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 shrike 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劳科(Laniidae)鸟类,约64种,体型中等,掠食性;尤指伯劳亚科(Laniinae)伯劳属(Lanius)25种鸟类(真伯劳)。能用喙啄死大型昆虫、蜥蜴、鼠和小鸟。会将捕获的饵物穿挂在荆刺上,正如人类将肉挂在肉钩上,故又名屠夫鸟。真伯劳独居,鸣声刺耳,灰或灰褐色,常有黑色或白色斑纹。大灰伯劳(L.excubitor)分布最广。在加拿大和美国称为北方伯劳,体长24公分(9.5吋),面黑如面罩状。新大陆唯一的另一种是北美的呆头伯劳(L.ludovicianus),似大灰伯劳但较小。欧亚大陆的几种有淡红或褐色斑纹。 丛伯劳亚科(Malaconotinae)有40种,产於非洲,体长约16∼20公分(6.5∼8吋),羽衣鲜明,喙不像真伯劳那样善於掠食,腰有柔软长羽。在灌木丛中悄悄觅食虫类。丛伯劳均鸣声婉转。多色丛伯劳(Chlorophoneusmulticolor)下体颜色有多型性——红或黄色,有时黑色或白色。四色丛伯劳(Telophorus quadricolor,即华丽丛伯劳)体上面绿色,下面金黄色,喉红色带黑边。有人认为Chlorophoneus属就是Telophorus属。 非洲黑伯劳属(Laniarius)亦属丛伯劳亚科。体长约20公分(8吋),素色,翅上常有一白色纹。白嘴黑伯劳(L.leucorhynchus)体色全黑。热带黑伯劳(L. aethiopicus,即衣索比亚伯劳)体上部黑白相间,下体淡红色。鸟头黑伯劳(L.erythrogaster,又名阿比西尼亚黑伯劳、红腹非洲黑伯劳)和柏柏里黑伯劳(L. barbarus)身体上面黑色,下面鲜红色。
盔伯劳即盔鵙或盔林鵙,约10种,产於非洲。属盔伯劳亚科(prionopinae,又称盔鵙亚科),该亚科或另列为盔鵙科(Prionopidae,参阅盔鵙〔helmet-shrike〕条)。
红背伯劳鸟
乌卢古鲁丛伯劳 (Malaconotus alius)
鸟纲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鸟类的通称。嘴强壮,上嘴先端具缺刻和钩;鼻孔部分被羽毛掩盖;跗蹠强健有力。雌雄相似。世界共有23种,广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美洲;中国有9种。各大区均有分布。红尾伯劳是本属鸟类的典型种。体长16~22厘米。头侧具黑纹,背面大部灰褐色,腹面棕白,尾羽棕红色。栖息于树梢,常张望四周,一旦发现饵物,便急飞直下捕捉。性凶猛,喜食小鸟、小型哺乳动物和各种昆虫,也吃高粱。雌雄共同营巢,以蒿草搭成。每窝产卵4~8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4~16天;育雏早期,由雄鸟外出寻虫,归巢后吐入雌鸟口中,再由雌鸟喂雏。一周后,雌雄轮流寻虫喂雏。
伯劳鸟主要指伯劳科,尤其是伯劳属的许多种鸣禽。它们共同特点是嘴尖上有钩,以捕食昆虫为主。一些体型较大的昆虫、蜥蜴、老鼠,都是它们捕捉的对象。抓到的食物常被它们钉在荆棘上,故又有屠夫鸟之称。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
加拿大和美国出产的大灰伯劳,又叫北方伯劳,是伯劳鸟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24厘米,体毛呈黑色。笨伯劳是新大陆出产的另一种伯劳鸟。外貌与大灰伯劳相似,介体型较小一些。
产于欧洲的几种伯劳鸟多为红色或褐色。
从伯劳产于非洲,大约有40多种。体长大约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鲜艳,喙也不像其他伯劳鸟那么尖利,尾部有长而柔软的羽毛。四色丛伯劳上体呈绿色,下体金黄色。红色的喉咙和黑色的边,非常好看。从劳以捕捉昆虫为生,常射在树丛中进行伏击。
产于美国圣克利门蒂岛的伯劳鸟属濒危动物。产于坦桑尼亚乌卢古鲁山的乌卢古鲁丛伯劳也已濒临绝种的危险。
虎纹伯劳
俗名:粗嘴伯劳、厚嘴伯劳、虎花伯劳、三色虎伯劳。额至上背灰色,其后为栗褐色具黑色鳞斑;尾羽褐色;下体近纯白色。
雄性成鸟:头顶至上背青灰色;自前额基部、眼先向后,经头侧过眼达于耳区,有宽阔的黑色过眼纹;肩、背至尾上覆羽以及内侧翅覆羽为栗褐色,各羽具数条黑色鳞状斑,使整体显现密集的黑色横斑;尾羽棕褐,各羽具有宽约1.5mm的暗褐色隐横纹,横纹之间的间隔约1.5~2mm;外侧尾羽具浅淡色端;飞羽暗褐色,各羽外缘染以棕红,内侧飞羽更为显著,最内侧数枚飞羽(三级飞羽)的内、外??均染棕红,并有类似尾羽的暗褐色隐横纹。下体几全部为纯白色,仅胁部显有暗灰色泽及稀疏、零散的不清晰鳞斑;覆腿羽白色沾淡棕,具黑褐色横斑;腋羽白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前额基部黑色较小,眼先及过眼黑纹沾褐,头顶灰色及背羽的栗褐色均不如雄鸟鲜艳;胁部缀以黑褐色鳞状横斑。
幼鸟:头顶与背羽均为栗褐色,满布黑褐色横斑;过眼纹褐色或不显著;下体的胸、胁部满布黑褐色鳞斑。
虎纹伯劳为林栖鸟类,自平原至丘陵、山地均有分布,但较多见于丘陵至低山区,从低山(例如山东省烟台昆带山的海拔100m处)至中山(例如北京延庆县山区的海拔900米处),均采到过它的巢。分布虽然较广泛,但种群密度较低,而且多分布在红尾伯劳较少的地区,受到后者的排挤。喜栖息在疏林边缘,带荆棘的灌本以及洋槐等阔叶树,是经常选用的巢址。性格凶猛,常停栖在固定场所,寻觅和抓捕猎物。以昆虫为主食,其中金龟(虫甲)、步行(虫甲)、蝗虫以及膜翅目、鳞翅目昆虫占绝大多数。
繁殖期5~7月,满窝卵4~7枚,以4枚者较普遍。卵淡青色至淡粉红色,上具淡灰蓝及暗褐色斑点,在钝端较集中。卵重3.0~3.8g,日产1卵。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13~15天。雌鸟在孵卵时,雄鸟担任警戒并常衔虫饲喂雌鸟。由两性共同育雏,平均每小时喂雏17~24次。雏鸟留巢期13~15天(傅桐生等,1984)。破壳雏重约2g,5日龄时睁眼,离巢前体重24.5~26.7g。
伯劳会将捕获的饵物穿挂在荆刺上。过去,有人认为伯劳的这种举动是在为过冬储存食物;
也有人认为它们根本就不吃那些挂在枝头上的风干物。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伯劳并不喜欢吃那些风干的小动物。此外,高原地区的红伯劳也同样把猎物挂在枝头上。如此看来,把捕获物挂在枝头上,只是伯劳的一种习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