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人间 佛在人间是什么歌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

  帝释天供养释尊时,曾向释尊提问:该用人间的食物还是天界的妙食来供养佛陀呢?释尊的回答是:“可以用人间之食供养如来。因为我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还说:“我今亦是人数,父亲的名字是真净,母亲的名字是摩耶,出转轮圣王种。”

  原始佛教常常强调佛陀种种事业“成办于人间”,这与大乘佛教中反复表述的“佛于久远劫前已经成佛,并且是在天界成佛”观点不同。比如《增一阿含经》中便有这样的话语:

  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佛来人间成佛是“随诸佛法”,不仅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成佛,超越恒河沙数无量诸佛世尊都是在人间成等正觉的。诸佛为何选择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首先,这与轮回中六道的特点有关。六道可分为善恶两部分,人、天二道为善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四道为恶趣。其中天界有无量福报可享,恶趣则有无数痛苦不得不受,而人道的特点是苦乐参半。印度有很多宗教家把苦行作为修行的标志和必经之途,释尊早年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修了六年苦行,每天仅以一麻一麦维持生命,直至皮包骨头,仍未悟道。由此,释尊悟出了“中道”之理,放弃苦行,这才有了菩提树下成道的因缘。“苦”的生活容易策励出离心,正是修行增上之因;而天人福寿隆长,多耽于享乐,顾不上出离,人道福报的有限反而成了最大的福报。过分享乐使人懈怠,而过度的“苦”则使人身心热恼,执着苦痛。如同恶道众生,历尽苦难,自顾不暇,更无机会听闻佛法,谈何修行?而人生之乐可以带来身心的安定,有助于修行,所谓“身安而后道隆”。

  其次,人的根性猛利,更易接受如来教法,这一点是天人无法比拟的。

  《立世阿毗昙论》将这殊胜的修行条件分说为八种:

  一聪明故,二者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大毗婆沙论》还认为人能够令心意寂静,其他道的众生在这点上都不如人。《长阿含经》中,也谈及了我们这个世界——南阎浮提洲人类修行的优势:一是“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是“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是“勇猛强记,佛出其土”。这三件事不仅胜过诸天,也超胜了其他的三大部洲。

  再次,天道众生可以往来人、天道中,而人道众生不可随意去往天道,如佛在天道成就后再化生人间,会引起猜疑而使众人难以生起信心,所以佛在人间成道。

  在早期佛典的描述中,释尊带领众弟子游化诸方,乞食露宿,于寂静处安居修行,向世人宣说宇宙与人生的真理。“佛在人间”,这是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佛陀观,充分显现出佛教的“人本”特点,始终把人作为修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佛在人间 佛在人间是什么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0168.html

更多阅读

今天的现在外面下着雨 外面下着雨是什么歌

今天的现在外面下着雨,在告别校园以后的生活、还对很久很久以前的生活有着美好的回忆,在下雨的日子天空总是昏昏暗暗的,总会让人有着回忆的冲动。是不是这样的日子总让我这样的想起你。这句话在电台讲了好多年,这更是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

想念是什么? 想念你想念你是什么歌

想念是什么?有时会轻声问自己,想念如酒,醇香而幽长;想念如清茶,浓香萦绕;想念是心头微微的痛;是不经意滑落的泪水;是彼此牵挂的幸福;是内心最深处的思想。都说时间和距离可以改变一切,而事实往往并不是这样。随着时间的变迁,心里的那份真情起积

声明:《佛在人间 佛在人间是什么歌》为网友蒓爷們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