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游记 北京上方山地图

===================================================================

关于上方山的有关资料,多来自于房山区杨亦武先生和博友林夕-京的博文。特作说明并志感谢。

===================================================================

正是由于读过杨亦武先生和林夕-京的博文,为他们文章中的内容所吸引,造访上方山真得是蓄谋已久了,仅仅由于721大水对上方山的破坏使我的这个愿望不得不被推迟。去年,专门打过几次电话询问上方山公园,一次回复说国庆节后才能接待游人,再问时,虽然恢复了接待,但限于西区,而我主要关注的是东区,这自然又使我造访上方山的愿望落空。

今年防火期一过,我又电话询问园方,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自是喜出望外。前几个周末因故耽误了,最近发现北京发行了一种”北京风景电子年票“,三十几个著名景区中就包括了上方山,于是,马上购买,并于上周末第一次使用了它。

上方山区位图

上方山主要景点分布图

景区三维图及今天走过的景点

上方山为燕山支脉,最高峰天柱峰(摘星坨)海拔860米,是集林、洞、寺、山、石各类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历史上称“幽燕奥室”,享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誉。

上方山又称六聘山。相传,在晋代燕国广阳(在今北京良乡东十里许,晋时属范阳),有个叫霍原的人,字休明。他的学识和品行都很高尚,曾云游各地讲学。西晋元康(265-317)时,为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霍原与王褒等人曾一度隐居在绿屏山(现房山境内的上方山)。公元341年,幽州都督王浚妄想称制僭位,曾派人先后六次聘请霍原出山相助,想借用霍原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野心。但霍原却坚决不从,王浚脑羞成怒,一气之下杀死了霍原,并将霍原的头悬挂起来示众。霍原的学生和当地百姓十分悲伤,连夜将霍原的尸体收殓埋葬在六聘山西南(晋史和房山县志都有记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绿屏山”改名“六聘山”了。“六聘霍原出仕”的佳话在当地也广为流传颂。

据说,东汉(公元56--75)时期,就有僧人在这里开山修寺。但据房山杨亦武先生考证,上方山的佛教始于北朝东魏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邺水赵广度大师到上方山建寺,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了。隋唐时期,以兜率寺为中心,上方山诸寺初具规模,辽金时期进一步兴旺,到了明代进入全盛期,上方山寺庵达到120座之多,清代康乾时期,上方山寺仅存寺庵72座,民国时期进一步衰落,所存寺庵不足50座。历史上,上方山被誉为“千年佛家圣地,燕郊诸山之冠”。古往今来,她以幽邃雄奇的神秘色彩,吸引着八方文人墨客。

兜率寺为众寺庵之中心,建于隋唐时代,院内有经幢、碑刻、壁画等文物珍品。上方山现有寺庵及遗址 72座,其中最著名的是始建于隋代的兜率寺。五进殿宇居山正中,群峰环拱,诸庵翼附,甚为雄伟。

雕刻于大殿后墙石壁上的《佛说四十二章经》,归纳了佛经中的四十二段语录,是佛经中的精髓。

上方山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塔群, 54座古塔占北京市古塔总数的四分之一。

公园内共有一级古树 51 株,二级古树 4000余株。其中以千年古树“四大天王”最著名。藏经阁下的“松树王”胸径1.1米,高29米,树荫覆盖面积250多平方米;吕祖阁院中的“柏树王”胸径1.52米,高28米,树荫覆盖面积300平方米;观音殿前的“槐树王”胸径1.3米,高27米,树荫覆盖面积170多平方米;“银杏王”胸径1.11米,高28米,树荫覆盖面积180平方米。

上方山以“九洞十二峰七十二禅院闻名于世。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并予授牌,上方山则名列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中。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争取尽可能多地了解上方山各景点的情况,我早六点出发,八点即到达上方山公园东门。


公园南侧,是已经弃用的二七八医院。它所在的位置,是原上方山庵庙群的接待庵。

这是公园的办公区。上方山公园官方网站上能提供给网友的信息太少,本来想拜访一下公园的梁主任,就加强公园的网站建设提点建议,无奈此时他还没来上班。我也只好作罢。

从昨晚开始,北京就开始下起了小雨,此时,雨是不下了,但云雾还是很浓,尤其山区,雾锁群峰,呈现出一种朦胧美。为了让后续的队友别不经意间跑到公园西门去,我给他们打过一个电话,就先行进园了。

我今天的目标是要把兜率寺周边几个方向上的景区全部跑遍,上上下下的路不少,所以也难以等齐了大家一起行动了。
进园早,路上没有几个游客,空气好,环境好,都市喧嚣在这里不见了踪影,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群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说这是一种仙境一点都不过分。



路侧的嶙峋山石也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

前行不远,即来到发汗岭下,岭下是一个供奉地藏王菩萨的寺庵。其额曰:南无地藏王菩萨,是传统中国书法的书写习惯------自右向左,但楹联却按现代汉语的书写习惯自左向右读,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岂不怪哉!

