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团徽的设计人---常莎娜
1958年4月,三种“共青团团徽”的设计图样(初选方案)刊登在《中国青年》杂志1958年第8期的封底上。团中央宣传部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积极发表看法,说明喜欢哪一种“团徽”式样……
1959年5月4日,正值“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纪念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重要报纸同时刊登了“中国共青团团徽”图样,及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说明》。被选定的团徽式样是根据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青年女教师常沙娜的设计稿,稍作修改而成的。从此中国共青团有了自己的“团徽”。
值得一提的是,“共青团团旗”早在1950年5月3日就已确定,比“团徽”的确定要早九年。设计“团徽”的任务,最早是在1955年9月青年团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几经周折,几番努力,前后几轮共有数百个设计方案参选。迟至1959年初,团中央书记处才正式选定了一种较为满意的“团徽”设计方案,并将“样章”报中共中央审核、批准,方才公布,可见这面“团徽”来之不易!
左下方为年轻时的常莎娜
常沙娜(1931---今)------我国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杭州人,满族,生于法国里昂(她的名字就取自法国的塞纳河),1937年随父母回国读书。父亲常书鸿(1904---1994)是中国画家、敦煌学专家,曾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称敦煌研究院)所长,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5---1948年,常莎娜随父亲临摹敦煌历代壁画,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及绘画,并与父亲合办“父女画展”,展出父女俩在敦煌莫高窟临摹的作品。1948年赴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院美术学院留学。1950年回国,应梁思成、林徽因两先师邀请,到清华大学营建系美术组任教,并参加了林徽因女士抱病主持的,为“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准备“国家礼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北京景泰蓝、丝绸织物创新精品的设计、研制工作。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她从清华大学调到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又调该院工作,先后担任染织美术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1983---1998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年已69岁的常莎娜教授退出领导岗位,重新回到她所熟悉的清华大学专心执教、创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常莎娜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曾参加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的建筑装饰和宴会厅的建筑装饰图案设计,及民族文化宫、首都剧场、首都机场、燕京饭店、中国记者协会、中国大饭店等国家重点建筑工程的建筑装饰设计和壁画创作。1997年她受命主持并参加设计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的大型礼品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这一精湛的作品博得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成为香港特区大型标志性塑雕。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常沙娜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壁画及传统装饰图案的研究和临摹,并结合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创新性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和现代装饰特点的创作设计。在熟悉和擅长运用传统图案的同时,注重探索艺术“源与流”的融合关系。她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美的图案造型素材。绘录了大量千姿百态的“花”的形象,体察大自然赋予植物花卉美的神韵和情趣,作为图案造型、构成及色彩的补充,从而形成她独有的装饰图案风格。
她的代表著作有《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及合编的《敦煌藻井图案》《敦煌壁画集》,主编《常书鸿、吕斯白画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织绣印染集》及《常沙娜花卉集》《中国当代织染刺绣服饰全集》等。
常莎娜教授1964年入党。1960、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当选中共第十二、十三大代表;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九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长期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及留美分会副会长、首都首届女教授联谊会会长等。
常莎娜教授在中国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艺术设计历程,但为人却十分低调。2012年春节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宣部部长的李长春同志,到家看望和慰问了这位年已82岁的女艺术家。
2012年春节前夕李长春同志看望常莎娜教授
以上资料部分从《互动百科》“常莎娜”中下载,特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