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问题期末完了再解决,感谢参考的37篇论文、杂志网络等
个出处版有所全,小女只是借鉴,不为抄袭
电影《香水_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影片分析
——一场关于视、听的嗅觉盛宴
byvicky· L
一、电影背景介绍
电影《香水》改编自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畅销国际的小说《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原著小说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10名,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40种文字;作者也因此成为德国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作家。
2006年9月7日于西方各大影院公开上映的德语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是一部令人震惊又令人充满解读欲望的电影。它是著名导演汤姆•泰克维尔大胆改编聚斯金德被禁售的同名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杰作。该片曾经引起西方文艺圈一片哗然, 因为在西方电影等级划分中它属于暴力和血腥的级别,而且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电影宣扬艺术还是宣扬暴力。所以该片在国内没有正式公映, 只能在网络上的相关网站中下载或在线观看。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2007年初,当初看完后感觉特别震撼,还买了英文的原版小说以示纪念。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果断将原版小说看了,虽然本来准备看英文版,但小说修饰性词汇太多所以最终把中文版看了一遍。而这次因为老师布置了影片分析这项作业,于是我再次认认真真的重温了这部影片。在完成这篇分析的时候,完整的,我基本上看了近30多次。此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老师的那篇《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所花费的心血。
借此,学生表示无比的感谢!!
二、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18世纪巴黎的故事:格雷诺耶在孤儿院长大,天生没有体味,嗅觉却极敏锐,能识别 10万种气味。一天,他发现少女的气味让人着迷,他杀死了少女,将她的体味保留下来。不久他成了巴黎香水大师的学徒,渐渐产生了用香味征服世界的野心。他先后杀死了26名少女,萃取她们的体味蒸馏出神奇的香水。当他罪行败露被押赴刑场时,他释放了一滴香水,千万个围观者竟被他身上的异香熏得情不自禁,丑态百出。他逃脱了惩罚,逃回巴黎,却被一群闻香而至的流氓、妓女分而食之。
三、影片结构
1、影片结构
影片《香水》以“丧失——追寻——复归”的叙事结构,用倒叙式的叙事策略,冠以诡秘奇异的情节外衣,完成了它深刻寓意的传达。
2、影片分段
引子--》主人公的出生和成长--》误杀少女和学徒生涯--》去格拉斯与开始杀人--》结束生命
四、小说表现手法与影片拍摄技巧对比
1、故事表现重点的差异
·小说
就小说原著而言, 阅读小说文本的过程是一段黑暗而充满恐惧的身心冒险,它紧紧地抓住了人们的想象。法国《费加罗报》也高度地评价这部小说:“《香水》将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无可比拟的奇迹。”此外,小说原著中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很多都是不容易通过视觉艺术表现出来的。
·电影
而导演汤姆•泰克维尔对其作了大胆地改编, 重点传递香水这一无形物体在人身上所诱发的强大隐喻。
2、对“嗅觉”的不同表现
·小说
在读原著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原著用文字完成了嗅觉上的完美体验。而当我回想电影版如何传递嗅觉效果时却没有了答案。也也许是由于第一遍将重点放在了故事情节上,而没有关注影片拍摄在处理这一点。
·电影
导演汤姆•提克威想给观众以深刻的嗅觉印象,那就必须充分调动观众眼睛和耳朵的“通感”,进而激发其丰富的“回忆”和“想象”。因此,为了通过影像更贴切的勾勒出一个以气味弥漫整个想象空间的故事将三个要素:画面(由无数具体“意象”组成)、音乐和声响、画外音,以及“电影艺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人物的表演,充分的融合,并借用了文学的一种修辞手法——“通感”。
此外,导演将影片音乐起伏的背景烘托发挥得淋漓精致。不难发现,配乐在影片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这次《香水》邀请到了英国指挥家赛门拉图爵士(SirSimonRattle)指挥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之一的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用音乐的高低起伏来契合影片剧情累积直到爆发,完美的衬托出电影诡异奇幻的色彩。
