经回国的曾中生刚刚进入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回国后,在上海待了一年多,也于一九三二年一月进入中央苏区。算算,两人已经六七年没有见过面了。
  刘伯承只知道曾中生在鄂豫皖,具体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向张国焘打听,张国焘很坦然地说:“中生同志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战斗中负了重伤,我留下他养伤,伤好了就回来。”
  刘伯承信以为真。
  他哪里知道,曾中生当时就被关在离他不远的一间阴暗的小屋里。
  曾中生也得知了中央慰问团到达杂谷脑的消息——方面军保卫局的陈明义悄悄告诉了他。他兴奋得一连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连夜赶着给中央写了一封申诉信,申明自己无罪,要求彻底平反,还列举了张国焘从鄂豫皖到川陕的种种罪行。不幸的是,这封信还没到中央慰问团的手里,就被张国焘搜查出来了。张国焘又恼又怕。慰问团走了以后,立即把曾中生叫了来,亲自审问,严刑拷打。然后命秘书长黄超将曾中生秘密处死。黄超遂令手下人将曾中生带到了卓克基。
  深谙党内斗争的张国焘已经意识到,两军会师以后,自己在鄂豫皖的前任曾中生无疑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对于曾中生,徐向前是这样评价的:
  
  三中全会以后,派来了曾中生,替下了郭述申。曾中生文武都行,干得不错。但四中全会后,又把张国焘换来了。对张国焘,开始大家认为他长期在中央工作,又到过苏联,的确都很尊敬他。没想到这个人那么凶,来了就给人扣帽子,打棍子,狠批了几次曾中生……
  在曾中生主持鄂豫皖特委和军委工作的短短五个月时间里,红军和苏区都有很大发展。红军发展到四个师,近二万人;苏区扩展到东西长约三百多里,南北宽约一百五十里,苏区人口将近二百五十万。
  就在这时候,张国焘来了。

张国焘


  根据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特委,组成中央分局,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这样,曾中生在鄂豫皖苏区的领导地位,便由这位六届四中全会中央派来的“钦差大臣”所替代。曾中生则被任命为红四军政委。
  张国焘上任不久,就立即感到了曾中生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四军中的威望是自己无法替代的,他必须消除他的影响。
  张国焘正式对曾中生兴师问罪,是从南下之争开始的。
  当时,根据地刚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不久,蒋介石正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对鄂豫皖根据地暂取守势,这正是红四军向外进攻与发展的良好时机,而根据地内粮食供应又十分困难,因此,曾中生与红四军军长徐向前等建议主力南下英山,出击蕲春、黄梅、广济地区,恢复原红十五军活动的根据地,一方面解决粮食问题,一方面牵制敌人,配合中央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张国焘认为这是“立三路线残余”,予以否定。经过激烈争论,曾中生、徐向前等同志的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同志的支持。张国焘放弃原来主张,同意部队南下。但在随后讨论具体行动方向时,张国焘却一变而为冒险主义,要求红四军在一个月拿下英山,出潜山、太湖,进攻安庆,威胁南京。
  七月底,徐向前、曾中生率红四军四个团,冒着酷暑行军,八月一日,攻克英山县城。此时,曾中生和徐向前对张国焘的东出安庆计划与他们南下蕲、黄、广计划反复进行了比较,认为东出路途遥远,要通过四百里的白区,沿途至少有两个旅以上的敌军,出兵毫无把握,而南下只有二百里路,且有群众基础。于是,一面报告分局,一面举兵出蕲、黄、广地区。一月内,连克浠水、黄梅、罗田、广济四个县城,歼敌七个多团,俘敌旅长王光宗以下五千多人,威震九江、武汉,有力地配合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张国焘无视红四军南下取得胜利的事实,于八月十七日以中央分局的名义,给红四军来了一封气势汹汹的信,指责红四军“违抗分局命令”,“是立三路线的重复”,甚至用上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样的字眼。并命令红四军接信后火速率四军北上根据地。

张国焘与毛泽东


  九月初,红四军才收到张国焘的信,当即北撤。到达英山以南的鸡鸣河时,曾中生召开了一个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的活动分子会议,讨论张国焘的信。会上,群情激奋,给张国焘提了不少意见,并给中央写了一封信,陈述意见。
  张国焘得知曾中生在鸡鸣河召开会议后,也立即给中央写了报告。

