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之主旨把握 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记叙文之主旨把握

[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具体、典型、新颖的材料来表现的,因此探究文本,寻找规律,能很快把握主旨。如何寻找记叙文的主旨呢?

一、捕捉关键句。

关键句在文中是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点旨的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环往复的复沓及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都是文章的关键句。
  1、文眼:即文章的眼睛。是理解主旨的钥匙。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尔基的《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都是。
  2、警句:给人以启示的句子。警句一是含义深刻隽永,二是文字精练扼要。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的“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等。
  3、复沓:也叫迭用、反复。即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些文章为表示强调某种意思、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有力地揭示了主旨。如朱自清《背影》中三次出现作者见到背影而流泪的句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4、议论、抒情句子。
  

议论性语句在记叙文中有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抒情性语句一般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在记叙文中,尤其是寓言故事,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语句集中表现作者的用意。因此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主旨所在。如《都市精灵》一文的结尾关于一个城市中有没有鸟、鱼、兽的议论,深刻提示了文章中心,属点睛之笔。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批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接下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揭示主旨的抒发:“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些文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师之情,并使师生情升华。
  

二、探究结构。
初中记叙文之主旨把握 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1、探究标题: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眉目”,能“传神”。是主旨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上,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2、探究首尾: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提纲挈领作用,不少文章开宗明义,开头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结尾常起画龙点睛作用。很多作者把主旨放在文章最后表达。最常见的是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如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最后一段的抒情式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和意义,点明主旨。朱自清的《春》结尾三段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对前文五幅春景图含义概括,点明了中心。萧乾的《枣核》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3、探究照应。
  照应又叫呼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易于把握主旨。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就是。宋景孟的《柳叶儿》开头说“柳叶儿救过我的命”结尾“……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就让你活下去。”首尾呼应,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点明主旨。
  4、探究过渡句。
  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就像桥梁,像榫头,又叫接榫句,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引领读者理解内容,探究主旨。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9段: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抓住这一段过渡句,可以看出上下文中连着作者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雅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以及后来对三味书屋生活反衬的一面,因此主旨就把握了。
  

三、挖掘文本
  1、找重点语段。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语段,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是一篇文章具体记叙的主要材料。文章详写部分常常是重点语段,是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如魏巍《我的老师》详写老师为排除我们的小纠纷,突出老师“公正”“慈爱”的特点,表达“我对老师的崇敬、爱戴之情”这一中心。记叙文的主旨,往往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紧密相关。抓住重点语段,揣摩其中的人物或事件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如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揣摩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描写的语段就能找到文章主旨: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2、剖析材料。写人的文章要从剖析人物入手,由“人”及“义”。如:魏巍的《我的老师》,通过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的七件事的记叙描写,表现魏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对老师怀念感激之情。写事的文章从剖析事件入手,由“事”及“理”。就是通过文章描述的事件,剖析理解它所说明的道理。如程海的《三颗枸杞豆》通过三棵枸杞豆写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于漪的《往事依依》,就是通过追忆看山水画、谈《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由事入理,抒写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有的文章主旨借人物语言表达出来。如秦文君的《伟人细胞》的主旨就是借爸爸之口“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来揭示文章的主旨的。写景的文章要从分析情景入手,由“景”及“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文章写的是怎样一种景物,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感情,从而揣摩主旨。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通过描写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来赞美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二、专题精讲

例题1:

冬云徐迅

①在天柱峰顶,原是要观日出的。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等待,那轮于想象中通红的太阳,却像是一位失约的情人迟迟未来——冷硬的山风刮得浑身凉飕飕的,我们的心仿佛比风更冷。当许多人失望地转下山时,我与朋友索性就赖在一块岩石上,静静地看着日出的地方。隐隐地,我们预感到这一次观日的不同寻常。

②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准确地说,为了抢占这块观日的岩石,我们几乎半夜就起了床。开始,大家充满期盼地等待着,仿佛吃了一种兴奋剂,并没感觉出身上的寒意。但很快又都失望了——远处,那本该日出的地方尽管也显出了一丝光亮,但日头如同一只被敲碎的鸡蛋,蛋黄已无声地滑落在无涯的云海里,只剩下那滑腻的白了。天空低沉,大片的云彩斑驳着,如同一位画家正用心勾勒出的底色。天际之下,尘世的一切都被云海消弭。再近处,云海里青峰数点,恍惚孤帆远影,恍惚沉浮不定的岛屿,若隐若现着。面前的松树朵朵霜花,已凝聚成球状。我们从半夜就陪伴着它们,谁也未曾留意这些“花朵”的开放。一阵山风,在耳边迅疾地掠过,那白色的花朵微微地颤抖了几下,溅下些许的花瓣,然后又耸然地挺立,使面前显现出一种格外的凝重与肃穆,似乎有种“白云回合望,青霭入看无”的意境了。

③记忆里也有过冬天观云的经历的。那是在福建连城的石门湖。那里冬天暖洋洋的,像是四月的小阳春。我们撑着一叶扁舟静静划在绿幽幽的湖面上,总也扯不断的乳白色的水汽在四围蒸腾、缭绕着,那样子似乎是在温泉里浑心无碍地沐浴。抬头望天,低首观湖,竞都是蓝天云彩,一朵朵白云锃亮地变幻和飘荡。苍狗浮云,犹如人与狗在湖面上嬉戏、追逐。手掬一捧清水,如同拧起小狗的耳朵;篙撑湖心,又像是打捞着一方仙人失落的纱巾……只是那狗在跑,纱巾在飞,一切都如雾里看灯,镜里观花。那种倚云难抓的妙趣却搅得心头痒痒的——虽然也曾有过生命流逝的惘然,可一份活泼泼的欣喜却留在心头了。