过地藏殿即开始步入发汗岭,这是去兜率寺进香的第一个爬升,香客们先要在这里热身,我们户外人也正好在这里预热一下。





景区在这里标注这块大石头是欢喜台,但杨亦武先生说欢喜台是一个建于平台的建筑,今已不存。两相比较,显然凿枘不合,未知孰是孰非。
过欢喜台,是这座被721毁坏了的石桥。右侧是灾后重建的一座便桥。

过便桥,即来到名气非常之大的云梯之下,我以为这就是记载中的那座山神庙,不料,探头看里面,庙里供奉的仅一女性神祇。


过奶奶庙,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云梯的范围,只是这一段还没有那么陡。



攀上一段才是真正的山神庙

再向前就是真正的云梯了。

云梯始建于金代,明永乐、弘治、万历年间曾三次重修。依壁随岩,阶阶而上,共有二百六十二级。踏级而升,仿佛直入云霄,故得名“云梯”。智取华山影片,天险外景地就在此拍摄,另外还有“野店侠女、烟火行、隋唐演义、野人、以及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等一些影视片也在此拍摄。据传以前山脚下曾有块石碑,碑文是“男人见后仰天长叹,女人看后魂飞魄散”形容得虽有点过分,但云梯的“险”已表露的非常确切,如今那块碑已不知去向。





262级的尽头即云梯庵。


云梯庵位于云梯顶端,为一间楼阁式建筑,上下两重,下重前后开敞为云梯上端出口;上重窗轩俱全。登上云梯,东向有一门,进门有北殿1间,这是云梯庵的正殿。

云梯庵背北面南,居于绝壁之上,左临摩天苍岭,右俯百丈云梯,与云梯相应成势,为上方山第一名胜。





过云梯庵,以后的路平缓多了。路边堆积着建筑材料,看来,721以后的修复工作仍在继续。

云雾迷蒙中的山林





前行不远有一岔路,指明从此可去华严洞。

华严洞是华严宗祖师慧晟修行之地。2005年,华严宗第四十代祖师本如大师经多年修行后在此圆寂,成为中国北方少有的肉身和尚。

本如大师,1961年出家,1978年前往五台山增戒。1981年上五台山东台顶,入住那罗延洞闭关,1982年秋于那罗延洞开悟,几年后,本如大师将东台发展得香火旺盛。在五台山期间,本如大师曾身兼东台和北台两台主持。1997年,本如大师接继三十九代影观空大师,升座成为华严宗第四十代祖师。1997年,本如大师连续三天受华严祖师托梦,而后经多方打听,来到上方山华严洞,随后又在洞内发现一尊华严祖师雕像。梦境得以印证之后,本如大师放弃了五台山两台主持而来到上方山开辟道场。

本如法师晚年长期居住在华严洞(现洞内还留有土坑),严持戒律,精修华严,度化众生,发愿振兴上方山,度万人再生。2005年1月5日(农历甲申年腊月初六),上方山华严洞主持本如大师圆寂,世寿八十一。圆寂前,本如大师告诉其弟子“将其肉身置于缸中,待三年后开缸,必成肉身佛”。留全身舍利于人间。

本如大师圆寂后,身体柔软,面色红润,神态安详地靠在洞壁。封缸法会当日,上方山古云梯半山腰以上树木上出现了极为壮观的雾凇和树挂,而山下确没有这种天象。这在气候独特的上方山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大师坐化三年后于己丑年正月二十三(2009年2月17日)启缸,师身完好无损,安详坐禅如初。由北京法源寺法映大和尚主持安座法会。本如法师肉身贴金后留华严洞。

网上搜到的本如法师肉身舍利。


在行前拟定的计划中,华严洞是必去的目标之一。但后听过来的游人说现华严洞洞正在维修施工,游人不能参观,既然无缘瞻仰法师舍利,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这一目标。
过云梯庵北行2里许,一桥东横,名款龙桥,据传康熙年间,上方山有一逆僧,酗酒作恶,滥伐山林,真伦和尚维护佛律寺规,状诉当朝,康熙帝降旨,严惩恶僧,封真伦为五品并上方山寺住持。此桥即众僧山门前接旨之地。