  官司打到了中央。十一月三日,中央复信鄂豫皖分局,对张国焘做了委婉的批评后,对红四军的行动罗列了一大堆罪名,大加讨伐。
  信中,曾中生受到了中央的格外“关注”,指出:曾中生“决不能继续在红军中担任任何领导工作,同样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的职务亦是不能担任。”
  于是,张国焘从中央那里得到了一把对付曾中生和红四军的“尚方宝剑”。
  一场本是战略方针的分歧,却给打了胜仗的红四军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借着中央复信之机,张国焘开始对红四军“整肃”。
  张国焘对红四军的“整肃”是从抓“AB团”开始的。“AB”二字,是英文“反布尔什维克”一词的缩写。
  就在曾中生、徐向前率红四军南下作战的时候,政治保卫局在后方医院莫名其妙地破获了一个“AB团”组织,说这些人是四军中的反革命,要举行兵变,拖走红军去投降国民党。恰在这时,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曾扩情派了个姓钟的特务来给十二师师长许继慎下书,施反间计。这封信是以蒋介石的名义写的,内有“匍伏归来之子,父母唯有垂泣加怜”之语。许继慎立即将特务逮捕,连人带信一起交给军部处理。曾中生、徐向前亲自审问了特务,然后又转送分局处理,并向分局写信说明这是敌人搞的阴谋。
  然而,早就想对红四军下手的张国焘却抓住了把柄,开始了一场剪除异己的“大肃反”。
  曾中生自然跑不掉。中央分局决定撤销曾中生的军政委职务,由陈昌浩接任。
  陈昌浩奉张国焘改造红四军之命,立即由分局所在地新集赶往红四军军部,风尘未洗,就紧急召开军领导会议,宣布了中央分局免去曾中生红四军政委,由他接任的命令。当晚,陈昌浩又下令将红十师参谋主任何柏元、第二十八团团长潘皈佛、团副丁超等以反革命罪逮捕,十师政委李荣桂已在新集被抓。
  与此同时,十一师师长周维炯、十二师师长许继慎也被逮捕。
  徐向前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有天,部队走到商城以西的佘家寨,我正站在路边的山坡上看着队伍行进,陈昌浩也在。队伍里抬着两副担架,上面蒙着白布,我就问他:“谁负伤了?抬的什么人?”他看了我一眼说:“没有谁负伤,那是许继慎、周维炯,反革命,逮捕了!”我大吃一惊。许继慎、周维炯都是师长,也成了反革命啦?!我说:“怎么搞的,把师长抓起来,也不和我说一声!”他知道我不满意,但没再说什么。按照那时的规矩,“肃反”是单线领导,决定权在政治委员。捕人他有这个权力,相反,你要过问,便是擅职越权,不允许的。搬的是苏联那一套,有什么办法呀!
  许继慎是黄埔一期生,北伐战争时就是叶挺独立团的营长、团参谋长,参加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重要战斗,战功赫赫,一九三○年到鄂豫皖根据地后,任红一军军长,为根据地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国焘来到鄂豫皖后,许继慎经常讲他是老右倾机会主义,鸡鸣河会议,执言激烈,一直为张国焘所记恨,在他的整肃计划中,许继慎是仅次于曾中生的第二号人物。
  周维炯有点个人主义,旧习气比较多,但打仗勇敢,人也聪明,是员战将。因为在鸡鸣河会议上支持曾中生,也被张国焘视为异己。
  红四军驻进白雀园后,张国焘便急匆匆由新集赶来,亲自坐镇指挥“肃反”。
  像滚雪球一样,许继慎一案,牵扯的人越来越多。
  张国焘一手拿着中央的肃反指示,一手抓着许继慎等人的“罪证”,开始在红四军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他在暗示:他需要的是服从,绝对的服从。
  许继慎一案被确定为反革命案,南下被说成是带上部队去投靠蒋介石,而曾中生则是这一阴谋的“包庇者”。
  一时间,白雀园黑烟浓浓,血腥呛人。
  十一月中旬,许继慎在被严刑拷打后,张国焘派人将他秘密勒死在保卫局机关的一座平房里。他的妻子王望春亦被杀害于英山城关。
  白雀园将近三个月的肃反,肃掉了两千五百名以上红军指战员,百分之六七十的团以上干部被逮捕杀害。
  被害的鄂豫皖早期革命领导人和团以上干部,可以拉一个长长的名单:徐朋人、戴克敏、曹学楷、陈定侯、肖方、周维炯、姜镜堂、许继慎、曹大骏、熊受喧、李荣桂……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部书。
  从此,张国焘不再怀疑自己的权力。
  曾中生幸免于难。他在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后,调离部队进行“考察”,后来降为黄安独立师师长。