为了捕捉浓如艳彩、密如织云的气味世界,《香水》配乐以高贵饱满的交响乐及声乐为主,音乐在电影中极具份量。在这个用视觉呈现气味的影片中,运用典雅、华丽的古典乐曲,极具感染力;而神圣的唱诗与纯美以比处女的高音,则游荡在这个游走于超凡入圣与仙道魔道间的天才谋杀者的故事里。
音乐语言鲜明易懂,旋律动听深刻,功能性强感染力大。除了气味世界的气氛弥漫,《香水》配用哈利波特式的魔幻敲击来刻画制炼香水秘技,并用竖琴的声音来描绘精纯甘露的滴流,相当出色。到影片最终格雷诺耶在受刑台挥洒完美香水时,《ThePerfume》一曲将影片情绪推到高潮。
五、影片分段分析
影片开始前,漆黑的画面中还未出现片名,但开场的音乐已经响起。(开场的音乐:女生部合唱以“Wu”声将旋律带出)瞬间将整部影片的基调展现得淋漓精致——阴森、压抑、低沉但同时,女生的声音又将作品萦绕上了一份神秘的气息。瞬间将所有观众的精气神凝聚,使人大气不敢出。
(一)影片开头——引子
è è
影片字幕伴随着带有强烈中世纪音乐色彩的哼鸣,低音深沉。随后是一个逆光的人影,伴随着越来越强的呼吸声这个人的鼻子在光影的衬托下格外突出,在这里观众可以深刻体会到影片的主题:关于鼻子的故事,闻得艺术——香水。为了突出这个鼻子导演将人脸前的灯光直接照射鼻子,营造出一种关于“闻”的环境。
这部分在影片上片名之前,讲述的是主人公香水制造师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因谋杀罪而被判处极刑的宣读。男声旁白对故事进行介绍,仿佛拉进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瞬间就能融入到影片中。一开始就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18世纪法国曾出现这样的一个人,天赋异禀又臭名昭著,如今他的名字之所以被人遗忘,是因为他野心所限的领域,在历史上不曾留下任何痕迹。”这段旁白的出现尊重了原小说想要将历史真实性和小说假定性的完美结合。
è è
同时,我们可以听到沉重的脚链声铁索声,看到高级官员协商讨论的情形中,众人愤怒激昂的表情。我们不难想到这个瘦弱而又沉默的年轻人是一个要犯。
开篇的倒叙手法给予了一个悬念——这个男孩到底翻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
(二)主人公的出生和成长
1、片段内容
主人公在恶臭的鱼市诞生, 集市上的人们听到他的啼哭声, 并在一堆鱼肚肠中发现他后,他的母亲就因遗弃罪被处以绞刑。母亲因谋杀罪而被绞死注定了格雷诺天生就是一个杀人犯。接下来他被委托给私人的养育院,出于商业目的的抚养和人满为患的条件, 养育院里的孩子首先学会的是竞争微薄的生存资源。
2、段落亮点分析
è è
·出生环境的嗅觉刻画
导演通过几组画面直接“通感”嗅觉。主人公格雷诺出生的地方——肮脏的、臭气熏天的鱼市。通过泥泞的地面、装着死鱼的潮湿木箱、发霉的菜叶、小摊上各样的还连粘着内脏的死鱼、人们汗水粘湿的皮肤和头发、邋遢的衣服、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瘸腿乞丐、互相撕扯着的男人、随处可见的垃圾和垃圾上的各样腐烂尸体以及尸体上的肥大疽虫,还有在破篷布下出生的拖着长长脐带浑身粘血的主人公等等,这些视觉上的刺激调动出了观众在嗅觉上的“通感”:恶臭!
·视觉冲击的压迫感
当格雷诺被抛弃在与内脏堆里并等待死亡时,随着镜头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晰的听见婴儿的呼吸声,心跳声,而且越来越急促,使观众的心跳也跟着加快。
同时,婴儿的画面,狗食尸体的画面,老鼠的画面被导演硬性的快速剪辑到了一起,甚至很多镜头快速闪过,渲染出了一种难以磨灭的真实感。把观众的情绪调动到新的高度。
·冷色调的环境营造
正处于婴儿阶段的格雷诺被送进孤儿院,这时的他还不能分辨出那么多的气味,画面都显得苍白,昏暗而且无力不富色彩。因此,在孤儿院里的调子时阴暗的,沉郁的,还有逆光的镜头。
(三)误杀少女和学徒生涯
1、片段内容
13岁时他被卖给了皮革匠, 并以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最长命的工人, 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而后,他终于利用自己无以伦比的天赋成了香水师的徒弟, 在给欺世盗名的香水师写了200多个香水配方后, 获得了一份出师证明,去了格拉斯城。
2、片段亮点
·“通感式”刻画的嗅觉感受(以卖李子少女为例)
è è
小说中写到:“这香味里魔幻般地包含了构成一种巨大芳香、一种香水的一切:柔和,力量,持久,多样性,惊人的、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美。”导演则是通过多个感官上体验来将“气味”传达给观众。
卖李子的少女穿着低胸连衣裙的她肤色白净一头红发笑容善良愉快,手臂上跨着一篮子色泽鲜艳明亮的黄色李子;她仔细的用小刀将李子切成两半,李子的果肉水分饱满色彩鲜亮;主人公凑近嗅她身上气息的时候,镜头里年轻细腻的肌肤……
少女肤色白皙健康,;拥有鲜艳的红色头发,红色质众多色彩中最有张力的颜色;李子拥有干净的橙黄色,黄色是最活跃的最富有跳跃性的颜色。这些色彩都富有生命力,使少女的体香更加鲜明。
这些使我们将女子与香甜多汁色彩明亮的李子相联系,进而想象着卖李子姑娘的香味。