 过款龙桥而北,即山门,南向,门嵌石额,楷书:“兜率禅林”,为光绪七年(1881)重修。山门外有碑刻6通:进山门有碑刻1通。




进得山门即瓣香庵,瓣香庵为兜率寺东南诸寺第一寺,背北面南保存最为完整。

庵内供奉的佛像





公园工作人员老孙,1978年入伍,退伍后留在上方山工作,已几十年的时间,攀谈中,得知他的老家是张家口左卫镇。那不是我的战友南海林的老家吗?既都当过兵,又与老战友是同一镇子的人,自然感到分外亲切。留个影,也算同为当兵出身的人的一种缘份。

与老孙攀谈中,他告知兜率寺东南一路,因721水灾损坏严重,现在无路可走了。既然兜率寺各路中最远,爬升最高的这一路已经不能前行,那我的原计划就不可能实现了,那么,时间对我来讲也就相对比较宽裕了。于是,我留在瓣香庵,一边与老孙闲聊,一边等后边已经进园的其他队友上来会合。

约九点二十分,明月,文茹追了上来。在其他队友一时还赶不到的情况下,我们先到塔院看看。

塔院就在瓣香庵西侧不远处,这里里北京地区最大的塔林之一。















从塔院回到瓣香庵,后边的队友还没追上来,经联系,得知他们从前边的岔路口直接去了华严洞方向。现在也正在塔院,为了与他们会合,我们决定继续前进,到兜率寺会合。

从瓣香庵前行不远即红桥庵,据红桥庵居士说这个小桥洞就是在大名鼎鼎的红桥。上方山有东西二涧,在红桥庵前交汇,红桥的作用是沟通东涧两侧的庵堂间的交通。这个小桥洞是不是红桥,我持怀疑态度。因为前行不远另有一桥,规制,作用显然比这个小桥洞要大得多。

红桥庵

庵内除供奉其他佛像外,还意外地发现了这尊关老爷像。关二爷为什么成为佛教供奉的对象?传说与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有关。传说智者大师有一次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时,遇上成为厉鬼,到处惨叫着寻找自己头颅的关羽。关羽愤恨不平,智者大师安抚他,并为他讲说佛法。关羽随即皈依受戒,成为佛弟子,并发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天台宗的寺院开始供奉关羽。自天台宗寺院开了供奉关羽的先例后,各宗寺院争相效法,渐渐地,关羽被捧成伽蓝菩萨,跟韦驮菩萨并称,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

红桥庵一居士见我来访,盛情相待,称地藏菩萨必将降福于我,并诚恳地要求我留下姓名电话及家人姓名。如此一逗留,明月,文茹就跑到我的前边去了。

过红桥庵,高处回望红桥庵。

就在我拍摄上边这张照片的东侧又有一桥,桥上立有一牌,说明前方正在施工,暂停通行。但我看山涧东侧有一处寺庵正在修复,按杨亦武先生文章判断,这应该是法华庵,无论如何应该去看看。于是,越过小桥,来到法华庵。

院里正在施工,问工人这是哪座庵,工人答不上来。见院东有一小门,问能否通行,答曰:可,并炫耀,经此可达天坑、钟楼。先前问过老孙,他说路被冲断了,过不去,现在又听说能走,究竟谁说得对?再经核实,证实确实能走,那我已经放弃的计划不是又可以重新实施了吗?

此时,文茹、明月已经前行到兜率寺附近,我喊过几声也没有回音,思忖着,这一段路不近,又要爬升几百米的高度,还是我自己去跑一趟吧。

沿着工友指示的路线,很快走上从兜率寺通往天坑的山路,路况非常好,并没有老孙所说的那样艰险。



一路走来,圣泉寺就在眼前。



寺内有一位和尚正在整修院内的空地,准备种一些粮菜。我则进院参观,并拍摄下一些照片。圣泉寺倚山而建,颇有特色。但由山石垒砌,半为山寺半为崖,为诸寺中最草一类。

  圣泉庵内有清泉三眼,所以叫圣泉庵。路上遇有游人告知,到圣泉庵,可向僧人讨一杯茶吃。



出圣泉寺,山路继续向东南,与圣泉寺咫尺之间是阴阳洞。这个庵堂,更是充分利用了山洞的天然条件,虽小,但无风雨破损之虞。





前面的路还很远,在阴阳洞前我犹豫了一下,如果继续前行,在兜率寺与大队会合的计划显然不能实现了,进还是退?最终还是挡不住天坑和钟楼的诱惑,决定继续前进,即使与大队失联,也要完成今天的预定计划。