④相比较而言,与天柱山冬云的邂逅,我此时的心境就显得苍凉、凝重了些。摩诘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着面前的情状,倒是觉得稍需将那“水”改成“日”字,凑巧,就暗合了眼前的这一切。只是这浮起的大块的云,在友蒙蒙的天空中的黯淡,就让我们不知不觉,心里陡然就染上了一种颓废和沉重,以至体会到的竟是“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意味了——无端地,我想起青莲的《听蜀僧浚(jùn)弹琴》里的诗句,立即,心里很疑心他是错把“冬云”当“秋云”了。当然,青莲居士不仅听过蜀僧弹琴,也是吟过天柱山的,这有他的诗句为证:“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说的就是天柱山。他一辈子终没归来,就只当他是“丹”未还成罢!……现在我们坐看云起,看着、看着,心里倏而一亮,就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然了:这冬云,虽然没有日出的磅礴和蔚为大观,但它在山峰间轻盈飘缈,它与山峰的亲吻,透出的竟是缠绵的爱意;它在树丛里走动,忽而又不见,就如衣袂飘飘的仙人。纵然,它那猛然间的云翻波涌,诡谲无常,我觉察到它透出的也还是生命的本相——在山风呼啸,云海滚涌的那一刹那,我就有一种驾驶一叶扁舟行驶在江心的感觉:人生种种原就是自然种种,难怪连圣人也惊呼富贵“于我如浮云”!

⑤“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想,面对永远的落日和浮云,古人的浮想联翩也许是对的。只不过,这日、这云却并不会仅仅是那“游子”和“故人”的情意所能说得清的。山重或水复,“日”穷即云起。细究起来,生命的真谛原早在这一“日”一“云”间就安歇好了的。(有删改)

【注释】:①消弭:消除(坏事)。②诡谲:此处指奇异多变。③本相:本来面目;原形。

【分析】

第1段:事件缘起,我们来到天柱峰顶准备观看日出。

第2段:日出没有观看到,只看到了冬云。

第3段:回忆以前在石门湖冬天观云的经历。

第4段:这次天柱峰观冬云,我的情感变化和感悟。

第5段:“日”穷即云起,生命真谛在一“日”一“云”间。

通过概括段意,我们就可以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全文围绕“冬云”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冬云”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该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天柱山观日未得而观成冬云→回忆石门湖观冬云的情景(经历)→由观冬云的经历品悟到生命的真谛

2.第③段回忆冬天在石门湖观冬云的经历。作用:一足与前文天柱山的观云经历作对比,以突出“我”当时苍凉、凝重的心境;二是作为另一种冬云景象,为下文悟出生命的真谛作铺垫。

3. 结尾说,“山重或水复,‘日’穷即云起。细究起来,生命的真谛原早在这一‘日’一‘云’间就安歇好了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处“生命真谛”的认识。(80—120字)

审题时要关注,生命真谛原早在这一“日”一“云”间就安歇好了的,所以要从文章中,把对“日”和“云”的描写找出来,再体会感受主旨。

文章有关于“日”和“冬云”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感受,都集中在2、3、4段中,应该在文中画出相应语句。

第2段中:

“日头”“无声地滑落在天涯的云海里”“大片的云彩斑驳着”,“我”的心情是“失望”。

第3段中:

“冬天暖洋洋的”“一朵朵白云锃亮地变幻和飘荡”,“我”的心情是“倚云难抓的妙趣却搅得心头痒痒的”“活泼泼的欣喜却留在心头了”。

第4段中:

“行到水穷处”“水”改成“日”字,“只是这浮起的大块的云,在灰蒙蒙的天空中的黯淡”“秋云暗几重”——这时“我”的心情是“苍凉、凝重”“颓废和沉重”。

“它在山峰间轻盈飘渺,它与山峰的亲吻,透出的竟是缠绵的爱意;它在树丛里走动,忽而又不见,就如衣袂飘飘的仙人。纵然,它那猛然间的云翻波涌,诡谲无常”“云海滚涌”——这时“我”的心情是“心里倏而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然”

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日暖时,白云飘飘,作者心情欣喜;日穷时,云块黯淡灰蒙蒙,作者心情苍凉、凝重、颓废、沉重;但随着“心里倏而一亮”,作者的感情有了变化,产生柳暗花明的欣然,从而对于冬云的描写也呈现另一番景致。这里的变化是个关键,对于生命真谛的领悟就来自于此。

答案要点:生命的真谛就在一“日”一“云”间,有日暖云薄时,也有日穷云暗时,就好像在人生中会经历顺境,也会遭遇逆境,有成功之日,也有失败之时,所以我们应调整好心态,成功时不要太得意,失败时不要太忧伤,应坦然面对,逆境中也自有另一番精彩。

要点:①像这“日”“云”之间的关系,无论好坏,逆境或顺境,都是相辅相成,共荣共生。

②只要我们顺应生活,坦然面对人生逆境,就会发现生命中另一种精彩。(意对即可)

例题2:

乡间的庙会林莽

①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②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③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④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缨珞。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⑤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⑥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⑦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⑧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

⑨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燕赵悲歌”,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有删改)

【分析】

首先要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介绍乡间庙会的情况。

第1段:庙会时华北农村的传统习俗。

第2段:庙会时节,张灯结彩,搭起戏台。

第3段:庙会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第二部分:(4-7):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

