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为什么简称“鄂” 湖北简称为什么不是楚

湖北省的简称“鄂”,固然源于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治所在江夏)而得名,但更最主要是因为西周早期随枣走廊的鄂国(今随县安居羊子山出土了噩国青铜器)有一定关系。鄂字作为地名,最早见于记载是西周时期楚君熊渠将中子红封在今鄂州一带所熟知。而鲜为人知的是鄂国则与一个以鳄为名的古国有渊源。
据考证:大约4000年前,扬子鳄广泛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其时在山西汾河流域就盛产一种“汾河鳄”,而邻近汾河的今山西乡宁县在商代就建有“鄂侯国”,以捕鳄为业,商纣王时封为三公,以“鄂”为国号。其县至今尚有鳄山(又名鄂山),鄂水,鄂谷等地名。由于古鄂国地近晋都(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改国名为“晋”),周成王时被兼并,故《世本》载有:“唐虞侯居鄂”,不得已鄂国的遗民南逃至今河南洛阳邙山的鄂里坂定居,但此时的成周强盛,虎视眈眈,鄂国被迫再往南迁至今河南南阳一带,史称“鄂”或“西鄂”。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联军出兵征鄂,鄂人只好再次南迁到今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今大冶有鄂王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居下来,史称“东鄂”。
梁子湖畔川泽交错,山林茂密,虽然周廷一时间鞭长莫及,谁料到楚国熊渠势力的强盛,竟发展到长江中游古鄂国的疆域,以至于周夷王八年(前877年),楚熊渠攻灭鄂国,以此为别都,故《史记·楚世家》载有:熊渠“乃兴兵伐庸、杨粤,乃至于鄂”,从此东鄂属楚。熊渠占领东鄂后,仍以鄂为国名,封其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红为鄂王。熊挚红称王不久,因畏于周厉王的征伐,虽自动去了王号,却同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时在公元前840年。此时的“鳄”字,也由鱼字偏旁改为“邑”字旁,就变成为城市的名称“鄂”了。这就是湖北简称的由来。及至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曾在此出土了熊咢铸“夜雨楚公钟”(宋政和三年出土)。古鄂国被楚国消灭了,但其遗民子孙,仍以鄂为姓,后成为“巴中七姓”之一。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设鄂县;三国时,孙权在此建都。因鄂王城东南约10千米处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鄂州,下辖江夏(今武昌区)武昌(今鄂州市)永兴(今阳新县)蒲圻(今赤壁市)四县,治所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这是“鄂”字首次用为湖北政区名之始。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始建荆湖路行中书省,省会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故荆湖路行中书省又称“鄂州行省”,简称鄂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设湖广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也仍因湖广行省的省会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故湖广行省的简称仍为鄂。至此,湖北简称“鄂”就固定下来。
相关链接
鄂邑
一.商代鄂侯之邑
1.、今山西省乡宁县。史称“鄂侯故垒”。唐初李泰《括地志》:“故鄂城在慈州昌宁县(今乡宁县)东二里。
2.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邘台镇。《辞海》(1999年版):“鄂”古国名。即商代的“邘”,金文作噩。《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邘,音于。殷纣时鄂侯所居,纣王杀了鄂侯,周武王克纣后封子邘叔于此。”
二.周代鄂侯之邑
1.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改国名为“晋”,将噩侯国吞并,故《世本》载有“唐叔虞居鄂”。西周后一直称邘。
2.源于今“山西乡宁县”,鄂国遗民乃南迁至洛阳邙山的鄂里坂,后来周王朝封其宗室于此,人称单父。西周初年,鄂人被迫又迁徙至今河南南阳石桥镇附近,有西鄂故城。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征鄂,鄂人只好再次南迁到今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称“东鄂”。
3.河南南阳之鄂国,是周武王所封的姞姓鄂国,形成于周初。
4.西周时楚别封之国。周夷王时,楚王熊渠攻扬越到鄂(今湖北鄂州),封其中子红为鄂王。
据此可知西鄂、东鄂不存在承递关系。
1)、鄂州的鄂国,在殷商时就是诸侯国,属扬越族,西周夷王八年被楚熊渠所灭。换言之,鄂地之名在熊红封鄂王之前便有。
2)、河南南阳之鄂国,是周武王所封的姞姓鄂国,形成于周初。
3)、山西乡宁之鄂邑,是春秋时晋国的封邑,是姬姓唐叔虞的后裔。
4)、河南沁阳西北之鄂,虽称鄂侯,又称邘,西周后一直称邘。

