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电影《岁月无声》影评2012-10 岁月无声

岁月无声-电影《岁月无声》影评2012-10 岁月无声

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写下这篇影评。回想起来,倒是从未专门为哪部电影写过影评。曾经因为兴趣写过论文一样的分析和鉴赏中国武侠电影的文章,但并不是专门针对哪部电影的影评。尽管看了很多打动人心或者引人深思的电影,但影评终究没有写过。影评对于我来说似乎是非常近而又很遥远的东西,我通过看别人的影评去了解一部将要观看的电影,自己看完电影却从未写过。

当然,这篇影评并不是为了补上这个残缺。岁月无声是一部很平常的电影,甚至说算不上好电影,但是的确让我想起了很多东西。

初次知道这部电影,是一二年年初在微博上看到的。它以BEYOND的音乐为主线的构思立刻吸引了我。虽然我自己对BEYOND的歌说不上太多,但还是一直期待着这部电影出来。因为和老男孩相比,它是长片,虽然都是以音乐为暗线,但是长片能够包括更多的东西,所以就等啊等希望能够看到好东西。

以具体事物为寄托来叙述人生的故事有很多。著名的法国经典《天堂电影院》就是以一系列电影为线索,记述了小孩和老人的岁月。催人泪下的短片《老男孩》则以MJ为寄托。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说,岁月无声电影其实并不太重要,重要的还是其中的音乐。而我给这部电影打三分,主要也是给了配乐。

我自己对于歌曲是很迟钝的。五六年级的时候班上开始有人听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阿杜、老狼、SHE、周杰伦等风靡一时,大受追捧。不过由于情歌太多,对于五六年级的小孩来说,虽然青春期开始,性和情开始觉醒,但毕竟还过于年轻,所以也只是私下里唱唱。六年级是毕业季,那时倒还开放一些,周围开始出现周杰伦、SHE等人的狂热粉丝。

于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了一点点歌。我小学时候看书比较多,歌不甚听。这一点没有遗传到老妈的音乐细胞,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有好多流行歌曲的磁带,但具体是谁的歌,有没有费翔、邓丽君,真的就不记得了,那时候还太小,还没上学,也不知道这些人。我想,我妈的少女时代,应该是一个穿着时髦衣服留着披肩爱唱歌的文艺女青年。不过还好,一些文艺细胞还是多多少少遗传给了我,让我现在又能写作又能弹琴。

带着小学末期这么一点点的音乐积累,我升入初中。租房求学的日子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除了看书运动,听歌就成了主要休闲活动之一。当时网吧已经流行很长时间了,虽然当时和室友都玩电脑游戏,但初中一直没有去过网吧。初中时期我继续了小学的阅读习惯,看了很多名著,从格列佛游记到儒林外史,从红楼梦到哈利波特,那段时间的确看了不少书。还记得最忙的初三,用一周的中午和夜晚的时间看完了一本盗版超厚的哈利波特1-6,每天看完一点就和室友讲一点。然后就考试,考了个好成绩。熬夜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晚上无聊除了三个人聊天之外,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有时候会看到两三点。堂吉诃德等名著真的让我手不释卷。一个室友订了好多杂志,《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漫P”、《知音漫客》,我就跟着沾光了。快餐文学也是那时候开始大量接触的。

跑题了,回到歌上来。我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听得为数不多的几首歌,《丁香花》、《SUPERSTAR》、《白桦林》等。有的是自己听着感觉还不错,有的是受别人影响,经常听到,于是也算在我这个听歌少的可怜的人经常听的歌里边了。初中开始的时候对周杰伦还是抱很大偏见的,觉得这个人头发染得怪异,吐字不清楚,一幅自以为很屌的样子。不过他太火了,以至于我这个听歌很少的人都听了好多他的歌。室友经常听歌,那时候已经有了MP3,也买了不少周的磁带,我就继续跟着他们沾光听磁带。不过我到现在也没有自己的MP3,到底还是听歌少。。。

一个室友有周杰伦《七里香》和《十一月的肖邦》的磁带,于是周杰伦的歌我主要也就听过这两张专辑。他还有BEYOND的一个磁带,也是我经常听的,但记不清是什么专辑了,或许只是合集而已。那时候黄家驹已经去世,我当时也并不知道BEYOND这个乐队是一个如此伟大的乐队。能被认为“殿堂级”的乐队,也就BEYOND了吧。粤语又听不懂,但觉得还挺好听。另一个室友那里还有王力宏的磁带。不过对于二哥的歌并不是太感冒,所以初中可以说是听着周杰伦和BEYOND的那几首歌度过的。初三的时候周杰伦出了《千里之外》的专辑,没有人买磁带,我也不是粉丝,就只在汽车等公共场合听到过放《千里之外》里边的几首歌。