第4段:回忆中和大人们赶庙会的情景。

第5段:引出五岁那年的庙会让“我”终生难忘的两件事。

第6段:具体写买书的事。

第7段:具体写看“鬼戏”的事。

第三部分:(8-9):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第8段:乡村生活给我的感受。

第9段:我乡村记忆中的哀伤。

理清层次,概括出段意后,即可回答第1题。

1.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二字)

1.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2.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不超过150个字)

第一问,需要在文中找出庙会中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第3段中——“走亲家”“卖艺”“卖衣服布匹,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卖芝麻糖和甘蔗的”

第5段中——“买书”“看鬼戏”

综合内容,同类合并后:走亲家,做买卖,看戏

第二问,先认真审题: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

先在文中找到作者过去对庙会的认识——第1段“传统习俗”“节日”

第4段“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然后在文中找作者现在对庙会的认识——第9段“无名的哀伤”“燕赵悲歌”

答案要点:

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答“认识有所不同”也可以)

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结合文章中第2段的“把乡村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第4段的“一年一度”“质朴而平和”,第8段的“质朴”“充满了幻想”这些内容来谈。)

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最后这一点就是“追问”得出的,追问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觉得“哀伤”,为什么觉得是“悲歌”?)

2.答案: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理解(要点):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例题3:

谁会错过那番花

①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而我,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②门被轻轻推开,主治医生进来了。他与以往的医生一样,也只会对我说,别着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可是,每转院一次,我的希望都会熄灭一块。此时,我的心几乎黑屏。医生翻看我这一周的各种化验报告。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点滴瓶渐渐空掉,小护士在为我拔针头时,忽然问了一句:“您知道什么是花信风吗?令早我侄女问我,您是老师,兴许会知道。”

③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沉默了一会儿,我静静地回答:“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现在吹的是第十一番,叫杏花风……”我的喉头哽住了。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风啊!我领着一群孩子,小鸟般飞出校园。灿烂阳光下,风舞动着头发,杏花开成了海。弦子们簇拥着我,用花开般柔软的童音唱着:“一番梅花,二番山茶,三番水仙……”小护士呆住了,她孩子般喃喃着:“多美的约定,多美的风,简直像是童话……”连我的主治医生,也放下那沓化验单,侧耳谛听着窗外的风声。我的泪,再也无法遏制地流下来。

④那天,主治医生温和地问我,愿不愿意为他的学生们上节课。我无语,我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在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和晦暗的病容。他微微一笑:“上课的事不急,外面风很暖,我推你出去走走。”

⑤轮椅缓缓前行,外面的一切,又熟悉又陌生。草绿得逼人的眼,杏花如雪。这时,一群学生走过来向老师问好。忽然,几片花瓣飘到我的脸上。有个女生,对我微微一笑,俯下身子,一片一片,为我拈去脸上的花瓣。纤细而灵活的手指,轻触羞我的脸,有种善意的暖。我的心一动:就算是当教具,在这样的花开时节,为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的吧。我决定,配合他们上一节课。

⑥第二天早展,天气晴好。我的主治医生竞把我推到了那片花树下,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学生们向我鞠躬问好。其中,竟然还有一位气质温婉的老太太,主治医生介绍说这是他的恩师.曾帮助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接着蹲下身子,调整我的轮椅靠背,一位男生替我将枕头垫好,有个短发的女生,细心地用毛巾被盖住我的腿。医生含笑对我说:“那天,我向同学们提起了花信风,大家都很感兴趣,都想听你讲讲。”我怔住了:难道他们不是来看我的病躯?不是要用叩诊锤这里敲敲,那里敲敲……那些水晶般清澈的眼睛,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他们想了解的只是花信风。这一瞬,我的心中一片温润。从花叶间望出去,天空蓝得像童话,阳光穿过繁花,在每个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⑦我为他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讲与花信风有关的诗词:“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学生们轻轻地鼓掌,老人眼里有默默的赞叹,主治医生则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情不自禁地讲起我的那些弦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是我心头的一朵花,朵朵都叫人爱不够,朵朵都叫人想念。

⑧那位老人笑了:“姑娘,你是个懂得爱的好老师。”她慈祥的目光,仿佛看到了我的心里:“姑娘,我三十岁时也患过格林巴利综合征,跟你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我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她。“可是,你看现在的我,不但照常上课,还能登山,拉琴,跳舞,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老人握住我无力的手,主治医生站在她的背后,默默微笑。我的心猛的一震,仿佛有风忽然掠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

⑨又是一个春天,我终于痊愈,终于站在了讲台上。我给新一级的孩子们讲花信风:它懂得所有植物的梦想,它坚守着与每朵花之间的约定,它带着二十四番耐心,二十四番热诚,一遍遍叫醒沉睡的花朵。

⑩是啊!就算病过,枯萎过,可谁会错过,那一番又一番美丽的花信风呢?

