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科勒在中国大陆投放的电视广告片有两个,第一个广告片的大意是:售楼先生在向一对想要购买房子的夫妻介绍房子的种种优点,带有矜持的炫耀神情。然而结局却是,一直不动声色的主妇从手包中拿出一只水龙头,咚地一声砸在桌子上,说:造一栋房子,要配得上科勒龙头!
看完这则广告片,观众,或者说潜在消费者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科勒的水龙头肯定特好。
显然,这是科勒广告的诉求所在,该广告的目的就是要向潜在客户说明,科勒的卫浴产品质量高超。
但是,什么的房子才能配得上科勒龙头呢?这是广告中售楼先生的困惑,更是众多消费者的困惑。所谓相配,肯定有相应的数据指标,通过比对之后才能确定是否二者般配。这个指标何在?广告片中的待售的房子已经相当高档,但女主人仍然不满意,那么,自然应该是更高档的房子才能与科勒龙头相配。这样的房子在中国内地大概只能是宾馆的总统套房或者私人别墅才算差强人意吧。由此,科勒的广告诉求对象显然只是奢华场所或者富豪级别的个人。
那么,是不是也只有那些奢华机构,或者富豪个人才是科勒的用户?显然不是。事实上内地许多白领很希望成为,也部分地成为了科勒的用户。这也恰是科勒的用心所在,而且成为了现实。仇富是因为还不是富人,这与享受富人一般的生活的情趣是两码事儿。当美国超市只卖2.5美元一桶的哈根达斯进入中国后,就突然成了高级浪漫的冰琪琳时,当实在就是大众家居常穿的LEVI’S,LEE之类的牛仔服装成为高档小资炫耀屁股和腰身的准奢侈品时,那些经销商何尝不是吃准了“渴富心理”?这是一种社会心理,普遍地存在于中国内地。科勒很清楚这一点,这是科勒中国负责人和广告营销代理的聪明之处。
然而,凡事有度。有着普遍攀比心理的消费者,最终决定他们是否将攀比付诸行动时,最终拍板儿的其实还是兜里的钞票数量。尽管中国大多数城市小妞都知道该买个LV的挎包,但如果因此让她将下年度的饮食预算基本锁定为泡面,我认为仍然一意孤性的不是傻子就是偏执狂。
消费者绝大多数属于正常消费者。他们知道合理安排自己的预算,当科勒龙头的购买和使用既不能提升自己狭小甚至寒酸的小居室,而且因此让自己的栖身之所显得更加简陋时,他们不会允许这种为满足自己的虚荣而产生的强烈反差促使自己厌恶大半生收入购得的一处公寓的愚蠢行为发生!
科勒显然没有意识到消费者可以被引导,但绝不能超越某种底线。这是广告营销的基本法则,科勒忽视了,或者说盲目地践踏了它。至于当代营销非常注重的另一项原则,即与客户实现有效沟通,成为消费者的顾问或者咨询师,科勒更是差之千里。科勒表面上顺应了内地消费市场的某种普遍情绪,但别忘记,消费者既是群体,更是个人,一味顺应某种消费倾向的营销策略常常是被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这种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选择。
科勒的第二则电视广告片,从社会责任角度审视,会暴露它更多的弊病。
JO的管道修理工清晨上门服务,邻居一个男子出门正好看到这位性感的女修理工,为能接近她,这个男士选择了一个最愚蠢的方式——他冲进自家的卫生间,往马桶里疯狂地倾倒各种东西,毛巾,护理品瓶子,甚至狗粮!他的想法是,设法把自家的每桶堵住,然后打电话让JO的管理修理工上门服务,就可以很自然地与那位性感的女工搭上话儿了。
他没得逞,科勒的马桶有着超强的虹吸力,除非他本人跳下去,大概没什么东西可以不被吸走。这是科勒的重点诉求,或者说是马桶的一个主要功能的营销。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从这则广告中看不到任何其他的经得起正向价值和道德评判的元素。
这位男士想要接近女工的想法很奇特,但十足愚蠢。毕竟他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直接拦住女工向她咨询如何防范堵塞马桶之类的专业问题。他也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慕,因为广告的主角是西方人,或者就是美国人,他们喜欢直接一些。但广告的结尾告诉我们,这位男士已经没资格——从道德的立场看——表达自己的爱慕了,广告结尾出现了另一位女士,她可能是男人的妻子,也可能是她的恋人,总之没有正当理由向第二位女人表达自己的异性情感。所以,他才有此愚蠢的行动。但是,这已经让人明白他并不是一个好丈夫,好恋人。他花心,甚至为此会作出极端愚蠢的勾当。
进一步想象,是否只有这样的花心坏男人才使用科勒的卫浴产品,或者这样的产品会让男人变坏?因为我们确实从那位女工的笑脸中看出,她似乎对这种男士的反应习以为常!
必须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许多人为了无德的私心有时会完全忽视公共利益和道德,以及公共服务和产品的安全。男士倒入马桶的任何物品,毛巾,化妆品包装瓶等都可能造成一个可怕的公共事件,即堵塞下水通道。科勒是在鼓励这种无德的私行吗?一个鼓励为个人利益而危害公共安全的产品,自然是典型的缺乏社会公共责任的表现,这样的广告是否也是为适应中国内地民众的某些恶行呢?损人利己,虽然确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但它并不能自我合法化,更不可能贴上道德的标签。科勒很了解中国内地,而且似乎在顺应这种风俗,但它更应该负起一个企业的起码社会责任。明辨其中是非,向这种风俗宣战,而不是顺应,更不应该鼓动。
据说科勒还有一则电视广告,但本人并没看见,大致内容是夫妻两人,一人开车,一人在后面追,追赶途中还趁机把衣服脱掉,目的何在呢?原来只是为了赶在对方前面回到家中,享受科勒卫浴带来的舒适!
这还算是夫妻吗?为了各自的享受,居然连同情心——人之最起码的情感都丧失了。它只能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