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陈杰老师的作文公开课《如何提高作文语言表达水平》。
“人靠衣装马靠鞍,优美语言靓文章。”一篇优秀的习作,必然离不开出彩的语言,正如一朵鲜艳的花朵,一定需要鲜嫩欲滴的色彩来烘托。但很多同学都困惑于自己干瘪的语言,缺乏外在的吸引力,让读者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往往会失去“爱”的初印象,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帮助困惑的同学解决语言无味的问题。
记得小学学过一篇文章叫《语言的魅力》: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她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让·彼浩勒听了,沉吟了一下,把木牌悄悄翻过来,拿起笔写上“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几个字,之后把自己的钱给了她,说:“够您吃一顿饭了。”然后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询问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歌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我想,这便是语言的魅力吧!
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先让同学们赏析下面三段文字:
【文段一】“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真美啊!冰化了,花开了,春风在吹,鸟儿在叫,花儿在笑,小溪在流……啊!美极了!我爱你啊,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的春天!”
【文段二】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人间,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吹醒了冬眠的动物……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煦的春风柔柔的吹拂着行人的脸,软绵绵的;噼啪的小雨打在芭蕉叶上,像大提琴演奏曲那么悠扬;含苞欲放的花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在绽放着美丽;潺潺的溪水在山谷中缓缓的流淌似一首欢快的乐曲;自然的声音,你听多美!
【文段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向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显而易见,学生肯定喜欢文段二和文段三,文段一虽然小作者也要赞美春天,心里也很激动,也不乏抑制不住的喜爱情感,可是终究没有写出春天究竟“美”在哪里。尽管文章里用到了“美”字,还用几个感叹号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然而却不能具体可感美的真切形象,很难打动读者的心。那么读者为什么喜欢文段二和文段三文字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提高作文语言表达水平》。
要想提高作文语言表达水平,我们首先要杜绝犯低级错误,守住作文的底线。(这是作文语言最低层次的要求)不妨给同学们描述一下改卷现场“作文批改组”老师们的工作状态:时而会心微笑,时而点头默认,但更多的是眉头紧锁,长吁短叹,时而义愤填膺,甚至悲痛欲绝……阅卷老师的心情偶尔高兴亢奋,但更多的是郁闷、痛苦、伤心、无奈、疑惑、气愤等……或许是作文内容的不妥,或许是缺乏感染力的描述,当然最不能容忍的是:①错别字、病句连篇②用词不规范③语言欠生动(记叙过多,滥发议论,随意煽情)④语句不连贯。请看下文四个反面实例。
【错别字、病句】①所有汽车戛然而止,人潮涌向马路中央。②看着我无奈而郁闷的表情嗤笑出声。③我一天吃三吨(顿):一吨(顿)早饭,一吨(顿)午饭,一吨(顿)晚饭。④消声匿迹、勿忙间回望、滂薄大雨、乌云从四面八方奔汹而来、拿着廉刀帮我做、聚精汇神……
【规范用语】今天学校组织春游,我high极了,一早就起身了,洗漱好后就对妈妈说:“我走先了。”一路上,我心中的热情犹如头上的太阳越来越亮。回到课室,我发现同学们也一早回来了,正互相追问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好不吵闹。
【语言效果】不发无充分铺垫的议论、煽情。①首先……类似的……所以……(作文不是数学证明题)②一战前的欧洲……近代中国……到了当今社会……所以……(作文不是历史教科书知识大串烧)③有一个男孩子养的了一条狗,一天狗吃了耗子药即将死去,当他赶到的时候,作文写道:“只见小狗瘫在地上抽搐着,用无神的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我就要走了,你就是为了我也要好好学习呀!我的在天之灵会保佑你每次考试都考一百分的……”(作文不要随意煽情)
【中心一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童年趣事》,有一位考生写了一件事——捉蟹,文中写到:“小红张开大手,猛一下狠狠按住了螃蟹的背部。小河边水花飞溅,不远处,一条小狗正悠闲地晒着太阳,我看着它,心中若有所思。”//“……老师,您就好比土壤,我们就是小小的果树……哦,原来老师不光是泥土,还是风吹日晒啊!到我们长大时,您不会随我们一起走,你就像树叶,……”——《我把果树送给你》
要想提高作文表达水平,增加我们更要想法子扮靓我们的语言。
一、记叙描写“扩”语言
就拿描写春天为例:
平淡句:春天,万物复苏。
朱自清: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精美句:“人们赞美春天,尽情地讴歌春天,确实,当大地回暖,千枝绽绿的时侯,刚刚经历过严冬的万物,饱尝到春风的温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用提翠枝上的雀儿,也不用看解冻的涓涓流水,只要望一望枝头的嫩芽,谁心中不回荡着一个万紫千红的新春!”