【分析】

1、阅读本文1-8段,写出“我”在治病经历中心理变化的过程。

绝望——第2段“我的心几乎黑屏。”

自卑——第4段“我无语,我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和晦暗的病容。”

感动——第5段“我的心一动”和第6段“这一瞬,我的心中一片温润。”

震惊/希望——第8段“我的心猛然一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

1.阅读本文①~⑧段,写出“我”在治病经历中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__→自卑→______→______

1.绝望 感动 震惊(或:受到震动、有了希望。)

2.本文第③段中“我”与孩子们出去赏花的情景写得十分美好,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示例:营造了“我”和孩子们赏花的欢快氛围,与“我”此时的境况、心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哀伤。同时,与前文风吹杏花开的情形相照应,并为下文体现花信风的象征意义做好了铺垫(或:为下文“我”给学生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老人鼓励“我”,使“我”振作起来等内容做了铺垫)。

3.本文第⑤段画线处的描写细腻动人,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3.示例:这个句子写出了女生为“我”拿去脸上花瓣的情景。其中“俯下”“一片一片”“拈”“轻触”这些词语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女生的细致、动作的轻柔,更让我们读到了她对“我”温柔体贴的关爱之情。

4.“花信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你从⑥一⑨段中举例加以分析。(140字左右)

4.例一:当人遇到困难时,那种用爱心或良苦的用心唤起人们希单,使之走出绝境的无私帮助。

例二: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爱心及时鼓励和帮助身陷困境的人,使其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恢复生活的信心(最终走出困境,拥抱生活)。

“举例加以分析”,示例:文中老人用自己战胜病魔、快乐生活的亲身经历来鼓励“我”,温暖“我”,鼓起“我”与病痛抗争的勇气,给予“我”生活的信心,使“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最终站在讲台上。(意对即可)

参考答案:花信风是当人遇到困难时,那种用爱心或良苦的用心唤起人们希望,使之走出绝境的无私帮助。例如文中老人用自己战胜病魔、快乐生活的亲身经历鼓励“我”,给予“我”生活的信心,使“我”最终痊愈,又站在讲台上。(最明显的提示是第8段,当老人说完自己的亲身经历后,“我的心猛然一震,仿佛有风忽然掠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这句中的“风”显然是暗示“花信风”,花信风吹开花朵,而老人的话唤醒我战胜病魔的希望。花信风对花朵讲信用、温暖,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关心。)

本题最要小心的是,不要将老师与学生间的约定掺和进来,文章是通过“我”的经历,心理的变化,赞颂医护人员对“我”的爱心,用心良苦安排我“讲课”、安排老人“听课”,从而唤醒我战胜病魔的希望。

三、专题过关

201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黄浦区)

孤独的探索者

①1963年的一天,一位十分着迷于数学的10岁英国孩子安德鲁•怀尔斯,从学校漫步回家时,与往常一样,走进了地区图书馆。那儿藏有大量智力测验方面的书籍,正是这些书籍常引起怀尔斯的注意。这些书中含有各种难解的科学问题和数学之谜。这天,他被一本名为《大问题》的书吸引了,书中叙述了费马①提出一个数学难题的故事。尽管数学中还有别的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费马问题显得非常特别,即表面上非常简明易懂,看似十分简单,却使一个又一个大数学家望而生wèi。这不由得引起了这个10岁孩子的兴趣:让我也来试一试。或许,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但是,证明这个数学难题,就此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②光阴似箭,20年很快过去了,怀尔斯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20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10岁时立下的志向。当然,现在作为一名数学教授,他对于要攻克这座数学峰峦的困难,清楚得多了,但是这并没有磨灭他攀登的决心。他明白,为此得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他阅读了所有的最新杂志,然后反反复复操练最新的技巧方法。他更放弃了所有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工作,甚至不再参加没完没了的学术会议和报告会。他躲进了自己家顶楼的书房,除了妻子,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顶楼上,除了一堆堆的书外,就是一张书桌。他的工具就是纸和笔,也没有计算机。为了寻找解法,他一会儿在纸上潦草地写上几笔,甚至是无意识地乱涂乱划。他的脑海里整天萦绕着它,在梦中也会思考着它。他整天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想着这同一件事。有时,他会出去沿湖边散步,随身总是准备好一支笔和一张纸,如果有了一个想法,就立即在长凳上坐下,掏出纸笔飞快地写下来。

③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怀尔斯被认为是他这一代人中极富天赋和才能的数学家之一。然而,连着几年,他几乎从每年举行的各种数学会议和研讨会上消失了。同事们开始认为他已经“江郎才尽”,杰出的年轻学者过早地智衰才竭的例子,并不少见。数学家的数学生命是短暂的,如果到了怀尔斯这个年龄,没有什么突出成就,那就一辈子再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了。

④怀尔斯孤独而执著地工作着,工作着,他借用穿越一幢漆黑的大厦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设想你进入大厦的第一个房间,里面一片漆黑,你在家具之间跌跌撞撞,但是逐渐搞清楚了每一件家具所在的位置,最后,经过6个月或再多一些的时间,你找到了电灯开关,打开了灯,突然整个房间充满了光明,你能确切地明白你在何处,然后又进入下一个房间,又开始在黑暗中摸索……

⑤1993年6月23日,在英国剑桥大学的一次数学讲座上,200多位数学家被惊呆了。“隐身”7年之久的怀尔斯,用粉笔在3块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宣布了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相机闪烁着记下了这个历史的时刻。200多位数学家鼓起掌来,欢庆着。

⑥会后,怀尔斯将他长达200页的论文投交《数学发明》杂志发表。杂志社指定6位审稿人进行审查,其中一位审稿人在仔细.严格的审核中,发现了推算过程中有一个不易被觉察的缺陷。

⑦怀尔斯立即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小顶楼……然而,差不多6个月过去了,这个缺陷还是没有能够得到修补。

⑧渐入严冬季节,突破的希望似乎成了泡影。怀尔斯甚至已经要承认失败了。作为安慰,他决定做最后一次检查,至少想要了解失败的原因。一天早晨,正当他在再一次的检查时,一个新的发现突然出现了。他立即按照新的方法重新进行演算,正确的答案终于产生了。怀尔斯足足有20分钟呆望着不敢相信,“它真是无法形容的美,又是多么地简单和明确,我无法理解我怎么会没有发现它!”顷刻间泪水夺眶而出。