古文献中的“鄂”
1、《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
2、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噩”的记载,“噩”即“鄂”。
3、噩侯驭方:大约周厉王之世,噩侯驭方先与周王友好。《噩侯驭方鼎》记载周厉王带兵征伐南淮夷,班师途中在噩国与噩侯驭方宴、射礼赐赠,笼络噩侯,以安定边疆。后来噩侯驭方反周,发生了大规模的周噩之战。最后则噩侯被擒灭国。管噩侯驭方是在厉王之世,还是宣王、穆王之时,总是在熊渠攻灭鄂国以后之事。故而噩侯驭方之国与湖北的“东鄂”无关。
4、《史记.楚世家》:周厉王之时噩鄂侯驭方反周被俘灭国。故而“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有学者认为,周夷王八年(前877年),楚熊渠攻灭鄂国,封其中子红为鄂王,其都城为鄂。楚王熊渠去世,中子红继承王位为楚王,都城仍立在鄂。其后至少有六世十多位楚王在鄂建都,直到楚武王熊通时止。也有学者说,熊渠“中子红为鄂王”后,楚“未占领鄂地”,噩侯驭方才是“东鄂”之主。
5、熊咢“楚公逆钟”是出土最早的楚器。熊咢“楚公逆钟”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嘉鱼(古属鄂)太平湖出土。旧称夜雨楚公钟,或吴雷镩。此外,曲沃晋侯邦父(穆侯)墓M64出土的“楚公逆钟”一套共8枚,有铸铭68字。这是熊咢即位举行祭祀大典时所制作。熊咢(前799—791年)在位。熊仪(即若敖,前790—764年)二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即前789年)“宣王命方叔伐楚,毁庙迁器,俘楚公逆编钟而返,再将编钟颁赐与晋穆侯以表其功,作为对其战胜西北边防大患的表彰。此即楚公逆编钟在晋穆侯墓地的由来。
史载楚王熊咢出巡,有四方部落首领朝贡,“内享赤金九万钧”(约合五六百吨青铜),可见楚人在东鄂的威势,也是楚势力在西周时就到达“鄂”地,控制了附近的大冶铜矿资源的证明。那么楚国有没有在鄂王城建都呢?
1.楚国在鄂王城建都说,缺乏文献依据。《史记.楚世家》自熊渠伐庸、杨越及鄂,至熊赀迁都郢城,楚国的大事记并未提迁都至鄂或由鄂都迁出。按理说熊渠卒,挚红应到楚都丹阳奔丧并即位,不可能在边远之都邑鄂王城就国立位。
2.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嘉鱼县太平湖出土的古铜钟“楚公逆钟”,为楚熊咢所铸,并不能说明熊咢及先公在鄂王城建都,“楚公逆钟”若是由鄂王城迁往丹阳或郢,只能由梁子湖出樊口入长江,逆江西上;不会走太平湖入长江。即使若熊咢有计划迁都,也不大可能遗失如此重器。极有可能是楚亡后,铜钟由楚王室后裔流入民间后遗失湖中。
6、鄂君子晰(子皙)。
楚封君制始于楚惠王之时,楚共王、康王时,楚国还无封君之制。战国时楚始有“执圭之爵”,鄂君子皙“爵为执圭”,当属战国时人。按鄂君所封鄂邑的地望位置来看,鄂君子皙泛舟地应该是今梁子湖。西周时称樊湖,战国时称鄂渚。清光绪《武昌县志》云:“鄂渚即樊湖”。隋改郢州(治今武汉市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南朝顾野王(519-581年)在《舆地志》中言:“云梦之南为鄂渚”。鄂即噩、鳄,可能其时“鄂渚”的鳄鱼特别多。
7、鄂君启
“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楚怀王(六年)封其弟启为鄂君,颁发"鄂君启金节"(安徽寿县出土),鄂邑水陆商队货运楚国各地。鄂君启节的出土证明,从熊渠时的鄂王红;鄂君子晰;到楚怀王时的鄂君启,“鄂”邑一直是楚国的重镇。现存的鄂王城是鄂君启受封的故城,也是人们常说的战国之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8700.html

更多阅读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恒昌不是隐士,不是神浑然坐忘与山林间如一块突出的石头——王家新《山水人物》他们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群体,为历代所罕见。用现代说法,他们建立

李双江并不是将军组图 岳振华为什么不是将军

李双江并不是将军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李双江的儿子出事后,一些媒体将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说成是“将军”,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网站上提到解放军近年授衔的将军时,有些人将一些从事文艺、科技工作的文职人员称为“文职将军”,甚至还把某些人

声明:《湖北为什么简称“鄂” 湖北简称为什么不是楚》为网友手心的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