到了高中,周杰伦依然很火,陆续又出了一些专辑,我就不清楚了,听得也很少。同寝室的也没有听歌的氛围,于是似乎歌曲就在这断了。记得高一班里经常抽周末晚上在班里放电影看,就是在那时候看了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不得不说周杰伦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当然即使到了现在,对于他的快歌我仍然无感,慢歌倒是挺欣赏的。不论是老少传唱的《青花瓷》还是《头文字D》里的《一路向北》,都能哼上两句,也用吉他弹过。《不能说的秘密》拍的的确不错,相比于演技,周杰伦还是更有一些导演才华的。《秘密》里的配乐自然是好的没法说。高二的时候在室友的推荐下开始听班得瑞。纯音乐的确很有力量。啊不,纯音乐又脱离了歌曲了,回来回来。现在我也听不少纯音乐,因为没有文字的干扰,可以听的同时更专心做其他事情。比如你听着歌看我这篇伪影评,肯定不如听着纯音乐看或者安静看来的专心和效率。

高中听的歌是很少的。我又不去找新歌,就算听歌也是拿旧歌听。那时候终于认识到了BEYOND的重要地位,上网找他们的歌听。不过抛却地位不谈,BEYOND的歌是非常好的。我对于爱来爱去的小情歌并不感兴趣。弹了吉他之后我喜欢听校园民谣。水木年华自然成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组合。然后是WESTLIFE,许巍也听一些但很少,BEYOND听得不少,也用吉他练过,但终因每个月就回家那么一两次,练习时间短暂,没什么成果。这里还是要感谢初中的室友好兄弟耗子,一盘磁带让我结识了BEYOND。

高中看书看得不多,学习任务比较重,也就上厕所的时候看看快餐文学,《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之类。回想起来除了借蛋蛋的那本英文版的“哈七”之外,高中似乎就看了《围城》。不过就这一本《围城》,也可以装满高中三年的阅读列车了。

进入大学,有了图书馆这个好东西,陆续看了一些书。一说起图书馆我想起来,高一还看过三毛、张爱玲的不少作品,其他作家的也略有涉猎,数量不多就不提了——看来高中还是看了不少书的嘛!大一看了一些零散的书……呃,真的不能再跑题了。。。。

大学开始听五月天,主要是看了电影《星空》,同名歌曲很好听,和电影契合的也很好,所以就开始找五月天的歌听。我果然在歌曲上比别人慢不止一拍。。。由于吉他在身边的关系,也还听BEYOND、许巍、水木以及少量其他流行歌曲。

对于自己的歌曲经历回忆就到这。下面开始真正的影评《岁月无声》。

《岁月无声》原本是BEYOND的一首歌。影片以BEYOND作为线索,便以此作为名字。影片英文名是TIMEFLIESSOUNDLESSLY。这部影片还有个名字:光辉岁月之再见理想,仍是BEYOND的歌。故事时间跨度1988-2011。《再见理想》这首歌经常在电影中想起。“你有理想吗?”也是电影中比较重要的句台词。关于电影的音乐,我就不评说太多了。配乐真的很赞。

这是一部有关“残酷青春”的片子。残酷青春题材的电影是不少人喜欢拍和喜欢看的片子。我对于此类的片子没有特殊爱好,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就像40后周国平难以理解70后作家的一些风格一样,我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残酷青春。90年代正值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虽然90年代初生人,大家多少还有些80后所珍视的经历,比如大白兔、爆米花等等那个时代的烙印,但毕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有人曾经说90年代初出生的人被夹在80后90后中间,的确是这样。转念一想到还颇有些承上启下的味道。