路况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这一段路全部是上坡路,走起来比较吃力。前行中,遇到一路上仅遇到了两个年轻人,当我问他们天坑还有多远时,他们指给我,那不就是吗?同时,他们一边称赞我年纪虽大但体力不错,一边不无夸耀地说,这一路不光天坑,前边更远处还有钟楼呐,言外之意似乎断定我不敢再去挑战这段更高的爬升。我置之一笑,他们哪里知道我可是有十年户外经验的野驴,这点爬升,对他们来讲可能已经是不小的挑战,而对我来讲委实算不了什么。
山路上,一条岔向东南的小路指向天坑,公园在路口竖立了路标。从这个小路口到天坑,不过区区几十米。



在原始状态的山坡上,直通通地下陷了直径几十米的一个大坑。因为角度的选择上比较困难,拍照受到了限制,照片很难准确地还原天坑的全貌。

“天坑”学名为“崩塌漏斗”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地质景观。上方山“天坑”深71米,口直径30余米,底部直径60余米,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旅游探险价值。

天坑。







离开天坑,继续向前。沿途可看到仙境般的雾气升腾。

钟楼座落在青龙峰的顶端,山头最高处是一座防火瞭望站。太阳能为它供电。



这个位置,原为普兴庵,现已废毁,遗址无存。所遗钟楼为凉亭状,内悬一铁钟,高1803厘米,直径1065厘米。钟为铁铸而成,龙钮,钟身上端饰莲花纹,下饰法轮垂流苏。镌:“发心人屈福成、沙门普英、善敬;善人爰贤、刘福海”,落款:“宣德乙卯年五月吉日铸匠周福清造”。

  钟楼内原本为一口铜钟,高约两米半。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军民捣碎,制造了军火。后来,才换了现在的这口钟。普兴庵钟楼记录下民族抗战的沧桑经历。



从钟楼环顾四周,云雾缭绕,不啻瑶台仙境。







钟楼北侧,还有这样一栋房子,看来是公园工作用房,或者是防火人员的住所。



参观完毕,惦记着已经失联的队友们,急匆匆往回赶路。

沿途所见

返回圣泉寺,时间已经是近上午十一点,此时如果放开脚步追赶队友,估计午饭前应该能追上他们,但我忽然想到一斗泉应该就在圣泉寺向上的山坳中,就这样放弃有点太可惜了。踌躇半晌,还是决定爬上去看看。

721之后,通向一斗泉的路被毁得非常厉害,有些地方,只能小心翼翼地在石头上跳跃前进。

回望圣泉寺

通向一斗泉的山路

路是人开辟出来的,这堵高高的石墙,其实是僧人们在修路时垒筑的路基。山路在这样的路基上盘旋向上。画面中出现的红墙即一斗泉所在的斗泉庵。

  斗泉庵,坐落于山峪尽头,上有斗泉岩,下为一斗泉。斗泉庵背北面南,凹于绝崖之内,这是著名的斗泉岩,岩高数十仞,怪崖前突数丈,斗泉庵覆其下,即使震风凌雨,也不受到侵沥。每逢盛夏,山雨时至,水集崖头下注,如水晶帘,微风扬之,作笙竽巢和之音。所以斗泉岩又名水帘洞。

 斗泉庵东配殿内侧一间为穿堂门,于此进庵。西配殿内侧一间亦为过门,西出过门,顺石阶转于庵前基下,庵基为山石垒砌,中开一洞方门,入为一斗泉,泉深三尺许,方二尺,可汲可饮,经年不竭。一斗泉和华严洞、旱龙潭(天坑)一样,被上方僧人视为华严祖师开山的圣迹。相传华严祖师开山时,毒龙携水而去,华严追龙索水,飞锡击其尾,仅得水一斗笠泻此成泉。所以叫一斗泉。



斗泉庵下这个石室,我判断就应该是一斗泉了,但我钻进去后,发现里面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到,在这样的光线条件下,根本谈不到具有拍照的条件。

攀上斗泉庵,南向的庵门是关着的,试着推了一下,里面没有闩,进得院来,里面还有一个东向的小门。门口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显然是有僧人居住在这里的。