  一九三二年秋,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被迫西越京汉线,转移到外线作战。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长途西进转移,无疑是一个重大动作。张国焘却以保密为由,事先既不在领导层中研究商讨,进行中又不向指战员解释。他的这种家长式作风引起了广大指战员的极大不满。同时,指战员们都希望尽快结束这种无根据地的盲目流动。当部队西行至城固县小河口镇停下来以后,各种意见都出来了。任红四军政委的余笃三和四方面军总部的干部王振华、朱光等私下酝酿着,要到中央告张国焘的状。当时腿、臂都负了伤的曾中生也正为红四方面军的前途而焦虑。一天,旷继勋、余笃三、张琴秋、刘杞、王振华、朱光等几个人来到曾中生所在地方,向他说了向中央告状的事情。曾中生说向中央反映情况固然好,可江西距此遥遥几千里,怎么个去法?况且,即使到了中央,中央会不会听,还是个未知数。他建议不如写一份意见书,由他送张国焘。大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曾中生根据大家的意见,写了份材料,交给了张国焘。同时,大家又推举张琴秋去做陈昌浩的工作,争取得到他的支持——他们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观点又相近。谁知张琴秋刚将大家的意见向陈昌浩说了以后,陈昌浩便报告了张国焘,因此当曾中生把意见书交给张国焘的时候,他并没有感到意外。
  张国焘微笑着从曾中生手中接过了那份意见书。
  曾中生不会料到,他将为自己的光明磊落付出代价——不,也许他会预料到,因为他已经领教过他。
  但曾中生还是做了。
  张国焘见大家意见很大,虽然恨之入骨,但战场屡屡失利,群情如干柴烈火,只好暂时把涌上心头的恨火压下来,而换上了一副笑面孔。
  十二月八日,张国焘便在小河口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
  会上,张国焘成了众矢之的,大家纷纷发言,用激烈的言词批评“肃反”扩大化,乱杀人,领导上的家长作风。有的人干脆站起来,指着张国焘质问:“你今天杀这个,明天杀那个,到底哪个是反革命?”曾中生则重点批评了张国焘在退却转移中的错误,建议立即结束无后方作战的局面,重新建立新的根据地。
  张国焘一再检查自己,表示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以后一定要加强集体领导,及时把行动方针报告中央。为了表示改正错误的诚意,当众宣布成立前敌委员会,并提议由曾中生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张琴秋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中旬,正值隆冬,大巴山雨雪交加,寒风刺骨。曾中生躺在徐向前为他准备的一副担架上,随红四方面军南渡汉水,又顶着茫茫风雪,在杳无人迹的崇山峻岭中走了二百多里路,进入川北。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以出敌不意的行动,连克通江、南江、巴中,开辟了川陕根据地。一九三三年二月中旬,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由一个担滑竿的农民熊国炳任主席;张国焘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任副主席,曾中生为参谋长;军事委员会下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当曾中生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从一个战场走到另一个战场,和徐向前一起,指挥着红军胜利粉碎了敌人三路围攻的时候,张国焘又把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
  他又祭起了“肃反”这个“法宝”。
  旷继勋于川军起家,参加革命后,曾在红六军任军长,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三○年调到鄂豫皖苏区后,先后担任过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军长,功勋卓著。入川后,受命担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不久,川军向根据地发动三路进攻,张国焘诱骗旷继勋利用在川军时的关系给四川军阀杨森写信,劝杨森与红军互不侵犯。谁知旷继勋刚把信发出,张国焘就派人将信截获,并以此为据,反诬旷继勋“叛变投敌”,定下“国民党改组派”的罪名,将其逮捕,又秘密处决于通江县洪口场。
  张国焘处死旷继勋,用的还是老法子:在月黑之夜,用绳子勒死。
  从旷继勋开始,张国焘又一轮大规模的“肃反”开始了。中共党史上,又留下了一长串冤死者的名单……
  曾中生依然活着。曾中生毕竟是曾中生。
  活着的曾中生在木门会议上为死去的战友向张国焘发出挑战:立即停止“肃反”,停止杀人!
  陈昌浩看得清楚:张国焘在低头认错的时候,暗中又咬碎了一颗牙齿。张国焘也毕竟是张国焘。
  八月一日,曾中生刚刚写完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的最后一章,屋里就闯进来几个人,不由分说,把他抓走了。
  从此,一代名将便开始了他的漫长的囚徒生活。
  一九三五年五月中旬,曾中生被反绑着双手,与廖承志等一批“改组派”、“AB团”、“第三党分子”,被押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他们的长征。
  三个月后的一个暗夜,曾中生被秘密杀害于卓克基的密林中。