回到残酷青春的题材上来。残酷青春要说的事情很简单。青春期、暴力、性、爱情。人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性觉醒,情窦初开,这时候也多发暴力犯罪。所以初中小孩比高中更难管啊。王小帅的残酷青春系列电影之一《我十一》讲述的是童年步入青春期的故事,主角还是小孩子,这部电影就是导演的自述。大多数国产的残酷青春类似:主角和几个死党,暗恋的对象,反面角色,暴力冲突。残酷的一般都要和犯罪搭边。《我十一》中涉及了男孩的成长、对死亡的思考和恐惧、死党的乐和战,更大龄的青年人的群架、伤者的鲜血,耳闻强奸和报复、遭遇杀人犯和杀人犯入狱、普通而和谐的家庭、夜里听见父母亲热等片段,最后以父母洗衣服发现男孩梦遗的痕迹代表“男孩长大成人”而结束。《我十一》是纯粹的残酷青春影片,没有多少年后的现在的生活,仅仅是过去事情的讲述。《老男孩》则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但老男孩算不上“残酷”的青春风格。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残酷青春味道则比《老男孩》更浓。残酷青春和颓废不同,文艺片《观音山》就不是残酷青春。残酷青春还有一个代表作就是日本导演兼作家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岩井俊二拍了不少文艺小清新的青春电影,比如《四月物语》、《情书》等,但这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是彻头彻尾的残酷青春风格。少年时期的迷惘、孤独、幻想都得到了表现。影片以“莉莉周”这个从未出场的歌手的歌为线索。这里边的残酷青春可谓残酷到冷酷。欺凌侮辱、强奸、援交、自杀、杀人这些犯罪行为都这样真实而平淡地发生着。然而这些你看不出做作,一切都像真实的生活那样。残酷和纯美构成残酷青春的风格。这也是岩井俊二的高明所在。纯美的镜头能让你无比神往,残酷的片段则让你叹息。所以莉莉周是一部看时冗长看完之后却能够深深思考的影片。这里突然想插一句,导演的职业的确能影响整部影片。周杰伦是歌手,所以《秘密》的配乐非常好;张艺谋是学摄影的,即使后来拍了大烂片镜头画面却非常好看。岩井俊二是个作家,其电影作品也有浓郁的文学作品风格。

但我们又不是主要关注青春里边的“残酷性”和犯罪,所以对于残酷青春的讨论到此为止。残酷青春再残酷,也是根植于青春的。
然后讨论下人设。

《岁月无声》属于小成本电影,演员也不是名角。但主演的演技还是不错的。不过他的哭戏演的不太好。铁头这个胖子配角演的挺好。其他的就不怎么样了。重要的角色前半部分的女一号杨朵朵、主角的死党四华、后半部的女儿多多塑造的都不够。杨朵朵在前边的角色有点脱离现实了。而在遭遇变故之后,那种颓废和堕落的转变则显得突兀。而且还有一句很突兀的台词,对强调男女主角的爱情没有什么作用。四华的对生活彻悟的转变没有交代,这就导致了后边部分情节的脱节。特别是给小混混钱那段,完全看不出对于他的“彻悟”有什么正面的衬托意义。多多的戏份比较少,而且情绪有一些地方不太对。如果剧组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相信角色上的硬伤能够解决。

记得《岁月无声》说是要五月份上映,它具体几月份上映的我不知道,但五月份肯定没有上映。后来我几乎忘了它,以为会流产,结果昨天突然想起然后就搜到了看完了。感情还是比较曲折的。从一开始的期待,到没有如期上映的失望和心灰意冷,到昨晚找到资源时的兴奋,在豆瓣上看到影评时的失望和担心,以及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的思考和感悟。那么我继续从电影层面把它评完吧。
剧情上不是太好。略零碎了,有些断层。有一些可有可无的细节,虽然是导演努力在营造,但还是显得突兀和造作。

剪辑上一般。有些地方剪辑得比较好,慢镜头、快速切换之类的用得挺好,开头的逃跑慢镜头配上罗大佑的《闪亮的日子》非常赞。有些地方则略显凌乱和破碎。导演比较擅长处理一个人的特写镜头和慢镜头,两个人的镜头则有些无力。
电影层面的评论到此结束。