推门再进入里院,果然有一位比较年轻的法师正在洗涮着一套茶具,与之攀谈一番,似乎比圣泉寺的法师知识面更宽一些,并说保存了一套上方山志,结果,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出来,后来我听说这个“志”是新出的,估计可能是杨亦武先生他们所写文章的汇编之类,也就放弃了一睹为快的希望。

攀谈中得知,一斗泉石室门口是装有一盏电灯的,只是我进室时没有注意到它的所在。出得斗泉庵,我再次进入石室,打开电灯,果然满室通明,小小一池清水,清澈见底,遗憾的是,我竟然忘记了在这儿补水,也错失了品尝一斗泉圣水的机会。





回望斗泉庵

急匆匆往回赶路,路过法华庵,在其北不远,应该是退居庵,这里也在施工,院里空空如也。

经退居庵、法华庵,原路返回红桥庵向北的路上。堂子庵铁将军把门,门缝里看看里面,什么也看不到。

俯瞰我刚才通过的小桥,即我怀疑是真正的红桥。小桥对面是法华庵

而这个独立的单间庵堂不知是什么庵

绕到堂子庵上方,可以看到院内空旷。

院子北侧有一排庵房。下佛殿,堂子庵在同一院落,不知这两个庵堂如何区分。



堂子庵山门前的小路通向兜率寺,但这样的路基也委实令人吃惊。兜率寺就建在这上面。

行人必须沿山路盘旋而上

攀上来,兜率寺就到了。

天王殿,天王殿原来左有钟楼,右有鼓楼,现均圮废无存。

天王殿内供奉的弥勒佛



后门的韦陀。这种姿势的韦陀是告诉大家这里是不能免费招待云游僧人的。韦陀手中降魔杵的位置,与寺庙大小有关。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看来,兜率寺自度香火不是太旺,承受不起太多云游僧人的免费吃住,事先预告了。哈哈。

四大天王



穿过天王殿,院内是一株巨大的缠丝柏。

正殿为释伽殿

上方山游记 北京上方山地图
释迦牟尼的左右侍应该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但其左右厢所塑十二神像中骑狮和骑象的两尊菩萨分明是文殊和普贤菩萨,不知为什么要这样重复塑像。

大殿两侧的十二尊菩萨像,雕塑得还不错。



东侧是客堂。

穿过释迦殿,二进殿为斋堂。

在释迦殿左右后山墙上,是著名的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其实就是劝人向善的一些谶语,如其中第二十五章写的是“欲火烧身”:“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意思是说,有色欲的人就像是手拿火把顶着风走,最后会引火烧身。

石刻是明朝太监冯保所刻。太监冯保是明万历初年的重臣,他在万历做皇太子时,就照料他读书,万历登基后,冯保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朝夕在乾清宫照顾小皇帝的起居。冯保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先后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又与万历皇帝的关系非同寻常,因此势力相当大。据传只有沾“龙气”的人才能在上方山留下石刻石碑,冯保在上方山石刻上刻下的《四十二章经》,成为其位高权重的一个符号。

其实除了《四十二章经》,上方山兜率寺还曾存藏更为珍贵的、佛学地位更高的《大藏经》经书。明代太监除出巨资在上方山修建寺庵外,还曾两次把明版的《大藏经》藏于上方山。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司礼监太监李中轩在修缮兜率寺,增建了一个藏经用的弥勒阁,将《大藏经(南经)》藏于其中;万历四年(1576年),司礼监太监冯保专门创建了永亨阁,供奉《大藏经(北经)》。《大藏经》是佛学经典,专门在上方山建造两座佛阁存放《大藏经》,足以说明上方山在当时佛教界中的显赫地位。只是这一南一北两部《大藏经》在“文革”时期险遭灭顶之灾,当时被送到北京孔庙保藏,后来辗转到了云居寺。至今,这两部珍贵的《大藏经》仍然在云居寺收藏。

俯视天王殿、释迦殿、斋堂和客堂。

由斋堂右行,向北登上石阶,升上一个高台,此台与释伽殿顶平,台上原为兜率天宫,为上方山诸寺的藏经楼,清代曾叫弥勒阁,有藏经四柜。其旁为本寺住持的丈室,丈室内原藏有舍利,小如粟,白而晶莹。但现在兜率天宫和方丈的丈室均圮废,取而代之的是一排破旧的平房,询问正在午饭的民工,说是当年为下乡知青盖的宿舍,闻此,不由啼笑皆非。我们这个国度,从无论哪一代统治者都就对知识和知识分子持有偏见,不管是宗教经典还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分子,都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藏经楼可以毁,知识青年可以发配到这样的深山老林里来接受再教育。尽管可能不是发生在同一时期,但反应的却是同一的思维、观念。
  兜率天宫左侧有石阶北上,达第二层平台,中间为大钟楼。据杨亦武先生说,内有乾隆五十年(1786)所铸的大钟一口,钟前奉观音大士,后奉千手千眼观音。但我推开虚掩的殿门,只看到一尊菩萨。所谓大钟已不知所踪。



钟楼后门外,有这样一口埋在土里的大缸,不知当时用它来做什么?

