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中秋月》鉴赏 中秋月唐李峤


李峤《中秋月》鉴赏 中秋月唐李峤

中秋月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属地)人,进士出身,官至中书令,封赵国公,曾多次被贬。他富才思,善诗文,著有文集五十卷,,《杂咏诗》十二卷。

这首诗《全唐诗》第三册第六十一卷归李峤诗题为《中秋月二首》,此首为第二首;第十九册第六百三十九卷则归张乔,诗题为《对月二首》,此为第一首。《文苑英华》归张乔,诗题为《对月二首》。《万首唐人绝句》(上册第九页)归李峤,诗题为《中秋月二首》。现从《万首唐人绝句》归李峤所作,题作《中秋月》。

这首诗虽然题为《中秋月》,可是它不是写皓月当空的明丽景色,也不是对月兴怀,抒写离情别绪,而是借月言理,寓理于形。

“圆魄上寒空”,叙明月东升之象。魄,桂魄的简语,为月亮的别称。寒空,高寒的天空。圆圆的月亮,冉冉上升,中秋圆月犹如一轮冰团,晶莹明洁。“皆言四海同”,“皆”,概及一般的人,都说四海之内总是一样。由“言”,导出议论,为下面异说突出安根辟源。诗的后两句,则就“皆言”提出异议:“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以反诘语出之,实为肯定之意。“四海同”。认为无一例外,千里外有风有雨,则为例外,这即是诗人的想象,也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人们于此时此地所见的月,与彼时彼地所见的月,环境条件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可是一般地说,人们往往被眼前的景象迷惑,以已推人,以此代彼,看到皓月清辉,弥满天宇,便误以为普天之下莫不如此。诗人提出这个问题,确是视野广阔,见解超卓,精警奇绝。

诗人如果仅仅是提出看问题不能有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固然在事理上有超常的认识,能给人以启示。诗是抒情的,哲理要和感情相融洽,才使诗韵味富含。李峤曾多次被贬,生活中使他体验到“政治气候”也是如此,这里可能很清明,而另外地方也可能很是黑暗,诗人寄慨于此中,更发人深省。这首诗也就是由于物理、事理、情理三者统一,所以字虽少而意却丰,诗虽短而情却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8858.html

更多阅读

王安石《浪淘沙令》鉴赏 浪淘沙令 李煜

浪 淘 沙 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天的夜晚,我坐在一棵小树下,歇歇脚。一阵微风掠过桂花林,一些星星点点白色的花瓣被带到我的身边,落在我的头上、脚上,有的还在空中飞舞着,不

朱自清《荷塘月色》鉴赏文章三篇 刘泰隆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香月色,诗情画意刘泰隆《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但是,在那诗情画意里,

《中秋咏月诗选100首》 中秋咏月诗词

《中秋咏月诗选100首》◎唐诗25首○中秋月年代:【唐】 作者:【方干】 体裁:【五律】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年代:【唐】 作者:【吴融

声明:《李峤《中秋月》鉴赏 中秋月唐李峤》为网友过去心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