昨天我第一次如此关注这种类型的电影的现实生活片段。就是青春过去,人们踏上了为生活奋斗的旅途。

关于此电影感想的个人微博摘录:以前看《老男孩》、《那些年》、《天堂电影院》之类影片的时候,我比较关注的是青春时期的故事。那些风一般的自由生活,简单的快乐,单纯的爱情幻想,整天在一块的死党、打架甚至犯罪、曾经的音乐或电影,等等。而同样是电影很重要一部分的很多年以后现实生活我只是简单地看看作为怀旧的背景了。看这些就是为了怀旧。然而这一次,我却前所未有地关注了很多年以后的现实生活。很多年以后。或许曾经的死党形同陌路,或许单纯青涩的爱情已经遥远,或许每个人都在为生活打拼并且只有自己才知道经历了什么。如果顺遂,或许拥有了一个很普通的婚姻,有了家庭和孩子,一转眼孩子长大成人,双亲离世自己和伴侣自己朋友慢慢老去。于是一代人就走了,也带走了一代人的回忆。于是就有那么一天,不再有人熟悉某某物是什么,某某歌曾经多么流行。岁月在一个人身上无声而快速地流过,一群人的岁月则沿着历史洪流的铁轨向无限的远方行驶,没有谁能停下或反向,最多能回头,留下一串感慨。谁也不能预知未来,我们便这样碌碌前行,逆来顺受。同怀旧的感伤和残酷相比,未知的未来以及其必然归于平静、终结于荒诞的特性更加引人思考。当你说出“现在”的时候它已经变成曾经了,而未来则永远没有到来。过去和未来是磁场的两极,现在则没有具体而细微的概念。一个人的时间流逝于巨大的或许有旋而必定无源,如何在滔滔中理想、信仰和爱,值得思考终生。要是说荒诞,昨晚似乎的的确确感到一种荒诞的意味。平淡和注定本来就是荒诞。理想的幻灭让人感到荒诞。由此看来荒诞让人自杀也有迹可循。加缪所说的“哲学上的自杀”,也略微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那种突然关注“现实生活”的感觉……以前看这些电影也就看看“小时候”就乐乐怀怀旧算了,对“现实生活”如何进行、人物(或者说电影之外的我们所有人)十几年经历了什么并没有什么感受。现在我明白众多八零后被《老男孩》感动的原因了。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远去,更冲击人的内心的是现实与过去的对比以及过程经历的艰辛和轻松的矛盾,时间流逝,猛一回头,哦,原来我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曾经为生活奔波打拼,或许现在还在打拼着,那些疲惫的日子,如何艰难心情经历怎样的起伏,现在都平静下来了。就像“体制化”一般。曾经的玩伴有可能已经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这里再详细说说。

生活是不可抗拒的。不管你遇到过什么困难,生活都在继续。成长是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体制化”的过程。这便体现了生命的荒诞性。什么是生活的“体制化”?不管你青春里经历了什么,是有曾经认为是高山流水的知音友情,还是刻骨铭心的青涩/甜蜜爱情,是遭遇了家庭重大变故,还是得过一场足以毁掉你梦想的重病,生活都在继续。于是你在时间的洪流中前进。有时候是你向前游,有时候是你被它推着走。你到了为生活奔波的时期。也许你要在办公室加班,也许你要挨家挨户推销产品,也许你要在工厂挥汗如雨。你独自一人走在大城市的街头,站在过街天桥上看流水般的人群和车辆。就算你感慨万千,想起曾经青春里的友情和爱情,单纯和理想,那一尘不染的日子里的高歌和狂笑,远方未知的天空,没有尽头的道路和铁轨……你都要整理一下继续奔波。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中,你被“体制化”了。你也许会遇上相伴一生的人,虽然她(他)不是你青春里爱过的那个女孩(男孩);你也许会交到新的朋友,虽然青春里和知己高山流水的交往已难觅其踪;你也许会有一个家庭,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更多的是在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人群,普通的过客。所有人都有类似的生活,所有人同样都是别的不相干的人身边普通的过客。你的生活渐渐安定,不必再为未来担忧。你结婚了,身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你的生活更加平静了,事业顺利进行,家庭生活和谐。你在公司不需要再拼命工作。你和伴侣做爱、做饭、吃饭、看剧集,你们一起去各个地方游玩。你关注柴米油盐,你学会了很多生活常识。你有时会和爱人吵架,然后又和好。你会想着添置什么新家具。经历一番担心或者痛苦之后,你的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你感到了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和责任。你发现你和爱人的双亲原来已经那么老了。你更经常地回家看望他们。你和爱人带着孩子,赶春运大潮。然后你送走了垂垂老去的父母。突然成了孤儿。你的孩子长大,经历了它自己的青春。你和爱人相守着过及其简单的日子,也不再去追求生活的优越,只粗茶淡饭。孩子有一天带回来一个人,说,爸,妈,这是我女朋友/男朋友。那一瞬间你感到孩子长大了,然后感觉你们已经老了。你们把另一个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后来孩子结婚了,再后来,你的孩子也有了孩子,你就有了孙子孙女。这时候你感到真的已经老了。同时又像迎接自己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一样,好奇而耐心地迎接孙子孙女。他们不经常回家。你也开始像你的父母一样,盼着春节,盼着他们回来。你发现自己早已学会了像你父母那样口头说没事我们俩很好你们先忙吧有时间再回家看看内心却一阵阵失落。后来终于孙子孙女也长大了。他们也经历着自己的青春,结交了几个引以为高山流水的知己,爱上了以为会相伴一生的人。他们过着自己的年轻的生活。你的孩子这时或许会偶尔和你交流教子经验,交流人生感想。你和老伴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了。你们越来越怕冷,行动也越来越迟缓。你们或许已经活过了你们父母的年龄,或许还没到。你们或许患上了各种病,或许还很健康。夕阳把你和老伴的影子拉得很长。你们搀扶着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向死亡。