钟楼东侧的偏殿里似有人居住,室外摆放着这样一件非常精美的工艺品,估计是当里寺庙里的装饰物,只是已经破损。

从藏经楼向东下来,有一条向北的小路通向藏经阁。

原来在此修行的沙弥前不久离开了这里,所以,本来开放的藏经阁如今是大门紧闭。







所幸,大门门垛外是一堵矮墙,虽然门垛处紧逼断崖,但还是可以一只手紧抠着墙垛,探出身子,用另一只手举起相机拍摄院子里的景色。但松树王只能拍下它伟岸身躯的一半儿。



从藏经阁返回兜率寺,发现寺东一个小门,探头看看,发现它通向退居庵,沿此路前行,即可通一斗泉、天坑乃至钟楼。


在兜率寺,我仔细地寻找那两方琉璃砖,但始终未见踪影,不知是不是为了安全被公园或是文物宗教部门收藏了。

参观过兜率寺,下一步就是沿路标所示游览兜率寺西路、西北路各景点了。

紧靠兜率寺西侧是舍利殿。

进门参观,殿宇峨然。

大殿内佛像庄严。

从侧面拍照,更显得这个大殿古朴肃穆。

从舍利殿门前拍摄的兜率寺西部形象。

沿舍利殿门前小路西去,一路上毗卢殿、大藏殿、苹果园均已废毁,不知所处。唯沿途古松苍劲,令人顿生超然物外之感。



文殊殿在望。文殊殿在上方诸寺中规模仅次于兜率寺,山门外即著名的龙缠九柏。





进得山门,是一空场,有一古老的菩提树。树北侧又有一围垣墙,西文殊殿大门。东有松棚庵大门。



文殊殿建筑均已毁废,站在大门处北望,唯余一片废墟。

出文殊殿,听梵桥就在西涧之上。

听梵桥为清乾隆元年(1736)宛平人查礼所起,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晚,来上方山观光的查礼坐在文殊殿外横跨西涧的石桥边,此刻松风习习,斜照未敛,倦鸟竞还,山寺诸庵,梵声四起,南钟北磬,前后递响。次日游山归来,再憩文殊殿外石桥,寺僧达闻设茶果相待,当时桥未有名,达闻请求查礼为石桥起名,于是查礼提毫在手,题听梵桥三字,意思是日暮在此听梵声最佳。

根据杨亦武先生的介绍,过听梵桥,对面应该是兴隆寺,槐树王就在庵前。我穿过听梵桥在西涧西侧废址中寻找,但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槐树王。

后根据导游指示牌得知,槐树王尚地前方,于是才放弃的继续寻找的努力,沿西行山路前行。

果然,槐树王即在前方。





过槐树王,拾级而西,登上一平台,山场平广,二松并峙,其北一桥跨涧,过桥,迎面为山门,青砖石券,券额镌一“佛”字,门楣嵌一条石,题:“观音殿”。绝涧喧于寺前,苍岭卧于西南,举目西瞩,林麓苍茫,为诸寺中又一佳致。当年,观音殿内奉观音菩萨。有清顺治二年(1145)知房山县福唐张应召《上方山三圣庵置田供众碑》,院内有钟,钟上有“天启癸亥上方山三圣庵悬挂的铭文,可见观音殿本名三圣庵。观音殿门外原来有石拱桥一座、石板桥一座,一上一下,均可通行。门前有古松两棵,高耸入云,为山中罕见。

观音殿前平场上的银杏王





观音殿山门前平旷宽绰,许多游人在此休息午餐。我亦在此补充一下能量。

此处有导游指示牌指向西北方向,那里是吕祖阁及柏树王的所在。

沿所示方向的山路上攀,过一废寺,按杨亦武先生的介绍,这应该是朝阳庵。

再向上一废寺,这应该是净业庵。

最终,终于来到了吕祖阁。上方山七十二庵中竟然包括道家的一座道观,这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可见我们中国古时候各种宗教能够和平相处,与前边说过的关二爷也成了佛教的护法伽蓝神一样,佛教进入中国后,也不得不逐渐中国化了。