附录:曾中生简历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00年生于湖南资兴。在中学读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随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并在部队发展共产党组织。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董必武创办的《汉口民国日报》主笔,进行革命宣传。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后赴上海开展工作。同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到上海先后任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30年春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领导开展兵运工作,期间对"立三路线"进行了抵制。同年9月奉命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军主力已转移的危急时刻,果断组建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统一组织指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

1931年2月正式成立鄂豫皖特委和军委并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并兼任校长,领导根据地建设,并参与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和苏区得到迅速发展。随后又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在张国焘到达根据地并撤销鄂豫皖特委后,任新成立的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并被调任红四军政治委员。同年夏与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在一个月内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4城,取得歼敌7个多团的重大胜利。期间同张国焘刚愎自用的领导作风和"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指导方针进行了坚持的抵制和斗争,并因此遭到打击,被降任新成立的独立第一师师长。

1932年率部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地区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2月任川陕省委委员,参加了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围攻"的作战,并对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撰写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理论著作,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期间继续同张国焘的错误进行坚决的斗争。

1933年8月在"肃反"中被逮捕并遭长期监禁,1935年8月在四川理番县被秘密杀害。

中国共产党36位军事家

1,毛泽东2,周恩来3,朱德4,邓小平5.,彭德怀6,刘伯承7,贺龙8,陈毅9,罗荣桓10,徐向前11,聂荣臻12,叶剑英13,叶挺14,杨尚昆15,李先念16,粟裕17,徐海东18,黄克诚19,陈赓20,谭政21,肖劲光22,张云逸23,罗瑞卿
24,王树声
25,许光达26,许继慎27,蔡申熙28,段德昌29,曾中生30,左权31,彭雪峰32,罗炳辉33,黄公略34,方志敏35,刘志丹36,林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7604.html

更多阅读

张国焘被捕出卖李大钊 周纯全出卖张国焘

张国焘被捕出卖李大钊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张国焘被北京直系军阀政府逮捕,在监狱里,他为了保存性命向敌人出卖党的组织,并供出了李大钊等一大批共产党员。但张国焘出狱后向党隐瞒实际情况,还在他的《我的回忆》一书中,说自己在一九二四

王力宏资料——他是哪里人? 王力宏个人资料简介

王力宏是浙江人还是广东人?其实还是比较纠结的,因为版本较多。力宏(英文名:AlexanderWang,1976年5月17日-)籍贯浙江义乌,为美籍华人流行歌曲作曲家、男歌手及唱片制作人。他通晓英语、中文、法语,略知少许粤语和日语。其中英语为母语。他不

林书豪是哪里人呢? 林书豪不承认是中国人

美籍华人林书豪 就读哈佛大学经济专业,祖籍浙江嘉兴平湖, 父母都是台湾人,早前移民去了美国,林书豪 在加州出生,身高191公分,体重90公斤,哈佛 大学篮球队球队的队长,司职组织后卫,有 “华裔纳什”之称。2009-2010赛季NCAA赛场上 林书豪一战成

声明:《张国焘是如何杀害红军奇才曾中生的 红军曾中生是哪里人》为网友凄凉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