⑨长达8年的全身心投入,难以想象的高度精力集中和坚强决心,终于有了结果。凭着一股驱使他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激情,他以8年的孤独和奉献,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目标,终于登上了这座数学领域的珠峰。

[注释] ①费马(1601-1665),法国著名数学家。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4分)

25.(要点:①孤独地长期坚守自己的目标;②精力高度集中地执著探索。示例:怀尔斯以8年的孤独和奉献,精力高度集中地执著追求,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充分体现了伟大的科学精神)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金山区)

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⑴大民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妻。他出门时,妻像往常一样拉住他,帮他整理衬衣的领口。大民夹了公文包,挤上公交车,三站后下来,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定,愁容满面地看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大民就这样待了5天。到了傍晚,大民仍换一副笑脸回家,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

⑵妻就奔过来开门,笑盈盈地。

⑶5天后,他在一家很小的水泥厂,找到一份短工。那里环境恶劣,飘扬的粉尘让他的喉咙总是干的;劳动强度很大,这让他身上又总是湿的。组长说你别干了,你这身子骨……大民说我可以。他紧咬了牙关,两腿轻轻地抖。他全身沾满厚厚的粉尘,像一尊活动的疲劳的泥塑。下了班,大民在工厂匆匆洗一个澡,换上笔挺的西装,扮一身轻盈回家。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

⑷妻像往常一样奔过来开门,笑盈盈地。

⑸满屋葱花的香味,让大民心安。饭桌上妻问他工作顺心吗?他说顺心,妻高兴地给大民夹一筷子木耳……妻说水开了,要洗澡吗?大民说洗过了。妻说,洗过了?大民说洗过了,和同事洗完桑拿回来的。妻说,好享受啊你。她轻哼着歌,开始收拾碗碟。大民想好险,差一点被识破。疲惫的大民匆匆洗脸刷牙,然后倒头就睡。大民在那个水泥厂干了二十多天。快到月底,他不知道那可怜的一点工资,能不能骗过妻?他像往常一样回家。

⑹妻奔过来开门,仍笑盈盈地。

⑺晚饭后,妻突然说,你别在那个公司上班了吧?我知道有个公司在招聘,帮你打听了,所有要求你都符合,明天去试试?大民一阵狂喜,却说,为什么要换呢?妻说换个环境不很好吗?再说这家待遇很不错呢。于是第二天,大民去应聘,结果被顺利录取。那天大民买了很多菜,仍像往常一样喊着,我回来啦!

⑻妻仍像往常一样笑盈盈地迎他。

⑼那天晚上,大民烧了很多菜,喝了很多酒。大民知道,他其实瞒不过妻的。或许从去水泥厂上班那天,或许从他丢掉工作那天,妻就知道了。是他躲闪的眼神出卖了他吗?是他疲惫的身体出卖了他吗?是妻从窗口看到他坐上了相反方向的公共汽车吗?还是他故作轻松的神态太过拙劣和夸张?他可以编造故事骗他的妻子,但却无法让心细的妻子相信。其实,当一个人深爱着对方,又有什么事,能瞒过去呢

⑽大民回想这二十多天的日子。每一天,饭桌上都有一盘木耳炒蛋,大民知道木耳可以清肺,粉尘飞扬中的大民,需要一盘木耳炒蛋;有时妻会逼他吃掉两勺梨膏,现在大民想,那也是妻精心的策划;还有这些日子,妻不再缠着他陪她看电视连续剧,因为他是那样疲惫。现在大民完全相信妻早就知晓了他的秘密,她默默地为他做着事,却从来不揭开它。事业如日中天的男人突然失业,变得一文不名,这是一个秘密。是大民的,也是她的。她必须咬着痛,守口如瓶。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制造秘密的男人。

⑾大民站在阳台看城市的夜景,终于有一行眼泪落下。

⑿……

25.对文章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生活中的磨难,有时却能使人走向更大的成功。

B.源于爱的善意的隐瞒,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感动。

C.生活中需要理解和支持,它能够增进彼此感情。

D.对关心你的人,要包容对方对你的隐瞒或欺骗。25.C.(4分)B.(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普陀区)

我和橘子皮的往事 梁晓声

①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②那时,我的小学母校有校办工厂,专从民间收集橘皮,烘干了,碾成粉,送到药厂去。有一天,师傅告诉我们,橘皮可以治什么病,尤其对平喘和减缓支气管炎有良效。

③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因为,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kùn rǎo,经常喘做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我暗想,何不替母亲带回家一点儿呢?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偷偷揣几片干橘皮。

④不料想,由于一名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先是在全班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校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⑤那是特殊的年代。哪怕小到一块橡皮,半截铅笔,只要一旦和“偷”字连起来,也足以构成一个孩子从此无法洗刷掉的耻辱,也足以使一个孩子从此永无自尊可言。即使往后别人忘了,不再提起了,在他或她的内心里,也是铭刻下了。这一种刻痕,往往扭曲了一个人的一生,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毁灭了一个人的一生……

⑥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

⑦于是我在班级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于是我在学校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地是一个小偷,一个贼了。我觉得,连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似乎都佯装不见,目光故意从我身上一扫而过。我不再有学友了。我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

⑧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从早忙到晚,再加上她的咳嗽,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我又怎能因为这件事而让母亲伤心呢?

⑨当时我的班主任老师,也就是那一位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近视镜的中年女教师,正休产假。她重新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放学后她把我叫到了僻静处,而不是教员室里,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⑩我哇地哭了……

⑪第二天,她在上课之前说:“首先我要讲讲梁绍生(我当年的本名)和橘皮的事。他不是小偷,不是贼。是我吩嘱他在义务劳动时,别忘了为老师带一点儿橘皮。老师需要橘皮掺进别的中药治病。你们再认为他是小偷,是贼,那么也把老师看成是小偷,是贼吧!”