·色彩的差异表现人物阶层的差异
在刻画城市富人时,色彩丰富、明暗的阴暗对比变化深刻、服装颜色饱满活跃甚至给人夸张之感。然而在出现主人公时,色彩又恢复了之前的阴暗。突出了他们生活的差距,身份地位的悬殊。
(四)去格拉斯与开始杀人
1、段落内容
格雷诺为了学会油脂离析法,用“不少于一百种新香水的配方”换得了巴尔迪克的介绍文书,长途跋涉前往格拉斯。在格拉斯的工作中,尽管他勤劳肯干,还是要忍受主管工头的粗虐态度。他致力于制造“人性香水”的实验,他先后杀死了12位少女,分别提取她们的体香,又适量配置……此过程中,他成了众矢之的,他顶着全城市民的谩骂声、牧师与教民的诅咒声、全城宵禁的谋杀之难等,义无反顾地实施着他的计划。为了得到最后一位少女的体香,他处心积虑终于在海边旅店得手,完成了“人性香水”。
可以说,在影片中杀死卖黄杏少女那一幕只是一个象征。预示他心性的一个转折——开启了他走向探索体香奥秘,终至杀人制造终极香水的不归路。
2、段落亮点
·少女的气息渲染
è è
通过少女所居住的环境的刻画,出浴是的柔和气息,摘花似的神态、以及众人对她的爱慕和尊重来凸显少女的气息。并且影片多次给少女特写镜头来强调其轮廓和线条的优美。
(五)影片结束——逝去的永恒
1、段落内容
所有人都祈求、请求宽恕这个无辜的孩子,甚至是下跪。连刽子手都手软了,这瓶香水让所有人都迷失、乱性,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最为痛恨他的教父也祈求他,甚至是被害者的父亲也跪在地上失声。
神奇的香水使格雷诺耶受到了世人的爱戴,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权力,“如果他愿意,他在巴黎不仅可以使一万人,而且可以使十万人围着他欢呼发狂;他可以散步到凡尔赛去,让国王来吻他的脚;他可以写封香水信给教皇,宣布自己就是新的救世主;他可以在巴黎圣母院当着国王和皇帝们的面涂上圣油成为太上皇”,他的声名本可以如耶稣一般获得永生……
但最后,他将神奇的香水全部喷洒到自己身上,让闻到香气的人们冲上去把他活活分食,他选择了无名地死去。在某种意义上,他终于与他着迷的少女合为一体,永远沉浸在了少女的芳香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获得了永生。
2、段落亮点
·宏大的视觉效应来“通感”神作之味——人性香水
è è
刑场等待的人主人公将香水擦上人们已经开始为气息疯狂
è
教父下跪高呼“天使”受到了众人拥戴
在行刑时,格雷诺耶将凝聚了12个少女体香的香水滴在手腕上。顷刻间,香水像是具有了某种奇异魔法,使处决场变成了膜拜地和狂欢场。生命的香水让格雷诺耶闻到了自己的气味,被所有的人顶礼膜拜,神权的最高统治者向他高呼天使。在一瞬间,当随着挥出的手帕,癫狂的众人被那种圣洁却也妖异无比的终极香水蛊惑而呼喊,涕泗横流,进而疯狂、拥舞……这一大逆转极其富有颠覆性,伦理、秩序、理性彻底消失得,罪恶的香水打乱了一切,每个人都沉溺在香水激发的感性爱欲中,道德审判的庄严和神圣完全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行刑场前后场景的对比形成极端的差异。
·照应开头、主题的升华
è è
闪现卖李子的少女格雷诺意识到他永远失去了她的味道少女致命的气息
在影片的最后当他抖一抖身子,轻轻甩一甩手帕,散发出致命的香气时,世界为之倾倒了。每个人都有爱的欲念,压抑的本能在外界的激发下往往以自己都无法接受的方式呈现。
也许他也受了香水的影响,那个水果味道的姑娘浮现出来,格雷诺由对其嗅觉的感知到对她近似初恋般想象中的肌肤之亲,让我们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而这转瞬即逝的画面又使格雷诺痛苦万分——因为他还是留不住这种味道。格雷诺好像意识到:他的香水也许可以唤醒全世界的爱,但却唤不醒他的爱。于是他哭了,第一次带上人类感情的哭泣。
对于他费尽周折找出来的香水什么也不是,也许他需要的不是香水,而是“爱”这种缺乏爱的是来源于出生时对“爱”和“生命”的抉择,最后格雷诺选择了“爱”就注定失去“生命”。在历经了那么多磨难后,他终于明白了,他选择在一片慌乱中结束生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获得永生。
六、关于影片主题
格雷诺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或许我们读者和主教一样都无法判断出他的真正本性。善与恶的界限在这个神奇而怪异的灵魂下变得模糊难辨,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在残酷现实的压抑下扭曲变形,演化成了这样一场浩劫。生活在肮脏恶臭之中,却痴迷于芬芳,这个悖论正是格雷诺人生悲剧的症结所在,使得疯癫与理智,残忍与天真在格雷诺的灵魂中共存。
格雷诺是原罪的化身,婴儿时期他不曾有杀人的欲望却“误杀”了亲生母亲,使其从一开始就背负了杀人犯的角色,这是一种永远洗脱不掉的罪行,活着就注定是杀人犯,是煎熬。不得不在生与死中做二选一的游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是芳香还是恶臭在格雷诺耶的身上都无法闻到,他本人没有任何气味。我想没有一个时代,也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包容下像格雷诺这样的矛盾体,因此,他的一生也注定是一场走向毁灭的疯狂求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