点 评:朱自清等将叙述转化为描写,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具体的事物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抽象的语言一下子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
平淡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卑微的不值一提的草木昆虫,在这里却照例生活的颇有情趣。
文采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点 评:将“草木昆虫”具体转化为“蜂儿”“蚂蚁”等动物,分别展开细腻刻画,使文章一下子鲜活起来。
写作中,为了让我们的语言不干瘪无味,我们可以适量地记叙、描写,这样作文就增添
了具体可感的画面和生动具体的内容,整个文章就鲜活了起来。
二、修饰装扮“丰”语言
一个简单而完整的句子,只需要具备主、谓、宾等主干部分就可以了,但只有主谓宾的句子太过于写实,虽然在内容完整不可挑剔,但这通常是小学生作文造句的要求,表情达意上苍白无力,无“美感”可言。要让我们的语言鲜活起来,我们就可以适当添加富有内涵的修饰成分,则会使句子的意义变得更加的具体而生动,内涵也会准确丰富起来。
【例】早晨,阳光照着我的卧室,小鸟在树上鸣叫。
【改】早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在树上[婉转地]鸣叫。
【例】我喜欢静幽,总斜倚树干,思索友人的深情。
【改】我喜欢(红彤彤的枫叶旋在风里的)静幽,总(在晚霞中)斜倚树干,挟一片枫叶遮住眼睛,思索友人的(脉脉)深情。
经过这样的添加,第一个句子我们似乎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与柔和,还有晨起的鸟儿在欢快地鸣叫的清新场面,于无声之中也透露出我惬意而美好的心情,第二个句子则更多了份如诗般的意境,仿佛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更增添画面感。
【练一练】①平淡句: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非常想家。
②平淡句:妈妈,今天我才感到您是多么的爱我疼我。女儿不孝,做了许多伤害您的事。
【参 考】①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望着家的方向,读着夕阳,感慨雁阵。
②妈妈,我今天才感到你是多么的爱我疼我。女儿不孝,做了许多伤害你的事:你曾端来香喷喷的饭菜,女儿却说凉了不吃;你曾买来蓝蓝的衣,女儿却嫌老土不穿;你总赋予春晖般的爱,女儿却说你婆婆妈妈。
三、巧用辞格“靓”语言(见专题)
四、精选词语“活”语言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王安石曾多次研讨诗稿,试用过“到”“过”“入”“满”等字,均觉平淡而放弃,最后经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江南,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绿。
再如朱自清《春》中:“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一个“闹”字就写出了百花齐放、蜜蜂繁忙采蜜的景象,衬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闹”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争喧的场景,内涵要丰富得多。一个“闹”字让人想起了蜜蜂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地在花丛中忙碌的情景,这里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艳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我想贾岛“僧敲月下门”诗关于“推敲”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吧,在反复的演练推敲中,最后选取了韩愈的意见,因为“敲“字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以动衬静,更显夜深人静。”
类似的故事、诗句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在作文时也要写“活”我们的语言,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语言“活”了,表达效果就好了。
五、镶嵌诗词“彰”魅力
一般而言,不是特别需要,写作时尽量不要大量且成段地引用他人的文章,避免喧宾夺主。但适当而巧妙地把他人的一些符合主旨的词句“镶嵌”在文段中,既会增添文章表达意旨的准确性,同时又显示了个人阅读的丰富与知识面的宽泛。“镶嵌”法有“明嵌”和“暗嵌”两种。
所谓“明嵌”,即把他人的词句明确地“镶嵌”在自己的文段中。比如:“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寻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藉的温床上,永没有休止过自己的梦想。”————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片静谧,我追寻“低头弄莲子”的那股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藉的温床上,永没有休止过自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疲惫梦想。
所谓“暗嵌”,是指写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他人的文句加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比如:当你背上行囊上路时,当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到白发披头的时候,站在人生的彼岸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原来你所选择的是……再如:都说梨花落尽春又了。可我因了父亲的诚信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选自高考佳作《一地梨花》此处化用了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六、个性语言“凸”魅力(见专题)
七、另辟蹊径“奇”魅力
当然,优秀作文的语言是多样途径的,一些文学大家的文字魅力或许会给我们另辟蹊径的一些启发。比如鲁迅《孔乙己》里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表面看“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但这组词却运用的十分精妙。之所以说“大约”死了,是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到他死了,也没有确实可信的消息说他死了,所以说他“大约”死了。之所以又加上“的确”二字,是因为在那种社会大环境下,以孔乙己的为人、性格、生存能力、经济状况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看,饥寒交迫中的一个手无傅鸡之力的落魄书生他能活多久呢?由此可见,孔乙己是很难生活下来的,况且在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深度毒害的孔乙己必须死,或者说活着和死了根本没有本质的区别,如同行尸走肉般,所以死是必然之命运。再如:伏契克的《二十七号牢房》中“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文中写革命先烈伏契克曾因看穿了捷克资产阶级的腐败政策对人民的危害而坐牢,在庞克拉茨监狱267号牢房里,就在那段松木地板上,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踱过不知多少次。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回环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自己心中的纠结,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还有鲁迅的《秋夜》中“我家门前有两颗枣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在语调上,这是鲁迅沉重心态的反映。他出门来到后园,第一眼看到了一株枣树,接着扫视,又看到了另一株枣树——这是作家的视野所及,是一种视觉的客观表现;但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鲁迅先生的语言文字魅力,通过两次说枣树,显示为一个徐缓的情态,为后文设下了伏笔。仿佛表示:作家心中愁闷,需要到后园来静一静,寻找一份暂时的安宁!两棵孤单的树显现出来一种精神,为下文写枣树孤独挺直的身躯同冬天、同天空进行不屈地斗争作铺垫,把孤单和苍凉与倔强的印象植入读者头脑中。
但这里不得不提醒学生慎重运用,也许普通人这样写就是一个病句、一句废话,但在大师笔下就是独特的现手法或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奇效。
如果说作文的主旨是文章的生命,那么语言就是使生命更加的有价值。美好的语言可以像阳光一样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雪,也会像春雨一样滋润人们的生活,还能像黄莺一样唤醒孤寂冷漠的心。锤炼语言是作文的关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