这棵古柏能够称王,确乎不是言过其实,一米半的胸围,真得让人刮目相看。为了作为参照,我把帽子挂在树干上,看这尊王者到底有多粗。



从吕祖阁有小路可通云水洞,但为了可能追上我的队友,我还是决定选择观音殿前向西北的较近的山路直奔云水洞。所以,原路返回观音殿,然后沿最常规的游览路线向云水洞前进。

这一路,已经没有必须参观的景点,脚下自然加快速度,超过若干群游客后到达云水洞。


途经的骆驼峰,远看还真有点像。







到云水同,恰巧遇到了刚从洞中出来的红旗。既然大家已经参观完毕,并且,这样的溶洞我已参观过若干,对它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干脆不进去了。和大家一起下撤吧。

上方山西路云梯是新修的,长度,险峻都要超过东路那段原始的云梯。好在大家都是户外的老手,这点险道,只要谨慎一些,强度上根本算不了什么。于是大家一边欣赏着一路的美景,一边很轻松地下撤到西门。



下午三点,我们刚出西门,即见房15路恰好进站,匆匆登车,至五侯路口换乘917路公交,五点到家。

这次上方山之行,时间有限,很多地方来不及踏勘,好在现在有电子门票,以后我还会择时再来。

附1袁宗道上方山四记

一自乌山口起,两畔乱峰束涧,游人如行衖中。中有村落、麦田、林屋,络络不绝。馌妇牧子,隔篱窥诧,村犬迎人。至接待庵,两壁突起粘天,中间一罅,初疑此罅乃狖穴蛇径,或别有道达颠,不知身当从此度也。前引僧入罅,乃争趋就之。至此游人如行匣中矣。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踄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二自欢喜台拾级而升,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卢顶。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嵌入岩际。庵寺皆精绝,莳花种竹,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正开,院院红馥,沾薰游裾。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芩芽代,气韵亦佳。夜宿喜庵方丈,共榻者王则之、黄昭素也。昭素鼻息如雷,予一夜不得眠。 三毗卢顶之右,有陡泉。望海峰左,有大小摘星峰。大摘星峰极高。一老僧说,峰后有云水洞,甚奇邃。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相顾失笑。至山腰,少憩,则所为一百二十寺者,一一可指数。予已上摘星岭,仰视峰顶,陡绝摩天,回顾不见诸公,独憩峭壁下。一物攀萝疾走,捷若猿猱,至则面目黧黑,瘦削如鬼,予不觉心动,毛发悚竖。讯之,僧也。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予尾之行,入小洞中,石床冰冷,趺坐少顷,僧供黄茅汤,予啜罢,留钱而去,亦不解揖送。诸公登岭,皆称倦矣,呼酒各满引。黄昭素题名石壁。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入洞数丈,有一穴甚狭,若瓮口,同游虽至羸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至此始篝火,一望无际,方纵脚行。数十步,又忽闭塞。度此则堆琼积玉,荡摇心魂,不复似人间矣。有黄龙白龙悬壁上;又有大龙池,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卧佛、石狮、石烛皆逼真。石钟、鼓楼,层叠虚豁,宛然飞阁。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突然起立者,名曰须弥,烛之不见顶。又有小雪山、大雪山,寒乳飞洒,四时若雪。其他形似之属,不可尽记。大抵皆石乳滴沥数千年积累所成。僮仆至此,皆惶惑大叫。予恐惊起龙神,亟呵止,不得,则令诵佛号,篝火垂尽,惆怅而返。将出洞,命仆敲取石一片,正可作砚山。每出示客,客莫不惊叹为过昆山灵壁也。 四从云洞归,诸公共偃卧一榻上。食顷,余曰:“陡泉甚近,曷往观?”皆曰:“佳。”遂相挈循涧行。食顷至。石壁跃起百余丈,壁淡黄色,平坦滑泽,间似五彩。壁上有石,若冠若柱,熟视似欲下堕,使人头眩。壁腰有一处,巉巉攒结,成小普陀,宜供大士。其中泉在壁下,泓渟清澈,寺僧云:“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辄伏。至诚忏谢,复涌出如常,故相传称圣泉。”余携有天池茶,命僧汲泉烹点,各尽一瓯,布毡磐石,轰饮至夜而归。附2:上方山部分诗咏作品