⑫第三天,当全校同学做课间操时,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说的是她在课堂上所说的那番话……

⑬从此我又是同学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从此我不想死了……

⑭我的班主任老师,她以前对我从不曾偏爱过,以后也不曾。在她眼里,以前和以后,我都只不过是她的四十几名学生中的一个,最普通最寻常的一个……

⑮但是,从此,在我心目中,她不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了。尽管依然像以前那么严厉,依然戴六百度的近视镜……

25.作者在文章结尾有意将进行了对比,其目的是

(1);(2)。(6分)

25. “我”在老师眼中的普通(1分);老师在“我”眼中的不普通(1分);一方面体现了老师的帮助让“我”走出了孤立,获得了新生,意义重大(2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老师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2分)。

2012

奉贤区(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舞台

①他拘谨地站在我的面前,脸上带着憨憨的讨好的笑,不停地搓着双手,显得局促不安的样子。我犹疑地看看朋友,朋友看出了我眼中的困惑,拍拍他的肩膀,对我说,他是我工地上最好的水电师傅,漏水那点小事,保准他手到擒来。

②家里卫生间滴滴答答漏水,已经很久了,找过物业,找过家政,都没找到症结。朋友听说后,向我推荐了手下的一名水电师傅,夸他手艺如何如何好。可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水电师傅,样子看起来就木木讷讷,老实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他能行吗?

③走进卫生间。他放下工具,蹲下身,侧耳倾听。我也在他身边蹲下来。滴滴答答的漏水生,若隐若现,忽大忽小,飘忽不定。然后,他站起身,手拿一把小木锤。这里敲敲,那里捣捣。我对他说,以前来过几个师傅,也是像你这样四处听听,敲敲,捣捣,最后,到底是哪里漏水,却没找出来。他只是轻轻的“哦”一声,头也没抬,继续一块块瓷砖敲过去。忽然,他在墙角的一块瓷砖前停下,弯下身,将耳朵紧贴在瓷砖上。我张开嘴,想告诉他,那个拐角,别人也检查过了,没问题。他摆摆手,示意我别出声,倒指挥起我来了,我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听了一会儿,他直起腰,语气坚定的说,就是这儿,下面的水管破裂了,需要将这几块瓷砖都敲了,才好修。这是这儿吗?真要将瓷砖敲了?是的!他口气不容置疑。如果你确定,那就这么干吧。

④他挽起袖子,从工具包里拿出小榔头,凿子,开始敲瓷砖。没想到,一干起活,他就像彻底换了一个人一样,完全没有了刚见到我时的拘谨、木讷和局促。只见他左手握着凿子,右手挥动榔头,一锤锤准确有力地敲打在凿子上,在凿子的重击下,瓷砖一块块碎裂,飞溅。汗水很快布满了他的脸,他浑然未觉,继续有节奏地敲打着。一个多小时后,埋在地下的水管终于暴露了出来,只见水管拐弯接头处,正不停地往外渗着水。他抹一把脸上的汗珠,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你瞧,问题就出在这儿。还真被他找到症结了。得把水阀关了。我闻声赶紧跑到厨房去关总水阀。他指指水管说,这个水管弯头老化了,必须更换了。我点点头。找几块干布给我,将水擦干了。我忙去找干抹布……当我将抹布递给他的时候,他忽然有点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把你当徒弟使唤了。我笑着摇摇头,你这么辛苦,我也出不上什么力,递递东西,是应该的。

⑤他继续专心致志地埋头干活。我无所事事地垂手站在一边,从侧面看,他的神情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专业,仿佛不是在修理一截漏水的水管,而是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忽然意识到,也许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他才有可能成为主角。也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他才会显得那么干练,那么自如,所有的拘谨、木讷、局促,以及仿佛与生俱来的自卑感,都瞬息离他而去。

⑥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⑦单位边上有个停车场,收费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农民工大姐,平时看到她,都是一脸卑微。可是,当指挥一辆辆汽车停进车位的时候,她的声音忽然变得坚定而响亮,指挥的动作,特别准确、到位、有力。这个从未摸过汽车方向盘的中年妇女,在她的舞台上,气定神闲,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⑧我的一位老乡,在小区边上开了一家小吃店,他生性内向,讲话还有点娘娘腔,很多人看不起他,可是,他家的小吃,却是这一带味道最好的,尤其是他做的拉面,又细又匀又有劲道,回味无穷。而看他做拉面,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一揉,二拍,三甩,四抛,五拉,六盘,七飞,八削,一招一式,无不充满阳刚之气,力量之美。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气吞山河,简直让人眼花liáo乱。

⑨与那位水电师傅一样,他们都是为了生计,从遥远偏僻的乡下,来到了城里,在繁华、热闹、时尚、激情的城市街头,他们往往局促而无知,可笑而笨拙,憨厚而木讷,土气而无趣,显得与周遭的一切都那么格格不入。我们还经常在这样的地方看到他们的身影:嘈杂的工地、混乱的菜场、轰隆的车间……

⑩而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她们的舞台,只要有一个舞台,他们就总是努力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最为精彩。因为,在他们心里,也有一个舞台,有一个人生主宰的梦想。

25、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3分)

A、人要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着就是快乐的;

B、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做适合自己的主角,才是最适合、最精彩的人生;

C、人只要有梦想,并愿意为此努力付出,即使再卑微的生命也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D、人生是个舞台,只是个人演技不同而已。25.C(3分)