不管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都不能避免接下来的生活。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监狱。每个人都在里边被“体制化”了。试想,当你已经有了家庭和孩子,有了自己的圈子,如果这时候再问你:“你还记得青春时候的理想吗?”“你还喜欢年轻时候曾经喜欢的那个女孩/男孩吗?”“你还记得当年几个孩子一块吹牛谈论社会和女人体育和理想的时代吗?”“你还记得当你踏入为生活奔波的道路时,父母的眼神吗?”……你会如何回答?你能如何回答?

那还只是一生顺遂罢了。或许你会多次离异。或许你很早失去了庇护着你的天使。或许你的爱人会遭遇不测。或许丧子之痛能摧毁你的一切。或许你人到中年却突然流落街头。生活又有无限的可能性。

岁月无声,却又无比的厚重。

当然,生活的“体制化”并非坏事。这是自然规律。从曾经的青春共聚,到熵增的各奔东西,这是不可抗拒也无须抗拒的自然规律。然后从奔波到平静,归于寂灭。生活本来就是“体制化”的。每个人被生活所“体制化”就是生活本身。大的体制化是不能也不应该消除的。也许你感到这是荒诞的,那么你就可以借创造来消除荒诞的感觉,但是你无法消除固有的荒诞。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不管是否顺遂,生活本身都在进行着。你要做的是什么呢?

做你自己?但你知不知道自己呢?你是什么?

把握当下?但当下只是个概念性的存在。

直面人生?不管你敢不敢,只要你不自杀,都在直面人生。

顺其自然。这不是放弃奋斗,不是不再追求,不是忘掉理想。顺其自然是认识到这些,但并不总是担心他们。你只需要往前走就行了。

人生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生活的荒诞是随生活而存在的。但它们都是那么平常,那么自然。你无须为它们担心。你应该也只能让自己的灵魂独行在前进的道路上。成为体制的一员。放心地让生活体制化吧。这不是屈服,不是被动接受。这里的体制化就是正常前进。生活这座监狱是无情的。它不会怜悯或厌恶你。你如果不选择进去,那么只能被囚禁在监狱外边。只是,这些比喻和形容词不够阳光,以至于总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观论调。到了这个年龄,也该考虑考虑这些了。其实体制化就是我们即将走上的道路,不是吗?那么,抵触它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应该对悲观、恶、性、痛苦、荒诞、死亡这些话题避唯不及。它们既然都存在着,就不应该被压在黑暗的角落。

因为岁月只是在自顾自地飞逝着。我们对它无比熟悉却又陌生,放纵和压抑都是不好的。为了能和着岁月的脚步,我们也应该跳起舞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9593.html

更多阅读

影评 :评张国荣电影《阿飞正传》

无根的痛楚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飞呀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才下第一次那就是在它死的时候。---电影《阿飞正传》在香港电影史上,《

《冷山》影评 冷山 电影

观《冷山》影评冷山,是一个地方,风景优美,环境宜人。ColdMountain,它的英文名,却给人寒冷、肃穆之感。作者想到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冷山虽然远离前线也笼罩在战争的恐怖之中。英曼,是电影的男主角,一个生活在

电影《最爱》影评 最爱结局为什么砍腿呢

《最爱》影评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看了一下,郭富城和章子怡的最新电影《最爱》,总体上来说,《最爱》这部电影还是蛮感人的,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四点启示,来与大家分享。首先这部电影,一开始以一个孩子的死亡来开头,而且还是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

关于电影《全城高考》的影评 类似于全城高考的电影

2013年2月9日 天气 晴星期六电影《全城高考》讲述了四个男女青年在高考倒计时30天之内发生的辛酸苦辣的故事,以及他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刁蛮任性又霸道的任大小姐,特别喜欢小说家凌波漫步的文字,并非常期待和他见面;可是家庭生活与自己

声明:《岁月无声-电影《岁月无声》影评2012-10 岁月无声》为网友苏大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