摘 星 砣

赵之燮

直到重岩最上层,手扪牛女欲生棱。

归来携得星双袖,供向香龛作佛灯。

听 梵 桥

僧·刘玉衡

小桥横锁白云湾,三两人如野鹤间。

何处钟声敲不断,斜阳淡淡下西山。

文 殊 殿

僧·刘玉衡

山门寂寂树苍苍,闲院幽深好纳凉。

更有诗情堪入画,藤花压破老僧房。

普 贤 殿

僧·刘玉衡

半壁斜阳映碧芜,钟鱼楚楚寺僧孤。

青山对面排奇秀,一幅迂倪好画图。

驴走云梯

嗟嗟作涌是谁先,将畜鞭笞到九天。

仰面入云双耳竣,俯身落涧四蹄跄。

乍看觳觫如无罪,渐喜从容似得禅。

信有生灵含佛性,一般知觉最堪怜。

虹 桥

桥悬两崖石玲珑,流水潺潺脉脉通。

尘客偏宜乘夜月,山房何处不清风。

虹 桥

窗临碧涧虹留影,竹映寒潭翠欲空。

为问高贤从此度,几人大笑过桥东。

云 梯 庵

赵之燮

红墙隐约紫霞蒸,突兀天梯三百层。

鬼斧悬崖开石径,佛门觉路引金绳。

仙心漂渺宜诗客,梵语依稀听老僧。

宛上蓬来登绝顶,书生夙愿遂云凌。

一 斗 泉

赵之燮

化石为液云为浆,薄饮一掬生清凉。

不廉不贪亦不涸,为我涤尽吟诗肠。

一 斗 泉

刘玉衡

翠微深处寂无闻,石上泉清一斗分。

且待烹茶看山势,如花如树更如云。

齐 维

上方山势列芙蓉,兜率初开第一重。

上界钟声连下界,东峰岚气接西峰。

长竽钓月来修行,古干披云挺怪松。

薄暮轻烟迷四望,游人何处问禅宗。

夏游上方山

僧·闻达

山舍无尘分外清,石榴花发透帘明。

槐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唤一声。

无 题

上方毕竟异尘寰,绿树青山令有天。

怕作别兮还作别,重游未卜是何年。

──赵然1925.3.30.

(北溟按:赵然,生于1918年11月26日,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李各庄村。1938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房涞涿县县委书记。1944年因肺病去世。)

无 题

诸位作诗我不会,爬山越岭我不累。

豆汤馒头吃的饱,大家休息我就睡。

--- 孔海亭 癸未五月十二.

(1943.6.14.周一;癸未年五月十二)

无 题

烽火连天举世惊,颠被流离恨难平。

兜率若有慈悲意,愿借宝筏渡苍生。

--- 唐绍武 癸未五月十二.

无 题

层峦耸翠出云霄,兜率凌空万丈高。

远望山光春色好,独登绝顶兴犹豪。

无 题

秋风秋雨秋夜寒,无衣无被无炊烟。

破门破窗破房顶,恨时恨事恨老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8491.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土马演讲俱乐部地图 土马演讲俱乐部

无论你身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只要想练演讲,热爱演讲,想认识这个城市更多小伙伴们,找一家离你最近的俱乐部,从围观开始入门,直到成为演讲高手吧*^_^*很多小伙伴问春楠,北京有40多家可以去学习的俱乐部,我该如何选择呢?春楠已经参

承德避暑山庄游 承德避暑山庄两日游

记得第一次知道承德避暑山庄这个名称好像是在北京出差的时候看到一块路牌,上书这几个大字,于是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承德避暑山庄就在北京的概念。如今真的要去承德避暑山庄我才发现原来这承德离着北京得有个200多公里远,反而离我身处的遵

北京空气污染严重 北京地图

北京空气污染严重 不符奥运标准  打印版 作者:雷洁明   北京坚持说,仍然有时间在奥运前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一个月后北京奥运即将开始,BBC的调查发现北京空气标准仍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北京在2001年争取

北京高校分布图 北京所有大学分布图

广告展架北京高校分布图北京高校分布图 北京北京出行地图北京地图 地图 北京市城区高校分布图京翰教育北京校区分布图详细地址网址联系电话2011年22个保障房项目分布图在这个指数分布图学霸一列...分布图高考即将来临,为了方便广大

278@365游记:假日里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游记:假日里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的北面约一千余米吧,就是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可是全北京最大面积的人造山野森林公园,现在已经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森林公园了,当年的小树都长大了,草地芦苇等都扎了跟,不像

声明:《上方山游记 北京上方山地图》为网友曾经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