黄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尘世天使

①去四川什邡①采访,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片废墟中,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在抽“雪茄”,一种比烟要粗的白色长条。老人说:“这是我自己买的烟丝,用纸卷的。

②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服,满是补丁,针脚粗糙。猜想是他戴着老花镜自己补的。旁边摆着一个大海碗,一点油渍都不剩。他刚吃了一碗面。

③这是什邡市附近的一个小镇,煤场遗址。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煤场瞬间倒塌,巨大的烟囱在高空散落,满地都铺了红砖。老人就是煤场老板雇的,收拾整理旧砖,一块砖能得六分钱。

④他已经58岁,手上有着褐色老年斑,双鬓斑白,只身一人从重庆来这里打工,住在废墟旁边一个潮湿闷热的帐篷里。

⑤这个年纪,早该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了。何必亲身卖命,打工挣钱?

⑥他笑着说:“我的孩子才9岁,刚读三年级。我得给她挣学费。”

⑦说着,他掏出了一个类似工作证的东西,打开给我看,是学生证。一个小丫头正看着我,童花头,大眼睛,一脸孩子的严肃。

⑧他老实地告诉我,这是他捡来的孩子。

⑨九年前,他像往常一样牵着牛出门。在小路上,他听见孩子在哭,奶声奶气,在偌大的山谷细若游丝。

10他循着哭声走过去,是个小婴儿,包在破破烂烂的一块蓝布里,搁在一棵矮树下。有张小纸条扎在上面:7月1日凌晨三点出生。算了算,刚出生5天。

11他掏出兜里的西红柿,撕掉一块皮,搁在婴儿干裂的唇上,她使劲地吮吸,脸都涨红了。他抱着她,舍不得放下,就这样抱回了家,差点把那头牛都丢了。

12他一直务农为生。年轻时或许谈过恋爱,如今说起已经风轻云淡:“太穷,没本事,我这辈子没结过婚。”

13我说不出话,就听他说孩子那点事。孩子第一次喊他爸,让他这个大老爷们心花nù放。

14为了孩子,他第一次出山打工,干过矿工、建筑小工、捡垃圾的、看车的……被不懂事的小年轻推搡过,在天桥下裹着麻袋睡过,大风大雨里也赶过路。挣的钱,他给孩子买小花裙子,买书包,买毛毛熊,交学费,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包解乏的烟,因为“最便宜的一包也要一块多”。

15孩子不知道自己是捡来的,老人说这是全村的一个秘密,而且永远不会公开。

16现在,孩子在乡小学读书,和他年迈的母亲在一起,会给他写信,说些“爸爸我想你,保重身体”之类的话。

17今后怎么办?孩子继续长大,要花更多的钱,而他年纪大了,打工也越来越困难。老人说:“老得动不了时,我会把娃娃安排好,送户好人家当女儿……”

18他开始弯腰干活,在杂乱的废墟中清理一块块红砖。我看着他,按下了相机快门。

19回来清理这张照片,有熟人看到问起,我说了老人的故事,几分感叹。对方笑了笑说,这有什么?如果是我遇见,一样也会收养!

20当然能,说一句多么轻巧!

21据四川民政厅今年公开的数据,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四川孤儿,只有12名被收养。其他孤儿则由亲友供养或者生活在福利院中,非亲属收养地震灾区的孤儿更是少之又少。

22除了地震孤儿,每天都有孩子被遗弃,但只有极少数的孩子,会遇到他(她)的天使。

23那位孤苦的老人,浸透了尘世最底层的污渍,却心灵雪白,满怀爱意。我做不到他那样,但有幸看到这样的尘世天使,心存敬畏。

【注释】①什邡(fāng):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通过一位老人,表现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和勤劳质朴的品质。

B.借一位孤苦却充满仁爱的老人,讽刺那些假仁假爱者的伪善。

C.劝导人们即使生活再艰苫,社会地位再低,也不要忘记仁爱。

D.刻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他身处尘世劫底层却充满仁爱。 25.(4分)D (选C得2分)

金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7分)

爸爸奖

(1)书房的架子高处,放着一只纸箱。每当我俯案写作,就能看到它,箱子里是些私人收藏,是些在一次次筛选丢弃中幸存下来的东西。里面任何一件东西也值不了两毛钱。不过,一旦房子失火,我逃命时准带上它。
 (2)纸箱中有件纪念品。那是个小小的纸袋,一只午餐袋,袋口用钉书钉和回形针封着,从一个边缘不齐的豁口可以看见里面的内容。
 (3)这个特别的午餐袋,我已保存了14年。实际上它属于我女儿莫莉。莫莉上小学后,每天早上热情十足地给我们大家分装午餐,用的就是这种午餐袋。每只袋中装着一份三明治,几个苹果和买牛奶的钱。有时还有一张纸条或是一张优惠券。
 (4)一天早上,莫莉递给我两个纸袋,一个装着午餐,另一个却用钉书针和纸夹子封着口,不知内装何物。“怎么两只袋子?”我问。
 (5)“另外那个是别的东西。”
 (6)“什么?”
 (7)“零零碎碎的玩意儿。只管带上好啦。”我把两个纸袋强塞进公文包,匆匆吻了吻莫莉,就上班去了。
 (8)中午急忙吞着午饭,我撕开了莫莉给的另一只纸袋,抖擞着倒出了里面的东西。只见两条发带、3颗小石子、1只塑料恐龙、1枚铅笔头、1个小贝壳、两块动物饼干、1只玻璃球、1支废口红、一个小娃娃、两颗赫尔希牌小糖果,还有13枚硬币。
 (9)我不由微笑:都是些什么宝贝哟!我急着腾清桌面以忙下午的紧急公务,便将莫莉的小玩意儿和我吃剩的午饭一齐撮进了废纸篓。
(10)晚上我正读着报,莫莉跑到身边问:“我的袋子呢?”
(11)“我忘在办公室了,怎么啦?”
(12)“我忘记把这张纸条放进去了,”她递给我一张纸条□“另外,我想把纸袋要回来。”
 (13)“为什么?”
 (14)“袋袋里都是我最喜欢的东西,爸爸,真的。我原先以为您也许高兴玩它们呢。现在我自己又想玩了,您没把它弄丢吧,爸爸?”莫莉的眼里闪着泪花。
 (15)“噢,没丢,”我忙哄她,“我只是忘记带回来了。”
 (16)“明天带回来,好吗?”
 (17)“一定。别担心。”她松了一口气,双手搂住我的脖颈。我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爱你,爸爸!我久久凝视着女儿的小脸……

(18)反正无事可做,尽管办公室离家挺远,我还是赶了回去,在守门人清扫之前拎起了废纸篓。我把里面的杂物一股脑儿倒在桌面上。我一件件向外挑拣那些宝贝,我把恐龙身上沾的芥末洗掉,又往那些宝贝上大喷了一通清凉剂,压掉那股洋葱味儿。我摊平那个棕色纸团,勉强使它像个纸袋,把那些玩意儿装进去,然后,像揣着一只受伤的小猫,小心翼翼将它带回了家。
 (19)次日晚上,我把纸袋还给莫莉,没做任何解释。纸袋已经很不像样子,不过里面的东西一件不少,这才是最要紧的。晚饭后,我请她讲讲那些宝贝,她便一个个掏出来,一排溜摆在饭桌上。她讲了很长时间,每一件物品都有一个故事。有些东西是仙女送的,赫尔希牌小糖果是我给的,她一直保存着,想吃时就拿出来享用。我一边听,一边明智地不时插上一句“噢,我懂了”之类的话。

(20)令我吃惊的是,几天之后莫莉又把袋子还给了我,仍旧是那些内容。我感到自己得到了谅解,重又获得了信任,她依旧爱我。我这个爸爸当得更加惬意。一连好几个月,那个纸袋不时交给我。可我到底没弄明白,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为什么有时得到它,有时却又得不到它。我开始把它看成爸爸奖;于是每晚竭力要做个好爸爸,以便第二天早晨能够得奖。
 (21)莫莉慢慢长大,兴趣也随之转移,有了新的喜爱。我呢,仍旧只有那个纸袋。有一天早上,她把纸袋给我后,再没有要回去,我一直把它保存至今。
 (22)我想,在这甜蜜的生活中,自己肯定有时忽略了亲人给予的亲情爱意。一个朋友把这种情景叫做“站在河中,死于干渴”。
 (23)喏,那只破旧的纸袋就在纸箱里。很久以前,一个小女孩把它给了我,她说:“这是我最好的东西,拿去吧——给你了。”
 (24)我第一次得到它时,丢掉了它。不过,现在它属于我了。

(作者:【美】罗伯特·福尔格姆,有删改)

25、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表现了我和莫莉的父女深情。B.本文告诉我们要珍视身边的亲情。

C.本文表现了我对女儿浓浓的关爱。D.本文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纯洁的感情。

25.B(3分,如选D得1分)

普陀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跟陌生人说话刘心武

①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火车、大街等公共场所。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在不跟陌生人说话这条上却并不能率先lǚ xíng;而且,恰恰相反,她在公共场合,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②有一次,我和父母回四川老家探亲。在火车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更多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者我抿嘴笑,你拍膝盖。母亲的嘴不设防,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哪怕是对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  

③有一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到张家口,坐的是硬座,对面有两个年轻人,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灰色的棉絮。没想到,母亲竟去跟她对面的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另一只;他旁边那个小伙子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俩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竟一去不返了。

④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走。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3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7号车厢去了,结果事情败露被逮住了……我不由得暗自吃惊: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3号车厢。看来,母亲的善良感动了那两个抢劫犯,他们才没对我们下手。

⑤母亲84岁谢世,算得高寿了,在她84年的人生经历里,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与陌生人说话而遭致的损失,或许是上帝对她的厚爱,或许也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与陌生人说话的情景,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

⑥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歌曲,那饱含真情、略带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走进唱歌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的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子,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的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的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

⑦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赞扬母亲总以万分的善意对待别人。B.劝慰我们应热情友善地对待陌生人。

C.揭示即使萤火般的善意也会被煽亮。D.体现打破功利防守会创造美好境界。25.D(4分)

想讨一本书

⑴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⑵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组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⑶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⑷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⑸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⑹“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⑺“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⑻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⑼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⑽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收,不妨读读吧。”

⑾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⑿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⒀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⒁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⒂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⒃“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⒄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⒅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⒆“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书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甲)这篇文章共写了两件事,请你概括写出,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乙)根据第二自然段加点的词语,可以看出本段的作用有三个:(不得超过空格字数)

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

1.甲、①乞丐向方先生讨书②方先生买书 乙、①设置人物活动环境

②展示主要人物的身份特征③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4.D、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1193.html

更多阅读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 初中记叙文写作ppt

专题讲座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毛洪其(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 中学高级)课程内容记叙文写作教学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相对于议论文、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可能是生活的需要、交流的需要,也许是考试的引导。但是我们

声明:《初中记叙文之主旨把握 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为网友罪恶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